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华为HCNA认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主要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结合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培训认证,共同培养计算机网络方面掌握路由器和交换器配置、应用、开发与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相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技术等领域的互联互通。
1.研究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将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教育国际化对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高校着重从树立“一带一路”国际化教育理念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强化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注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跨国人才的需求;将我国高校的学科优势与“人才需求”相结合,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特色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培养“一带一路”高端人才,也要培养“一带一路”相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进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技术等领域的互联互通。
2.研究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留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路由器和交换器配置、网络部署、测试及管理等技能。华为HCNA认证是标识个人能力在网络领域达到工程师级别的证明,该认证围绕"云-管-端"协同的新ICT技术架构,打造的业界唯一覆盖ICT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包含"ICT技术架构认证"、"平台与服务认证"、"行业ICT认证"三类人才标准。因此实验教材结合华为HCNA认证,采用《Huawei Networking Technology and Device Lab Guide——Routing and Switching ENTRY》。鉴于实验所需的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等设备比较多,建设成本较高,相应的配套专业实验室得不到及时改建、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我们采用华为提供的eNSP网络仿真工具平台,针对企业网路由器、交换机进行软件仿真,完美呈现真实设备实景,让学生有机会在没有真实设备的情况下能够模拟演练,学习网络操作技能。随着我校软件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实训室的建成使用,已有一百余名师生通过了认证,具备了使用华为路由交换设备设计和实施中小型网络技术的能力。由于留学生在教育背景与教育基础、学习习惯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别,通过分析我校来华留学生的特点,结合我校与华为共建的华为ICT学院的网络认证培训,我们对来华留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逐步完善课程的相关要素,强化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共同培养计算机网络方面掌握路由器和交换器配置、应用、开发与管理的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本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材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验教学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结合华为认证山东区域官方授权培训中心的网络实践操作课程,采用华为eNSP模拟实验室环境,进行各种网络拓扑方案的设计、搭建、配置、测试等;利用虚拟机模拟网络中的各种服务器,进行网络部署、调试、运行、管理等,在虚拟独立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网络实践课程的练习。同时参考华为网络培训项目模式,将其理解消化,编制成采用中英文两种語言适合留学生使用的实验教材,推送给留学生,让他们既理解了实验项目又学习了中文。实践教学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知识点渗透、方案完善、知识总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鉴于留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提前一天通过学习通提前推送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到学生的手机端,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搭建网络拓扑。在课堂上,可以邀请考虑出方案来的学生来展示他们的网络拓扑方案,以及通过华为eNSP模拟平台来验证方案的可操作性。根据留学生组建的网络拓扑方案,提出大家质疑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可将留学生的已知知识进行深化、拓展和运用,从而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同时也引导了学生的团队学习和合作互助意识,这是一个互动中内化技能、创新知识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思考能力。通过对学生网络拓扑方案的讨论还可以延伸出本节课堂的学习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来分解网络拓扑中的各个知识点,增强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当留学生理解掌握各分解知识点后,再对之前留学生的网络拓扑方案进行优化,解决之前网络拓扑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与外国留学生的有效沟通和现场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演示,能很好的解决新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问题,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Xmind建立一条清晰完整的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为主线,构造理论课程的基本框架,帮助留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地课程结构,将知识点分为多个层次,以不同字体、颜色突出核心知识点,提醒留学生注意理解和掌握。在实验过程中突出强调网络安全,引导留学生通过eNSP利用虚拟机(在虚拟独立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不会对真实网络造成任何破坏)模拟对虚拟网络以及虚拟网络服务器的攻击,测试其防御能力,从而发现安全风险,漏洞,让大家知晓真实网络的安全防范。
