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号的连音,即不借助舌头或者嘴唇来中断每个音,而是用一次吐音演奏完连线内的所有音符。连音技巧是小号演奏中的一项重要技巧,在乐曲演奏中常常负责表现优美的旋律或者连贯的进行。在练习中连音又需要掌握气息与嘴型及指法的配合,只有在练习中熟练地掌握连音技巧,才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
关键词:连音 泛音 气息 嘴型 应用
一、正确的连音应该具备的条件
正确的连音要求做到连贯圆润,运气要始终饱满,避免个别音上或松或紧的情况。这常常和手指的动作和音程的跳进有关。吹奏者必须用运气与手指的配合来克服乐器上的难关,例如个别音的响轻和音准的偏高或偏低的情况。
二、连音的种类
连音的吹奏可分为不同指法上的连音和同一指法上的连音(泛音)两种,前者音高的变动主要依靠指法的变化来完成,口型及运气的变化较少,而后者则主要依靠口型和运气的配合而取得。因此这种连音比较困难,需要强有力的嘴劲才能得心应手。每天练习这种连音,能迅速地增强嘴劲,所以又称为“嘴劲练习”。
三、连音的练习
不同指法上的连音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只需要注意连音的起音需用舌头发出清晰的音头,随后以平稳的气流与口型相配合。吹奏过程中切忌气流中断或者奏成吐音。在连线内要一气呵成。这种连音的练习可以借鉴音阶的上下行来练习。中国音乐学院的小号考级教程中每一级开始都有这种连音的练习,我们可以以此来练习这种连音。
相同指法的连音又叫泛音的连音练习。练习这种连音的时候由高音往低音吹奏尚且不难,只需将嘴型放松,气息减弱即可;其难点在于由低音往高音吹奏,初学者或者没有练习过此类连音的演奏者往往很难吹奏上去。这就需要演奏者在吹奏的时候要一边收拢嘴型,一边加强气流。切忌利用手部等外力增加嘴唇压力来获得高音。这样得到的声音不但紧而憋,久而久之还会对嘴唇造成伤害。只有嘴唇自身的收拢和气息的加强两方面同时做到,才能得到正确的连音。
上面说到的加强气流很容易都可以做到,而收拢嘴型却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演奏者的嘴角肌肉的耐力没有建立,不能够稳定住嘴型,所以一旦送气,嘴型便保持不住,导致高音上不去。因此想要吹好连音,必须先建立嘴唇的耐力。
中央音乐学院的柏林教授1996年出版的一套连音练习,主要是通过加强嘴唇耐力来解决此类连音的问题。该套教材根据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论是对初学者还是具有较高吹奏能力的演奏者都很有实用价值。吹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嘴唇的不同状况和演奏需要选择教材中的部分练习作为每日基本功之一,并有计划地坚持练习。吹奏时嘴唇要松弛,自然;喉咙和舌根不要紧张;气流要通畅饱满均匀稳定。在嘴唇乏力或者疲劳不适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些简单的练习来演奏,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另外还需要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练习,熟练掌握各种连音和吐音的变化结合。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演奏中轻松解决遇到的难题。此类综合练习可以借鉴布尔姆的《小号练习曲62首》,其中有许多综合性的练习曲,比如第四首练习曲,起始要用柔软的舌动作吹奏连音,声音要饱满而圆润。第22小节的32分音符要用到同指法的连音来吹奏,要求要有爆发力,而不失连贯。随后再现第一段主题旋律结束。
四、连音在演奏中的应用
(一)不同指法的连音在演奏中的应用
当我们拿过一首乐曲或练习曲,首先要看其感情及速度标记,如若是连线很少,或者进行曲式的旋律,就不适合用连音来演奏;演奏中运用连音的地方必定会有连音线(圆滑线),一般乐曲的速度为舒缓或者中速,常常用在表现抒情的或优美的乐句。例如贝多芬的《致爱丽丝》,第一句就应该用连贯的连音来吹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连音线的第一个音应该用吐音来吹奏,而且不能太突然,要用柔软的吐舌来完成,这样才能和后续的连音演奏融为一体。
也有用连音演奏快速乐句的情况,比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速度极快,这里就需要连线内的音符要一气呵成。在连线内的气息一定要有支撑,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旋律必定会受到影响。
(二)相同指法连音在演奏中的应用
嘴唇的耐力建立以后,也要在练习中熟练掌握此类连音。例如布尔姆的《小号练习曲62首》中的第五首,在第八小节便出现了高音纯五度以及大小三度的音程连接,演奏者可以单独摘出此小节多加练习,务必演奏熟练之后再往后进行。
又如鲍扎的小号曲《乡村音画》中的第一句便是泛音连音,以三连音的节奏纵跨八度,奏出非常空旷幽静的意境。这里就需要嘴唇具备很强的耐力以及灵敏度,才能够在一拍内准确连贯地奏出。
五、结语
小号的连音与吐音是小号演奏中两个重要的技巧,熟练掌握连音的演奏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乐曲的感情。当然这一切都和平时点点滴滴的练习密切相关,我们必须养成每天练习连音的习惯,尤其是泛音的连音练习。尽快地建立起嘴唇的耐力,为以后的演奏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起东.小号表演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2]Lip Flexibilities for all brass instrumens,Bai Lin ,Balquhidder Music
