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应大力开展有关农村垃圾分类的研究。本文以泰州市村庄为例,从调查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入手,追溯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原因实质,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垃圾治理;垃圾污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却日益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关键在于实施正确的战略,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的理念,坚定走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最终目标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民服务。由此可见,乡村振兴不能忽略乡村环境的建设,良好的村容村貌对于整治乡村风气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就乡村振兴,环境先行的角度,基于泰州市村庄的实地调研展开论述。
1.农村垃圾治理的必要性及调查基本情况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二字,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蓝图,为“三农”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推进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农村垃圾治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之下,必然可以看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取得了巨大成就,乡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也必须看到,就全国而言,由于历史和现实、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原因,尚有相当部分乡村存在严重或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亟待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治理。
近年来,泰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乡村人居环境的严峻现实已经成为制约扬泰地区甚至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瓶颈。当前泰州很多乡村聚落尤其是新建型村庄,正由“绿化、美化”向“香化、净化”方向发展.人居环境质量较好,但是也有大量村庄环境堪忧,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由于相关培训教育不到位,村民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垃圾中转站形同虚设,乱丢乱放造成恶性循环;房屋建设很多时候也只按照自己的喜好、朝向进行,忽视了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农村垃圾治理情况为样本,并结合其他一些地方情况,窥探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针对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破解建议。
本次调研选择了泰州市惠丰村、三河村、粟树村进行调查。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形式,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在农户家中根据被调查者的意见填写或由被调查者本人填写。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3份,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率为95.3%。
调查对象是长期居住在当地的成年人,村民年龄在41-50岁的共32份,占比22.38%,61岁及以上的共45份,占比31.47%;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占比38.46%;村民月收入在2500-3500元的,占比38.46%。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村民生活垃圾构成、村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村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环保意识等等。
2.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
据我们小组在泰州市若干个农村的调查,农村垃圾治理现状主要表现为,农村垃圾不仅包括家畜粪便,厨余,农作物秸秆等有机物,卫生纸,玻璃,塑料,橡胶,金属等废品,还包括农药容器、农药包装袋、电池等有毒有害物。
泰州农村垃圾量不断增加,农民处理垃圾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由于泰州农村环境长期以来缺乏管理,村民习惯于随地乱倒,致使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存放于村头公路边,田边以及沟渠里,农村被各种各样的垃圾包围着,形成了垃圾中的村庄,导致严重污染环境,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随意倾倒、焚烧等处理方式。垃圾的循环利用率较低,且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当前泰州农村垃圾现状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2.1数量龐大,成分日趋复杂。随着泰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产品在农民的生活中日益增多,生活垃圾成分和含量也在趋向城市化。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加。然而,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农民生活水平、能源结构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
2.2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在泰州,农民村民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农村生活垃圾几乎都是在田问村头、道路两旁等随地丢弃。长此以往,道路两旁成了没有覆土的垃圾填埋场,自然低洼地成了天然垃圾箱。垃圾的随意堆放不仅侵占了大量土地,而且成为苍蝇、蚊虫等病原体滋生的场所。同时,垃圾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等事故。
