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员工培训作为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要想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和员工的防范意识,就要从基层操作员的教育培训做起,这也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作业二区员工教育培训中的低效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期切实提高作业区员工培训效果。
关键词:企业 教育培训 低效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77-02
员工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基层操作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是企业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和强化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厂把员工培训作为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重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但是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各类培训不断举办,安全检查接连不断,而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安全生产纪律等现象却还是屡禁不止,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员工培训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使员工培训卓有成效,使培训真正成为“企业的加油站,员工的充电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员工培训开展方式
员工培训开展方式随着培训目标的制定而确定,可以采用一种培训方式,也可以将多种培训方式方法搭配组合使用。我厂通过十多年的运行,员工培训工作开展方式方法日趋完善,各类培训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概括来讲,应用于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方法主要有:课堂讲授、座谈讨论、影像培训、案例研讨、操作演示、模拟演练、网络培训等;培训方式有:作业区集中培训、以班组为单位分散培训、专题专项培训、师徒结对培训、岗位轮换培训、工作检查指导培训、班组自主培训等。
2 员工培训效果评价
对比作业二区2007年至2009年星级员工培训考试成绩不难看出,虽然每年星级成绩达到三星以上的员工人数达到了总人数的70%以上;但是三星以上各星级逐年相比不能保持持续增长的局面,三年间还是有较大的波动起伏;同时,三星以上员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三年间基本保持平稳,没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此看出作业二区2007年以来三年间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效率不高(如表1)。
3 员工培训低效原因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发现作业二区员工教育培训低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训工作没有形成一个长期持续的循环系统
一方面是员工教育培训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规划计划和组织开展,每年相互之间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衔接与持续;另一方面是年度计划中往往是根据阶段生产特点组织开展一些专项培训,如春季检修开始前需组织进行集气站设备检修方面的专项培训,夏冬季节临近时需组织开展夏冬季安全生产运行措施培训,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不能按期开展,常常出现一个阶段的培训工作刚刚起步,又因为生产运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转移教育培训工作的侧重点,首尾难顾,造成培训工作实施处于一种零散状态,达不到预期效果。
3.2 员工培训工作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
比如像思想素质和操作技能来说,由于每一位员工接受的能力不同,所以这就导致他们在相同教育培训后接受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木桶效应”。但是在实际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师资力量、培训方式等多方面的局限,培训工作无法根据根据员工的文化程度、思想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3 员工培训工作不能根据员工需求开展
每项培训活动开展之前,要针对各小组培训员工的培训目标、知识结构、技能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了解,以便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但是在培训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参与培训员工下意识的隐瞒或是培训领导小组工作不到位等其它一些因素影响,造成在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对调研以及员工的真正需求做到分析到位,也制定不出来员工真正需要的培训方案,只是流于培训形式,达不到想要的培训效果。
3.4 培训方法单一缺少生动性
在培训中,老师只是传统的教授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主,培训工作呈现“老师讲、学员听”的教学局面,这种形式下只会导致学员处于被动角色,让员工学习起来缺乏兴趣,导致员工自身都觉得枯燥、单调、厌烦,这不仅影响了培训的效果,还保证不了培训的质量。
3.5 师资方面存在问题
我区目前负责培训工作的主要是技术干部及厂聘兼职的教师,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技术干部有很好管理的经验和现场的经验,但其业务工作繁忙,难以经常性深入开展培训工作。而厂聘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培训教学艺术,从而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
3.6 参加培训员工接受培训的动机不明,定位不准
培训过程中存在部分员工片面的认为培训是一种形式主义,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培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的员工参加培训仅仅是希望通过考试,不被考核和处罚,带有被动的特征和完成任务的性质,未去思考学过之后有多少得到了实际应用,主动接受培训并注意培训转化的意识欠缺;还有个别员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在学习转化过程中只能照搬照套,不能灵活应用。
3.7 培训成果转化率低
培训过程中侧重抓培训学习的布置、安排与实施,在培训效果的评价与考核上力度不够,培训后没有进行有效跟踪管理,存在“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培训成绩好坏一个样”的现象,培训效果转化程度低。
4 员工培训低效对策
4.1 制定长期系统的培训计划
随着我厂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针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广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应从实际生产情况出发,制定更加系统有效的培训计划,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具体操作中,各阶段的培训工作要做到有机地结合,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易实施、能考核。同时,要对教育培训工作加以综合测试与考核评价,并根据员工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在具体实践中对培训计划不断进行完善补充,使教育培训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4.2 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训考核约束机制
