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选取某高校心理健康中心近5年心理咨询中由恋爱问题引发的心理危机案例,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究新时期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特点,并在把握容易引发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心理危机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b)-0215-02
1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本质
进入大学,学生的生理发育已步入成熟,刚刚离开父母的管束和摆脱高考的压力,相对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众多适龄青年聚集的大学,成了学子们恋爱的温床。但由于大学生学业、就业压力大,其心理尚在发展成长阶段,产生感情的异性之间往往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加之大学生在恋爱中往往过分追求浪漫、只重视恋爱过程的新奇,而不考虑结果。当恋爱中遇到重大挑战或遭受重大挫折时,恋爱中的当事人又往往无法承受,严重者甚至引发荒废学业、精神分裂、自杀、暴力犯罪等现象。
现代危机干预之父卡普兰(Caplan)认为心理危机就是一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是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Problematic Situation),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2]。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指的是大学生在面临失恋、畸恋、恋爱冲突等恋爱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时,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个体在遭受来自恋爱关系中的压力和挫折时,会出现悲伤、绝望、虚无、忧郁等创伤性情绪,在行动会表现出烦躁、颓废或攻击等,有的甚至诱发轻重不一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而最为极端的则会出现自杀或杀人的严重后果。
2新时期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现状
心理危机,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与时代背景有着高度的相关。社会生活的急剧变革、价值的多元选择、感情的物质化、竞争的激烈都与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出现密切相关。据统计,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正在不断增加。因为恋爱心理危机导致的各类自杀及激情犯罪数据增多,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以某省2009年的危机事件数据为例,全省一年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为27人,其中5名同学是因为恋爱情感问题而导致的自杀或他杀身亡。占到整体人数的18.8%。其中关于同性恋导致的自杀事件两起。同期,研究者选取全国自杀典型案例36起,其中恋爱受挫11例,占近三分之一比例,成为自杀事件的第一诱因。
在高校心理健康指导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真实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因为恋爱而导致的心理危机事件存在逐年增多的现象。笔者选取某高校近五年来的心理咨询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心理咨询数据中关于恋爱困扰逐年递增,由原来的9.2%上升至14.9%,成为大学生求助的首要问题。客观的说,目前大学恋爱心理危机已经成为除精神类疾病之外的第二大容易引发校园恶性事件的因素。而且由于恋爱心理危机具有突发性、临时性、紧急性和破坏性,同时因为恋爱本身的私密性,出现危机现象的个体往往倾向于消极、逃避的行为方式,不能及时寻求第一时间的帮助,表现为社会支持体系较弱,对实施有效的危机干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刺激因素及应对方式
3.1 内外部刺激源及其认知、应对方式
通过对咨询记录数据的详细统计,我们发现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咨询主要集中在两性沟通问题、恋爱中的嫉妒猜疑、父母对大学恋爱的阻止、恋爱中的性关系、同性恋、失恋等方面。根据大学生集中求助的问题类型,笔者编制了“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问卷”,主要从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类型、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应对方式入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在校6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583份。其中大学生心目中的恋爱危机从最严重到轻度依次是失恋、隐性或者真实的第三者插足、性关系处理不当(意外怀孕、流产等)、父母阻扰、异地恋及同性恋困扰等。而学生一般采取的危机应对方式次序为自我调节(含酗酒、滥交等)、向亲密的朋友倾诉、与父母倾诉、找专业的心理老师倾诉等。
3.2 引发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高危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发现男女朋友脚踏两只船、互相怀疑、第三者的出现、被欺骗、被劈腿”等等成为引起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头号“杀手”。排名第二的是大学生恋爱中性关系危机。许多学生在性的问题上行为超前,而本应具有的性知识和性观念滞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性生理卫生知识、性心理,因此意外怀孕的情况也时常发生,给心身带来巨大的伤害,加上发生性关系导致的一系列道德和传统观念的冲突,以及大学恋爱中许多的不确定性,一旦分手,恋爱中的女性常常因为付出太多,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极端者会采取自杀,或者进行报复杀人等具有毁灭性的行为。由于而缺乏第三容易引发恋爱危机的因素是大学生恋爱中父母的阻扰。由于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功利化及独生子女等一系列的原因,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恋爱对象有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出几种典型的非理性观念,如“门当户对”、“嫁个金龟婿”、“外地不如本地人”等,这些观念的存在给大学生恋爱增添的人为的障碍。排名第四的是特殊群体:同性恋大学生,他们由于恋爱交往面狭窄,社会接纳程度低,容易出现恋爱挫折,且心理危机出现时社会支持系统弱,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增大。
