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美学的新境界——评潘知常新著《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

来源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ngna9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知常教授的新著《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延续了他一贯倡导的“我爱故我在”的生命哲学以及“我审美故我在”的生命美学.针对尼采发出的“上帝死了”之后虚无主义的肆虐,该书重新审视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指出美是最为重要的拯救力量.区别于古代的信仰建构借助宗教,今天的信仰建构亟待借助审美,“无宗教而有信仰”的中国思想传统可以为审美救赎做出自己的世界贡献,由此该书承接明清“情本美学”,进而建立起奠基于“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基础之上的情本境界生命论的新美学.
其他文献
全球抗疫的危机时刻,也是我们思想的关键时刻,问题实质就是如何理解中国道路与美国道路.美国曾以其对内治理的能力、提供全球公共品的意愿和引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危机的能力
本文从中西学术史发展中的“关节”点上去审察、透视几千年来中西学术之主要得失.西方学术发展中的主要关节为:亚里士多德集大成之“四因说”的源头开端,康德、黑格尔的形而
基于对建制策略和身份政治的反思,第三波女权主义更强调权力关系和主体身份的变动、差异与多元,后结构主义理论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福柯的理论和个人实践对后结构主义女权主
“丧文化”方兴未艾,公众被颓废和幼稚的表象所遮蔽,其表象之下的内核并未被深入探究.因此,重读和阐释“丧文化”的本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荣格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内容为理
中国古代南巫巫道传统与北巫巫礼传统差异有社会制度、文化传承、权力博弈、崇拜模式的原因.一是母系氏族社会遗风与父系氏族社会制度差异,二是母系易学与父系易学分化传承,
徐中玉是教育大家,培养众多著名文艺理论家和创作家,创立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并主编影响巨大的《大学语文》教材,全力支持和指导影响巨大、成果卓越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