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学技术更新发展规范要求下,人们重视提升建筑工程产业的预制装配操作,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建设需求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施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对现代化建筑工程的性能有很好的提升效果,更加符合现代化建筑的建设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作用,必须对该项技术进行充分探讨,对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进一步保障建筑施工质量。
关键词:高层住宅;预制装配式建筑;建筑设计;工程技术
引言
當前,在建筑工程领域,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装配式建筑在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等方面具有比传统建筑更为突出的特点。而当下的技术发展并不成熟,使得部分装配式建筑存在结构方面的不足。所以,在未来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各个工程企业都应该根据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要求,做好结构设计的优化和改进,充分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性能,促进装配式建筑功能效益的实现。
1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概述
在施工建设中,利用装配式技术,组装预制好的组件以完成建筑项目的建造工作,是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在工地现场内,借助适宜的装配建筑技术,便可以达到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其不仅可以对新型节能环保型材料予以充分利用,减少污染与浪费,还可以按照设计方案的规划要求,动态化、灵活化地分割建筑空间,满足住户对住宅空间划分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由于此类建筑工程类型普遍涉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能够大幅降低对能源的使用与消耗,相比传统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实际质量更轻。预制组件是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的核心材料,从加工工厂到施工工地的整个运输过程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组件受到损伤或破坏。尤其是各个组件间的联结点部位,其质量情况对后续施工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应尤为重视对预制组件以及各类施工材料的质量把控,保障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2设计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要点
2.1构件设计要点
在构件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标准化以及模数化的设计原则,尽可能减少构件的类型,借此获得良好的构件设计效果。对于一些施工中需要多开洞或者异形等复杂施工部位,可以通过现浇方式进行工程施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预制构件的重量与尺寸进行明确,该环节设计人员还要对项目地区构件的生产、运输以及吊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如果构件自身的尺寸比较大,可以适当增加构件的脱模以及吊装预埋的吊点数量。在预制外墙板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结合该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保温隔热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还需要对空调预留洞以及散热器预埋件的安装等环节进行综合性考虑,保障设计方案的后续应用效果。
2.2平面设计要点
平面设计要在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基础上注重经济性,装配式建筑中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进行平面设计。模块化设计就是将一整栋建筑分解成若干个独立单元,再把每一个单元分解成若干个模块,如户型模块、核心筒模块。不同模块要满足各自功能以及模数协调的要求。最后将设计好的模块按照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组装,形成建筑单体。模块化设计反映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理念,一方面通过不同规格的具有统一模数的模块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标准的装配式建筑;另一方面利用模块进行统筹规划,将每一个模块分解成规格相对统一的构件集合。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设计时应以建筑单元或套型等为单位进行设计,在满足标准化和模数协调的基础上,同一种房型尽量多套用。平面设计中使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可以使工程的质量、进度都得到保障。随着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的不断深入,模块化设计理念已逐渐应用到各种类型的住宅建筑案例中,但是在其他使用性质的房屋中应用较少。
2.3立面设计
立面造型做法简洁基本不出现外凸线条,单体标准层每层立面做法一致,结合建筑美学和力学性能,风环境、日照等模拟分析,对各种预制构件生产和制造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发挥外墙构件自由变化、灵活组合及平面组合设计的装饰作用,外墙反打一次成型,通过部品与建筑及部品之间的模数协调设计创造组团多样性效果统一。
3创新运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介绍
3.1BIM技术操作,提升预制信息的可靠性
采用BIM技术操作,应用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生产加工中。按照BIM技术和射频识别分析,明确构建原材料的生产规范要求。按照预制构件要求,确定嵌入信息。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芯片作为载体,确定构件的尺寸和规格型号。按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编码分析,保证构件存储、生产、运输符合可靠价值。重视预制构件的评估,提高存储可靠性和操作规范合理性,强化运输路线的可靠性分析。从建筑设备、材料、供应材料的规范要求分析中,依托BIM技术规范要求,强化结构模型功能评估,优化设计规范要求。按照装配实际操作规范要求,实施全方位的模拟评定,强化吊装施工操作环节的立体化管理,提升吊装规范化管理应用,满足施工规范的合理安排,保证施工有序有效地操作。
