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数学教学中主要核心之一,对于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理念应该贯彻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具有过程性、依赖性、主体性等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在针对空间观念蕴含的含义和空间观念的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对小学生采用正确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感知空间观念,鼓励小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空间观念,加强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强化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空间观念;培养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开展集合活动经验,促进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思维逻辑。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掌握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从空间知觉到空间表象再到空间想象,最终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
1.数学空间观念的含义
在数学中空间观念就是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方向、距离及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的一种直觉。空间观念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对比、想象、抽象分析进行了解,精准掌握事物中关键特点,在人脑中留下清晰形象的物体位置关系及运动变化的印象。空间观念中心内容是通过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想象出具体描述的实际为题;并想象出实际物体的方位和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传达出图形的运动变化,再从语言描述中画出具体图形。空间观念是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个人未来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帮助小学生学会根据几何图案认知身边事物,通过身边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案,并建立出对应的几何模型去解决遇到的难题。还能在想象中掌握物体的方位及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培养小学生空间方位能力。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体验观察操作实物、图形、模型、生活空间等,从中积累大量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空间想象力,提升语言表述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有效途径
2.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空间观念
数学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一门工具学科。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大量的图形和几何知识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在情境图片中了解图形的特征,将小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情境图片与实际生活中距离较远,小学生难有真实的接触体验。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确定位置一》一课时,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确定位置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四年级小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都是按照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探索统一、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位置,在学习本节课程之前,小学生已经了解掌握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了解简单的路线知识,小学生已经有初步观察和操作的实践活动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程设计,让小学生继续学习图形知识,又能为今后学习坐标、一次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班级座位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座位图中找到一位学生的位置,让学生自己将自己的位置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上合作沟通交流中愉快学习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知识。
2.2关注衔接关键点,建立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几何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等知识特点,其中包括研究物体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几何知识中前后知识点相互关联,所以,在学习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材时,要掌握教材内知识结构,注意梳理清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新旧知识之间关键的衔接点,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为后续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这节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师让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际数学活动中,获得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进一步了解几何体的特征。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初步表象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具体实物,明白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有区别的,学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单一的物体形状,发展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学会“面在体上”。在折纸、拼接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从而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3提问开放性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核是向学生抛出疑问,为小学生创设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小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比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测量与剪拼等方式,求得出“三角形的内角总和是180度”的结论。在小学生已经所学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上,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小学生对四边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进行自主探索。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先向小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清楚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小学生普遍回答“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接着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质疑“你们确定吗?”学生回答肯定答案后,小學数学教师又抛出第三个问题“你们如何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在不断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激发小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让数学学习不单纯是通过小学数学教师传授知识,而是小学生自主地学习小学数学知识,使学生兴致满满的参与到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在数学活动中将问题教学贯穿在数学课堂中,小学生可以自主解决数学难题,同时累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问题中的分辨能力。
2.4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空间观念
运用多媒体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化解教学中难点,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阻碍,将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生动立体的展现出来,完善小学生教学认知,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特性》课程教学,在数学教材中对三角形概念采用发生式定义进行说明,教学中只是单纯通过说、画无法达到教学效果。例题中“明明这两个图形都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为什么不是三角形?请移动一下,使它们变成三角形。”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由3条线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从而深入了解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引导,让小学生在空间位置上去认识、体验及感悟各种几何图形,使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小学生日后学习新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春梅.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
——基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例中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90-91.
[2]王伟.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20(12):68-69.
[3]范惠英.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视界,2020(12):3-5.
[4]卢瑞平.从核心素养出发,落实空间观念的培养[J].才智,2020(04):4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空间观念;培养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开展集合活动经验,促进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思维逻辑。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掌握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从空间知觉到空间表象再到空间想象,最终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
1.数学空间观念的含义
在数学中空间观念就是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方向、距离及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的一种直觉。空间观念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对比、想象、抽象分析进行了解,精准掌握事物中关键特点,在人脑中留下清晰形象的物体位置关系及运动变化的印象。空间观念中心内容是通过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想象出具体描述的实际为题;并想象出实际物体的方位和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传达出图形的运动变化,再从语言描述中画出具体图形。空间观念是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个人未来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帮助小学生学会根据几何图案认知身边事物,通过身边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案,并建立出对应的几何模型去解决遇到的难题。还能在想象中掌握物体的方位及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培养小学生空间方位能力。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体验观察操作实物、图形、模型、生活空间等,从中积累大量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空间想象力,提升语言表述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有效途径
2.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空间观念
数学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一门工具学科。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大量的图形和几何知识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在情境图片中了解图形的特征,将小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情境图片与实际生活中距离较远,小学生难有真实的接触体验。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确定位置一》一课时,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确定位置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四年级小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都是按照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探索统一、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位置,在学习本节课程之前,小学生已经了解掌握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了解简单的路线知识,小学生已经有初步观察和操作的实践活动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程设计,让小学生继续学习图形知识,又能为今后学习坐标、一次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班级座位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座位图中找到一位学生的位置,让学生自己将自己的位置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上合作沟通交流中愉快学习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知识。
2.2关注衔接关键点,建立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几何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等知识特点,其中包括研究物体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几何知识中前后知识点相互关联,所以,在学习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材时,要掌握教材内知识结构,注意梳理清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新旧知识之间关键的衔接点,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为后续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这节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师让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际数学活动中,获得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进一步了解几何体的特征。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初步表象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具体实物,明白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有区别的,学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单一的物体形状,发展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学会“面在体上”。在折纸、拼接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从而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3提问开放性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核是向学生抛出疑问,为小学生创设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小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比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测量与剪拼等方式,求得出“三角形的内角总和是180度”的结论。在小学生已经所学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上,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小学生对四边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进行自主探索。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先向小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清楚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小学生普遍回答“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接着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质疑“你们确定吗?”学生回答肯定答案后,小學数学教师又抛出第三个问题“你们如何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在不断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激发小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让数学学习不单纯是通过小学数学教师传授知识,而是小学生自主地学习小学数学知识,使学生兴致满满的参与到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在数学活动中将问题教学贯穿在数学课堂中,小学生可以自主解决数学难题,同时累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问题中的分辨能力。
2.4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空间观念
运用多媒体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化解教学中难点,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阻碍,将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生动立体的展现出来,完善小学生教学认知,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特性》课程教学,在数学教材中对三角形概念采用发生式定义进行说明,教学中只是单纯通过说、画无法达到教学效果。例题中“明明这两个图形都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为什么不是三角形?请移动一下,使它们变成三角形。”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由3条线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从而深入了解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引导,让小学生在空间位置上去认识、体验及感悟各种几何图形,使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小学生日后学习新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春梅.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
——基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例中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90-91.
[2]王伟.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20(12):68-69.
[3]范惠英.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视界,2020(12):3-5.
[4]卢瑞平.从核心素养出发,落实空间观念的培养[J].才智,2020(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