[3][德]布尔姆.小号练习曲选62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4]刘保国.中国音乐学院校外音乐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小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关键词:连音 泛音 气息 嘴型 应用
一、正确的连音应该具备的条件
正确的连音要求做到连贯圆润,运气要始终饱满,避免个别音上或松或紧的情况。这常常和手指的动作和音程的跳进有关。吹奏者必须用运气与手指的配合来克服乐器上的难关,例如个别音的响轻和音准的偏高或偏低的情况。
二、连音的种类
连音的吹奏可分为不同指法上的连音和同一指法上的连音(泛音)两种,前者音高的变动主要依靠指法的变化来完成,口型及运气的变化较少,而后者则主要依靠口型和运气的配合而取得。因此这种连音比较困难,需要强有力的嘴劲才能得心应手。每天练习这种连音,能迅速地增强嘴劲,所以又称为“嘴劲练习”。
三、连音的练习
不同指法上的连音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只需要注意连音的起音需用舌头发出清晰的音头,随后以平稳的气流与口型相配合。吹奏过程中切忌气流中断或者奏成吐音。在连线内要一气呵成。这种连音的练习可以借鉴音阶的上下行来练习。中国音乐学院的小号考级教程中每一级开始都有这种连音的练习,我们可以以此来练习这种连音。
相同指法的连音又叫泛音的连音练习。练习这种连音的时候由高音往低音吹奏尚且不难,只需将嘴型放松,气息减弱即可;其难点在于由低音往高音吹奏,初学者或者没有练习过此类连音的演奏者往往很难吹奏上去。这就需要演奏者在吹奏的时候要一边收拢嘴型,一边加强气流。切忌利用手部等外力增加嘴唇压力来获得高音。这样得到的声音不但紧而憋,久而久之还会对嘴唇造成伤害。只有嘴唇自身的收拢和气息的加强两方面同时做到,才能得到正确的连音。
上面说到的加强气流很容易都可以做到,而收拢嘴型却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演奏者的嘴角肌肉的耐力没有建立,不能够稳定住嘴型,所以一旦送气,嘴型便保持不住,导致高音上不去。因此想要吹好连音,必须先建立嘴唇的耐力。
中央音乐学院的柏林教授1996年出版的一套连音练习,主要是通过加强嘴唇耐力来解决此类连音的问题。该套教材根据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论是对初学者还是具有较高吹奏能力的演奏者都很有实用价值。吹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嘴唇的不同状况和演奏需要选择教材中的部分练习作为每日基本功之一,并有计划地坚持练习。吹奏时嘴唇要松弛,自然;喉咙和舌根不要紧张;气流要通畅饱满均匀稳定。在嘴唇乏力或者疲劳不适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些简单的练习来演奏,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另外还需要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练习,熟练掌握各种连音和吐音的变化结合。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演奏中轻松解决遇到的难题。此类综合练习可以借鉴布尔姆的《小号练习曲62首》,其中有许多综合性的练习曲,比如第四首练习曲,起始要用柔软的舌动作吹奏连音,声音要饱满而圆润。第22小节的32分音符要用到同指法的连音来吹奏,要求要有爆发力,而不失连贯。随后再现第一段主题旋律结束。
四、连音在演奏中的应用
(一)不同指法的连音在演奏中的应用
当我们拿过一首乐曲或练习曲,首先要看其感情及速度标记,如若是连线很少,或者进行曲式的旋律,就不适合用连音来演奏;演奏中运用连音的地方必定会有连音线(圆滑线),一般乐曲的速度为舒缓或者中速,常常用在表现抒情的或优美的乐句。例如贝多芬的《致爱丽丝》,第一句就应该用连贯的连音来吹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连音线的第一个音应该用吐音来吹奏,而且不能太突然,要用柔软的吐舌来完成,这样才能和后续的连音演奏融为一体。
也有用连音演奏快速乐句的情况,比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速度极快,这里就需要连线内的音符要一气呵成。在连线内的气息一定要有支撑,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旋律必定会受到影响。
(二)相同指法连音在演奏中的应用
嘴唇的耐力建立以后,也要在练习中熟练掌握此类连音。例如布尔姆的《小号练习曲62首》中的第五首,在第八小节便出现了高音纯五度以及大小三度的音程连接,演奏者可以单独摘出此小节多加练习,务必演奏熟练之后再往后进行。
又如鲍扎的小号曲《乡村音画》中的第一句便是泛音连音,以三连音的节奏纵跨八度,奏出非常空旷幽静的意境。这里就需要嘴唇具备很强的耐力以及灵敏度,才能够在一拍内准确连贯地奏出。
五、结语
小号的连音与吐音是小号演奏中两个重要的技巧,熟练掌握连音的演奏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乐曲的感情。当然这一切都和平时点点滴滴的练习密切相关,我们必须养成每天练习连音的习惯,尤其是泛音的连音练习。尽快地建立起嘴唇的耐力,为以后的演奏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起东.小号表演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2]Lip Flexibilities for all brass instrumens,Bai Lin ,Balquhidder Music
[3][德]布尔姆.小号练习曲选62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4]刘保国.中国音乐学院校外音乐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小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