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开办“网站论坛”已经有四个年头了,由于我们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确保了论坛的文明、有效运转。
一、采用实名登陆的形式
为了保证每个帖子的用语文明,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只允许本园的家长在家园网络中有发言权,其他人员只能阅览。同时本园家长的登陆名均为幼儿的学名,而不是自己随意起的网名,这种方式无形中暗示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言语和形象,为整个网络的文明提供了保障。
二、注重不同时期的宣传
1 运行前注重论坛内容范围的宣传。在实施网络式家园互动前,教师通过口头、书面交流等方式,告诉家长幼儿园论坛上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并提出要求:不能发不利于班级进步的帖子,如果有意见和不满,可以个别交流。此外,幼儿园和每一位家长签订一份文明使用家园网络的电子协议。
2 运行初期发挥“斑竹”家长的带动作用。幼儿园以班级、年级或者全园的形式集中指导家长使用网络平台,在培训时
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语: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其专业发展之根本。对此观点,我并不完全认同。虽然内因非常重要,但是,外因有刺激内因的作用,如果恰当用好外因,内因会发生质的改变。我认为,园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就是要做那个最有价值的外因。举两个例子:
小张是一名年轻教师,自身素质非常好,无论是唱、弹、说、跳、画、写,样样都拿得出,创新意识也强,属于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但是她个性强,也较任性,对孩子的管理不会使用策略,喜怒哀乐全都表现在脸上,因此引起了部分家长的反感,与家长经常发生小摩擦。我多次提醒与谈心效果都不大。正当我努力寻找切入点的时候,也真巧,她班上的一位家长为了孩子的问题与她争吵了起来,家长情绪越来越激动。引起了围观家长的一些共鸣。小张毕竟年轻气盛,一甩门哭着跑回了家,还递交了辞职信。事后,我先与其母亲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小张原来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妈妈由于内疚从小处处都依着她,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小张对待孩子和家长缺乏热情,不会换位思考。我想,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撞击一下她的心灵,让她能够正确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为了帮助小张,我首先请她的搭班老师去了一趟那位家长家,在赔礼的同时也客观评价了家长过火的行为。家长表示愿意主动约小张老师沟通。然后,我请小张再次重点介绍论坛的内容和功能,并让家长形象地体验使用论坛的好处。同时,每班选出两至三名擅长网络及文字编辑的热心家长,让其担任各班的论坛“斑竹”,定时发布家长关注的内容并与家长及时互动,带动家长们上网的热情,调动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间互动的积极性。尤其是利用“斑竹”家长向大家宣传并强调用语文明,提醒家长发表有利于班级团结和丰富育儿经验的帖子。
3 运行相对稳定后注重精华帖的凸显。家长养成了使用论坛的习惯后,“斑竹”要将好的帖子设为精华帖,引导家长们发言。
三、巧妙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引导家长文明使用论坛中扮演着“引导、鼓励和推动”的角色,因此,教师需要做到: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上论坛,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发帖回帖,做到主动与家长互动:在发帖的内容上给予家长恰当的引导,鼓励家长发积极的内容;教师的发言不偏激,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师形象。
四、借用孩子的推力
教师在有通知、新帖发出时告诉幼儿,请他们回家转告家长今天网上有什么内容。这样做既锻炼了孩子执行任务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孩子与家长间的互动,最主要的是孩子可以督促家长及时上网,切实发挥论坛的作用。
五、突出家长关注的内容
教师用简要的文字或图片在班级论坛中突显这些内容:孩子的在园状况(共性或个性的)、重点教学内容、教育策略等。同时鼓励家长将孩子在家的生活或旅行照片、家长阅读的好书好文章、生活感悟、育儿经验等发到论坛中与大家分享,从而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迅速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交流的深度和效率。
六、在论坛中开辟个性化空间
论坛除具备公共交流性外,还应突显个性化交流空间,在这些空间中允许家长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发表出来。例如我们设置了一对一的“家园互动栏”,每个孩子者有个独立的空间,这是教师和家长单独交流的空间。教师用文字和照片结合的形式每两周反馈一次孩子的在园表现,家长只能看到教师对自己孩子评价的内容,其他孩子的内容是看不到的,这确保了每个孩子的隐私,为家长与教师的真诚交流奠定了基础。同时,家长也可随时在此反馈关于孩子个性化的情况或针对教师或班级发展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七、及时更新内容
教师请家长轮流担任“斑竹”,协助教师将各种内容发到论坛中。幼儿园整体环境、每周食谱、重大活动等是体现园所理念和风貌的窗口,这些内容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并及时更新,保证家长能及时了解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
八、巧用激励评价制度
为促进全园的家园互动持续、深入、文明,幼儿园巧妙运用激励评价制度:每学期根据各班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荣誉称号,如“名嘴聚会堂”“文明大家庭”“育儿导航站”等。各班教师也可以针对自己班的情况设相应的奖项,扩大受表彰家长的面。这样,强化了家长文明使用论坛的意识,更加增强了家长维护论坛的主动性,最大化地发挥了论坛的有效性。
