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过程性学习的作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bagg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教师的教学重点也由注重教学成果转变到注重教学过程,“过程性学习”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又一研究课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教师切不可再像过去那样“一言堂”,进行灌输性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做好“过程性学习”的教学,我在教学中总结出几个方面: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常常忽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其实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維方式和思维能力,而这种数学思维能力恰恰是在数学的过程性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例如:在学习《毫米的认识》时,不注重过程性学习的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有毫米,1厘米=10毫米,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传递式教学。学生只是把这个知识点记住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并未得到训练。而我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测试书的长度,并且追问 :“当我们测量的物体长度不够1厘米时怎么办?”学生会想到:“可以用再小一点的单位。”这样就引出了毫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体验、猜测、尝试的思维过程,数学思维得到了训练。这只是一个小小例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数学思维定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体验,从体验中总结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急于把公式、算法、方法、策略等告知学生,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体验,在体验中自己去总结方法、结论,这样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学生才真正的学会。
  三、注重联系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新课标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观察身边的数学,并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四、注重启发引导,少灌输传递。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够由其他人代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他们应当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决不只是模仿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掌握知识。
  课程改革推进后,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传递者,而是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如“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课教学,许多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出示例题,让学生计算,然后直接要求学生观察分母并进行分解质因数,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虽然学生在老师的强制灌输下,能够机械的模仿知识,但对知识并不能获得深刻地理解。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这课时:在学生完成化成小数的计算后,并不急于让学生观察分母,先让学生讨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数的分子还是分母有关系呢?引发学生猜测和争论,有的学生就提出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来论证,如:(能)(不能)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观察分母,最后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课堂中,这位教师敢于放手,善于启发,不越俎代庖,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争论、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学生敢于探索,敢于评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動手、交流的机会;课堂教学,教师不要一味单调重复性讲解,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把课堂变成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老师的角色要做出改变,通过有效的启发、引导、合作,让学生在民主平等、信任、宽容的氛围中探索新知、点燃智慧、树立信心,感受数学的魅力,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五、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评价的目的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下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内容主要不是学生最后达到的水平,而是学生的进步情况。教师和学生应该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使学生明确将来继续努力的方向。
  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无创新能力,只是学习的机器,为了让学生有长足的发展,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我们的教学注重过程性学习,实在是必要、重要和紧迫的。
其他文献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次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剩下的东西。作为初为人师的我肤浅的理解为:这大概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能力吧。对于现阶段教育来说,初中学生阶段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具有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一个中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作为初中德育教师应从“小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
期刊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自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加完美,达到1+1=1,或1+1>2的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作文太难写,找不到素材,对作文失去信心,不樂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模仿性比较强,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是比较单调枯燥的,而一味的以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失去學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对英语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激发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民主
期刊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之后,学习幾何概型之前,为后面概率的学习奠定根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  (2)能够写出基本事件空间,会找事件中包含的基本事件;  (3)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
期刊
现在社会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质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现在的学生有一部分学习兴趣不浓,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完成,时常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教师管理不当就很容易发生冲突,激化师生矛盾,甚至有的学生一时想不开易,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处理方式,所以教师的处理方式就显的极其重要。如果说班主任是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那么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各项事务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管理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行到现在,在我们藏区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有所改变,但是藏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反思一下我们课改学习的过程,其精神是可取的,大有抛弃一切旧的积习,以快速输入新鲜血液的气概。可是,冲动的热情过后,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审慎地思考,我们的学习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低效,东施效颦甚至邯郸学步的效果呢?  形成良好的课改模式的先进学校,其课改成功的精髓在于学校内在的体制,与学校的氛围等。
期刊
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本,小学教育作为一个启蒙性质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牧区的小学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小学教育面临的困难比较多,不仅有物质上的困难,也有精神上的困难。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必須加强对西部教育的支持和发展。  西藏农牧区一般处于比较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这给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很多农牧区小学教育的基础非常薄弱,推动农牧区的小学教育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成为自觉的反思者,对教学持开放和批评的态度,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激活自己的教学智慧。反思是我们中学教师教学中的一种自我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对自己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和反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课堂有汩汩而来的“源头活水”,就应该成为自觉的反思者,对教学持开放和批评的态度,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激活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
期刊
面对着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面对一个个思想丰富、渴望成熟却又并不成熟的个体,班主任的工作并不轻松。如果不能与学生好好沟通,与学生拉近距离,是很难将班级管理好的。因此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将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分析,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采用诱导、渗透、循序渐进、以身感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和尊重。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形成友好、和谐、融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