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铁是城市的动脉,近年来地铁作为交通出行的核心工具,不仅具有载客的功能,更承载了一种文化,现已逐渐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展现城市“文化美”“地域美”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为基础,阐述在地铁公共空间的界面设计、色彩设计、设施小品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符号,传递城市文化和特色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多种案例,探讨地铁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总结地域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设计,以便更好地展现城市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地铁文化;地域符号;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院级教科研课题“地域文化符号在郑州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2021JKY034)研究成果。
  据调查显示,2019年3月8日,上海地铁11号线单日客流量达101.2万人次;2019年 7 月 1 2 日(周五)当天,北京轨道交通日客运量突破1375.38万人次。客流强度指标显示,地铁已成为城市交通出行的核心工具。地铁不仅具有简单的载客作用,更是一种传递文化的新方式。地铁属于半封闭大空间,主要分为地下进站空间、等候公共空间、列车内空间以及地上建筑空间四个组成部分,是较为典型的公共空间。因此,利用地铁空间,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地铁空间,有利于传递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展现城市文化自信。
  一、地域文化在地铁设计中的研究现状
  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地铁站设计较为完善,莫斯科地铁站已有 44 个站点纳入国家文化遗产;巴黎地铁站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主要内容融入地铁背景墙中,引起人们的共鸣。中国国内地铁运营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地铁的设计,并没有很好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导致人们无法从地铁中感受城市文化气息。国内学者对地域文化符号融入地铁设计提出以下论述:其一,基于地域性文化元素在地铁视觉纬度的设计。赵婧洁在2020年提出“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下,从设计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形象的人文情怀转译传达”。戴端在2018年提出地铁空间色彩和装饰应结合美学理念,实现符合用户视觉审美诉求和美学规律的地铁内饰色彩设计。其二,基于车身整体形象的地域性符号设计。何思俊在2020年提出 “车身外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构建和传达的具体方式,基于符号学的理论进行系统的车身符号设计”。唐珊在2019年提出“地域文化与地铁主要造型元素的转换模型,梳理车身造型提取的设计法则”。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知,艺术设计领域基于地铁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视觉纬度以及车身设计上,以提高辨识度和视觉美感设计为主。这种研究存在两点不足,其一,虽然目前成果理论众多,但国内现有地铁公共空间中仅少数站点有意识地进行了设计,不同的地域并没有明显区别,很难使乘客感受到地铁的特色和地域文化。其二,地铁公共空间的设计与造型不能有效地传达城市核心文化,无法得到大众的有效认知,很难形成文化的内化。
  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针对地域性元素融入地铁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从元素构成入手分析,研究地域区间与地铁各个站点公共空间设计的融合方法,将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元素有效融入地铁设计,形成内含鲜明地域文化意象的公共空间。
  二、地铁公共空间与地域元素符号
  (一)地铁公共空间
  美国社会学家雷·欧登伯格在《最好的场所》中提出“第三空间”概念。“第三空间”指在家与工作场所之外,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活力与丰富性,联结着人、文化和城市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讲,地铁公共空间可以作为“第三空间”来定义。地铁的公共空间性质导致其人流密度大,且具有系统性和漫游性的特点,因此通过对地铁公共空间融入地域文化,可以反映城市与人、城市与文化的关系。
  本文所指的地铁公共空间,专指地铁站内部的建筑空间,包含了地铁站点的基本空间构成:站台(地上及地下)、等候区、检票区等公共建筑区域的室内装饰设计,主要分析室内空间中的界面设计、色彩运用、基础设施小品设计三个部分的内容。在进行这三部分设计时,首先要充分考慮人的因素,尊重和考虑使用者求知、审美等需求,而这些需求是建立在人对地区、城市以及文化的认识上的。因此,在进行地铁公共空间设计时,要充分了解本地市民和游客的心理诉求,体现城市的风貌和人文特色,彰显城市文化。
  (二)地域文化元素符号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的表现。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地域与环境融合,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主要包含了地区的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民间建筑、自然环境、服饰器物等内容,范围较广。地域文化元素符号,专指设计领域在实施设计过程中,所提取的多种地域文化中显性和隐性的代表物,可以是某一个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也可以是地域性的某种历史故事,还可以是当地人们所遗留、传承下来的某种精神。凝练历史文化,捕捉其特色,并将其巧妙运用在设计中,这就是设计者所追求的文化性,即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
  三、地域文化符号在地铁空间中的设计应用
  (一)界面设计
  界面包含了建筑物内部的各个“面”,分别是顶面、地面、墙面(各个立面)以及柱面。界面的分割和设计,是建筑装饰中设计的主体部分,其主要内容包含“面”的造型、材料以及色彩设计等,是体现空间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笔者实地走访郑州、重庆、北京等多个城市,总结得出,国内的地铁站点的界面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融入地域性元素:
