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来半岛,地处中南半岛最南端,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在近现代史上有着独特且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其安全形势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所论述的对象为包括当今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全部或部分领土在内的马来半岛地区独立前安全形势的变化。
关键词:马来半岛;安全形势;日本
一、日本统治前的马来半岛安全形势
日本统治前期的马来半岛除泰国外几乎全部处于英国的占领和控制之下,英国在马来半岛地区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缅甸在19世纪由英国军队发动的三次英缅战争中战败,英国于1886年1月1日宣布缅甸成为英属领地。缅甸在英国统治期间并没有因为英国殖民政府试图对缅甸的社会和政治改革而缓和与当地殖民政府的关系,而是兴起了缅甸民族主义运动。1906年,缅甸第一个民族主义团体——佛教青年会成立,且于1920年改组为缅甸人民团体总会,提倡国货,号召民族团结,发扬民族语言与宗教。20年代末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加剧了缅甸与英殖政府的矛盾,1931年发生农民起义,后被镇压。我缅人协会即德钦党成立,并与缅甸学生力量相联合,共同反对英殖政府的统治。英国政府迫于统治需要,1935年决定设立缅甸邦,实行印缅分治。随着民族主义力量的壮大,缅甸民族主义运动也在1938和1939年前后形成了高潮,但随后被镇压陆续失败。英殖政府继续完全控制着整个缅甸。
英国于1786年现代马来西亚领土的槟城岛上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1819年在新加坡建立了殖民地,通过与荷兰的争夺于1826年英国将槟城岛、马六甲和新加坡合并为英属海峡殖民地,并于1867年脱离印度政府而改为隶属于英国殖民部。随着马来世界强大的柔佛帝国的衰落,英国殖民者加强了对马来半岛的渗透,通过商贸的发展和政治手段逐步控制各苏丹国,并与1896年成立马来联邦。至一战,英国的势力扩展到整个马来半岛。1933年英国政府将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合并为马来亚殖民地,至此,英国完全确立了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统治。
泰国(旧称暹罗)是马来半岛地区唯一没有被西方殖民统治的国家,这一切归功于泰国的地缘要素和泰国统治者的改革。1782年却里克在曼谷建立延续到今日的却里克王朝,其后在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两位暹罗近代史最重要的君主手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引领泰国向现代化迈进。其中,拉玛四世即孟固王(1851—1868年在位)是使得泰国避免西方殖民统治一个极为重要的设计师。作为一个极具改革意识的佛教徒君主,他的战略包括了对西方的外交让步和获得西方承认。拉玛五世即朱拉隆功(1868—1910年在位)也继承了他父亲的改革方针和外交策略。通过对西方的学习,朱拉隆功对本国进行了包括政治、司法、教育、交通、军队等在内的全方位改革。父子两代君主的改革是泰国近代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泰国开始迈向现代化,也是使得泰国得以在英法列强对中南半岛的争夺中保存自己的一个重要条件。由于位于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泰国有着得天独厚的英法对中南半岛争夺的缓冲区的地缘政治优势。通过将老挝和马来四邦的控制权分别移交给法英两国这样的对西方外交的让步而获取了英法保持泰国独立的承诺。1896年,英法一致同意不谋求在暹罗的独占利益,1904年英法条约的签订结束了两国在暹罗的争夺。泰国一直保持着国家主权的独立直至日本占领东南亚而受到威胁。
二、日本统治期间的马来半岛安全形势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这标志着二战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展。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但美日在整个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争夺并不可能通过日本一次对美国领土夏威夷珍珠港的闪击就能解决,日本迫切需要一个更为广阔、更为稳固的后方来做好与实力更为强大的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较量。东南亚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战争资源的丰富性自然是日本对外战略中的必夺目标,东南亚地区成为二战的又一个战场。
(一)日本军事占领马来半岛
1941年12月10日,日军在马来半岛东海域突袭并击沉英国“威尔斯王子号”和“驱逐号”主力战舰。次日,德意日三国宣布结成军事同盟。中旬,日军进攻缅甸但那沙林地区,1942年3月8日占领仰光并进攻缅北,4月底占领腊戍这一滇缅公路的重要枢纽,中国军队和英国军队分别被迫撤退至中国境内和印度境内,至此缅甸完全被日军占领。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使得英国丧失了在远东的战略基地。此时的泰国以保持独立为条件允许日本人在其领土内调遣军队。英国由于判断出现重大失误,曾耗费巨资用来固守新加坡的海上防线成了摆设,日军经克拉海峡以陆军从泰国进入马来半岛南下进攻新加坡。1942年1月11日,日军占领马来首都吉隆坡。2月15日,新加坡沦陷。此时的日本并没有停止进攻和占领的步伐,对东南亚觊觎已久的日军以相当的推进速度占领着包括马来半岛在内的整个东南亚地区。