一、采用实名登陆的形式
为了保证每个帖子的用语文明,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只允许本园的家长在家园网络中有发言权,其他人员只能阅览。同时本园家长的登陆名均为幼儿的学名,而不是自己随意起的网名,这种方式无形中暗示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言语和形象,为整个网络的文明提供了保障。
二、注重不同时期的宣传
1 运行前注重论坛内容范围的宣传。在实施网络式家园互动前,教师通过口头、书面交流等方式,告诉家长幼儿园论坛上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并提出要求:不能发不利于班级进步的帖子,如果有意见和不满,可以个别交流。此外,幼儿园和每一位家长签订一份文明使用家园网络的电子协议。
2 运行初期发挥“斑竹”家长的带动作用。幼儿园以班级、年级或者全园的形式集中指导家长使用网络平台,在培训时
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语: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其专业发展之根本。对此观点,我并不完全认同。虽然内因非常重要,但是,外因有刺激内因的作用,如果恰当用好外因,内因会发生质的改变。我认为,园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就是要做那个最有价值的外因。举两个例子:
小张是一名年轻教师,自身素质非常好,无论是唱、弹、说、跳、画、写,样样都拿得出,创新意识也强,属于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但是她个性强,也较任性,对孩子的管理不会使用策略,喜怒哀乐全都表现在脸上,因此引起了部分家长的反感,与家长经常发生小摩擦。我多次提醒与谈心效果都不大。正当我努力寻找切入点的时候,也真巧,她班上的一位家长为了孩子的问题与她争吵了起来,家长情绪越来越激动。引起了围观家长的一些共鸣。小张毕竟年轻气盛,一甩门哭着跑回了家,还递交了辞职信。事后,我先与其母亲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小张原来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妈妈由于内疚从小处处都依着她,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小张对待孩子和家长缺乏热情,不会换位思考。我想,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撞击一下她的心灵,让她能够正确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为了帮助小张,我首先请她的搭班老师去了一趟那位家长家,在赔礼的同时也客观评价了家长过火的行为。家长表示愿意主动约小张老师沟通。然后,我请小张再次重点介绍论坛的内容和功能,并让家长形象地体验使用论坛的好处。同时,每班选出两至三名擅长网络及文字编辑的热心家长,让其担任各班的论坛“斑竹”,定时发布家长关注的内容并与家长及时互动,带动家长们上网的热情,调动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间互动的积极性。尤其是利用“斑竹”家长向大家宣传并强调用语文明,提醒家长发表有利于班级团结和丰富育儿经验的帖子。
3 运行相对稳定后注重精华帖的凸显。家长养成了使用论坛的习惯后,“斑竹”要将好的帖子设为精华帖,引导家长们发言。
三、巧妙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引导家长文明使用论坛中扮演着“引导、鼓励和推动”的角色,因此,教师需要做到: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上论坛,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发帖回帖,做到主动与家长互动:在发帖的内容上给予家长恰当的引导,鼓励家长发积极的内容;教师的发言不偏激,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师形象。
四、借用孩子的推力
教师在有通知、新帖发出时告诉幼儿,请他们回家转告家长今天网上有什么内容。这样做既锻炼了孩子执行任务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孩子与家长间的互动,最主要的是孩子可以督促家长及时上网,切实发挥论坛的作用。
五、突出家长关注的内容
教师用简要的文字或图片在班级论坛中突显这些内容:孩子的在园状况(共性或个性的)、重点教学内容、教育策略等。同时鼓励家长将孩子在家的生活或旅行照片、家长阅读的好书好文章、生活感悟、育儿经验等发到论坛中与大家分享,从而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迅速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交流的深度和效率。
六、在论坛中开辟个性化空间
论坛除具备公共交流性外,还应突显个性化交流空间,在这些空间中允许家长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发表出来。例如我们设置了一对一的“家园互动栏”,每个孩子者有个独立的空间,这是教师和家长单独交流的空间。教师用文字和照片结合的形式每两周反馈一次孩子的在园表现,家长只能看到教师对自己孩子评价的内容,其他孩子的内容是看不到的,这确保了每个孩子的隐私,为家长与教师的真诚交流奠定了基础。同时,家长也可随时在此反馈关于孩子个性化的情况或针对教师或班级发展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七、及时更新内容
教师请家长轮流担任“斑竹”,协助教师将各种内容发到论坛中。幼儿园整体环境、每周食谱、重大活动等是体现园所理念和风貌的窗口,这些内容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并及时更新,保证家长能及时了解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
八、巧用激励评价制度
为促进全园的家园互动持续、深入、文明,幼儿园巧妙运用激励评价制度:每学期根据各班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荣誉称号,如“名嘴聚会堂”“文明大家庭”“育儿导航站”等。各班教师也可以针对自己班的情况设相应的奖项,扩大受表彰家长的面。这样,强化了家长文明使用论坛的意识,更加增强了家长维护论坛的主动性,最大化地发挥了论坛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