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市化是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潜力之一,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很不平衡,出现了明显的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地区差别。西部落后的城市化水平反映了西部经济和现代化水平的低下。因此,新疆城市化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上持续、快速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城市化;首位度;工业化;绿洲经济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7-0089-04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统一进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使产业获得巨大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城市化通过其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新疆城市化发展的差距和问题
建国后,新疆的城市化有了很大的发展。1957年以前,新疆仅有喀什、伊宁、乌鲁木齐三座城市,城镇人口达到94.07万人,城市化水平仅为16.9%。50年来,新疆城镇人口增加了近12倍,年均增长4.78%,超过了同期人口总量2.78%的年均增长速度。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另外,随着新疆向西开放的门户与桥头堡战略地位的确定,新疆城市的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大大增加。这是由于从1949~1984年间从其他省市迁入大量人口,他们缓解了当时新疆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使城市人口大增。另外,20世纪90年代后,全区棉花种植效益较好,农村经济增长较快,建制镇数量有所增加。但是新疆的城市化从总体上看,发展还相当不成熟,与东部城市相比还严重滞后。
(一)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截至2004年底,新疆有22座城市,总面积仅占全疆土地面积的0.03%,建制镇161个,占全部乡镇比重的18.2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1.8%。在22个城市中,有1座特大城市,8座中等城市,13座小城市。其中中小城市所占的比重达到了95.45%,161个建制镇中,人口在5 000人以上的镇的数量占总镇数的5.5%。同时,城镇占地面积在5公里以上的数量占总镇数的6.3%。
新疆城市的首位度高达4~5,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属于特大城市,而排在第二的城市阿克苏仅是中等规模的城市,这样从特大城市直接降到中等城市,新疆的大城市出现了一个断层。新疆城市首位度高,最大城市的发展和第二大城市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最大城市的发展难以带动次一级城市的发展,而中、小城市由于缺乏规模效益,不能对特大城市形成有力的支撑,最终限制了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城市布局不合理,辐射带动功能弱
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铁路干线,沿盆地边缘以及沿河谷地带。新疆7 000平方公里只有一个城市或镇,城市与城市之间距离大,从乌鲁木齐到疆内各城市的距离最近18公里,最远的达1 500公里以上,除乌鲁木齐与昌吉市等几个城市距离较短外,其他各城市之间的距离均在100公里以上。这是由新疆特有的绿洲经济决定的,由于绿洲由于沙漠、戈壁外围,限制了城市的数量增加与地域的扩张。另外,绿洲以分散为多见,集中连片不多,互相被荒漠隔离,近者相距几公里、几十公里,远者上百或数百公里。由此造成城市之间的引力弱,城市间的要素信息交流不畅,不但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也减弱了对周围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辐射力。
(三)区域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作用弱
一个城市服务功能的强弱是由该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服务业发育越充分,体现出的城市功能就越强。然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与东部城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首先是服务层次低,主要满足“衣、食、住、行”的服务需求,而满足教育、文化、旅游、医疗保健、娱乐等高层次需求的能力较弱;其次是服务的对象主要面向生活,而服务生产的较少;再次是服务空间的狭小,城市的服务功能一直停留于满足城市内居民生活消费需求,而无法满足周边县(市)的需要。这是由于服务业的规模与结构是与城市化的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密切相关的,人口必须集中到一定规模时,服务企业才能盈利,服务业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而新疆目前仅有一座特大城市,没有大城市,中小城市占全部城市比例的95.45%。这种城市的规模结构,也决定了新疆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作用较弱,另外,城乡二元体制的的存在使得新疆人口流动性较差弱化了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区域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的服务区域的扩散。
(四)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近年来,虽然新疆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却不容乐观。一些城镇由于交通闭塞,往往不如国道、省道沿线的县镇发展快。通讯网络覆盖面较窄,部分城镇尚无法使用移动通讯。另外,供水管网密度较低,排水管网建设则在全国范围内刚刚起步,全疆90%以上的建制镇,目前没有排水管网。“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地方政府只有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才能增加城镇对人口的吸纳和集聚能力,最终提高新疆的城镇化水平。
二、新疆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原因
(一)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
新疆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环境容量小,易受风沙侵蚀。据统计,高山与低山丘陵组成的山地面积占40.3%,荒漠面积约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50%,绿洲面积仅约占10%,却聚集着全疆95%的人口。而新疆的绿洲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准葛尔盆地周缘和其他盆地的谷地内,新疆的城市则主要分布在这些绿洲之中。可见,绿洲是新疆城市发展的基础。但这些绿洲由于荒漠、戈壁外围,城市的经济活动深受绿洲范围大小的制约,绿洲的边界则构成了城市辐射的天然屏障。据调查,新疆面积在20 1000亩的人工绿洲就有200多片,这种分散性造成绿洲经济分散,不利于生产联系与合作,加上经营方式粗放,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差,致使绿洲经济规模小,效益不高。同时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绿洲环境也在面临荒漠化的威胁。因而,新疆特有的绿洲经济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城市的扩张与数量的增长。
