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结构的优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2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学缘地缘结构单一、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师生比达不到国家要求比例配置、晋升途径窄等现状有较大普遍性,通过对右江民族医学院进行个案研究,透析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优化其队伍结构的举措。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辅导员 队伍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0.009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eam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such as unitary of the education related structure and geographic structure, irrationality structure of discipline, imbalance between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and limited channel promotion.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 the reas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n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the team structure.
  Keywords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 optimizing team structure
  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稳定;辅导员队伍的能力素质、作用发挥以及结构构成,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和谐稳定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国家逐渐提高对高校辅导员的重视,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此后各高校着力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及职称晋升等方面成效甚大。然而在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人才引进存在困难,辅导员队伍建设停止不前。许多欠发达地区高校通过留用本校硕士生和大量招聘区内硕士生的方式解决此问题,导致辅导员学缘地缘结构单一,辅导员队伍人员缺乏,严重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右江民族医学院进行个案研究,旨在研究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现状与存在问题,思考问题解决的举措。
  1右江民族医学院辅导员现状
  1.1 学缘地缘结构
  学缘结构是指一所学校全体教师最终学历学校,所学专业等在类型、层次、分布等方面的构成情况。地缘结构是指一所学校教职工最终学历毕业学校归属地和教职工的生源地等构成情况。右江民族医学院处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壮乡——广西百色市。2006年,全院专职辅导员15人,其中广西区内院校毕业9人,比例为60 %,且5人毕业于同一所大学。近年来学院通过外部人才引进等各种途径,截至2016年学院专职辅导员已达到37人,医学院校毕业10人,占27%,最终学历为校外非医科院校毕业26人,占专职辅导员70%,大多毕业于区内高校,其中15人毕业于同所高校。专职辅导员中高级职称2人,均为区内非医科院校,中级职称15人,区内院校毕业人数12人,超过80%。这凸显出民族地区高校学缘地缘结构中存在单一性不合理的问题:辅导员队伍中区外高校毕业的辅导员少,广西区内高校毕业的辅导员占多数,且毕业于同一所大学达到40.5%;211、985大学和国外高校几乎没有。这不利于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科研、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不利于辅导员专家化发展。
  1.2 学科专业结构
  2006年,学院专兼职辅导员总数24人,其中专职15人,专业结构为2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9人医学专业、其他专业13人。2016年,学院专职辅导员37人,学科覆盖法学、医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7个学科,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10人、医学专业有10人、教育学专业10人,其他专业7人。这呈现出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均衡,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医学和教育专业,缺乏理工科、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人才,影响高水平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利于学院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1.3 专职辅导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
  2006年,学院辅导员队伍,30岁以下14人、30~40岁6人、40~50岁2人、50岁以上2人;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硕士9人(其中四人在读)、本科13人、大专2人;职称结构副高3人、中级3人、初级18人。截至2016年学院专职辅导员队伍发生很大变化,共37人,男女性别比13:24;90%以上辅导员都是硕士研究生,仅有3人是学士;年龄30岁以下有18人,占48.6%,30~35岁有13人,占35%,年龄最大40~50岁2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15、初级20人。这表明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性别比例不协调,造成高校招聘都倾向于男士;硕士学历在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是主流,但从职称情况表明民族地区
  1.4 辅导员师生比高于国家规定比例
  截至2016年,右江民族医学院共有十余个二级院系部,各类全日制学生11540人,学院专兼职辅导员50人,其中专职辅导员37人,专兼职辅导员配备师生比1:231,专职辅导员配备师生比1:312。此外,学校二级院系中临床医学院专兼职辅导员师生比最高达到1:546,绝大多数院系即使以专兼职辅导员师生比均高于国家规定专职辅导员师生比1:200(具体如表1)。这反映出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人员严重缺口,辅导员超负荷工作,必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削弱维护高校稳定的保障力量。   1.5 辅导员晋升途径窄
  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定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等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分别对应时间是1~3年、4~8年、8年以上。2014年,右江民族医学院辅导员队伍中专职辅导员55人,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5~10年14人、11~20年6人,4年以下30余人,然而学院专业技术职务,正高0人,副高3人,中级26人,初级及以下28人;行政级别副处8人,正科13人,副科以下34人,正科以上辅导员占专职辅导员38%。这反映出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晋升途径窄,工作时间与专业技术级别不成正比,初级往中级晋升平均约需5年左右,从中级往高级晋升难;从行政级别看,具有正科以上职务的不足四成。
  2 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原因透析
  如上所述,民族地区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存在学缘结构单一,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年轻化及性别比例不协调,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配备师生比例远达不到国家标准,数量不足等问题。这些表明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人才缺乏,亟需引进人才,以优化民族地区辅导员队伍建设。
