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计算机专任教师,在平时下校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中小学教师在使用课件实施课堂教学时,使用者总有些不顺手,听课者总有些不流畅、不适用、“不解痒”的感觉。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的PPT课件,总是会出现些小问题:要么是结构问题,出现了顺序混乱,要么无序,要么一成不变的呆板现象;要么是技法问题,或是颜色不清字体太小,或是该动时不动,不该动时却乱动。这样就导致了课件在教学过程的使用效果、效率、效用低下的问题。
因此,如何让做出来的课件确确实实能服务于教学、且有效,是实施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结合几次全县性课件制作骨干培训中做法与思考,谈谈我对以有效性为着手点、出发点的课件制作看法。
在培训前的培训需求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课件制作或下载修改的主体都是一线教师,太多的负担、太多的责任、太多的现实问题,让一线老师疲于应对。因此,强调教师要自己制作有水平能用的教学课件,是不合实际的要求。但是教师要能对“拿来”的课件进行判断,能不能用在自己的教学、能不能为自己的学生服务,要不要修改,要怎样修改,则应成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从业技能。
虽然教师对下载的课件进行再创作,在时间及精力的花费上要少于自己的原创作品,但是,教师除在总体上考虑是否符合教学需求(如课堂教学设计结果需要以哪种形式使用课件等)外,还必须思考所做出来的课件,在哪些方面体现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如教学目标是否强调了某种能力的培养强化;教学策略是否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发挥主体作用,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因此,在培训中我们引导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制作有效性的重要性,明确制作有效性的三部曲。
一、 制作前期的有效性——设计
课件制作实践中,设计是关键。从几次全县性PPT课件制作比赛现场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没有思路,更别说整体性的全盘考虑,随意性过强。而实践证明,制作前明确整体思路,从整体性来考虑结构、文本、素材、运行流程、突破要点、实现教学目的的技法等,是事半功倍的途径,而依托课件的制作原则则是课件制作的前提及合格与否的判断依据。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PPT课件的要素,并以表格形式用于指导课件制作:
1. 以服务教学为前提——教学性、科学性
课件设计,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以完成教学为中心。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体现教学实用性。
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科学性原则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设计思想是否符合教育学原则,是否符合教育心理学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2. 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结构性、开放性、易用性
结构性,需要在课件制作之前分析课件的需求,考虑好课件的结构和板块划分,从而设计出课件的版面风格和框架,并在制作过程中保持设计好的框架结构。
开放性,一是要求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二是要求制作要有开放性,要能为他人所用。
易用性,课件的运行要流畅,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3. 以简洁、直观为准则——条理性、简洁性、动态性、多媒体性
显示内容要有条理性,不要仅仅是文字的罗列与堆积;慎用背景声。
简洁即美: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动物与静物的色彩对比,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干扰学生的感知。
二、制作中期的有效性——技巧
如今,在网上有太多太多的PPT技巧可供下载学习。在一些PPT高手们不断发掘与拓展中,更有着一些实用的PPT插件。一些商业课件也被高手们演绎成充满活力、充满动感的“高手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学到很多巧妙、有时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技巧。
从高手的作品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PPT教学课件与一般商业课件不同。教学课件强调的是要为教学服务,因此,一些很炫很酷的技巧并不适用于教学课件中。
在培训中,我们以常用的文字技巧、基本的绘图方法、常用的技法、常用的图片声音处理软件的使用等几个方面,对接受骨干培训的教师们进行技巧与技法的引导。例如通过对图形的变形、旋转、叠放、组合和三维效果设置等的综合运用,制作出不一样的图片;利用触发器对语文或数学课件中出现为教学步骤服务的答案等等;让课件初步做到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在平时在各学校收集的或网上下载的一些制作中存在问题的样例,下发到每个培训学员手中,并让他们分析作品不合格的原因,是违背教学原则还是滥用技巧亦或是技巧使用不当等。通过实例分析,明确认识到:技巧技法是必备的、必须学会的,但是在使用时却要慎重考虑,不能滥用。只有恰到好处的技巧,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 制作后期的有效性——调试
制作后的调试,更多的做法只是在做完课件后,在自己的电脑中播放一遍就过了。而我们强调的是要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调试,这是个很容易、很经常被忽视的环节。一些制作者为“所见即所得”所影响,为“课件使用老手”所自负,总觉得自己在电脑中都能看得清了,还有必要到演播实地调试么?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大意,导致了在教学中运用课件是出现了要么“卡壳”了,要么播放效果不明显等常见的令人痛心疾首的“异常”事故。
因此,为强化有效性,除了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多方考虑外,还得在使用前进行一番调试,从字体大小、字体颜色、背景或图片颜色在实际场所中的播放效果检验,更得从制作中检验采用的技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否顺手、流畅、连贯,尤其是对采用了超级链接的页面是否错乱了等进行使用前的“检阅”。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件的有效性,就得加强对课件制作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与思考:课件是为进行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教学特性和软件特性是教学课件的两大基本特征。优秀的课件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在课件制作中,更重要的是课件的教学特性要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是课件制作有效性的核心要素。
