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南通市是著名的教育之乡,深厚的人文积淀与教育传统使南通市的教育水平保持着高位发展的态势。北宋教育家胡瑷、近代实业家张謇等一批江海名家,为南通市留下了丰厚的教育遗产。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如何把课程改革聚焦在课堂,推进课改深入?如何建设新课堂,激发新活力,实现新超越?对此,“南通教育人”在努力实践、探索。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认知
教学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对教学改革的价值、意义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改革行动和进程。要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先从认识上真正提升其价值和意义。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南通篇章”的重要组成。着力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南通篇章”,始终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既将教育改革纳入深化改革整体框架,也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唯有不断深化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改革,才能为谱写“南通篇章”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之乡”的应有之义。南通市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绵延的文脉传承,是一座丰富的宝藏,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挖掘出其所蕴含的现代价值,为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以敢为人先的前瞻意识与实干精神,自觉推进教育改革,主动深化教育改革,方能始终在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让“人民满意”的迫切要求。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满意的着力点在提高质量,落脚点在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
同时,要继续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练好“四大内功”。一是提升理念,切实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改革信念,科学定位育人目标,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二是聚焦学习,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三是锤炼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储能蓄势,以人才优势提升改革质量;四是优化评价,探索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程改革实验的评价机制,积极营造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
多年来,“南通教育人”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从扬帆起航到探索突破,从提升跨越到深度推进,探索出了一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
1.创新作为,行政推动就位
(1)顶层设计,前瞻规划。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按照“整体规划,分层推进”原则,分别制订专门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科学规范教学改革行為。比如,2013年南通市出台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课改意见,并研制出体现“立德树人”“互联网 ”“教育现代化”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确保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2)服务指导,引领实践。构建“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与教育科学研究院—县教师发展中心—镇所在的市直学校—学科教师”线上线下结合的业务培训网络,形成并完善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全程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的“三全一新”培训制度,切实解决课改推进中的问题;以案例讲座、观摩研讨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育典型,示范辐射。主张“点上培育提升、线上引领推动、面上均衡协进”,市县两级教育科研部门及时总结教学改革实践经验,集聚教科研力量,提炼出较科学的教学活动操作程序、结构框架、方法策略,不断培育课堂教学改革范式。通过搭建课改现场推进会、学科基地等平台,推广典型经验,让各学校和广大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推进全市教学改革均衡发展。
(4)开发资源,共建共享。以市县教育网站为依托,各校校园网站为基础,建立了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网络化教研、信息交流为核心的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库群。启动基础教育优质微课资源项目,推出“慧学南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提供了保障。
(5)考核管理,提升绩效。健全教学改革,推进管理网络,探索改革管理新路,完善改革管理制度,强化改革工作考核。全市建立起齐抓共管、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立体化、多层次的教育管理网络,向下既可以及时将教学的最新理念、最新要求、最新态势传达到每一个教师,向上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过程的实际状况与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调控、整改。将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对各县教育局和各镇、各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人才考核之中,并逐年增加考核权重。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科学诊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教学改革提供建议,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教学改革先进集体、个人进行表彰,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
2.科学作为,学校实践到位
(1)校长垂范,头雁工程。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各校校长人人进课堂,带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先行上好实验课、研究课,并努力上成示范课,做好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严禁当“脱产干部”。同时,要求校长坚持推门听课,并即时进行点评和反馈,努力让每位校长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家里手,当好区域推进教学改革的领头雁。
(2)个性实践,多品工程。支持具有较好基础的学校,在教学改革基本原则和理念的指导下,发挥本校优势,创生校本教学范式,打造办学特色。鼓励一般学校在学习区域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时,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个性化实践。引导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发展特色,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机会。
(3)校本研修,固基工程。创新校本培训的机制与方式,拓展校本研修的层次与内容,构建“四三二一”的校本研修体系。“四”指构建校本学习、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管理“四位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体系;“三”指针对新教师、中青年教师、老教师等“三类层次”的教师开展菜单式、个性化研修活动;“二”指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两个专题”;“一”指校本研修立足课堂“一个主阵地”,架构起较完备的教师教育工作机制。 3.主动作为,教师发展本位
