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模拟假体周围骨溶解环境,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成年雄性Beagle犬6条,于股骨外髁造成假体周围3mm骨缺损区.1条动物的左侧缺损区植入1ml平均直径1μm的钛合金颗粒混悬液,右侧植入1ml磷酸盐缓冲液(PBS),观察造模结果;其他5条动物双侧植入1ml钛合金颗粒混悬液,于术后2个月取出假体,植入转BMP-2基因冻干骨或单纯冻干骨,二次术后3个月取材,行组织学、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植骨愈合替代及界面骨整合情况.结果 颗粒造模术后2个月可见典型的骨溶解界膜组织形成.翻修术后3个月,冻干骨组见较多植骨残余,假体-骨界面基本为软组织界膜,假体骨接触率(BIC)为(1.38±1.22)%;基因治疗组见少量植骨残余,假体-骨界面有点状骨接触,BIC为(12.96±1.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BMP-2基因治疗可提高假体周围骨溶解性骨缺损的界面骨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