4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教育对策
4.1 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正确恋爱观
构建良好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端正恋爱态度,培育良好的恋爱动机,形成科学的恋爱观。只有用先进的文化来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才能规范约束大学生的性爱行为,达到社会秩序的要求。同时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高尚的精神文化氛围影响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班级心理主题示范班会、文化名校创建等活动,使得大学生体会到真诚积极的的正向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减少恋爱中的不文明行为,服务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4.2 建设规范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应对恋爱心理危机意识
当前高校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同时也开设了一些选修课或专题讲座的实践探索。然而当前的教育形式往往存在教材不规范,教师不专业,课程建设不成体系,教育形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不足。因此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对待恋爱与婚姻问题,应在大学生中规范开设科学的性教育及爱情婚姻等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两性交往的理念,掌握两性交往的技巧,学会调节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冲突,系统完善地了解大学生性生理心理特点,提高应对恋爱挫折、压力和危机的理论知识,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快乐健康有成效地度过大学时光。
4.3 通过团体训练提高大学生应对恋爱心理危机能力
实践证明,团体训练是对两性交往困难、恋爱受挫情绪调节、恋爱心理危机干预都能起到很好作用的工作方式。通过团体训练能够帮助处于恋爱心理危机的同学矫正负性的情感体验,产生了认知改变和行为调整。由于团体成员具有共同之处,在辅导训练过程中,通过交流思想和感受,个体负性情绪得到充分宣泄。同时,从团体成员中的反馈中重新认识自己,并且愿意完善自己。[5]团体成员彼此帮助解决困难,相互支持,更有针对性地做出生活的适应和改进,达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的。
4.4 推出专题网站创新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教育载体
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上各种不良的恋爱观对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艳照门”“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不愿做在自行车后笑”等金钱至上的恋爱观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而由于80、90后大学生相对缺乏人际交往与互动的技巧,网络虚拟的恋爱关系也常常会成为恋爱危机的导火索。针对大学生性健康与恋爱心理危机教育必须创新载体,抢占网络课堂。而学校与家长也希望构建一种新型的沟通网络,专题网站推出,可以加大网络上的家校互动,使家长和老师更加密切联系让关爱变得“随时随地”。同时开发远程的家长网络课程,使得大学生家长更加了解大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够使得家长在孩子遇到恋爱困惑、挫折和危机时,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而非反面的诱发破坏作用。
4.5 构建全方位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
危机事件发生前,高校要通过大学生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来监测、诊断,构建恋爱心理危机预警库。针对恋爱危机个案时,首先通过心理健康软件测试,监测相关个体心理发展状况,根据诊断指标和诊断信息的分析预测个体心理发展趋势,从而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机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限制乃至消除危机行为,同时降低和减少由心理危机诱发的突发事件,使危机造成的损益最小化。
而在危机事件发生时,高校应组织学校心理咨询者、管理人员、心理卫生工作者、医疗人员、警察等专家团队对危机个体迅速作出反应,制定危机干预的措施,启动危机管理程序,并与有关的机构或部门加强广泛的联系和沟通,集中调动和使用资源做好充分准备。危机发生后,积极构建危机个案的全方位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处于危机中的大学生,利用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力量,对其提供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陪伴等各种社会支持,使其体验到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关怀,负面情绪得到宣泄进而化解危机状态。社会支持成员向危机个体提供的帮助应贯穿危机发生和危机过后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恢复到心理健康状态的个体更自然、顺利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赖小林,刘发荣.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5):325~327.
[2] 丁长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研究[J].2008,(3).