结合华为HCNA认证,通过华为eNSP对真实网络设备(企业网路由器、交换机)的仿真模拟,帮助国际生快速掌握相关产品的操作和配置、提升对企业ICT网络的规划、建设、运维能力,从而真正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所需要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马丽丽(1981年—)女,籍贯:山东寿光,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通信、计算机应用
1.研究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将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教育国际化对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高校着重从树立“一带一路”国际化教育理念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强化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注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跨国人才的需求;将我国高校的学科优势与“人才需求”相结合,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特色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培养“一带一路”高端人才,也要培养“一带一路”相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进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技术等领域的互联互通。
2.研究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留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路由器和交换器配置、网络部署、测试及管理等技能。华为HCNA认证是标识个人能力在网络领域达到工程师级别的证明,该认证围绕"云-管-端"协同的新ICT技术架构,打造的业界唯一覆盖ICT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包含"ICT技术架构认证"、"平台与服务认证"、"行业ICT认证"三类人才标准。因此实验教材结合华为HCNA认证,采用《Huawei Networking Technology and Device Lab Guide——Routing and Switching ENTRY》。鉴于实验所需的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等设备比较多,建设成本较高,相应的配套专业实验室得不到及时改建、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我们采用华为提供的eNSP网络仿真工具平台,针对企业网路由器、交换机进行软件仿真,完美呈现真实设备实景,让学生有机会在没有真实设备的情况下能够模拟演练,学习网络操作技能。随着我校软件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实训室的建成使用,已有一百余名师生通过了认证,具备了使用华为路由交换设备设计和实施中小型网络技术的能力。由于留学生在教育背景与教育基础、学习习惯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别,通过分析我校来华留学生的特点,结合我校与华为共建的华为ICT学院的网络认证培训,我们对来华留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逐步完善课程的相关要素,强化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共同培养计算机网络方面掌握路由器和交换器配置、应用、开发与管理的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本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材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验教学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结合华为认证山东区域官方授权培训中心的网络实践操作课程,采用华为eNSP模拟实验室环境,进行各种网络拓扑方案的设计、搭建、配置、测试等;利用虚拟机模拟网络中的各种服务器,进行网络部署、调试、运行、管理等,在虚拟独立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网络实践课程的练习。同时参考华为网络培训项目模式,将其理解消化,编制成采用中英文两种語言适合留学生使用的实验教材,推送给留学生,让他们既理解了实验项目又学习了中文。实践教学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知识点渗透、方案完善、知识总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鉴于留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提前一天通过学习通提前推送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到学生的手机端,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搭建网络拓扑。在课堂上,可以邀请考虑出方案来的学生来展示他们的网络拓扑方案,以及通过华为eNSP模拟平台来验证方案的可操作性。根据留学生组建的网络拓扑方案,提出大家质疑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可将留学生的已知知识进行深化、拓展和运用,从而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同时也引导了学生的团队学习和合作互助意识,这是一个互动中内化技能、创新知识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思考能力。通过对学生网络拓扑方案的讨论还可以延伸出本节课堂的学习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来分解网络拓扑中的各个知识点,增强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当留学生理解掌握各分解知识点后,再对之前留学生的网络拓扑方案进行优化,解决之前网络拓扑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与外国留学生的有效沟通和现场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演示,能很好的解决新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问题,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Xmind建立一条清晰完整的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为主线,构造理论课程的基本框架,帮助留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地课程结构,将知识点分为多个层次,以不同字体、颜色突出核心知识点,提醒留学生注意理解和掌握。在实验过程中突出强调网络安全,引导留学生通过eNSP利用虚拟机(在虚拟独立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不会对真实网络造成任何破坏)模拟对虚拟网络以及虚拟网络服务器的攻击,测试其防御能力,从而发现安全风险,漏洞,让大家知晓真实网络的安全防范。
结合华为HCNA认证,通过华为eNSP对真实网络设备(企业网路由器、交换机)的仿真模拟,帮助国际生快速掌握相关产品的操作和配置、提升对企业ICT网络的规划、建设、运维能力,从而真正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所需要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马丽丽(1981年—)女,籍贯:山东寿光,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通信、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