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改革开放, 特别是受到西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以来,理论灌输的重要性曾一度为人们所忽略,加之我国在灌输方法运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强制性,“满堂灌”、“道德袋”等现象较为突出,缺乏对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的考虑,效果不太理想。
【关键词】传统教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在修养
一、传统教化的主要方法
传统教化不同于当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认为,教化取“政教风化,教育感化”之意。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化,“教行也”。所谓教化主要是指在“上”者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途径向在“下”者进行统一的道德观念传递和价值施予与导向的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活动。概括起来说,传统教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二、正确认识“灌输”方法
对于“灌输”一词最早是作为一种原则,而非方式、方法来使用的。列宁曾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因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理论灌输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自改革开放, 特别是受到西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以来,理论灌输的重要性曾一度为人们所忽略,加之我国在灌输方法运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强制性,“满堂灌”、“道德袋”等现象较为突出,缺乏对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的考虑,效果不太理想。所以当今社会出现了意欲取消思想灌输的倾向,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对于“灌输”方法,我们要做的不是否定,更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它更能发挥其理论教育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作用
从孔子算起,中国历史上无数先贤坚持并倡导践履笃行,使身体力行成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做人做事的准则。因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应该继承这一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心灵美的创造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时代变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诱惑,拜金主义严重,很容易使学生沉浸在物质的享受中而不注重内在精神的修养,传统美德丢失,理想信念变的也不再那么重要,很少学生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去探索发现自己心灵深处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因此,要帮助大学生建立美的内在,帮助他们加强自身内在美建设,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性格人品、聪颖的智慧思想、渊博的修养学识、广泛的爱好兴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审美自觉性,提升审美情趣与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自身的感性能力(感性个体的自我在与生活、与世界的“遭遇”中同生活和世界结为一体,去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培养构成意识(在感性形式上统一杂多为一个有联系、有意义的整体)的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创造欲,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直观洞察的能力以及正确无害地释放和净化内心强烈情绪的能力,培养自身的超越精神等等。
外在美又可分为仪表美和人体美两个方面,总的是指人的体态、脸型、肤色、举止、服饰等。美的内在总是通过外在表现出来,因此,大学生的外在美也是非常重要的。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健力美,健,即身体健康;力,即强壮有力;美,即形态美。注重自己的身体相貌、姿态仪表、风度气质、服侍打扮等。仪表反映一个人的心灵,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人,不仅在仪表上容易给人有一种文雅、城市、富有朝气的感觉,“充内形外”,而且他们自己也懂得仪表方面的修养,绝不随便附和。例如穿一件什么样的衣服,理一个什么样子的发型,均有自己的审美原则,不会随便去赶时髦。培根说:“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生活化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上。传统教化方法不是只囿于思想灌输、设官教民等硬性的教化方法,更注重从人的心理情感体验出发利用实践、榜样示范、礼仪习俗修身等方法教育民众。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生活化上。“润物细无声”是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潜移默化的形象比喻。在教育过程中,善于把教育内容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同时懂得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从而走出单纯课堂灌输的圈子,摆脱“两张皮”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最后,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启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其中包含着一些封建糟粕,具有历史局限性,但立足现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有重大启示。1、教育灌输的方法仍是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对每个社会成员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可能不学而知的,同样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途径的灌输,才能在头脑中确立起来,因此教育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一贯坚持。否则,人们不可能自觉、顺利地超越个人、家庭和单位的局部范围和狭隘境界,也不可能把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2、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熏陶感染法体现着“化民成俗”的教育方法。“熏陶感染法与说理引导法不同,它寓情于理,以情动人,表现出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无意识性的特点,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3、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特别重视教育者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它要求教育者以自身的人格、思想、作风和对教育对象深切期望的态度来感染对方,即教育者应做好表率作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感召教育对象,这是值得我们发扬的。有些人认为,现代学校教育分工细密,德育工作是政工干部的职责,教师只要完成传授文化知识就是履行了教师的职责。这种看法之所以错误,就在于他们忘记或者忽视了德育蕴含于文化知识的传授之中的道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真理的力量,但同样需要教育者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就是教育者自身崇高的品德和端正的行为。重视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简介:王骏飞 山东德州人,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德育学。