[3] 龙迪.心理危机的概念、类别、演变和结局[J].青年研究,1998(12).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心理危机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b)-0215-02
1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本质
进入大学,学生的生理发育已步入成熟,刚刚离开父母的管束和摆脱高考的压力,相对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众多适龄青年聚集的大学,成了学子们恋爱的温床。但由于大学生学业、就业压力大,其心理尚在发展成长阶段,产生感情的异性之间往往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加之大学生在恋爱中往往过分追求浪漫、只重视恋爱过程的新奇,而不考虑结果。当恋爱中遇到重大挑战或遭受重大挫折时,恋爱中的当事人又往往无法承受,严重者甚至引发荒废学业、精神分裂、自杀、暴力犯罪等现象。
现代危机干预之父卡普兰(Caplan)认为心理危机就是一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是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Problematic Situation),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2]。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指的是大学生在面临失恋、畸恋、恋爱冲突等恋爱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时,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个体在遭受来自恋爱关系中的压力和挫折时,会出现悲伤、绝望、虚无、忧郁等创伤性情绪,在行动会表现出烦躁、颓废或攻击等,有的甚至诱发轻重不一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而最为极端的则会出现自杀或杀人的严重后果。
2新时期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现状
心理危机,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与时代背景有着高度的相关。社会生活的急剧变革、价值的多元选择、感情的物质化、竞争的激烈都与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出现密切相关。据统计,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正在不断增加。因为恋爱心理危机导致的各类自杀及激情犯罪数据增多,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以某省2009年的危机事件数据为例,全省一年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为27人,其中5名同学是因为恋爱情感问题而导致的自杀或他杀身亡。占到整体人数的18.8%。其中关于同性恋导致的自杀事件两起。同期,研究者选取全国自杀典型案例36起,其中恋爱受挫11例,占近三分之一比例,成为自杀事件的第一诱因。
在高校心理健康指导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真实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因为恋爱而导致的心理危机事件存在逐年增多的现象。笔者选取某高校近五年来的心理咨询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心理咨询数据中关于恋爱困扰逐年递增,由原来的9.2%上升至14.9%,成为大学生求助的首要问题。客观的说,目前大学恋爱心理危机已经成为除精神类疾病之外的第二大容易引发校园恶性事件的因素。而且由于恋爱心理危机具有突发性、临时性、紧急性和破坏性,同时因为恋爱本身的私密性,出现危机现象的个体往往倾向于消极、逃避的行为方式,不能及时寻求第一时间的帮助,表现为社会支持体系较弱,对实施有效的危机干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刺激因素及应对方式
3.1 内外部刺激源及其认知、应对方式
通过对咨询记录数据的详细统计,我们发现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咨询主要集中在两性沟通问题、恋爱中的嫉妒猜疑、父母对大学恋爱的阻止、恋爱中的性关系、同性恋、失恋等方面。根据大学生集中求助的问题类型,笔者编制了“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问卷”,主要从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类型、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应对方式入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在校6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583份。其中大学生心目中的恋爱危机从最严重到轻度依次是失恋、隐性或者真实的第三者插足、性关系处理不当(意外怀孕、流产等)、父母阻扰、异地恋及同性恋困扰等。而学生一般采取的危机应对方式次序为自我调节(含酗酒、滥交等)、向亲密的朋友倾诉、与父母倾诉、找专业的心理老师倾诉等。
3.2 引发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高危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发现男女朋友脚踏两只船、互相怀疑、第三者的出现、被欺骗、被劈腿”等等成为引起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头号“杀手”。排名第二的是大学生恋爱中性关系危机。许多学生在性的问题上行为超前,而本应具有的性知识和性观念滞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性生理卫生知识、性心理,因此意外怀孕的情况也时常发生,给心身带来巨大的伤害,加上发生性关系导致的一系列道德和传统观念的冲突,以及大学恋爱中许多的不确定性,一旦分手,恋爱中的女性常常因为付出太多,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极端者会采取自杀,或者进行报复杀人等具有毁灭性的行为。由于而缺乏第三容易引发恋爱危机的因素是大学生恋爱中父母的阻扰。由于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功利化及独生子女等一系列的原因,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恋爱对象有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出几种典型的非理性观念,如“门当户对”、“嫁个金龟婿”、“外地不如本地人”等,这些观念的存在给大学生恋爱增添的人为的障碍。排名第四的是特殊群体:同性恋大学生,他们由于恋爱交往面狭窄,社会接纳程度低,容易出现恋爱挫折,且心理危机出现时社会支持系统弱,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增大。
