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科接本科教育形式是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的一种本科教育类型。专科接本科可以为相同专业学科接读,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相接,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也可以互相兼报。由于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形式可以为社会培养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同时,这是普通高等学校其他本科教育类型无可替代的。通过分析,总结跨学科专科接本科的教育优势,旨在提示普通高等学校应重视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实践,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跨学科;教育模式;复合型人才;实际应用型人才;专接本
[中图分类号] G6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5-0029-04
0引言
专科起点接读本科教育是各省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为普通高等学校制定的一种本科教育形式,一般简称此类教育形式为专接本教育。目前,专接本学生可接读的科类专业限制也由专、本的科类专业相同或相近,放宽到可以跨科类或跨专业,以及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也可以互相兼报。实施专接本教育这种形式不仅激发和满足了广大专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继续深造的愿望,而且拓宽了普通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思路,同时还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型要求。对此,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笔者认为,构建跨学科跨专业专科接读本科教育是专接本教育形式的突破与改革,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这种教学优势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层次培养复合型人才开拓了新路。
1跨学科是专接本复合型教育的优势
在单位时间内拓宽学生的基础,加大通识知识教育的比重,完成本科生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专接本教育模式客观的形成并将本科教育分为两个相对的独立阶段,这为跨学科高等教育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现实的机遇。
1.1增加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渠道
跨学科专接本培养模式是自学成才、成人继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传统渠道之外的又一有效途径,其自身特点和优势是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跨学科专接本教育可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具有较强系统知识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急用。至于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则是相对于实用型、研究型、单一型而言的,同时考虑到跨学科、专科教育背景和本科教育背景目标等基本教育构成因素,即:跨学科的“复合”,专科的“实用”,本科的“应用”,做到既源于教育要求和规律,又有所区别。故将之定义为实际应用复合型。
1.2缩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周期和成本
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是传统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这种方式长期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复合型人才。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周期长,二是培养的研究生主要为学术研究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对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则完全解决了以上问题,既可缩短教育周期,又可保证专科部分和本科部分科学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以及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等问题,并可成批地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
对于本科教育层次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足可胜任的工作岗位,若用研究生教育层次应用型或学术型复合人才去替代,不仅会造成人才资源浪费,而且从教育投入角度考虑也不经济。跨学科专接本教育一般仅用4~5年(一般专科阶层2~3年,本科阶层2年)即可为社会培养出所需求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这比研究生教育需用7~10年(一般本科阶层4~5年,硕士3年,博士2年)方能培养出应用型或学术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可大大减少培养周期和教育投入。当然,这样比较主要是从社会对实际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角度来看,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定量学比较,更无否定研究生复合型培养模式的意义和作用的意思。
1.3增加就业出路
作为接受过横跨两个不同学科专业系统教育的专接本学生来说,除了可以选择其复合型的边缘交叉学科专业的这类工作以外,其另外的两个学科专业方向也是很好的选择。可以说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模式不仅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也增加了就业机会。
1.4为日后发展提供了动力
跨学科专科接本科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了解两个或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学会知识融合,知识创新。这种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方法,不仅可开启学生智商,同时亦可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灵商。
2跨学科专接本可积极有效地培养边缘交 叉学科人才
边缘交叉学科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包括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2]。跨学科专接本培养模式完全可以满足相应学科领域发展对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技术要求。
2.1灵活组合专接本学科结构形式切实可行
专接本跨学科接读几乎可以做到理、工、农、医、文、史、哲、法、音、体、美等所有学科门类的自由专接本结构,完全可以充分满足所有边缘和交叉学科对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例如,医学编辑专业方向可以是医学专科接编辑出版学本科,也可编辑出版学专科接医学本科;建筑司法专业方向,可以是建筑专科接司法本科,也可以是司法专科接建筑本科;英语经贸专业,可以是英语专科接经贸本科,也可以是经贸专科接英语本科,只要专接本的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等设计科学合理,相互接读的学科不同的专接本组合,培养出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一般不会出现本质性的差别。
2.2密切结合用人单位需要制定和调整培养方案
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对边缘交叉学科专业工作岗位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跨学科专接本教育的培养计划,并允许在教学和生产实践中适当灵活调整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目前,对于专接本教育,国家尚无统一的教学要求和培养模式。因此,认真进行市场调研,找准边缘交叉学科培养方向及做好学科教育定位,是专接本复合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
2.3为复合型人才由应用型转向研究型夯实基础
经过跨学科专接本学习的大学生,熟悉两个专业,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无论就业还是日后发展都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实践证明,实际应用复合型本科生在考研、升学或通过业余自学转向研究复合型工作时,均较单一学科专接本学生具有很强的优势,甚至比非专接本的本科生还有优势。
3跨学科是专科学生接本科教育的最佳选 择
3.1跨学科学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选择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加剧,对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国外学历和复合型人才成为许多单位用人的前提条件,这致使大批普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选择到理想岗位就业。相比而言,跨学科专接本毕业生基本可以满足市场对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本来专科接本科教育的弱势反而变为优势。
3.2跨学科有利于学生树立复合型理论思想