3.2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浇筑施工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完成拼装并放置于准确位置后,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对此,施工人员首先应该对打磨设备等施工必需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以此来保障这些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满足施工需求,随后还需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内部的材料质量进行检查,例如钢筋等材料的质量若不符合需求就要及时处理,完成一系列检查后还需要进行喷漆和隔离物的覆盖。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项要点,其一是必须保障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表面涂抹隔离物,以此来保障组件的质量,浇筑过程也要尽量保障均匀度,才能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施工需求;其二,若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浇筑过程中出现变形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排查并予以解决,以免影响后续施工;其三,需要使用插入式混合技术,以此来保障预制组件的结构完整性,确保预制组件结构的稳定性。
3.3预制构件的连接操作规范管理
按照预制操作配置的施工规范要求,结合预制构件的连接操作方式,优化技术水平。从常规的连接方式入手,明确机械规范连接和浇筑的方式。机械加工中,需要重视利用机械化持续预制构件管理,灌注大量低强度的收缩混凝土,提升预制构件的有效链接。强化连接的稳定性,需要加强工程安全质量水平。建筑施工预制构件操作使用中,钢筋配置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提升浇筑连接的合理性。在连接过程中,需要按照混凝土浇筑模型的规范要求,对预制构件进行连接操作。结合实际情况要求,筛选确定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提升预制作业工程规范的合理有效性,确保预制构件规范化管理,满足建筑预制构件的实际规范要求,达到预制连接的目标操作规范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如今的发展理念下,建筑行业也逐渐推行了绿色施工的理念,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则很好地满足了建筑领域发展的需求。为此设计环节作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应用环节,相关建筑设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循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求与标准开展设计工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保障建筑项目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玲.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20):55-56.
[2]向明,田志刚,葛昕权.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14):248-249.
关键词:高层住宅;预制装配式建筑;建筑设计;工程技术
引言
當前,在建筑工程领域,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装配式建筑在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等方面具有比传统建筑更为突出的特点。而当下的技术发展并不成熟,使得部分装配式建筑存在结构方面的不足。所以,在未来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各个工程企业都应该根据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要求,做好结构设计的优化和改进,充分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性能,促进装配式建筑功能效益的实现。
1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概述
在施工建设中,利用装配式技术,组装预制好的组件以完成建筑项目的建造工作,是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在工地现场内,借助适宜的装配建筑技术,便可以达到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其不仅可以对新型节能环保型材料予以充分利用,减少污染与浪费,还可以按照设计方案的规划要求,动态化、灵活化地分割建筑空间,满足住户对住宅空间划分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由于此类建筑工程类型普遍涉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能够大幅降低对能源的使用与消耗,相比传统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实际质量更轻。预制组件是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的核心材料,从加工工厂到施工工地的整个运输过程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组件受到损伤或破坏。尤其是各个组件间的联结点部位,其质量情况对后续施工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应尤为重视对预制组件以及各类施工材料的质量把控,保障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2设计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要点
2.1构件设计要点
在构件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标准化以及模数化的设计原则,尽可能减少构件的类型,借此获得良好的构件设计效果。对于一些施工中需要多开洞或者异形等复杂施工部位,可以通过现浇方式进行工程施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预制构件的重量与尺寸进行明确,该环节设计人员还要对项目地区构件的生产、运输以及吊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如果构件自身的尺寸比较大,可以适当增加构件的脱模以及吊装预埋的吊点数量。在预制外墙板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结合该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保温隔热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还需要对空调预留洞以及散热器预埋件的安装等环节进行综合性考虑,保障设计方案的后续应用效果。