4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教育对策
4.1 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正确恋爱观
构建良好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端正恋爱态度,培育良好的恋爱动机,形成科学的恋爱观。只有用先进的文化来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才能规范约束大学生的性爱行为,达到社会秩序的要求。同时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高尚的精神文化氛围影响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班级心理主题示范班会、文化名校创建等活动,使得大学生体会到真诚积极的的正向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减少恋爱中的不文明行为,服务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4.2 建设规范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应对恋爱心理危机意识
当前高校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同时也开设了一些选修课或专题讲座的实践探索。然而当前的教育形式往往存在教材不规范,教师不专业,课程建设不成体系,教育形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不足。因此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对待恋爱与婚姻问题,应在大学生中规范开设科学的性教育及爱情婚姻等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两性交往的理念,掌握两性交往的技巧,学会调节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冲突,系统完善地了解大学生性生理心理特点,提高应对恋爱挫折、压力和危机的理论知识,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快乐健康有成效地度过大学时光。
4.3 通过团体训练提高大学生应对恋爱心理危机能力
实践证明,团体训练是对两性交往困难、恋爱受挫情绪调节、恋爱心理危机干预都能起到很好作用的工作方式。通过团体训练能够帮助处于恋爱心理危机的同学矫正负性的情感体验,产生了认知改变和行为调整。由于团体成员具有共同之处,在辅导训练过程中,通过交流思想和感受,个体负性情绪得到充分宣泄。同时,从团体成员中的反馈中重新认识自己,并且愿意完善自己。[5]团体成员彼此帮助解决困难,相互支持,更有针对性地做出生活的适应和改进,达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的。
4.4 推出专题网站创新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教育载体
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上各种不良的恋爱观对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艳照门”“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不愿做在自行车后笑”等金钱至上的恋爱观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而由于80、90后大学生相对缺乏人际交往与互动的技巧,网络虚拟的恋爱关系也常常会成为恋爱危机的导火索。针对大学生性健康与恋爱心理危机教育必须创新载体,抢占网络课堂。而学校与家长也希望构建一种新型的沟通网络,专题网站推出,可以加大网络上的家校互动,使家长和老师更加密切联系让关爱变得“随时随地”。同时开发远程的家长网络课程,使得大学生家长更加了解大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够使得家长在孩子遇到恋爱困惑、挫折和危机时,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而非反面的诱发破坏作用。
4.5 构建全方位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
危机事件发生前,高校要通过大学生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来监测、诊断,构建恋爱心理危机预警库。针对恋爱危机个案时,首先通过心理健康软件测试,监测相关个体心理发展状况,根据诊断指标和诊断信息的分析预测个体心理发展趋势,从而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机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限制乃至消除危机行为,同时降低和减少由心理危机诱发的突发事件,使危机造成的损益最小化。
而在危机事件发生时,高校应组织学校心理咨询者、管理人员、心理卫生工作者、医疗人员、警察等专家团队对危机个体迅速作出反应,制定危机干预的措施,启动危机管理程序,并与有关的机构或部门加强广泛的联系和沟通,集中调动和使用资源做好充分准备。危机发生后,积极构建危机个案的全方位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处于危机中的大学生,利用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力量,对其提供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陪伴等各种社会支持,使其体验到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关怀,负面情绪得到宣泄进而化解危机状态。社会支持成员向危机个体提供的帮助应贯穿危机发生和危机过后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恢复到心理健康状态的个体更自然、顺利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赖小林,刘发荣.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5):325~327.
[2] 丁长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研究[J].2008,(3).
[3] 龙迪.心理危机的概念、类别、演变和结局[J].青年研究,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