2.3城市垃圾下乡,加重了泰州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一些小城市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局限,常常把城市垃圾向泰州郊区、农村等地“输送”。这不仅影响了泰州农村整体的村容村貌,而且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土壤,给当地村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影响。正是城市垃圾排放进农村而且排放的不合理,这就造成泰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与日俱增。使本来就缺乏保护的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无形中影响着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城市垃圾相比,农村垃圾面积广,产生源分散,垃圾收运难度较大,且长期缺乏垃圾分类观念的影响,导致农村垃圾成分复杂,产量巨大。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度的加快,各地纷纷开展“美丽乡村”的建设,但是长期形成的垃圾随意倾倒,秸秆焚烧、养殖粪便露天堆肥等缺乏有效性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导致现阶段我国农村垃圾的存量大,集中化处理率和垃圾利用的能源转化率普遍偏低,村民环保意识亟待加强。 3.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
泰州市近几年也在努力的整改村容村貌,整体上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村民也都对此表示了支持的态度,但是在一些细微之处的治理方面还是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垃圾分类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村民的厨余垃圾、生活垃圾等全部都统一的进行投放,不利于垃圾的后续处理。在我们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村中随着环境的改善,很多村民也换了新房,住到了更宽敞明亮的房子里,但是村民的装修垃圾并没有专门的投放地点,而是和生活垃圾一起进行投放,就导致了垃圾的大量堆放,无法及时处理。
3.2村民的环保意识
泰州市现已建有专门垃圾房或配备垃圾箱,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清理村民生活垃圾,但是由于受生活成本等原因制约尚未有效进行垃圾分类,部分地方垃圾箱配置较少、距离过大,有的尚未设置垃圾箱,不能有效集中处理乡村生活垃圾,乡村生活垃圾处理在部分地方有些困难。部分村民由于环保意识不是很强,距离较远地方的村民也就不去专门的投放点处理垃圾了,而是选择了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地方随意丢弃。
3.3政府的治理行为
在通过调查泰州市原有的建设成果时,有这么一种规律——传统的乡村环境建设程序是“方案编制-资金申请-施工组织-成果验收”,这种“包办式”的乡村建设模式效率较高,能快速改善村容村貌。但由于建设过程中,村民没有作为主体参与到规划、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中去,因此对于实施完成的环境景观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很难自发地进行后期的维护与再设计。旧模式往往导致“一年新、两年旧、三年荒”的情况。解决现有模式下的矛盾问题,需要转变常规的项目运作模式及设计师主导意识,从村民角度出发,让村民真正参与到乡村美好环境建设和运维中。
政府部门应该从传统的“立项目、出资金”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出机制、促保障”,通过制度创新,指导和支持村庄建设,激发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设计师要从传统的“出方案、搞建设”的思路转变为引导、组织村民参与全过程建设,从设计师主导转变为设计师协调、引导、服务村民。
3.4环境旅游的过度开发
国内现阶段兴起了“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新农村建设”建设现象,存在着再造新村、商业开发过度、泛旅游化等攀比趋同现象,过分注重单体乡土建筑和片段历史景观的复制,而忽略了乡村的整体性设计与规划。致使乡村风貌或千村一面、或支离破碎,严重脱离了当地的人文与地域特性,导致乡村文化被误读、被肢解、被扭曲。泰州市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这种问题,在具体的旅游资源开发中,在乡村环境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应该确立“以文化为魂”的理念,以乡土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总指导,进行旅游业的合理发展。
4.农村垃圾治理的对策建议
4.1深入宣传垃圾治理的重要性与相关知识
农村垃圾治理任务的顺利展开需要村民对于生活垃圾的初步处理有一定的认识,政府部门对于垃圾治理的宣传力度影响到后续垃圾治理的效率。对于农村垃圾治理,相关技术宣传人员应该深入各村,对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宣传,在垃圾的源头将治理流程简化。设立环保小组、环保委员会,在乡镇公告栏进行文字宣传,并在各种媒体对环保活动展开正面宣传,加强群众的参与度、积极性。
4.2加大垃圾分类的推进力度
对于垃圾的治理流程而言,垃圾分类是最初的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村民对于垃圾的初步分类对处理效率与垃圾重复利用率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村民对于垃圾处理知识掌握的同时,相关积极性也需要得到激励与维持。政府部门可以针对垃圾治理的效果,对于村民实施相对的奖惩制度。将垃圾治理与村建设的业绩相挂钩,培养村官对于垃圾治理的责任感,提高其管理积极性,督促村民进行垃圾的初步处理。
4.3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
餐厨垃圾相对于其他垃圾而言转换率更高,生产饲料、堆肥、厌氧发酵处理都是很好的处理选择。再生产的资源投入农业生产,可以提高农民收集餐厨垃圾的积极性。相比于家庭型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处理更为经济与高效。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培养专业人士,提高相关人士薪资福利,加大对环保行业的重视。
4.4加快农村垃圾处理站现代化建设
农村垃圾处理站设施的齐全与先进需要政府的投资与引导。在科技方面,加大对环保器械的研究支出,制定相关政策,激励优质人才研究环境治理的相关问题。吸取国际垃圾治理的经验,学习垃圾治理的先进技术,综合中国国情,建设现代化乡村垃圾站。根据地方城市规划安排,选择建设垃圾站相对合适的地点,并提高垃圾站的机械化程度。热处理部分垃圾后,对于有害烟雾进行过滤与稀释,减少垃圾治理对环境的再伤害。
参考文献:
[1]刘彦武:《乡村文化振兴的顶层设计:政策演变及展望——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18.3
[2]高小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行政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4,(5):45-49.