(1)扎根课堂,练就真功。大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课堂实践,着力上好“三课”,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质量与水平。一是从历时发展的角度,上好“入格、合格、品格”三课。引导教师在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与范式中,不断从学到创,从教学走向教育,走向文化,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品格。二是从工作内容的角度,上好“日常、研究、展示”三课。践行12字课改意见,全力上好家常课,让每一堂家常课成为怀特海所认为的“最终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的课;围绕专题开设研究课,为教育教学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努力上好展示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刨根课题,破解瓶颈。主张“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思路,强调“问题即研究”“教育即研究”的意识,鼓励广大教师及时捕捉和确认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提炼为微型课题,以课题研究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教师们直面问题,攻克难题,破解瓶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在做中研、在研中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就
一是学生成才。课堂教学以减负增效为前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让优质教育惠及了所有的学生,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大为增强,综合探究和社会实践能力显著提高,为其成功、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教师成功。老一辈教育家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成为“时代的话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基礎教育类)特等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广大中青年教师也在改革中迅速成长,一大批优秀教师、中青年名师脱颖而出。“十二五”期间,全市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居江苏省前列;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由过去的6人上升为17人;江苏省特级教师由过去的215人上升为264人。
三是名校成林。坚持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理念,鼓励学校多元发展、错位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从少数学校“风生水起”发展到目前全体学校“千帆竞发”,从“课改盆景”走向“课改森林”,整体提升了全市学校的品位和办学水平,让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在南通市成为现实。
四是经验成名。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从区域模式来看,有如皋的“活动单导学”、通州的“学的课堂”、启东的“三段·四模块”等;从协同模式来看,有南通教科研协作共同体、如皋的“整体推进”等。这些经验在江苏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实践“南通模式”的区域不断扩大,受到多方好评。
五是课程成形。各校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了“德育活动课程”“科学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体验活动课程”和“体育艺术2 1活动课程”五大系列。同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南通市课程改革虽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课堂建设的问题。统揽全局,需要“南通教育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好“南通教学”这篇文章,做亮“南通课堂”这块品牌,做新“南通新育”这项工程,使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处推进。
(责任编辑 张慧籽)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认知
教学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对教学改革的价值、意义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改革行动和进程。要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先从认识上真正提升其价值和意义。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南通篇章”的重要组成。着力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南通篇章”,始终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既将教育改革纳入深化改革整体框架,也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唯有不断深化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改革,才能为谱写“南通篇章”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之乡”的应有之义。南通市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绵延的文脉传承,是一座丰富的宝藏,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挖掘出其所蕴含的现代价值,为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以敢为人先的前瞻意识与实干精神,自觉推进教育改革,主动深化教育改革,方能始终在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让“人民满意”的迫切要求。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满意的着力点在提高质量,落脚点在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
同时,要继续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练好“四大内功”。一是提升理念,切实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改革信念,科学定位育人目标,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二是聚焦学习,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三是锤炼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储能蓄势,以人才优势提升改革质量;四是优化评价,探索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程改革实验的评价机制,积极营造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
多年来,“南通教育人”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从扬帆起航到探索突破,从提升跨越到深度推进,探索出了一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
1.创新作为,行政推动就位
(1)顶层设计,前瞻规划。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按照“整体规划,分层推进”原则,分别制订专门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科学规范教学改革行為。比如,2013年南通市出台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课改意见,并研制出体现“立德树人”“互联网 ”“教育现代化”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确保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2)服务指导,引领实践。构建“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与教育科学研究院—县教师发展中心—镇所在的市直学校—学科教师”线上线下结合的业务培训网络,形成并完善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全程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的“三全一新”培训制度,切实解决课改推进中的问题;以案例讲座、观摩研讨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育典型,示范辐射。主张“点上培育提升、线上引领推动、面上均衡协进”,市县两级教育科研部门及时总结教学改革实践经验,集聚教科研力量,提炼出较科学的教学活动操作程序、结构框架、方法策略,不断培育课堂教学改革范式。通过搭建课改现场推进会、学科基地等平台,推广典型经验,让各学校和广大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推进全市教学改革均衡发展。
