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例妇女下生殖道微生物宏基因组鸟枪法测序分析

来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苏州高新区妇女下生殖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并分析绝经、避孕方式对下生殖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集苏州高新区2018年6~7月参与“两癌”筛查的373例女性的宫颈分泌物样本,并收集对应的表型数据.对分泌物样本进行宏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检测微生物菌群,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宫颈微生物与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373名女性的微生物在种水平的研究提示惰性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和加德纳菌在人群中占前三位,分别占人群的20%,15%和13%,另有38%混合类型(Diverse类型),即没有明显主导菌;育龄期妇女和绝经期女性菌群类型有明显差异;采用不同避孕方式的女性阴道菌群有明显差异.结论 本研究通过宏基因组鸟枪法探索中国苏州高新区女性下生殖道菌群谱图,发现阴道微生物与年龄、避孕方式的选择有关联.建立全面客观了解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的生物组学将为疾病诊断、治疗、评估预后提供充分的依据.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可以影响生育,在不孕症女性中EP患病率为32%。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中,EP占比21%~28%,研究报道EP的恶变率在0~12.9%之间[1]。EP手术后易复发,复发率在46%左右。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一种良性病变,患病率7.8%~34.9%,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TCRP)一直被认为是治疗EP的“金标准”。EP无症状患者居多,恶变的风险仅约0.8%,且约有25%的EP患者能自发消退,所以对于某些绝经前患者,常规TCRP可能不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