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治疫思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辨治中的应用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090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又可《温疫论》论治疫病提出“杂气致疫”的观点,杂气致病特点可归纳为:其来无时,其着无方;来而不知,感而不觉;某气专入,专发某病.疫病治疗大法以逐邪为第一要义,顾护正气、攻补兼施为主要治疗特点,同时注重生活起居、养护正气.在疫病调护方面,吴又可以安养调神、顾护阴液为主,并依据患者现有身体状况和平素体质实施个性化调护.基于膜原理论,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表现,运用文献梳理的方法从吴又可疫病发病观、治疗观、调护观以及治疗特点探讨COVID-19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临床分期论治,病后以防复阳的相关问题.在COVID-19临床治疗中,以达原饮作为基础方之一,并结合三因制宜的观念化裁运用.吴又可提出疫邪首尾通行为治,COVID-19重型患者进入休克状态时配合下法,运用通腑之法能调神治脑,临床取得一定疗效.
其他文献
三化汤来源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厚朴、枳实、大黄、羌活四味中药组成,具有通行气血、调畅气机、通腑开结、开通玄府之功,主治中风病“便溺之阻格”,为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代表方,其功效显著.从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经典名方三化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为三化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基础及临床使用提供支持.参考文献48篇.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相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法:对1例因眼部炎症指征误诊为葡萄膜炎的双眼慢性CSC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因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就诊.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眼科检查、辅助检查、试验性激素治疗及停激素改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确诊为CSC.结论:激素相关性CSC常见于双边、非典型性CSC,治疗上应禁用激素,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围绕“湿”与“虚”治以健脾除湿,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疗效显著.
少阳耳疾(耳鸣耳聋)证型复杂,多由数种病理因素夹杂所致.临证用药,当据脉象对风热、湿热、痰瘀、肾虚等兼证进行相应加减,但见脉弦细或弦滑等反映少阳枢机不利之脉象,便以小柴胡汤之核心药物柴胡、黄芩调和少阳枢机,疏达肝胆气机,畅通三焦通道,并根据气机郁滞程度及患者体质特点区别柴胡、黄芩用量.方能使耳窍通,耳得养,耳疾渐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肠道微生物的失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分布在不同的营养、免疫和环境条件下发生变化时,其通过肠-肝轴参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医脾胃理论和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以调节肠道菌群作为切入点,中药单体成分和中药复方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参考文献41篇.
目的:综述近20年来短杠杆微调手法推拿诊治脊柱相关疾病的文献,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南或启发新的治疗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收集短杠杆微调手法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优势性文献.结果:总结发现,以沈国权教授首创,各临床医者不断改革创新的短杠杆微调手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并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等优势.结论:短杠杆微调手法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但仍存在手法安全性参数缺乏规范、基础研究涵盖面较单调等不足.参考文献46篇.
帕金森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帕金森病的康复目标旨在改善整体运动以及非运动功能障碍的基础上,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中医药的作用日渐突出.脑肠轴系统是由脑和肠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路组成,是一个调整整体功能的复合体,其功能紊乱与帕金森病发病具有紧密联系.根据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学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脑肠轴理论中医康复模式的建立,可为帕金森病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治疗靶点.从脑肠轴理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探讨、脑肠轴理论对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分析
期刊
风药即“药类法象”中的“风升生”药,具有上升外浮、发散疏达等特点.风药的运用贯穿了《东垣试效方》的始终,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尤以内科最为突出.头痛头眩,风药上行,疏风散邪;脾胃病,以风药益气升阳、疏木达土、疏壅消滞、健脾除湿;劳倦发热,以风药升发脾胃清阳,疏散下流伏火;风湿腰痛,以风药祛风除湿散寒;消渴燥热,以风药发散郁热;瘟毒郁火,以风药发散瘟毒郁火.风药与不同药配伍可发挥不同效用,防风配伍柴胡、升麻升提脾气,配伍白术、黄芪治虚证外感,配伍白术、白芍、陈皮柔肝疏肝达脾,伍羌活疏肝息风,伍以祛风、活血
牙周病已被证实是慢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从中医理论探讨牙周病与慢性脑损伤病机相关性,有望预防慢性脑损伤的发生及进展.脏腑与营卫是牙周病与慢性脑损伤相互影响的中间环节,脾肾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肾精是牙齿和脑发育的基础,既可坚固牙齿,又可生髓充脑.而肾精的充实赖于营卫和调,脾胃是营卫化生与布散的基础.具体而言,饮食经齿咀嚼入胃,通过脾胃纳化化生营卫,营卫充养全身,从而肾精充盛,血脉和调,齿健脑强;反之,牙周疾病可影响脾胃纳运,脾虚或阳明胃热亦可导致齿龈病变,进而营卫失常,肾精亏虚,脉伤脑损.总之,牙周病对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内生湿热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机.幽门螺杆菌致病具有湿热邪气的特性,感染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如湿邪样胶着难除,且具有相兼性,导致多种疾病.因其由口而入,可引起脾胃运化失常,而致湿热内蕴,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周身.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加重湿热邪气,湿热内外合邪致病可导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此所谓“湿热内蕴、代谢病生”.因此,健脾气、清湿热治法既有利于清除幽门螺杆菌,也能在健脾清热化湿基础上增强脾胃运化,从而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