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海拔高度由平均海平面起算一样,批拔高度就是研究对象超出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高度(分值高低),作为高校批拔高度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笔者通过一系列专业公式得出的高校批拔高度,经多年实践验证,已令志愿填报实现了由海选到精选、由估摸到测算的根本转变。考生只需计算出自身批拔高度(考生批拔高度=考生高考总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并参考专业批拔高度(专业批拔高度=专业录取平均分数线-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可筛选出适合的目标院校与专业。
考生高考总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高校录取分数线等往往起伏不定甚至剧烈波动,但高校批拔高度却常常会稳定在一个狭小区间内,多年平均下来还会趋近一条中轴线,即通常所说的高校录取门槛。通过持续探索和深入分析,笔者概括提炼出“高校批拔高度构成高校录取门槛,考生批拔高度匹配高校(专业)批拔高度”的全新理念,并将匹配胜率极高者简化成“考生批拔高度>高校批拔高度”和 “考生批拔高度>专业批拔高度”的基本算式,给了在煎熬中的考生与家长一个具体明确的指引。
一、高校批拔高度的使用
根据上述理念和算式,快速挑选出有限的几所高校后,再适当考虑年度间变化趋势及专业录取分数高低等因素,即可最终锁定处于理想和现实交汇地带的目标高校和专业,并获得相当高的命中率。
匹配高胜率高校。运用考生批拔高度>高校批拔高度,筛选出几所高胜率的高校。例如,某考生高考总分高出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46分,即考生批拔高度为46分,然后他将批拔高度46分以下的高校筛选出来,又参考高校往年生源的排位情况,遴选出基本一致者列入拟报高校,最终他以贴近最低分数线一分之优势被第一志愿录取。
匹配高胜率专业。运用考生批拔高度>专业批拔高度,筛选出几个适合填报的专业。因招收人数少、冷热转换快,专业批拔高度的稳定性不及高校批拔高度,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正确利用:确定高校和专业。通过相关的配套方法和途径,可进一步增强批拔高度功效、提高志愿填报胜率。一是结合最低录取线使用,但对其不可过度依赖。二是结合第一志愿投档率使用。第一志愿投档率往年偏低的高校,其批拔高度应拉低使用。三是结合批拔高度走势使用。逐年走高者适当上调、逐年走低者适当下调、年度间上下起伏者对应预调。四是结合梯度变化使用。具体填报时,应做到第一志愿适中,其他志愿前高后低并明显拉开梯度。五是结合自身特点使用。不具备较强研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者,宜报考批拔高度低于自身批拔高度的高校(专业)。
目标高校和专业初步拟定后,应当有针对性地研读招生章程、查阅各种资料、听取多方意见、咨询招生人员乃至走访大学校园,力争熟知和把握其招生细则、就业状况等。至于究竟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一概而论,兴趣强烈、特长突出者宜侧重专业,反之,则宜侧重学校。
二、高校批拔高度的慎用
鉴于各省、区、市将同一高校不同专业可能划入不同批次,以及对高校、专业批次时有调整,故须准确掌握所报高校和专业本年度所在批次;鉴于各高校实际录取时对政策性照顾分值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以及存在其他影响录取分数线高低的因素,故须认真核对所报高校和专业的批拔高度。必要时,可向当地高校招生主管部门咨询。
最后特别强调,即使正确的理论、有效的方法和翔实的数据,也不可任意套用,而高考系统工程的复杂性与作者自身视角的局限性,更会形成某些偏颇和谬误。务请读者在正式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将考生和高校的批拔高度以及在全省、区、市的排位、往年第一志愿投档率等情况,分别对照印证后再统筹考量,慎重抉择!
考生高考总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高校录取分数线等往往起伏不定甚至剧烈波动,但高校批拔高度却常常会稳定在一个狭小区间内,多年平均下来还会趋近一条中轴线,即通常所说的高校录取门槛。通过持续探索和深入分析,笔者概括提炼出“高校批拔高度构成高校录取门槛,考生批拔高度匹配高校(专业)批拔高度”的全新理念,并将匹配胜率极高者简化成“考生批拔高度>高校批拔高度”和 “考生批拔高度>专业批拔高度”的基本算式,给了在煎熬中的考生与家长一个具体明确的指引。
一、高校批拔高度的使用
根据上述理念和算式,快速挑选出有限的几所高校后,再适当考虑年度间变化趋势及专业录取分数高低等因素,即可最终锁定处于理想和现实交汇地带的目标高校和专业,并获得相当高的命中率。
匹配高胜率高校。运用考生批拔高度>高校批拔高度,筛选出几所高胜率的高校。例如,某考生高考总分高出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46分,即考生批拔高度为46分,然后他将批拔高度46分以下的高校筛选出来,又参考高校往年生源的排位情况,遴选出基本一致者列入拟报高校,最终他以贴近最低分数线一分之优势被第一志愿录取。
匹配高胜率专业。运用考生批拔高度>专业批拔高度,筛选出几个适合填报的专业。因招收人数少、冷热转换快,专业批拔高度的稳定性不及高校批拔高度,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正确利用:确定高校和专业。通过相关的配套方法和途径,可进一步增强批拔高度功效、提高志愿填报胜率。一是结合最低录取线使用,但对其不可过度依赖。二是结合第一志愿投档率使用。第一志愿投档率往年偏低的高校,其批拔高度应拉低使用。三是结合批拔高度走势使用。逐年走高者适当上调、逐年走低者适当下调、年度间上下起伏者对应预调。四是结合梯度变化使用。具体填报时,应做到第一志愿适中,其他志愿前高后低并明显拉开梯度。五是结合自身特点使用。不具备较强研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者,宜报考批拔高度低于自身批拔高度的高校(专业)。
目标高校和专业初步拟定后,应当有针对性地研读招生章程、查阅各种资料、听取多方意见、咨询招生人员乃至走访大学校园,力争熟知和把握其招生细则、就业状况等。至于究竟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一概而论,兴趣强烈、特长突出者宜侧重专业,反之,则宜侧重学校。
二、高校批拔高度的慎用
鉴于各省、区、市将同一高校不同专业可能划入不同批次,以及对高校、专业批次时有调整,故须准确掌握所报高校和专业本年度所在批次;鉴于各高校实际录取时对政策性照顾分值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以及存在其他影响录取分数线高低的因素,故须认真核对所报高校和专业的批拔高度。必要时,可向当地高校招生主管部门咨询。
最后特别强调,即使正确的理论、有效的方法和翔实的数据,也不可任意套用,而高考系统工程的复杂性与作者自身视角的局限性,更会形成某些偏颇和谬误。务请读者在正式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将考生和高校的批拔高度以及在全省、区、市的排位、往年第一志愿投档率等情况,分别对照印证后再统筹考量,慎重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