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够成功调控课堂情绪,与老师、同学形成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因此教师若想成功教好一堂课,必须紧紧地捉住学生的心弦,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和应用能力。“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激发学生的情感的方法有很多,运用多媒体手段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1、巧设导语,点燃激情。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说明了凡事开好头的重要性。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课堂。“导入”工作做好了,一堂课就容易成功。那如何开好一堂课的“头”呢?采用多媒体导入就是方法之一。教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要选准切入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教师也一般注重讲解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注意力就会不集中,甚至厌学。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给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在感官面前。”多媒体教学满足了这个要求。它可以通过五彩斑斓的画面,美妙悦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苏州园林》时,鉴于学生对说明文不感兴趣,加上对建筑的知识知之甚少,于是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从网上搜集苏州园林各个园的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配上优美的江南小调和解说,展示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彩绘门窗”等,使学生如临其境,如在其中,大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眼前一亮,如身临其境般欣赏到苏州园林各个园的不同景色,真正体会到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们从心底里佩服古代设计者和匠师们独特匠心和精湛技艺。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轻松地掌握了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语言等,提高了课堂效率。
3、美读导航,感受意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能使学生感受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还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朗读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活动。正如于漪老师说的:“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这对我启发很大,“三分文章七分读”,只有细细地品味,才能让学生悟出真情,培养语感,领悟文章內涵。
4、拓宽视听,增强记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它们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并且学生背过后,很快就忘记了。怎么能让学生愿意学,记得牢,真正地吸收和积累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有一次,在学习《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 ,一学生说:“老师,这首词某某还会唱呢?”“是吗?我们一起来听听。”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很大,想到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回去搜集“诗词新唱”的歌曲,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歌曲填上古诗词,并制成课件,在活动课上演唱,并要说出有见地的点评(任选角度,如作者、作品内容与形式、及歌手的演绎等)。课后学生们积极准备。活动课上,学生们尽情展示,不少课件画面精美,音乐悦耳。演唱者尽情演绎,点评者畅所欲言。这次活动寓教于乐。学生们还互相学习,学会了不少新诗词,增加了积累。学生们都说这种方法好,不但记得快,而且不容易忘。以后再也不愁背古诗词了。
5、突破时空,丰富感官。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多媒体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提供更多的信息,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写作文一直是学生们最发愁的一件事。每次作文,很多学生冥思苦想,不知该如何下笔。写时就东拼西凑。我认为这是缺少情感的投入。这就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沉浸在一种情感的氛围中。激情所至,文笔才能生采。如我们曾开展了一个活动:寻觅春天的足迹。我就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去寻觅,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学生也可用相机、摄像机拍下来。课余时间,我和学生一起制成多媒体课件,插入了音乐,配上了文字说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们。“偷偷”钻出来的小草,渐欲迷人眼的“乱花”,呢喃传语的燕子,轻声吟唱的小溪…….又一次映入学生们的眼帘,学生又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姿。“感人心者,莫乎情。”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真情自然在笔端流淌。一篇篇清新秀丽的作文便跃然纸上。
总之,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课堂,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它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突破了重难点,激活了语文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更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到语言的魅力。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引领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1、巧设导语,点燃激情。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说明了凡事开好头的重要性。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课堂。“导入”工作做好了,一堂课就容易成功。那如何开好一堂课的“头”呢?采用多媒体导入就是方法之一。教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要选准切入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教师也一般注重讲解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注意力就会不集中,甚至厌学。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给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在感官面前。”多媒体教学满足了这个要求。它可以通过五彩斑斓的画面,美妙悦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苏州园林》时,鉴于学生对说明文不感兴趣,加上对建筑的知识知之甚少,于是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从网上搜集苏州园林各个园的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配上优美的江南小调和解说,展示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彩绘门窗”等,使学生如临其境,如在其中,大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眼前一亮,如身临其境般欣赏到苏州园林各个园的不同景色,真正体会到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们从心底里佩服古代设计者和匠师们独特匠心和精湛技艺。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轻松地掌握了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语言等,提高了课堂效率。
3、美读导航,感受意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能使学生感受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还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朗读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活动。正如于漪老师说的:“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这对我启发很大,“三分文章七分读”,只有细细地品味,才能让学生悟出真情,培养语感,领悟文章內涵。
4、拓宽视听,增强记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它们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并且学生背过后,很快就忘记了。怎么能让学生愿意学,记得牢,真正地吸收和积累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有一次,在学习《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 ,一学生说:“老师,这首词某某还会唱呢?”“是吗?我们一起来听听。”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很大,想到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回去搜集“诗词新唱”的歌曲,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歌曲填上古诗词,并制成课件,在活动课上演唱,并要说出有见地的点评(任选角度,如作者、作品内容与形式、及歌手的演绎等)。课后学生们积极准备。活动课上,学生们尽情展示,不少课件画面精美,音乐悦耳。演唱者尽情演绎,点评者畅所欲言。这次活动寓教于乐。学生们还互相学习,学会了不少新诗词,增加了积累。学生们都说这种方法好,不但记得快,而且不容易忘。以后再也不愁背古诗词了。
5、突破时空,丰富感官。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多媒体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提供更多的信息,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写作文一直是学生们最发愁的一件事。每次作文,很多学生冥思苦想,不知该如何下笔。写时就东拼西凑。我认为这是缺少情感的投入。这就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沉浸在一种情感的氛围中。激情所至,文笔才能生采。如我们曾开展了一个活动:寻觅春天的足迹。我就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去寻觅,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学生也可用相机、摄像机拍下来。课余时间,我和学生一起制成多媒体课件,插入了音乐,配上了文字说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们。“偷偷”钻出来的小草,渐欲迷人眼的“乱花”,呢喃传语的燕子,轻声吟唱的小溪…….又一次映入学生们的眼帘,学生又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姿。“感人心者,莫乎情。”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真情自然在笔端流淌。一篇篇清新秀丽的作文便跃然纸上。
总之,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课堂,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它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突破了重难点,激活了语文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更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到语言的魅力。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引领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