  一是具象造型设计。通过提取当地具有特色的历史文脉实体或自然物的外形轮廓,进行重组、简化,从而形成不同的造型,再应用于造型设计中,体现地域特征。例如郑州地铁14号线,通过对黄河波浪和麦浪等具象造型进行简化,提取不同的曲线并将其应用在地铁空间的顶面设计中,充分展现了当地特色。又如重庆地铁沙坪坝站(图1),站台立面运用巴渝传统婚嫁迎娶的习俗图作为装饰,用具象的图案造型描述传统习俗,展现了重庆地区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地域性文化特色。   二是仿生形态设计。仿生设计是提取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结构、形状和功能等特征,模仿生物的形态和原理,再通过创新的手段进行设计的方法。其中,形态仿生是地铁站中最常见的设计手法。北京地铁8号线(奥运支线),是具有奥运特色的地铁线路。其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A级游览景区。该地铁站(图2)将柱面和顶面设计成一体的树的形态,体现了站点森林的主题,并在站台屏蔽门和站台玻璃门等立面印刻有森林公园的剪影,呼应主题,突出特色,展现不同站点的文化特色。
  (二)色彩设计
  色彩的运用是空间表达的重要因素,可以起到提醒注意、方向指引、展示宣传以及展现城市特色等作用,同时也是展现和表达城市情感的重要方式,不同城市的色彩差异也很明显。通过首次色彩刺激,大脑对视觉刺激进行加工,在再次看到色彩时,就会筛选出相关色彩信息,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使观看者对城市和地域文化产生共鸣。
  在色彩设计中融入地域性色彩文化,就要对地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首先,要搜集和整理地域文化的视觉内涵,整理能够代表地域的标志性建筑、自然地貌、地域语言、宗教信仰、文化遗产等,对与之相关的图片进行搜集和整理。其次,深入分析挖掘视觉样本,通过图片比对和计算机分析,可运用NCS系统对色彩进行比对,对色相、明度、饱和度进行提取、分类分析,构建不同地域的色彩库和色彩系统,增加设计者对地域文化的色彩模型和地域色彩认知。最后,根据地域文化色彩库,针对不同的地铁线路进行分析,使设计与文化相互呼应。
  地铁公共空间区域的色彩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主体(大界面)色彩、功能性色彩、辅助(小面积)色彩。针对不同的地铁线路进行分析和设计。例如青岛地铁3号线,主体色全部采用海蓝色,从地铁内部车厢空间中也可看到车厢上的海底世界图案以及地面海洋波纹的蓝色造型。同时,在不同站点的设计上,考虑与青岛站点周围不同景观的融合,全线车站均有独立的景观设计,在突出青岛海滨城市特色的同时也突出了局部的地域特征,让乘客感受青岛的地域文化。又如北京地铁1号线(图3),主干道经过天安门、王府井、建国门等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因此在1号线设计上,提取了北京建筑的大红色与黄色进行了地面的铺装,整体设计庄严、大气。
  (三)设施与小品设计
  在地铁空间中,设施与小品体现了设计的温度,通过局部融入地域特征,能够更好地弘扬地域文化,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设施与小品主要包括列车内部座椅造型、公共区域休息座椅、地铁内部扶手和拉环、垃圾桶、屏蔽门设计等地铁公共空间内基础设施设計。这些设施与小品相对整个空间而言,体量较小,但都存在于整个地铁的公共空间中。将地域特征、历史元素、民俗风俗等文化抽象提取到这些小的设施上,能够很好地与空间呼应,使文化渗透在空间的各个方面。例如成都地铁3号线“盼达号”,被称为“熊猫专线”,为了体现成都熊猫故乡的文化特色,在地铁公共区域设计有熊猫爱心座椅,车内有熊猫拉手、熊猫座椅围挡,柱子上有竹子元素,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和特色。
  地铁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反映着城市的文化和特色,希望能够通过对城市地铁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和设计,借助地铁这个窗口凸显地域文化,展现地域美丽和个性,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鲜宁,张静,蒋睿萍.西安地铁文化与地域文化传播的优化途径[J].新闻知识,2019(3):21-24.
  [2]谢玄晖,徐笑非.基于文化认知的地铁站内色彩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8):239-245.
  [3]赵靖洁,刘时燕.地域文化元素在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0(24):47-53.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智能气敏传感器系统。该系统将具有ARM7(Advanced RISC Machines 7)内核的LPC2131应用到测量气敏元件阻值及其所处气体浓度的测试电路的测量仪器中,实现了气敏传感器的智能化。另外将无线收发芯片nRF403应用于该系统,实现测量系统所测数据的无线传输,用户可在接收端对系统进行控制。该系统避免了复杂的现场连线,应用灵活,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
汉语新词新语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的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们关注。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2008年11月1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出版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新时期的出版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贯彻
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同坚持党的群众基础是辩证的统一.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统一论者;其次,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这种统一过程中,曾有
由天津大学李恩邦教授研发的高灵敏度多模光纤应变传感器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近日,全球最大的物理及相关学科的信息传播机构之一“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IOP)的
一直以来,高中德育教育就比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弱势,这导致高中德育教育的作用始终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种教学现状不但不符合教育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研究了纳米Ti02涂层对Pb(Ⅱ)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溶液pH值、TiO2涂层厚度、Pb(Ⅱ)浓度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在2.04x10^-8-5.20x10^-8mol/L浓度范围内,石英晶体微天
禁忌、戒命(或戒律)以及扬善抑恶、虔诚信仰、洁净不染、施爱、舍己禁欲、诚实不欺等是宗教伦理道德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内容;宗教伦理道德具有形式上的超历史性、具体内容上的
基于W养老小镇居民问卷调查的数据,对影响W养老小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性别、月均收入、自然环境、配套设施、房屋价格水平、日用品价格水平、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