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实际,把大学图书馆的内部环境资源结构、信息服务、管理方式等重新整合,进一步明确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确立管理和服务创新的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管理模式 信息网络化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信息日益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今天,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探索大学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更好的確保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和功能,大学图书馆必须实现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人本管理,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从以藏为中心向以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转变,要重塑网络环境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流程。
1、大学图书馆构建管理与服务新型模式的基本思路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成目标的过程。图书馆管理就是图书馆对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1树立人本管理的观念
大学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应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强调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指管理者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每一个员工的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成为集体利益,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
优秀的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而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是管理过程中的能动要素,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将在对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应该成为管理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可变要素。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的核心。
1.2建立系统化管理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互通的信息系统,网络资源全球共享。大学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信息服务单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信息服务业的一部分。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管理,通过运用“超链接思维”,可使其随着环境变化而发展的需要不断有新的整合或重构,使图书馆的管理建立在一个大的系统内,做到资源共享。
现有的大学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管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分工明确,虽然便于管理,但不利于信息有效和连续的传递。因此,从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的角度,要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打破原职能部门的分工界线,充分考虑知识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连续性及有效性,减少管理层次和重复作业,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要重塑网络环境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流程,建立新型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模式。
1.3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工作中心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纸质印刷品已不再是图书馆收藏的单一信息载体,信息载体形式及收藏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使图书馆更像是一个信息中转站,藏书量由有限扩大到无限,并包括了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个部分。评价图书馆的重要标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藏书量的多少,而是其网上资源的获取能力、开发利用效率和提供服务的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观念要由以藏为主向以开发利用为主转变,其重心由馆藏建设向综合开发转变,并利用馆藏及网络资源为读者提供深层的和全方位的服务。
2、实现大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关键环节
2.1构建新型组织结构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大学图书馆的组织架构也应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应变垂直式管理结构为扁平式网络管理结构,强调的重点是相关单位间的协调,而非上下控制,要打破层级分明的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将大学图书馆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性信息中心,注重发挥各类人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主管能动性,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及组织创新。
2.2建立健全学科馆员管理体系
人本管理给高水平馆员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扁平式管理模式为高水平馆员提供了充分展现自己信息提供能力的舞台。近年来出现的学科馆员制度,是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学科馆员制度是指图书馆指定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的馆员与大学的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主动为用户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一项新的服务措施,它所从事的是一项开拓性、主动性的工作。各位学科馆员应能为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帮助,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所负责学科专业内的教师和研究生。
2.3建立图书馆员的定期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对于大学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技术要求,管理知识的人应该具有更多的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而知识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因而必须终身学习,成为知识型馆员。为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是如何培养人的管理,鼓励馆员不断学习,促使馆员全面提高素质,培养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竞争观和效益观,使他们成为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馆员。
3、实现大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步骤
3.1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对图书馆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图书馆员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应使每个馆员清楚地知道自己所管辖的工作范围,对各个环节有明确规范的要求,每个人的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应向全体馆员灌输图书馆职业道德观念,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其行为。制度约束具有强制作用,是有形的,道德约束具有调节作用,是无形的,这二者相辅相成。
通过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引导图书馆馆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增强图书馆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整体目标而高效率地工作,激发起图书馆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自觉性,从而增强图书馆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最终有效地完成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激励标准,激励手段和激励过程构成了图书馆激励机制的三个要素,三者运用恰当,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2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产生于六十年代初的美国企业界,它与以往的统计质量管理的区别在于,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道道工序应保证质量,还要构成反馈系统,把用户在使用中的意见和要求反馈到企业内的设计、生产等部门,用以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其核心就是对于质量进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培育质量文化。在大学图书馆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就是将对企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期望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以期用有限的资金和馆舍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大学图书馆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从制定明确的服务质量改进方针,建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组成质量改进团队,到服务过程设计、执行及有效的服务绩效监控、用户满意度调查,构成了大学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关注用户贯穿于每一环节,指导和规定着每一步骤的方向,持续改进则源源不断地把用户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保证图书馆这个有机体长盛不衰。
3.3实现管理手段的技术革新
当信息资源数字化后,便具有了高密度存储、高速度处理和远距离传输的特征。在信息传输网络化的情况下,图书馆的馆藏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使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原来的实物馆藏发展为实物馆藏和网络虚拟馆藏共存。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必备条件,必须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手段的技术革新和现代化。为此,大学图书馆应适应新时期技术革命的发展,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迈进。
4、结语
大学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促进管理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与重构。树立人本管理的观念,建立系统化管理的新模式,构建新型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学科馆员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工作中心,实现管理手段的技术革新,创新构建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方式,努力实现服务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网络化,服务内容多样化,使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
参 考 文 献
[1]陈家近,增加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在虚拟世界中的可见性,高效图书馆工作,20081(1)5~6
[2]俞晓霞,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图书情报工作,20055(5)30~32
