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链”教学模式立足教材知识点,以学生现实的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导向,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推进教学进程。本文以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案例作为实例,思考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和获得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各种思潮的大量涌入,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学生群体的数量日趋庞大,学生的观念也日趋多元化。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和机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学过程需要一定的路径创新。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对“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和思考。
高职院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模式,紧扣教材和重难点设计一系列凝结核心问题并由核心问题衍生出若干相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形成环环相扣﹑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促使学生在“问”中“学”,在质疑、探讨和研究问题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寻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新的生长点。
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第十章第三节第三目“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实例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第十章第三节第三目教学时长为1个学时(即45分钟),本目中涉及到的重难点问题为: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培养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它在本节中属于“价值目标”和“能力目标”。在设计问题时,应从整体性考虑且问题不宜过多和分散。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左右让学生分组,准备以下内容并形成文字或PPT材料,“举例说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二、课堂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环节(3分钟):微视频——“我们的文化”,向学生展示中国历史上取得的辉煌的文化成就。
第一部分(10分钟):(结合课前准备内容),举例说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每个小组需由一个代表进行发言。通过归纳,学生准备的素材中,有这样一些内容,例如近代腐朽的文化糟粕的消极影响、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建设、古诗词热等。通过总结,讲述中很多学生提到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然而近代以来的落后也直接体现在了文化上,近代的屈辱历史包含了当时脆弱的文化自信和落后的文化实力”。教师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尤其是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第二部分(10分钟):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该部分属于“是什么”范畴,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说理论性较强,在以往授课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文化强国建设停留在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中。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提前准备了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来阐释文化强国的内涵,囊括“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等几个方面的案例,例如“疫情抗击中的中国精神”,“好莱坞大片除了带来票房以外,还体现了什么?”,“国货的兴起对增强文化自信有哪些积极影响?”,“故宫周边文创产品的走红”等,通过提问和反问等形式,一方面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和例子理解文化强国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希望突破教材限制让学生主动思考。
第三部分(10分钟):对于国家来说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具体途径有哪些?
该部分属于基于教材的“怎么办”范畴,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并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开展。侧重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中国当代价值观提炼和阐释等内容,在案例选择上,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选择了中国精神中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内容,阐释红色革命文化对于今天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及正确引导青年的重要意义进行阐释。
第四部分(10分钟):结合自身(生活、专业和今后想从事的工作等),談一谈青年学生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正确的观念看待和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由于时间限制,该部分不可能涵盖所有同学,教师可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让所有同学参与进来,形成课堂讨论和展示环节,选取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最后预留5分钟左右,对第三节内容进行再次逻辑梳理和阐释。
三、课后思考
在该节内容课后,我们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课后思考作业:选择一部包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并阐释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价值观念的等内容,形成30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提交于信息化教学平台。
四、教师课后反思
在问题链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这样一些课后反思。
首先,在问题链设计中,问题之间的逻辑性和深度仍不够,尤其是每一个教材重难点之间的切换抓的不够准,这是下一次备课中需要优化改善的部分。
其次,教育和自我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更是问题链教学的主体,在把握住教材重难点和问题链的逻辑性基础上,重视突出学生主体性和获得感。“问题链”教学法并不是单纯的问题的堆砌,其核心是以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切入点,紧扣重难点及与教材结合点,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教学,从而让学生沿着明辨是非、格物致知的思考路径,在不断深入的连续追问中学会思考、确立信仰。
参考文献:
新华网.新华社论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nzzt/21/.
作者简介:钟黎,女,汉族,1986年12月,籍贯重庆市江北区,工作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讲师,单位所在地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各种思潮的大量涌入,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学生群体的数量日趋庞大,学生的观念也日趋多元化。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和机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学过程需要一定的路径创新。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对“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和思考。
高职院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模式,紧扣教材和重难点设计一系列凝结核心问题并由核心问题衍生出若干相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形成环环相扣﹑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促使学生在“问”中“学”,在质疑、探讨和研究问题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寻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新的生长点。
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第十章第三节第三目“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实例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第十章第三节第三目教学时长为1个学时(即45分钟),本目中涉及到的重难点问题为: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培养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它在本节中属于“价值目标”和“能力目标”。在设计问题时,应从整体性考虑且问题不宜过多和分散。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左右让学生分组,准备以下内容并形成文字或PPT材料,“举例说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二、课堂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环节(3分钟):微视频——“我们的文化”,向学生展示中国历史上取得的辉煌的文化成就。
第一部分(10分钟):(结合课前准备内容),举例说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每个小组需由一个代表进行发言。通过归纳,学生准备的素材中,有这样一些内容,例如近代腐朽的文化糟粕的消极影响、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建设、古诗词热等。通过总结,讲述中很多学生提到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然而近代以来的落后也直接体现在了文化上,近代的屈辱历史包含了当时脆弱的文化自信和落后的文化实力”。教师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尤其是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第二部分(10分钟):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该部分属于“是什么”范畴,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说理论性较强,在以往授课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文化强国建设停留在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中。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提前准备了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来阐释文化强国的内涵,囊括“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等几个方面的案例,例如“疫情抗击中的中国精神”,“好莱坞大片除了带来票房以外,还体现了什么?”,“国货的兴起对增强文化自信有哪些积极影响?”,“故宫周边文创产品的走红”等,通过提问和反问等形式,一方面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和例子理解文化强国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希望突破教材限制让学生主动思考。
第三部分(10分钟):对于国家来说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具体途径有哪些?
该部分属于基于教材的“怎么办”范畴,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并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开展。侧重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中国当代价值观提炼和阐释等内容,在案例选择上,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选择了中国精神中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内容,阐释红色革命文化对于今天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及正确引导青年的重要意义进行阐释。
第四部分(10分钟):结合自身(生活、专业和今后想从事的工作等),談一谈青年学生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正确的观念看待和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由于时间限制,该部分不可能涵盖所有同学,教师可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让所有同学参与进来,形成课堂讨论和展示环节,选取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最后预留5分钟左右,对第三节内容进行再次逻辑梳理和阐释。
三、课后思考
在该节内容课后,我们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课后思考作业:选择一部包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并阐释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价值观念的等内容,形成30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提交于信息化教学平台。
四、教师课后反思
在问题链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这样一些课后反思。
首先,在问题链设计中,问题之间的逻辑性和深度仍不够,尤其是每一个教材重难点之间的切换抓的不够准,这是下一次备课中需要优化改善的部分。
其次,教育和自我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更是问题链教学的主体,在把握住教材重难点和问题链的逻辑性基础上,重视突出学生主体性和获得感。“问题链”教学法并不是单纯的问题的堆砌,其核心是以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切入点,紧扣重难点及与教材结合点,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教学,从而让学生沿着明辨是非、格物致知的思考路径,在不断深入的连续追问中学会思考、确立信仰。
参考文献:
新华网.新华社论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nzzt/21/.
作者简介:钟黎,女,汉族,1986年12月,籍贯重庆市江北区,工作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讲师,单位所在地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