  2.1 民族地区区域客观因素,制约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学缘结构建设
  其一地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欠通畅,学院知名度小,难以吸引“985、211”高校优秀毕业生来民族地区高校从事辅导员;其二经济实力较弱,岗位福利、劳务津贴等辅导员个人待遇不高也是影响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学缘结构建设最为现实因素;其三多年来民族地区高校“家庭繁殖”的人事招聘制度,不利于民族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经过对民族地区高校教职工的“人缘、地缘”结构考察,发现家庭一校、一院(系)的属地化现象普遍,亲属式家庭人际关系,阻碍民族高校内部管理改革,不利于辅导员队伍优化。
  2.2 民族地区高校“入口关”招聘条件与国家政策要求相比有差距
  笔者梳理了多所广西高校招聘辅导员条件,对比发现民族地区高校在学历、专业知识背景、职业能力素养、岗位名称要求等几方面都一定程度上低于国家政策标准,影响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起步制约民族地区辅导员队伍优化。一是按《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定,辅导员职业名称为“高等学校辅导员”,而现实中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招聘时随意性很大,对辅导员岗位名称、职业定位均不清。二是民族地区高校招聘辅导员不够重视专业背景,导致辅导员队伍不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直接影响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定位和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推进。三是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招聘存在一定程度性别倾向。由于目前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女多男少和二胎政策全面开放,现实招聘中校方更倾向于男性。最后,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硕士年龄要求绝大多数是28周岁以下。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和管理,但同时缺乏社会和工作经验,不利于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3 民族地区辅导员待遇较差
  辅导员现实中事务性工作繁琐,需对接学校所有行政及教务部门,占用了辅导员科研精力。尽管学校有专项资金支持辅导员做课题研究,但出高质量成果甚少,造成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科研相对较薄弱,队伍中高级职称,领军人物专家甚少。民族地区编制整体不足,高校编制政策不向辅导员倾斜,虽每个院(系)每年级设专职辅导员,但专职辅导员核定的编制总额占校专职辅导员数少于国家规定的70%。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待遇不高在现实中造成数量不足达不到1:200的国家要求比例配置。
  2.4 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辅导员面临职业发展困境
  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社会认同感和高校内部及自身认同感弱,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够明确。现实中每次报名应聘人数不少,但从报名应聘到确定选拔、最后考核一系列过程中,应聘者将近流失一半,最终学校公示确定录用人选,也近乎一半人选择放弃。同时,已经在岗的辅导员大多选择转岗或是辞职等。这些严重影响辅导员队伍数量与稳定。
  3 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优化措施
  民族地区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现高素质的应用型合格人才的使命,辅导员队伍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辅导员队伍结构特别是单一学缘地缘结构、不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师生比配备不足,妨碍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因此要把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提高辅导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3.1 完善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升退等机制
  有研究者提出,“一方面给予专门辅导员编制,另一方面要从决心长期或终身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两个方面培养一批职业辅导员;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专职辅导员专业教育机制;三是建立高进、严育、优出辅导员队伍良性循环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工作评估和理顺管理机制”。 我们认为,其一就培养而言,不仅建立校内优秀毕业生实习辅导员制度,在工作中培养考核,而且建立民族地区区内校级和区外校级优秀生毕业生辅导员实习合作,把优秀者引进来并留得住,克服“家庭繁殖、自产自销”的诟病;其二就准入而言,要完善招聘公告、严格招聘条件,按国家政策标准准入,把好入口关;其三培训方面,严格落实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培训机制,省级与国家级培训有向新进辅导员倾斜,抓住辅导员职业大赛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其四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内容为辅导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工作能力、态度和实绩,辅导员自评、学生考评、所在院系考评和职能部门考评等多个项目,经过个人自评,学生评议,基层院系党总支提出初步意见,经学生工作部组织相关部门评议提出综合考核等级,并根据考核成绩评选出年度“优秀辅导员”考核结果作为评优奖励、职务晋升与评聘、津贴发放的依据;其五退出而言,杜绝“优出或是优退”现象。重点退出不符合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而对于“优出”应该减少,对于优秀辅导员也让其向专家化发展,不应该实现“优出”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更应该创造条件“优留”。
  3.2 创造“引进来且留得住”条件   引进区外辅导员后,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和激励措施,以激励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身心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来。要留住辅导员,需从生活、住房、科研等给予关心优惠政策。辅导员管理学生工作有其特殊性,要求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以便随时需处理学生突发事件。但实际上民族地区很多高校在住房上均不安排辅导员在校居住,也无住房补贴,影响与学生交流和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的及时性。此外,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专项课题,科研经费基本被学校科级以上辅导员垄断,新进辅导员虽有兴趣从事科研,苦于无平台、无资源、无经费等,最终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失。因此,优化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需要帮助新进辅导员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多向新进辅导员提供科研项目经费,以促进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3 转变观念,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优化建设
  民族地区辅导员队伍优化建设,就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稳定化建设,要树立常态化建设观念,把好准入和培养是首要环节,做好考核与升退是关键环节。首要环节重视辅导员招聘、专业依托和专业背景,招录用规范和岗位名称与职责明晰;关键环节落实70%编制待遇、完善辅导员聘任制度现实中做到“同工同酬”,升退考核明确稳定辅导员队伍。民族地区高校重视辅导员归属感,在晋升时既要看科研能力,更注重辅导员工作年限及学生活动开展成效。
  3.4 提高认识、优化创新模式