[3]任晓月.论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责任[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1-22.
[4]肖萍.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及立法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6):214-219.
[5]李伯华,曾菊新,胡娟.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24(5): 70-73.
[6]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P Geddes. Cities in Evolu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own Planning movement and the Study of Civicism[M]. New York: Howard Ferug,1915.
[8]AMBEJ. Municipalcouncils,international NGOs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infrastructuredevelopment in rural settlements in Cameroon[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1,35:101-110.
基金項目:本文为扬州大学科创项目基金X20200807结项成果。
作者简介:
李娜(1998.11-),女,湖北仙桃人,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大学,本科生,,金融学。
胡静泉(2001.13-),男,新疆省伊犁人,扬州市扬州大学,本科生,金融学。
卢思敏(1999.11-),女,江苏省南通人,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大学,本科生,财政学。
徐洁(1999.2-),女,江苏省泰州人,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大学,本科生,财政学。
郑露希(1999.8-),女,仡佬族,贵州省遵义人,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大学,本科生,财政学。
关键词:农村环境;垃圾治理;垃圾污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却日益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关键在于实施正确的战略,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的理念,坚定走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最终目标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民服务。由此可见,乡村振兴不能忽略乡村环境的建设,良好的村容村貌对于整治乡村风气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就乡村振兴,环境先行的角度,基于泰州市村庄的实地调研展开论述。
1.农村垃圾治理的必要性及调查基本情况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二字,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蓝图,为“三农”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推进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农村垃圾治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之下,必然可以看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取得了巨大成就,乡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也必须看到,就全国而言,由于历史和现实、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原因,尚有相当部分乡村存在严重或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亟待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治理。
近年来,泰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乡村人居环境的严峻现实已经成为制约扬泰地区甚至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瓶颈。当前泰州很多乡村聚落尤其是新建型村庄,正由“绿化、美化”向“香化、净化”方向发展.人居环境质量较好,但是也有大量村庄环境堪忧,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由于相关培训教育不到位,村民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垃圾中转站形同虚设,乱丢乱放造成恶性循环;房屋建设很多时候也只按照自己的喜好、朝向进行,忽视了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农村垃圾治理情况为样本,并结合其他一些地方情况,窥探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针对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破解建议。
本次调研选择了泰州市惠丰村、三河村、粟树村进行调查。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形式,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在农户家中根据被调查者的意见填写或由被调查者本人填写。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3份,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率为95.3%。