【关键词】传统教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在修养
一、传统教化的主要方法
传统教化不同于当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认为,教化取“政教风化,教育感化”之意。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化,“教行也”。所谓教化主要是指在“上”者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途径向在“下”者进行统一的道德观念传递和价值施予与导向的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活动。概括起来说,传统教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二、正确认识“灌输”方法
对于“灌输”一词最早是作为一种原则,而非方式、方法来使用的。列宁曾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因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理论灌输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自改革开放, 特别是受到西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以来,理论灌输的重要性曾一度为人们所忽略,加之我国在灌输方法运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强制性,“满堂灌”、“道德袋”等现象较为突出,缺乏对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的考虑,效果不太理想。所以当今社会出现了意欲取消思想灌输的倾向,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对于“灌输”方法,我们要做的不是否定,更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它更能发挥其理论教育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作用
从孔子算起,中国历史上无数先贤坚持并倡导践履笃行,使身体力行成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做人做事的准则。因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应该继承这一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心灵美的创造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时代变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诱惑,拜金主义严重,很容易使学生沉浸在物质的享受中而不注重内在精神的修养,传统美德丢失,理想信念变的也不再那么重要,很少学生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去探索发现自己心灵深处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因此,要帮助大学生建立美的内在,帮助他们加强自身内在美建设,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性格人品、聪颖的智慧思想、渊博的修养学识、广泛的爱好兴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审美自觉性,提升审美情趣与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自身的感性能力(感性个体的自我在与生活、与世界的“遭遇”中同生活和世界结为一体,去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培养构成意识(在感性形式上统一杂多为一个有联系、有意义的整体)的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创造欲,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直观洞察的能力以及正确无害地释放和净化内心强烈情绪的能力,培养自身的超越精神等等。
外在美又可分为仪表美和人体美两个方面,总的是指人的体态、脸型、肤色、举止、服饰等。美的内在总是通过外在表现出来,因此,大学生的外在美也是非常重要的。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健力美,健,即身体健康;力,即强壮有力;美,即形态美。注重自己的身体相貌、姿态仪表、风度气质、服侍打扮等。仪表反映一个人的心灵,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人,不仅在仪表上容易给人有一种文雅、城市、富有朝气的感觉,“充内形外”,而且他们自己也懂得仪表方面的修养,绝不随便附和。例如穿一件什么样的衣服,理一个什么样子的发型,均有自己的审美原则,不会随便去赶时髦。培根说:“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生活化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上。传统教化方法不是只囿于思想灌输、设官教民等硬性的教化方法,更注重从人的心理情感体验出发利用实践、榜样示范、礼仪习俗修身等方法教育民众。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生活化上。“润物细无声”是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潜移默化的形象比喻。在教育过程中,善于把教育内容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同时懂得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从而走出单纯课堂灌输的圈子,摆脱“两张皮”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最后,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启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其中包含着一些封建糟粕,具有历史局限性,但立足现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有重大启示。1、教育灌输的方法仍是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对每个社会成员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可能不学而知的,同样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途径的灌输,才能在头脑中确立起来,因此教育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一贯坚持。否则,人们不可能自觉、顺利地超越个人、家庭和单位的局部范围和狭隘境界,也不可能把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2、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熏陶感染法体现着“化民成俗”的教育方法。“熏陶感染法与说理引导法不同,它寓情于理,以情动人,表现出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无意识性的特点,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3、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特别重视教育者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它要求教育者以自身的人格、思想、作风和对教育对象深切期望的态度来感染对方,即教育者应做好表率作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感召教育对象,这是值得我们发扬的。有些人认为,现代学校教育分工细密,德育工作是政工干部的职责,教师只要完成传授文化知识就是履行了教师的职责。这种看法之所以错误,就在于他们忘记或者忽视了德育蕴含于文化知识的传授之中的道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真理的力量,但同样需要教育者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就是教育者自身崇高的品德和端正的行为。重视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简介:王骏飞 山东德州人,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德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