(二)日据时期的马来半岛
1、日本的殖民军事统治
日军从1942年至1945年投降之前,在马来半岛除泰国以外的地区和国家实行了军事统治。首先摧毁各国政治存在,取缔各国所有政党、工会和群体组织,严重迫害同情和支持中国国内抗战的华人华侨,特别是作为援华抗战中心的新加坡更是遭受野蛮的摧毁。其次,控制各国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设施,管制各国对外贸易,没收西方在马来半岛企业交由日本财阀经营,占领当局强制发行军用票取代各国原有货币。再次,强迫当地社会一切农业、工业生产为军国主义发动战争服务,强征劳工修建铁路,强制种植军需作物。
2、马来半岛地区的反日斗争
在缅甸,日殖政府建立了一个由老民族主义者—巴莫领导的文职缅人行政管理机构,希望通过其来争取英缅时期人员的支持以更好得控制缅甸。如同和德钦党领导人昂山、奈温等曾经对日本抱有幻想,希望利用日本力量帮助缅甸独立一样,日本的军事统治与缅甸寻求独立是格格不入的。缅甸的民族主义者最终还是发现只能通过武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才能获得独立,1944年,缅甸抗日武装迅速发展至全国各地,8月,缅共联合其他抗日力量成立了由昂山和德钦丹东为领导人的反法西斯自由同盟。1945年,盟军收复仰光。
在马来各邦和新加坡,华侨抗日武装是寻求当地推翻日军军事统治的中坚力量。1942年1月,马来亚共产党建立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同年,马共在马六甲扩大抗日军事力量。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英国达成协议共建一支称为英军特别行动部,马来亚分部的联军,以深入马来各地搜集情报、提供军事援助,配合盟军反攻。
在泰国,虽然泰国政府与日本达成保持泰国独立的协议,但是泰国国内反銮披政府投靠日本的政界人士建立了以巴莫和帕侬荣为领导人的自由泰运动抗日组织。随后泰共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开展抗日斗争的纲领。当战争的进展有利于日本的初期,泰国是选择与日本结盟的,这不仅是因为泰国畏惧日本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并且想要保持本国的独立地位,更是由于它希望可以借助日本的势力重新获得历史上对柬埔寨和老挝地区的控制。随着环境的变化,泰国的领导人也逐渐转变立场,通过灵活的外交逃离日本阵营而免于遭受像其他东南亚国家那样的战争破坏。(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英)巴里布赞、(丹)奥利维夫:《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2]周方冶:《王权·威权·金权:泰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3](澳)米尔顿·奥斯本:《东南亚史》,商务印书馆,2012年。
关键词:马来半岛;安全形势;日本
一、日本统治前的马来半岛安全形势
日本统治前期的马来半岛除泰国外几乎全部处于英国的占领和控制之下,英国在马来半岛地区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缅甸在19世纪由英国军队发动的三次英缅战争中战败,英国于1886年1月1日宣布缅甸成为英属领地。缅甸在英国统治期间并没有因为英国殖民政府试图对缅甸的社会和政治改革而缓和与当地殖民政府的关系,而是兴起了缅甸民族主义运动。1906年,缅甸第一个民族主义团体——佛教青年会成立,且于1920年改组为缅甸人民团体总会,提倡国货,号召民族团结,发扬民族语言与宗教。20年代末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加剧了缅甸与英殖政府的矛盾,1931年发生农民起义,后被镇压。我缅人协会即德钦党成立,并与缅甸学生力量相联合,共同反对英殖政府的统治。英国政府迫于统治需要,1935年决定设立缅甸邦,实行印缅分治。随着民族主义力量的壮大,缅甸民族主义运动也在1938和1939年前后形成了高潮,但随后被镇压陆续失败。英殖政府继续完全控制着整个缅甸。
英国于1786年现代马来西亚领土的槟城岛上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1819年在新加坡建立了殖民地,通过与荷兰的争夺于1826年英国将槟城岛、马六甲和新加坡合并为英属海峡殖民地,并于1867年脱离印度政府而改为隶属于英国殖民部。随着马来世界强大的柔佛帝国的衰落,英国殖民者加强了对马来半岛的渗透,通过商贸的发展和政治手段逐步控制各苏丹国,并与1896年成立马来联邦。至一战,英国的势力扩展到整个马来半岛。1933年英国政府将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合并为马来亚殖民地,至此,英国完全确立了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统治。