[3]鲁黎明,现代图书馆的生长规律,情报资料工作,20053(2)26~28■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管理模式 信息网络化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信息日益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今天,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探索大学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更好的確保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和功能,大学图书馆必须实现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人本管理,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从以藏为中心向以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转变,要重塑网络环境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流程。
1、大学图书馆构建管理与服务新型模式的基本思路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成目标的过程。图书馆管理就是图书馆对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1树立人本管理的观念
大学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应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强调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指管理者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每一个员工的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成为集体利益,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
优秀的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而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是管理过程中的能动要素,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将在对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应该成为管理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可变要素。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的核心。
1.2建立系统化管理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互通的信息系统,网络资源全球共享。大学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信息服务单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信息服务业的一部分。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管理,通过运用“超链接思维”,可使其随着环境变化而发展的需要不断有新的整合或重构,使图书馆的管理建立在一个大的系统内,做到资源共享。
现有的大学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管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分工明确,虽然便于管理,但不利于信息有效和连续的传递。因此,从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的角度,要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打破原职能部门的分工界线,充分考虑知识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连续性及有效性,减少管理层次和重复作业,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要重塑网络环境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流程,建立新型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模式。
1.3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工作中心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纸质印刷品已不再是图书馆收藏的单一信息载体,信息载体形式及收藏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使图书馆更像是一个信息中转站,藏书量由有限扩大到无限,并包括了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个部分。评价图书馆的重要标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藏书量的多少,而是其网上资源的获取能力、开发利用效率和提供服务的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观念要由以藏为主向以开发利用为主转变,其重心由馆藏建设向综合开发转变,并利用馆藏及网络资源为读者提供深层的和全方位的服务。
2、实现大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关键环节
2.1构建新型组织结构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大学图书馆的组织架构也应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应变垂直式管理结构为扁平式网络管理结构,强调的重点是相关单位间的协调,而非上下控制,要打破层级分明的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将大学图书馆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性信息中心,注重发挥各类人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主管能动性,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及组织创新。
2.2建立健全学科馆员管理体系
人本管理给高水平馆员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扁平式管理模式为高水平馆员提供了充分展现自己信息提供能力的舞台。近年来出现的学科馆员制度,是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学科馆员制度是指图书馆指定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的馆员与大学的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主动为用户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一项新的服务措施,它所从事的是一项开拓性、主动性的工作。各位学科馆员应能为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帮助,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所负责学科专业内的教师和研究生。
2.3建立图书馆员的定期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对于大学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技术要求,管理知识的人应该具有更多的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而知识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因而必须终身学习,成为知识型馆员。为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是如何培养人的管理,鼓励馆员不断学习,促使馆员全面提高素质,培养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竞争观和效益观,使他们成为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馆员。
3、实现大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步骤
3.1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对图书馆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图书馆员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应使每个馆员清楚地知道自己所管辖的工作范围,对各个环节有明确规范的要求,每个人的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应向全体馆员灌输图书馆职业道德观念,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其行为。制度约束具有强制作用,是有形的,道德约束具有调节作用,是无形的,这二者相辅相成。
通过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引导图书馆馆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增强图书馆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整体目标而高效率地工作,激发起图书馆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自觉性,从而增强图书馆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最终有效地完成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激励标准,激励手段和激励过程构成了图书馆激励机制的三个要素,三者运用恰当,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2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产生于六十年代初的美国企业界,它与以往的统计质量管理的区别在于,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道道工序应保证质量,还要构成反馈系统,把用户在使用中的意见和要求反馈到企业内的设计、生产等部门,用以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其核心就是对于质量进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培育质量文化。在大学图书馆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就是将对企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期望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以期用有限的资金和馆舍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大学图书馆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从制定明确的服务质量改进方针,建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组成质量改进团队,到服务过程设计、执行及有效的服务绩效监控、用户满意度调查,构成了大学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关注用户贯穿于每一环节,指导和规定着每一步骤的方向,持续改进则源源不断地把用户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保证图书馆这个有机体长盛不衰。
3.3实现管理手段的技术革新
当信息资源数字化后,便具有了高密度存储、高速度处理和远距离传输的特征。在信息传输网络化的情况下,图书馆的馆藏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使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原来的实物馆藏发展为实物馆藏和网络虚拟馆藏共存。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必备条件,必须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手段的技术革新和现代化。为此,大学图书馆应适应新时期技术革命的发展,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迈进。
4、结语
大学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促进管理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与重构。树立人本管理的观念,建立系统化管理的新模式,构建新型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学科馆员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工作中心,实现管理手段的技术革新,创新构建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方式,努力实现服务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网络化,服务内容多样化,使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
参 考 文 献
[1]陈家近,增加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在虚拟世界中的可见性,高效图书馆工作,20081(1)5~6
[2]俞晓霞,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图书情报工作,20055(5)30~32
[3]鲁黎明,现代图书馆的生长规律,情报资料工作,20053(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