调查对象是长期居住在当地的成年人,村民年龄在41-50岁的共32份,占比22.38%,61岁及以上的共45份,占比31.47%;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占比38.46%;村民月收入在2500-3500元的,占比38.46%。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村民生活垃圾构成、村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村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环保意识等等。
2.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
据我们小组在泰州市若干个农村的调查,农村垃圾治理现状主要表现为,农村垃圾不仅包括家畜粪便,厨余,农作物秸秆等有机物,卫生纸,玻璃,塑料,橡胶,金属等废品,还包括农药容器、农药包装袋、电池等有毒有害物。
泰州农村垃圾量不断增加,农民处理垃圾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由于泰州农村环境长期以来缺乏管理,村民习惯于随地乱倒,致使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存放于村头公路边,田边以及沟渠里,农村被各种各样的垃圾包围着,形成了垃圾中的村庄,导致严重污染环境,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随意倾倒、焚烧等处理方式。垃圾的循环利用率较低,且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当前泰州农村垃圾现状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2.1数量龐大,成分日趋复杂。随着泰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产品在农民的生活中日益增多,生活垃圾成分和含量也在趋向城市化。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加。然而,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农民生活水平、能源结构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
2.2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在泰州,农民村民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农村生活垃圾几乎都是在田问村头、道路两旁等随地丢弃。长此以往,道路两旁成了没有覆土的垃圾填埋场,自然低洼地成了天然垃圾箱。垃圾的随意堆放不仅侵占了大量土地,而且成为苍蝇、蚊虫等病原体滋生的场所。同时,垃圾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等事故。
2.3城市垃圾下乡,加重了泰州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一些小城市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局限,常常把城市垃圾向泰州郊区、农村等地“输送”。这不仅影响了泰州农村整体的村容村貌,而且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土壤,给当地村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影响。正是城市垃圾排放进农村而且排放的不合理,这就造成泰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与日俱增。使本来就缺乏保护的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无形中影响着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城市垃圾相比,农村垃圾面积广,产生源分散,垃圾收运难度较大,且长期缺乏垃圾分类观念的影响,导致农村垃圾成分复杂,产量巨大。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度的加快,各地纷纷开展“美丽乡村”的建设,但是长期形成的垃圾随意倾倒,秸秆焚烧、养殖粪便露天堆肥等缺乏有效性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导致现阶段我国农村垃圾的存量大,集中化处理率和垃圾利用的能源转化率普遍偏低,村民环保意识亟待加强。 3.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
泰州市近几年也在努力的整改村容村貌,整体上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村民也都对此表示了支持的态度,但是在一些细微之处的治理方面还是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垃圾分类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村民的厨余垃圾、生活垃圾等全部都统一的进行投放,不利于垃圾的后续处理。在我们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村中随着环境的改善,很多村民也换了新房,住到了更宽敞明亮的房子里,但是村民的装修垃圾并没有专门的投放地点,而是和生活垃圾一起进行投放,就导致了垃圾的大量堆放,无法及时处理。
3.2村民的环保意识
泰州市现已建有专门垃圾房或配备垃圾箱,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清理村民生活垃圾,但是由于受生活成本等原因制约尚未有效进行垃圾分类,部分地方垃圾箱配置较少、距离过大,有的尚未设置垃圾箱,不能有效集中处理乡村生活垃圾,乡村生活垃圾处理在部分地方有些困难。部分村民由于环保意识不是很强,距离较远地方的村民也就不去专门的投放点处理垃圾了,而是选择了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地方随意丢弃。
3.3政府的治理行为
在通过调查泰州市原有的建设成果时,有这么一种规律——传统的乡村环境建设程序是“方案编制-资金申请-施工组织-成果验收”,这种“包办式”的乡村建设模式效率较高,能快速改善村容村貌。但由于建设过程中,村民没有作为主体参与到规划、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中去,因此对于实施完成的环境景观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很难自发地进行后期的维护与再设计。旧模式往往导致“一年新、两年旧、三年荒”的情况。解决现有模式下的矛盾问题,需要转变常规的项目运作模式及设计师主导意识,从村民角度出发,让村民真正参与到乡村美好环境建设和运维中。