教育培训工作也要像其他工作一样,建立健全一套严格的考核约束制度加以保证。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中要从严从细,贯彻始终。不能只做一些表面记录和分数。要注重过程,注重实效,注重教育培训在具体生产中的实际效用,进行由表及里的质量跟踪。
4.3 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
要保证教育培训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注意形式的多变与新颖,简单、一成不变的教育形式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应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不断创新培训方法,精心设计和选择互动式、研讨式、观摩式、案例分析式等灵活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式,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与兴趣。
4.4 把握成人特点开展培训工作
根据资料显示,人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只有同时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才能尽可能地增强人的记忆力。适应成人学习要求,培训工作要切实贯彻学员主体原则,把学员作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体去考虑,把他们放在学习的主导位置上来。改讲授为主为师生互动为主,把讲授、训练、交流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员的双边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培训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4.5 加强培训老师的培养
一个优秀的培训老师,不是传授知识最多的人,而是最有效的引导者和激励学员的人,是学习的促进者。要组织培训老师学习现代培训新理论,掌握和运用培训需求调研、课程开发、模块设计的基本艺术和方法;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培训老师经常与班站员工座谈,收集班站生产运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实际案例,丰富实践经验。
4.6 建立培训反馈作用机制,对员工进行相同的集体培训后,其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建立培训反馈作用机制就是用于及时准确的掌握培训具体效果以及巩固以往培训的成果,及时纠正培训工作中的错误与偏差,同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整体教育计划进行修补与完善。针对不同的教育培训对象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主题和培训形式或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进行有的放矢的因人而教。这样既可提高培训老师的主动性又可有效的遏制整体培训中学而无实的形式主义现象。
5 结语
在企业安全培训中要紧密围绕企业的生产和安全的管理实际,并结合成人在学习时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以及相互结合的培训方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培训质量,增强了效果,还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与各项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秀梅.现代企业员工教育与培训方法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8:55-56.
[2] 万莉英,荆立新.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低效的原因与对策[J].中洲煤炭,2006,3:40-40.
[3] 姜威.中小生产企业新员工培训低效的成因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8:38-40.
[4] 仝允平.企业职工安全培训低效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职教论坛,2007,12:37-39.
[5] 李双雁.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低效误区及其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69-71.
关键词:企业 教育培训 低效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77-02
员工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基层操作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是企业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和强化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厂把员工培训作为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重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但是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各类培训不断举办,安全检查接连不断,而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安全生产纪律等现象却还是屡禁不止,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员工培训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使员工培训卓有成效,使培训真正成为“企业的加油站,员工的充电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员工培训开展方式
员工培训开展方式随着培训目标的制定而确定,可以采用一种培训方式,也可以将多种培训方式方法搭配组合使用。我厂通过十多年的运行,员工培训工作开展方式方法日趋完善,各类培训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概括来讲,应用于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方法主要有:课堂讲授、座谈讨论、影像培训、案例研讨、操作演示、模拟演练、网络培训等;培训方式有:作业区集中培训、以班组为单位分散培训、专题专项培训、师徒结对培训、岗位轮换培训、工作检查指导培训、班组自主培训等。
2 员工培训效果评价
对比作业二区2007年至2009年星级员工培训考试成绩不难看出,虽然每年星级成绩达到三星以上的员工人数达到了总人数的70%以上;但是三星以上各星级逐年相比不能保持持续增长的局面,三年间还是有较大的波动起伏;同时,三星以上员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三年间基本保持平稳,没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此看出作业二区2007年以来三年间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效率不高(如表1)。
3 员工培训低效原因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发现作业二区员工教育培训低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训工作没有形成一个长期持续的循环系统
一方面是员工教育培训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规划计划和组织开展,每年相互之间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衔接与持续;另一方面是年度计划中往往是根据阶段生产特点组织开展一些专项培训,如春季检修开始前需组织进行集气站设备检修方面的专项培训,夏冬季节临近时需组织开展夏冬季安全生产运行措施培训,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不能按期开展,常常出现一个阶段的培训工作刚刚起步,又因为生产运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转移教育培训工作的侧重点,首尾难顾,造成培训工作实施处于一种零散状态,达不到预期效果。
3.2 员工培训工作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
