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声乐技能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ge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声乐技能学习中,由于各种影响因素,学习者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本文将分析探讨这些误区,并给出一些正确学习声乐技能的方法,以此帮助学习者提高声乐技能水平。
  【关键词】声乐 技能学习 误区
  一、发声误区
  通过肺部活动产生气流,气流运动经过喉头,使得声带发生震动,从而形成声音,这即是发声的原理。而唱歌发声原理与本能发声原理存在差异,它是在本能发声基础上的升华,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声带,促使其与周边肌肉进行运动,产生浑厚的、丰富多变的、具有技术的声音。由于这两种发声原理区别不大,学生在声乐技能训练中,会对这两种声音状态产生混淆。进入利用本能发声原理进行歌唱的误区,导致声音漏气等问题。为了走出发声误区,在声乐技能学习中,需要严格区分将本能的发声与歌唱发声,树立正确发声意识。日常说话的发声,只局限于交谈双方都能接受到信息的距离,对音量以及音区无严格要求,声带处于随意运用状态。自身机能与相关肌肉的协作,使得声带拥有的闭合功能。在发高音时,声带完全闭合,而日常说话,声带不完全闭合。如果在歌唱中,运用日常的发声习惯,会产生声音虚、漏气等问题。因而在声乐技能学习中,要正确区分本能发声与歌唱发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发声误区。
  二、呼吸误区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作为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歌唱呼吸法,是声乐技能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许多学生注重苦闷呼吸训练,但却无法供给充足的发声气息。在有关得的教学实践观察中发现,在声乐呼吸中存在误区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吸气时,无法达到需要的深度,即没有吸到肺的底部。这就无法对闭合的声带形成冲击,发出的声音就显得虚弱无力。这一现象形成与本能呼吸有着密切关系,一般的谈话和剧烈运用后的生理反映等都是本能呼吸的体现,这些本能呼吸只需要扩张和收缩胸腔完成气体交换。扩张只集中在肺的上部,无法满足歌唱的要求,当遇到需要气息量大的乐句,由于下半部分肺叶没有发挥作用,导致气息不够用。二是气息与声音无法形成配合,致使声音缺乏气息支持。导致这样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运用气息歌唱的习惯,张口就唱,割离了呼吸动作与歌唱的联系;另一方面则是过于注重气息,为了节省气息,过度运用腰腹肌肉力量,使得气息不能顺利带动声带作用。针对以上两种呼吸误区,我们在声乐技能学习中,要将呼吸与发声训练结合,因为气息与声音是一体的,呼吸训练不能独立于歌唱实践。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歌唱意识,走出呼吸误区,将呼吸训练与声音训练结合,才能运用正确的气息支撑歌唱实践,发出优美的乐声。
  三、共鸣误区
  胸腔、口咽腔以及头腔是人体的三大共鸣区。口咽腔共鳴对歌唱起重要作用,决定着声音的丰满程度。当然很多的认识误区都出自这个共鸣区域。打开口咽腔即“打开喉咙”,是指“舌头”打开过程,而很多学生会误认为是字面上的意思,结果导致舌部肌肉僵硬,无法形成基音,同时也影响口咽腔的打开,达不到共鸣。松开喉咙、下巴、舌头,使这些部位处于放松状态,是口咽腔打开的关键。第二种误区则是过于强调头腔共鸣,产生“假、大、空”的听觉现象,造成共鸣的假象。而如果过分强调头腔共鸣,则会出现声门闭合无力、声音低闷、漏气等结果。此外,还有学生会将浓重的喉音误以为是胸腔共鸣。这种声音粗略听很有力道,但这主要是由于压力作用,不是用“气”而是用“力”的结果,没有感觉到共鸣时产生的肺松弛与气息流动。认识了上述几种发声误区,在声乐技能学习中,要认识到共鸣是建立于整体基础之上的,只有以良好基音为基础,才能够产生丰富的泛音,产生各阶段的共鸣。所以在声乐技能学习中,要充分考虑共鸣的基础与其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共鸣区域发挥最良好的效用。
  四、语言误区
  咬字、吐字是声乐技能学习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怎样把语言与发声灵活运用,是许多学习声乐的学生烦恼的问题。然而,在歌唱语言中,声乐技能学习会存在着自然语言动作与唱歌发声动作理解与使用上的误区。五音和四呼是语言动作发生的基础,而歌唱发声动作指正确打开咽部和喉部,促使声门与呼吸协作。喉头下降到合理位置是喉、咽部打开的关键,而下降的同时能够带动喉部肌肉运动,由此可知,舌体是完成语言动作与发声动作最关键的部位。如果只是发声动作符合歌唱要求,而语言动作则处于自然意识状态,即必将破坏发声性能。那么要怎样调整语言动作才能保证其与发声动作相契合?首先,在歌唱发声时,要保证舌体处于放松状态,不能任其随音高、母音和音量变化而出现紧缩现象;其次,在喉咽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发出辅音,并且发音要迅速,使得听觉上呈现同时进行的感受,同时,还要排除辅音对喉咽稳定性的影响;最后,语言动作的相关部位发生作用时,要排除连带性的紧张,避免不好的影响。当然,只有在长时间的声乐技能学习中,注重练习,熟练掌握各种字音,才能避免语言动作与发声动作的误区,歌唱技术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做到字正腔圆。
  五、结语
  通过对以上声乐技能学习中存在的误区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认识误区的大多来源于生活中发声、呼吸、语言等动作的本能习惯。因而,在声乐技能学习中,只有解决认识上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将日常说话与唱歌区分开,才能在声乐技能学习中取得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莎.声乐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探究及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2014(05)
  [2]郭强.谈动作技能学习与声乐专业学习[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0)
  [3]孙迎雪.重庆市高校声乐教学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10)
其他文献
【摘要】健全女工组织体系、以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为载体、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以小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最大限度调动女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发挥女工作用 健全组织体系 维护女职工权益 培养文艺骨干  管委会是社区最基层的单位,它不仅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还担负着社区居民事务管理、信访、稳定等各项工作的落实。目前女工人数达到了80%以上。做为管委会的主力军,这些女工分布在各个岗位,她们以其特有的
【摘要】创作性思维是幼儿在自身知识有限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所进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还未有足够生活经验的幼儿,对于这个世界是陌生也是好奇的。注重幼兒美术教育中的创作性思维培养和锻炼,可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本文通过讨论创作性思维的含义,和培养创作性思维的一些方法,来表述创作性思维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创作型思维 幼儿美术 美术
以轻烧MgO膨胀剂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细度和粒径尺寸对轻烧MgO水化活性和膨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80μm方孔筛筛余作为轻烧MgO膨胀剂细度控制指标,筛余在10%以内时,筛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