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诠释下的“一真法界”及其后期流变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x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严学中自初祖法顺以下,即有唯心传统,迨至澄观,乃先以一心摄四法界,总该万有,复以一心释一真法界,遂使一真法界思想从境界论转为心性论及工夫论,宗密更继承推进了此一思想,并将一真法界概念更加禅化.此后《宗镜录》中出现了一真法界与天台十法界的融合.宋代以降,一真法界概念在四个领域中出现较多:华严自宗之理论建设;《金刚经》注解;净土宗著作;《楞严经》注解.一真法界概念走出华严学,其一乘别教特色亦随之渐褪.
其他文献
邢飞在《明代贵州道教简论》中指出贵州道教的中心从以前靠近川渝和湖南地区的播州和思州等地转移到了贵阳,并且认为作为道教中心的贵阳对贵州各地的辐射作用也明显强于从前.本文以明初贵州建省的历史背景入手,分别从播州历史隶属的沿革、道纪司性质辨析及贵阳道纪司对《道藏》的管理、贵州永宁卫道纪司、普定卫道纪司、黎平府道纪司考证及田野调查等方面论述邢文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并探讨明代贵州道教发展的特点及研究时需要注意之处.
学术界对魏晋时期汉地僧团的管理模式,主要依据道安的《僧尼轨范》展开研究,实际在当时,包括慧远在内的一些僧人,都创制过僧团的内部管理制度.塚本善隆先生抄录的《敦煌写本
《雷霆玉经》全称《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雷霆玉经》充满浓厚的神霄玉清真王崇拜色彩,通过对经文中翊圣真君崇拜、昊天玉皇上帝崇拜、后土皇地祇崇拜、宫殿和内廷机构设置以及白玉蟾与《雷霆玉经》关系的考察,并分析神霄派道士林灵素的言行,考证《雷霆玉经》问世于宋徽宗政和七年至宣和七年(1117—1125)的九年间.通过道藏本与经折装单行本的对勘与考证,认为道藏本文献价值优于经折装单行本,经折装单行本错讹较多,推测可能是淳化王府流出的"废本",但因有天师张宇清序文、钤印、牌记等信息,具有一定的版本价值.
《名医别录》是中国本草学的奠基性著作之一,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传统史志多称由陶弘景撰集,清末日人多纪元简父子始提出质疑,近代以来此说于国内亦渐盛行.陶弘景是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他与《名医别录》关系的确定不仅对中医发展史和本草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研究古代道教与医学关系,以及道教史上一些现象的阐释(如中药女青与道教"女青"观念的关系)都有一定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证明《隋志》中称《名医别录》作者为"陶氏"并非是对其作者为陶弘景的否定;第二,通过对主要史料的分析、阐释,证
"戒体"是佛教戒律学的重要概念.在本质上,戒体是指在一定环境中,因众缘和合而在受戒者心中得以"生成"的一种去恶向善的力量.戒体具有一种形而上学的本体特征,它缘起而生,假缘而成,因缘未具,体则不发.正是这种缘起得成的善之本体,使受戒者的本具佛性获得了道德的主体角色,先天的"善之可能"转变成了"善之必然",求善力量的"潜在可用"转变成了"现实可用".从缘起的角度言之,戒体有着"有为"与"无为"相统一的内在品质.戒体既是一熏永驻,又需要时刻加固护持,光显戒相.戒体缘生思想,不仅体现了佛教戒律思想的内在逻辑,更具
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经》是上清派的根本经典,既有研究对卷1 "诵经玉诀"的文本来源和宗教内涵缺乏深入解读,六卷本的最终成书也讨论不多.本文将"诵经玉诀"所含仪诀缕析为28项,分直接采用、借鉴改造、经法内部传承三类,对相关仪诀的传承整合和宗教内涵进行深入解读.文章认为,《高玄真经》的层次结构和内容为今"三十九章"的形成准备了充分条件、卷1 "诵经玉诀"所据文献均为北周前早期道经、《上清道宝经》的引文及其"诵经玉诀"以太上大道君为最高神等事实,均足以证明六卷本在北周前已成书.但该书形成后其"符图"可能有改动,尤
本文选取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鄞县为样本,研究当地寺庙与地方势力间的不同类型的庙产纠纷,借以观察当时普通寺庙、佛教基层组织与地方势力间互动,了解普通僧团的生存状况以及基层佛教组织的作用和运行方式,从而加深对民国佛教生存环境及其现代转型情况的理解.辩证地看待当时的庙产纠纷可以发现,庙产纠纷一方面给民国佛教改革发展制造了障碍,但另一方面也直接刺激了民国佛教现代转型.
本文对麦积山133窟宋代大佛像定名为“罗喉罗授记像”提出质疑,由此涉及到的同类题材——云冈19窟“罗喉罗授记像”一并进行讨论.通过与敦煌有明确榜题的相关壁画在时间与内
"达尔尕"是青藏高原东缘大小金川流域嘉绒地区集歌舞、仪式、信仰等于一体的文化事象.本文基于对嘉绒地区"达尔尕"长期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藏汉史料对达尔尕进行文化分析,认为象雄文明是达尔尕产生的文化根基,达尔尕是苯教"圆崇拜"观念衍生出的审美仪式活动.达尔尕在嘉绒社会长期传承,其形式、内容、展演程式至今还保留着苯教文化的基因,是苯教观念浸润之下嘉绒藏族审美生活的呈现.
妙空智讷禅师是禅宗云门宗八世祖之一,一生四坐道场,是两宋之际复兴云门宗的重要祖师.但学术界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本文通过检索、整理和研究散存于各禅宗灯录、僧传、山(寺)志、学者文集、正史及地方志等材料,将妙空智讷的一生概括为三个时期,对其参学和住持两个重要时期作了详细考论,并从智讷的法嗣传承、禅法特色、宗门贡献等几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他是两宋之际禅法衰落时代背景下不可多得的禅门宗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