  民族地区高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优化的专职辅导员队伍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有力保证,是高校人才引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把握时代脉搏,贯彻中央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群策群力。优化创新模式,搭建辅导员队伍优化的交流平台,如辅导员之家、辅导员沙龙、辅导员论坛及广西辅导员公共Q群和微信群等,形成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成果共享;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思路,如落实三级培养平台、搭建教学研平台、保障奖励并举的工作思路,着力提升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优化辅导员到基层挂职锻炼,针对辅导员队伍大多都是从毕业学校到工作学校缺乏工作经验等问题,让专业辅导员利用假期到相关性的单位和岗位挂职(学校给补贴),了解该行业,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 许世华,闫秦,易敏.试论民族地区高校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优化[J].高教论坛,2008.3:131-132.
  [2] 莫碧珍.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3:490-49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P].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P].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
  [5] 杨玉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探析——基于辅导员招聘条件的视角[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1:91-94.
其他文献
摘 要 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应用型本科教育逐步成熟的需要,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通过确立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办学思路,建设一支人文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以及建设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园文化等等各种方式来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 高校 人文素质教育 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来说,实验教学更显得尤为重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步骤。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了,结合我校实验教学中心电信与计算机分中心的具体实验教学模式和体系,阐述了信息工程类专业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为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
期刊
摘 要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自2015年起全国实行教师资格证统考,在“国考”背景下,资格证考试难度提升,考试通过率降低,倒逼中师职业教育做出相应变革,朝着更加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及教学技能培养的方向前进。本文主要介绍了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的一些具体情况,并由此出发对中师职业教育改革进行探索,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变革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考试 国考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51 文
期刊
摘 要 机械基础是我校针对电控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传统教材的内容。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对不同的专业划分重点模块和自学模块,自学模块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推进实验教学的模块化改革,增强实践性。对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主要包括对实验模块的单独考核,以及加强对各模块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  关键词 机械基础 模块化教学 考核方法  
期刊
摘 要 如今,随着慕课、微课的广泛流行,掀起了一场视频教学的热潮,但是一些人将翻转课堂简单地理解为“微视频、教学视频”的代名词。在进行翻转课堂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将重点放在视频的研究与设计阶段,而对交互式实验模拟软件的应用给予了忽略。为了更好地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会以“虚拟多媒体教学系统”为例对交互式实验模拟软件的设计和应用给予介绍,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效率
期刊
摘 要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三学之一,是认识和了解儿童心理学的前提。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前心理学教材的内容分析来反映我们对儿童认识的转变和发展,通过对教材的进一步剖析来揭示科学儿童认识观的核心特质,意识到对儿童的认识必须随着对自身发展认识的深化、对儿童教育实践发展的深化而不断完善。  关键词 内容分析 儿童认识 教材剖析 科学儿童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作为未来指战员,培育有血性的军校学员是落实“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的重要保证。坚定听党指挥的理想信念保证学员血性的政治定力。我军成长史承载着优秀的历史传统和革命精神,为学员血性注入原动力。学员血性的磨砺需在平时训练,练就真正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不畏困苦的过硬作风和顽强拼搏的战斗品格。  关键词 培育 有血性 军校学员  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
期刊
摘 要 基于项目化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运用,但对这种教育模式的成效方面研究甚少。本课题从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去向的影响为切入点,研究探讨在高校开展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项目化管理 创新创业教育 就业能力 就业去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0.0
期刊
摘 要 长期以来,高校在纪检监察工作方面,只注重查处违法行为,对违纪行为往往采取轻视态度,造成干部群众一旦在纪检方面出问题,即已构成违法。本文从违纪与违法的区别出发,探讨当前高校纪检工作中关于防治违纪行为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关键词 违纪 违法 高校纪检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0.079  Abstra
期刊
摘 要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及科研的重要场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建设和管理是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和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苏州理工学院冶金与材料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改革实践,探讨了实验室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 实验室 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 开放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