2.2平面设计要点
平面设计要在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基础上注重经济性,装配式建筑中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进行平面设计。模块化设计就是将一整栋建筑分解成若干个独立单元,再把每一个单元分解成若干个模块,如户型模块、核心筒模块。不同模块要满足各自功能以及模数协调的要求。最后将设计好的模块按照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组装,形成建筑单体。模块化设计反映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理念,一方面通过不同规格的具有统一模数的模块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标准的装配式建筑;另一方面利用模块进行统筹规划,将每一个模块分解成规格相对统一的构件集合。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设计时应以建筑单元或套型等为单位进行设计,在满足标准化和模数协调的基础上,同一种房型尽量多套用。平面设计中使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可以使工程的质量、进度都得到保障。随着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的不断深入,模块化设计理念已逐渐应用到各种类型的住宅建筑案例中,但是在其他使用性质的房屋中应用较少。
2.3立面设计
立面造型做法简洁基本不出现外凸线条,单体标准层每层立面做法一致,结合建筑美学和力学性能,风环境、日照等模拟分析,对各种预制构件生产和制造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发挥外墙构件自由变化、灵活组合及平面组合设计的装饰作用,外墙反打一次成型,通过部品与建筑及部品之间的模数协调设计创造组团多样性效果统一。
3创新运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介绍
3.1BIM技术操作,提升预制信息的可靠性
采用BIM技术操作,应用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生产加工中。按照BIM技术和射频识别分析,明确构建原材料的生产规范要求。按照预制构件要求,确定嵌入信息。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芯片作为载体,确定构件的尺寸和规格型号。按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编码分析,保证构件存储、生产、运输符合可靠价值。重视预制构件的评估,提高存储可靠性和操作规范合理性,强化运输路线的可靠性分析。从建筑设备、材料、供应材料的规范要求分析中,依托BIM技术规范要求,强化结构模型功能评估,优化设计规范要求。按照装配实际操作规范要求,实施全方位的模拟评定,强化吊装施工操作环节的立体化管理,提升吊装规范化管理应用,满足施工规范的合理安排,保证施工有序有效地操作。
3.2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浇筑施工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完成拼装并放置于准确位置后,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对此,施工人员首先应该对打磨设备等施工必需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以此来保障这些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满足施工需求,随后还需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内部的材料质量进行检查,例如钢筋等材料的质量若不符合需求就要及时处理,完成一系列检查后还需要进行喷漆和隔离物的覆盖。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项要点,其一是必须保障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表面涂抹隔离物,以此来保障组件的质量,浇筑过程也要尽量保障均匀度,才能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施工需求;其二,若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浇筑过程中出现变形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排查并予以解决,以免影响后续施工;其三,需要使用插入式混合技术,以此来保障预制组件的结构完整性,确保预制组件结构的稳定性。
3.3预制构件的连接操作规范管理
按照预制操作配置的施工规范要求,结合预制构件的连接操作方式,优化技术水平。从常规的连接方式入手,明确机械规范连接和浇筑的方式。机械加工中,需要重视利用机械化持续预制构件管理,灌注大量低强度的收缩混凝土,提升预制构件的有效链接。强化连接的稳定性,需要加强工程安全质量水平。建筑施工预制构件操作使用中,钢筋配置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提升浇筑连接的合理性。在连接过程中,需要按照混凝土浇筑模型的规范要求,对预制构件进行连接操作。结合实际情况要求,筛选确定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提升预制作业工程规范的合理有效性,确保预制构件规范化管理,满足建筑预制构件的实际规范要求,达到预制连接的目标操作规范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如今的发展理念下,建筑行业也逐渐推行了绿色施工的理念,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则很好地满足了建筑领域发展的需求。为此设计环节作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应用环节,相关建筑设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循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求与标准开展设计工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保障建筑项目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玲.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20):55-56.
[2]向明,田志刚,葛昕权.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14):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