比如像思想素质和操作技能来说,由于每一位员工接受的能力不同,所以这就导致他们在相同教育培训后接受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木桶效应”。但是在实际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师资力量、培训方式等多方面的局限,培训工作无法根据根据员工的文化程度、思想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3 员工培训工作不能根据员工需求开展
每项培训活动开展之前,要针对各小组培训员工的培训目标、知识结构、技能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了解,以便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但是在培训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参与培训员工下意识的隐瞒或是培训领导小组工作不到位等其它一些因素影响,造成在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对调研以及员工的真正需求做到分析到位,也制定不出来员工真正需要的培训方案,只是流于培训形式,达不到想要的培训效果。
3.4 培训方法单一缺少生动性
在培训中,老师只是传统的教授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主,培训工作呈现“老师讲、学员听”的教学局面,这种形式下只会导致学员处于被动角色,让员工学习起来缺乏兴趣,导致员工自身都觉得枯燥、单调、厌烦,这不仅影响了培训的效果,还保证不了培训的质量。
3.5 师资方面存在问题
我区目前负责培训工作的主要是技术干部及厂聘兼职的教师,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技术干部有很好管理的经验和现场的经验,但其业务工作繁忙,难以经常性深入开展培训工作。而厂聘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培训教学艺术,从而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
3.6 参加培训员工接受培训的动机不明,定位不准
培训过程中存在部分员工片面的认为培训是一种形式主义,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培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的员工参加培训仅仅是希望通过考试,不被考核和处罚,带有被动的特征和完成任务的性质,未去思考学过之后有多少得到了实际应用,主动接受培训并注意培训转化的意识欠缺;还有个别员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在学习转化过程中只能照搬照套,不能灵活应用。
3.7 培训成果转化率低
培训过程中侧重抓培训学习的布置、安排与实施,在培训效果的评价与考核上力度不够,培训后没有进行有效跟踪管理,存在“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培训成绩好坏一个样”的现象,培训效果转化程度低。
4 员工培训低效对策
4.1 制定长期系统的培训计划
随着我厂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针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广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应从实际生产情况出发,制定更加系统有效的培训计划,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具体操作中,各阶段的培训工作要做到有机地结合,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易实施、能考核。同时,要对教育培训工作加以综合测试与考核评价,并根据员工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在具体实践中对培训计划不断进行完善补充,使教育培训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4.2 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训考核约束机制
教育培训工作也要像其他工作一样,建立健全一套严格的考核约束制度加以保证。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中要从严从细,贯彻始终。不能只做一些表面记录和分数。要注重过程,注重实效,注重教育培训在具体生产中的实际效用,进行由表及里的质量跟踪。
4.3 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
要保证教育培训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注意形式的多变与新颖,简单、一成不变的教育形式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应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不断创新培训方法,精心设计和选择互动式、研讨式、观摩式、案例分析式等灵活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式,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与兴趣。
4.4 把握成人特点开展培训工作
根据资料显示,人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只有同时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才能尽可能地增强人的记忆力。适应成人学习要求,培训工作要切实贯彻学员主体原则,把学员作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体去考虑,把他们放在学习的主导位置上来。改讲授为主为师生互动为主,把讲授、训练、交流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员的双边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培训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4.5 加强培训老师的培养
一个优秀的培训老师,不是传授知识最多的人,而是最有效的引导者和激励学员的人,是学习的促进者。要组织培训老师学习现代培训新理论,掌握和运用培训需求调研、课程开发、模块设计的基本艺术和方法;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培训老师经常与班站员工座谈,收集班站生产运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实际案例,丰富实践经验。
4.6 建立培训反馈作用机制,对员工进行相同的集体培训后,其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建立培训反馈作用机制就是用于及时准确的掌握培训具体效果以及巩固以往培训的成果,及时纠正培训工作中的错误与偏差,同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整体教育计划进行修补与完善。针对不同的教育培训对象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主题和培训形式或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进行有的放矢的因人而教。这样既可提高培训老师的主动性又可有效的遏制整体培训中学而无实的形式主义现象。
5 结语
在企业安全培训中要紧密围绕企业的生产和安全的管理实际,并结合成人在学习时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以及相互结合的培训方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培训质量,增强了效果,还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与各项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秀梅.现代企业员工教育与培训方法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8:55-56.
[2] 万莉英,荆立新.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低效的原因与对策[J].中洲煤炭,2006,3:40-40.
[3] 姜威.中小生产企业新员工培训低效的成因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8:38-40.
[4] 仝允平.企业职工安全培训低效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职教论坛,2007,12:37-39.
[5] 李双雁.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低效误区及其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