(4)开发资源,共建共享。以市县教育网站为依托,各校校园网站为基础,建立了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网络化教研、信息交流为核心的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库群。启动基础教育优质微课资源项目,推出“慧学南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提供了保障。
(5)考核管理,提升绩效。健全教学改革,推进管理网络,探索改革管理新路,完善改革管理制度,强化改革工作考核。全市建立起齐抓共管、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立体化、多层次的教育管理网络,向下既可以及时将教学的最新理念、最新要求、最新态势传达到每一个教师,向上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过程的实际状况与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调控、整改。将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对各县教育局和各镇、各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人才考核之中,并逐年增加考核权重。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科学诊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教学改革提供建议,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教学改革先进集体、个人进行表彰,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
2.科学作为,学校实践到位
(1)校长垂范,头雁工程。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各校校长人人进课堂,带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先行上好实验课、研究课,并努力上成示范课,做好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严禁当“脱产干部”。同时,要求校长坚持推门听课,并即时进行点评和反馈,努力让每位校长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家里手,当好区域推进教学改革的领头雁。
(2)个性实践,多品工程。支持具有较好基础的学校,在教学改革基本原则和理念的指导下,发挥本校优势,创生校本教学范式,打造办学特色。鼓励一般学校在学习区域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时,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个性化实践。引导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发展特色,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机会。
(3)校本研修,固基工程。创新校本培训的机制与方式,拓展校本研修的层次与内容,构建“四三二一”的校本研修体系。“四”指构建校本学习、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管理“四位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体系;“三”指针对新教师、中青年教师、老教师等“三类层次”的教师开展菜单式、个性化研修活动;“二”指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两个专题”;“一”指校本研修立足课堂“一个主阵地”,架构起较完备的教师教育工作机制。 3.主动作为,教师发展本位
(1)扎根课堂,练就真功。大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课堂实践,着力上好“三课”,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质量与水平。一是从历时发展的角度,上好“入格、合格、品格”三课。引导教师在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与范式中,不断从学到创,从教学走向教育,走向文化,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品格。二是从工作内容的角度,上好“日常、研究、展示”三课。践行12字课改意见,全力上好家常课,让每一堂家常课成为怀特海所认为的“最终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的课;围绕专题开设研究课,为教育教学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努力上好展示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刨根课题,破解瓶颈。主张“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思路,强调“问题即研究”“教育即研究”的意识,鼓励广大教师及时捕捉和确认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提炼为微型课题,以课题研究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教师们直面问题,攻克难题,破解瓶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在做中研、在研中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就
一是学生成才。课堂教学以减负增效为前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让优质教育惠及了所有的学生,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大为增强,综合探究和社会实践能力显著提高,为其成功、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教师成功。老一辈教育家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成为“时代的话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基礎教育类)特等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广大中青年教师也在改革中迅速成长,一大批优秀教师、中青年名师脱颖而出。“十二五”期间,全市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居江苏省前列;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由过去的6人上升为17人;江苏省特级教师由过去的215人上升为264人。
三是名校成林。坚持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理念,鼓励学校多元发展、错位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从少数学校“风生水起”发展到目前全体学校“千帆竞发”,从“课改盆景”走向“课改森林”,整体提升了全市学校的品位和办学水平,让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在南通市成为现实。
四是经验成名。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从区域模式来看,有如皋的“活动单导学”、通州的“学的课堂”、启东的“三段·四模块”等;从协同模式来看,有南通教科研协作共同体、如皋的“整体推进”等。这些经验在江苏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实践“南通模式”的区域不断扩大,受到多方好评。
五是课程成形。各校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了“德育活动课程”“科学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体验活动课程”和“体育艺术2 1活动课程”五大系列。同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南通市课程改革虽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课堂建设的问题。统揽全局,需要“南通教育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好“南通教学”这篇文章,做亮“南通课堂”这块品牌,做新“南通新育”这项工程,使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处推进。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