因此,如何让做出来的课件确确实实能服务于教学、且有效,是实施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结合几次全县性课件制作骨干培训中做法与思考,谈谈我对以有效性为着手点、出发点的课件制作看法。
在培训前的培训需求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课件制作或下载修改的主体都是一线教师,太多的负担、太多的责任、太多的现实问题,让一线老师疲于应对。因此,强调教师要自己制作有水平能用的教学课件,是不合实际的要求。但是教师要能对“拿来”的课件进行判断,能不能用在自己的教学、能不能为自己的学生服务,要不要修改,要怎样修改,则应成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从业技能。
虽然教师对下载的课件进行再创作,在时间及精力的花费上要少于自己的原创作品,但是,教师除在总体上考虑是否符合教学需求(如课堂教学设计结果需要以哪种形式使用课件等)外,还必须思考所做出来的课件,在哪些方面体现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如教学目标是否强调了某种能力的培养强化;教学策略是否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发挥主体作用,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因此,在培训中我们引导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制作有效性的重要性,明确制作有效性的三部曲。
一、 制作前期的有效性——设计
课件制作实践中,设计是关键。从几次全县性PPT课件制作比赛现场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没有思路,更别说整体性的全盘考虑,随意性过强。而实践证明,制作前明确整体思路,从整体性来考虑结构、文本、素材、运行流程、突破要点、实现教学目的的技法等,是事半功倍的途径,而依托课件的制作原则则是课件制作的前提及合格与否的判断依据。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PPT课件的要素,并以表格形式用于指导课件制作:
1. 以服务教学为前提——教学性、科学性
课件设计,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以完成教学为中心。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体现教学实用性。
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科学性原则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设计思想是否符合教育学原则,是否符合教育心理学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2. 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结构性、开放性、易用性
结构性,需要在课件制作之前分析课件的需求,考虑好课件的结构和板块划分,从而设计出课件的版面风格和框架,并在制作过程中保持设计好的框架结构。
开放性,一是要求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二是要求制作要有开放性,要能为他人所用。
易用性,课件的运行要流畅,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3. 以简洁、直观为准则——条理性、简洁性、动态性、多媒体性
显示内容要有条理性,不要仅仅是文字的罗列与堆积;慎用背景声。
简洁即美: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动物与静物的色彩对比,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干扰学生的感知。
二、制作中期的有效性——技巧
如今,在网上有太多太多的PPT技巧可供下载学习。在一些PPT高手们不断发掘与拓展中,更有着一些实用的PPT插件。一些商业课件也被高手们演绎成充满活力、充满动感的“高手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学到很多巧妙、有时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技巧。
从高手的作品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PPT教学课件与一般商业课件不同。教学课件强调的是要为教学服务,因此,一些很炫很酷的技巧并不适用于教学课件中。
在培训中,我们以常用的文字技巧、基本的绘图方法、常用的技法、常用的图片声音处理软件的使用等几个方面,对接受骨干培训的教师们进行技巧与技法的引导。例如通过对图形的变形、旋转、叠放、组合和三维效果设置等的综合运用,制作出不一样的图片;利用触发器对语文或数学课件中出现为教学步骤服务的答案等等;让课件初步做到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在平时在各学校收集的或网上下载的一些制作中存在问题的样例,下发到每个培训学员手中,并让他们分析作品不合格的原因,是违背教学原则还是滥用技巧亦或是技巧使用不当等。通过实例分析,明确认识到:技巧技法是必备的、必须学会的,但是在使用时却要慎重考虑,不能滥用。只有恰到好处的技巧,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 制作后期的有效性——调试
制作后的调试,更多的做法只是在做完课件后,在自己的电脑中播放一遍就过了。而我们强调的是要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调试,这是个很容易、很经常被忽视的环节。一些制作者为“所见即所得”所影响,为“课件使用老手”所自负,总觉得自己在电脑中都能看得清了,还有必要到演播实地调试么?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大意,导致了在教学中运用课件是出现了要么“卡壳”了,要么播放效果不明显等常见的令人痛心疾首的“异常”事故。
因此,为强化有效性,除了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多方考虑外,还得在使用前进行一番调试,从字体大小、字体颜色、背景或图片颜色在实际场所中的播放效果检验,更得从制作中检验采用的技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否顺手、流畅、连贯,尤其是对采用了超级链接的页面是否错乱了等进行使用前的“检阅”。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件的有效性,就得加强对课件制作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与思考:课件是为进行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教学特性和软件特性是教学课件的两大基本特征。优秀的课件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在课件制作中,更重要的是课件的教学特性要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是课件制作有效性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