政府部门应该从传统的“立项目、出资金”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出机制、促保障”,通过制度创新,指导和支持村庄建设,激发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设计师要从传统的“出方案、搞建设”的思路转变为引导、组织村民参与全过程建设,从设计师主导转变为设计师协调、引导、服务村民。
3.4环境旅游的过度开发
国内现阶段兴起了“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新农村建设”建设现象,存在着再造新村、商业开发过度、泛旅游化等攀比趋同现象,过分注重单体乡土建筑和片段历史景观的复制,而忽略了乡村的整体性设计与规划。致使乡村风貌或千村一面、或支离破碎,严重脱离了当地的人文与地域特性,导致乡村文化被误读、被肢解、被扭曲。泰州市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这种问题,在具体的旅游资源开发中,在乡村环境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应该确立“以文化为魂”的理念,以乡土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总指导,进行旅游业的合理发展。
4.农村垃圾治理的对策建议
4.1深入宣传垃圾治理的重要性与相关知识
农村垃圾治理任务的顺利展开需要村民对于生活垃圾的初步处理有一定的认识,政府部门对于垃圾治理的宣传力度影响到后续垃圾治理的效率。对于农村垃圾治理,相关技术宣传人员应该深入各村,对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宣传,在垃圾的源头将治理流程简化。设立环保小组、环保委员会,在乡镇公告栏进行文字宣传,并在各种媒体对环保活动展开正面宣传,加强群众的参与度、积极性。
4.2加大垃圾分类的推进力度
对于垃圾的治理流程而言,垃圾分类是最初的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村民对于垃圾的初步分类对处理效率与垃圾重复利用率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村民对于垃圾处理知识掌握的同时,相关积极性也需要得到激励与维持。政府部门可以针对垃圾治理的效果,对于村民实施相对的奖惩制度。将垃圾治理与村建设的业绩相挂钩,培养村官对于垃圾治理的责任感,提高其管理积极性,督促村民进行垃圾的初步处理。
4.3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
餐厨垃圾相对于其他垃圾而言转换率更高,生产饲料、堆肥、厌氧发酵处理都是很好的处理选择。再生产的资源投入农业生产,可以提高农民收集餐厨垃圾的积极性。相比于家庭型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处理更为经济与高效。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培养专业人士,提高相关人士薪资福利,加大对环保行业的重视。
4.4加快农村垃圾处理站现代化建设
农村垃圾处理站设施的齐全与先进需要政府的投资与引导。在科技方面,加大对环保器械的研究支出,制定相关政策,激励优质人才研究环境治理的相关问题。吸取国际垃圾治理的经验,学习垃圾治理的先进技术,综合中国国情,建设现代化乡村垃圾站。根据地方城市规划安排,选择建设垃圾站相对合适的地点,并提高垃圾站的机械化程度。热处理部分垃圾后,对于有害烟雾进行过滤与稀释,减少垃圾治理对环境的再伤害。
参考文献:
[1]刘彦武:《乡村文化振兴的顶层设计:政策演变及展望——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18.3
[2]高小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行政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4,(5):45-49.
[3]任晓月.论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责任[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1-22.
[4]肖萍.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及立法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6):214-219.
[5]李伯华,曾菊新,胡娟.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24(5): 70-73.
[6]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P Geddes. Cities in Evolu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own Planning movement and the Study of Civicism[M]. New York: Howard Ferug,1915.
[8]AMBEJ. Municipalcouncils,international NGOs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infrastructuredevelopment in rural settlements in Cameroon[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1,35:101-110.
基金項目:本文为扬州大学科创项目基金X20200807结项成果。
作者简介:
李娜(1998.11-),女,湖北仙桃人,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大学,本科生,,金融学。
胡静泉(2001.13-),男,新疆省伊犁人,扬州市扬州大学,本科生,金融学。
卢思敏(1999.11-),女,江苏省南通人,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大学,本科生,财政学。
徐洁(1999.2-),女,江苏省泰州人,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大学,本科生,财政学。
郑露希(1999.8-),女,仡佬族,贵州省遵义人,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大学,本科生,财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