跨学科学习可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得以扩展,系统而趋于全面的复合型思想理论是跨学科专接本知识体系的特征和优势,可为日后考研、自学、工作,以及再次跨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3跨学科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跨学科,特别是横跨文理类学科学习,是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这种学习可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得以全面训练,从而发展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品质,同时对发展学生心理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也十分有益。
[关键词]跨学科;教育模式;复合型人才;实际应用型人才;专接本
[中图分类号] G6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5-0029-04
0引言
专科起点接读本科教育是各省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为普通高等学校制定的一种本科教育形式,一般简称此类教育形式为专接本教育。目前,专接本学生可接读的科类专业限制也由专、本的科类专业相同或相近,放宽到可以跨科类或跨专业,以及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也可以互相兼报。实施专接本教育这种形式不仅激发和满足了广大专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继续深造的愿望,而且拓宽了普通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思路,同时还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型要求。对此,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笔者认为,构建跨学科跨专业专科接读本科教育是专接本教育形式的突破与改革,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这种教学优势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层次培养复合型人才开拓了新路。
1跨学科是专接本复合型教育的优势
在单位时间内拓宽学生的基础,加大通识知识教育的比重,完成本科生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专接本教育模式客观的形成并将本科教育分为两个相对的独立阶段,这为跨学科高等教育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现实的机遇。
1.1增加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渠道
跨学科专接本培养模式是自学成才、成人继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传统渠道之外的又一有效途径,其自身特点和优势是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跨学科专接本教育可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具有较强系统知识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急用。至于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则是相对于实用型、研究型、单一型而言的,同时考虑到跨学科、专科教育背景和本科教育背景目标等基本教育构成因素,即:跨学科的“复合”,专科的“实用”,本科的“应用”,做到既源于教育要求和规律,又有所区别。故将之定义为实际应用复合型。
1.2缩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周期和成本
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是传统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这种方式长期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复合型人才。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周期长,二是培养的研究生主要为学术研究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对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则完全解决了以上问题,既可缩短教育周期,又可保证专科部分和本科部分科学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以及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等问题,并可成批地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
对于本科教育层次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足可胜任的工作岗位,若用研究生教育层次应用型或学术型复合人才去替代,不仅会造成人才资源浪费,而且从教育投入角度考虑也不经济。跨学科专接本教育一般仅用4~5年(一般专科阶层2~3年,本科阶层2年)即可为社会培养出所需求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这比研究生教育需用7~10年(一般本科阶层4~5年,硕士3年,博士2年)方能培养出应用型或学术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可大大减少培养周期和教育投入。当然,这样比较主要是从社会对实际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角度来看,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定量学比较,更无否定研究生复合型培养模式的意义和作用的意思。
1.3增加就业出路
作为接受过横跨两个不同学科专业系统教育的专接本学生来说,除了可以选择其复合型的边缘交叉学科专业的这类工作以外,其另外的两个学科专业方向也是很好的选择。可以说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模式不仅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也增加了就业机会。
1.4为日后发展提供了动力
跨学科专科接本科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了解两个或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学会知识融合,知识创新。这种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方法,不仅可开启学生智商,同时亦可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灵商。
2跨学科专接本可积极有效地培养边缘交 叉学科人才
边缘交叉学科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包括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2]。跨学科专接本培养模式完全可以满足相应学科领域发展对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技术要求。
2.1灵活组合专接本学科结构形式切实可行
专接本跨学科接读几乎可以做到理、工、农、医、文、史、哲、法、音、体、美等所有学科门类的自由专接本结构,完全可以充分满足所有边缘和交叉学科对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例如,医学编辑专业方向可以是医学专科接编辑出版学本科,也可编辑出版学专科接医学本科;建筑司法专业方向,可以是建筑专科接司法本科,也可以是司法专科接建筑本科;英语经贸专业,可以是英语专科接经贸本科,也可以是经贸专科接英语本科,只要专接本的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等设计科学合理,相互接读的学科不同的专接本组合,培养出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一般不会出现本质性的差别。
2.2密切结合用人单位需要制定和调整培养方案
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对边缘交叉学科专业工作岗位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跨学科专接本教育的培养计划,并允许在教学和生产实践中适当灵活调整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目前,对于专接本教育,国家尚无统一的教学要求和培养模式。因此,认真进行市场调研,找准边缘交叉学科培养方向及做好学科教育定位,是专接本复合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
2.3为复合型人才由应用型转向研究型夯实基础
经过跨学科专接本学习的大学生,熟悉两个专业,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无论就业还是日后发展都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实践证明,实际应用复合型本科生在考研、升学或通过业余自学转向研究复合型工作时,均较单一学科专接本学生具有很强的优势,甚至比非专接本的本科生还有优势。
3跨学科是专科学生接本科教育的最佳选 择
3.1跨学科学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选择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加剧,对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国外学历和复合型人才成为许多单位用人的前提条件,这致使大批普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选择到理想岗位就业。相比而言,跨学科专接本毕业生基本可以满足市场对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本来专科接本科教育的弱势反而变为优势。
3.2跨学科有利于学生树立复合型理论思想
跨学科学习可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得以扩展,系统而趋于全面的复合型思想理论是跨学科专接本知识体系的特征和优势,可为日后考研、自学、工作,以及再次跨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3跨学科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跨学科,特别是横跨文理类学科学习,是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这种学习可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得以全面训练,从而发展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品质,同时对发展学生心理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也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