泰国(旧称暹罗)是马来半岛地区唯一没有被西方殖民统治的国家,这一切归功于泰国的地缘要素和泰国统治者的改革。1782年却里克在曼谷建立延续到今日的却里克王朝,其后在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两位暹罗近代史最重要的君主手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引领泰国向现代化迈进。其中,拉玛四世即孟固王(1851—1868年在位)是使得泰国避免西方殖民统治一个极为重要的设计师。作为一个极具改革意识的佛教徒君主,他的战略包括了对西方的外交让步和获得西方承认。拉玛五世即朱拉隆功(1868—1910年在位)也继承了他父亲的改革方针和外交策略。通过对西方的学习,朱拉隆功对本国进行了包括政治、司法、教育、交通、军队等在内的全方位改革。父子两代君主的改革是泰国近代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泰国开始迈向现代化,也是使得泰国得以在英法列强对中南半岛的争夺中保存自己的一个重要条件。由于位于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泰国有着得天独厚的英法对中南半岛争夺的缓冲区的地缘政治优势。通过将老挝和马来四邦的控制权分别移交给法英两国这样的对西方外交的让步而获取了英法保持泰国独立的承诺。1896年,英法一致同意不谋求在暹罗的独占利益,1904年英法条约的签订结束了两国在暹罗的争夺。泰国一直保持着国家主权的独立直至日本占领东南亚而受到威胁。
二、日本统治期间的马来半岛安全形势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这标志着二战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展。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但美日在整个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争夺并不可能通过日本一次对美国领土夏威夷珍珠港的闪击就能解决,日本迫切需要一个更为广阔、更为稳固的后方来做好与实力更为强大的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较量。东南亚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战争资源的丰富性自然是日本对外战略中的必夺目标,东南亚地区成为二战的又一个战场。
(一)日本军事占领马来半岛
1941年12月10日,日军在马来半岛东海域突袭并击沉英国“威尔斯王子号”和“驱逐号”主力战舰。次日,德意日三国宣布结成军事同盟。中旬,日军进攻缅甸但那沙林地区,1942年3月8日占领仰光并进攻缅北,4月底占领腊戍这一滇缅公路的重要枢纽,中国军队和英国军队分别被迫撤退至中国境内和印度境内,至此缅甸完全被日军占领。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使得英国丧失了在远东的战略基地。此时的泰国以保持独立为条件允许日本人在其领土内调遣军队。英国由于判断出现重大失误,曾耗费巨资用来固守新加坡的海上防线成了摆设,日军经克拉海峡以陆军从泰国进入马来半岛南下进攻新加坡。1942年1月11日,日军占领马来首都吉隆坡。2月15日,新加坡沦陷。此时的日本并没有停止进攻和占领的步伐,对东南亚觊觎已久的日军以相当的推进速度占领着包括马来半岛在内的整个东南亚地区。
(二)日据时期的马来半岛
1、日本的殖民军事统治
日军从1942年至1945年投降之前,在马来半岛除泰国以外的地区和国家实行了军事统治。首先摧毁各国政治存在,取缔各国所有政党、工会和群体组织,严重迫害同情和支持中国国内抗战的华人华侨,特别是作为援华抗战中心的新加坡更是遭受野蛮的摧毁。其次,控制各国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设施,管制各国对外贸易,没收西方在马来半岛企业交由日本财阀经营,占领当局强制发行军用票取代各国原有货币。再次,强迫当地社会一切农业、工业生产为军国主义发动战争服务,强征劳工修建铁路,强制种植军需作物。
2、马来半岛地区的反日斗争
在缅甸,日殖政府建立了一个由老民族主义者—巴莫领导的文职缅人行政管理机构,希望通过其来争取英缅时期人员的支持以更好得控制缅甸。如同和德钦党领导人昂山、奈温等曾经对日本抱有幻想,希望利用日本力量帮助缅甸独立一样,日本的军事统治与缅甸寻求独立是格格不入的。缅甸的民族主义者最终还是发现只能通过武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才能获得独立,1944年,缅甸抗日武装迅速发展至全国各地,8月,缅共联合其他抗日力量成立了由昂山和德钦丹东为领导人的反法西斯自由同盟。1945年,盟军收复仰光。
在马来各邦和新加坡,华侨抗日武装是寻求当地推翻日军军事统治的中坚力量。1942年1月,马来亚共产党建立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同年,马共在马六甲扩大抗日军事力量。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英国达成协议共建一支称为英军特别行动部,马来亚分部的联军,以深入马来各地搜集情报、提供军事援助,配合盟军反攻。
在泰国,虽然泰国政府与日本达成保持泰国独立的协议,但是泰国国内反銮披政府投靠日本的政界人士建立了以巴莫和帕侬荣为领导人的自由泰运动抗日组织。随后泰共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开展抗日斗争的纲领。当战争的进展有利于日本的初期,泰国是选择与日本结盟的,这不仅是因为泰国畏惧日本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并且想要保持本国的独立地位,更是由于它希望可以借助日本的势力重新获得历史上对柬埔寨和老挝地区的控制。随着环境的变化,泰国的领导人也逐渐转变立场,通过灵活的外交逃离日本阵营而免于遭受像其他东南亚国家那样的战争破坏。(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英)巴里布赞、(丹)奥利维夫:《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2]周方冶:《王权·威权·金权:泰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3](澳)米尔顿·奥斯本:《东南亚史》,商务印书馆,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