(二)工业化发展滞后
新疆城市化滞后,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条件差或人口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它有着更深层次的经济根源,这是新疆工业化水平低的必然结果。工业化水平决定城市化水平,同时城市是工业发展的基本载体,城市化的推进及聚集、扩聚效应的发挥,也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新疆工业化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工业增加值为745亿元,工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6.01%。在企业的规模上,大型企业仅有23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4%,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乡镇企业由于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经济效益也不高。在工业的结构上,重工业的比重远高于轻工业,这一结构刚好与东部发达地区相反。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产值占据94.3%;而重工业中则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及产品的初加工为主导,产品链条短,发展层次低,同时,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可见,新疆的工业还处于以初加工为主的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三)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政策因素在其中有很大的影响,如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政策,土地政策,教育政策,福利政策等都导致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明显迟缓。(1)户籍政策。新疆长期实行“二元化”的户籍管理,阻止了农民大量流入城市,使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大大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移。(2)土地政策。国家虽然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但对转移到城市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权利归属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使农民工进城有了后顾之忧。(3)教育政策。农村的教育水平较城市远远落后,同时,农村学校的教育内容缺少城市就业所需要的知识。由于素质不高,农民工进城只能从事低级技能行业的工作。另外,属于农村户口的儿童不能到城市就读,否则,要交高昂的借读费等等,都大大限制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困难。(4)福利政策。由于目前新疆城市居民享有住房、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方面的补贴,而进城的农民工则不享有,这种差别加大了农民工进城的成本,也减缓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5)城乡市场分割。由于人口、信息等不能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反过来,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投入少和产出效益低的状态也制约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四)思想认识障碍
长期以来,我们在城市化和小城镇问题上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有人将城市化的过程仅仅理解为“撤乡改镇”、“撤县改市”或者将农民的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而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则不需要改变。有的则仍受原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制约,排斥市场机制,单纯行政指令,光顾眼前利益,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另外,有的担心农民进城会冲击城市的就业,增加城市下岗失业数量,加大社会负担等等。
(五)城镇的建设资金短缺
新疆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其中建设资金的短缺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而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根据新疆统计局的测算,每规划1平方公里的城镇需要1.5亿元的基础设施资金。新疆城镇中只有55.2%的镇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因此在现阶段,依靠地方政府的资金注入仅是杯水车薪。现阶段,国家对城镇建设的资金倾斜力度不大,而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使得地方政府资金积累能力有限,从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力有限。可见,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新疆城镇建设的“瓶颈”因素。
三、新疆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根据新疆地域广大和绿洲经济的特点,应实行重点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利用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作用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最终带动全疆国民经济的增长。新疆城市化应利用乌鲁木齐等区域中心城市在经济、科技及信息化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和城市比较集中的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优先发展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大城市和南北疆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新疆城市化发展,有重点地逐步加快城市化发展,另外也要重点加强边境口岸城镇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带动新疆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加快发展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大城市
就乌鲁木齐的地位和经济实力已具备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础,工业产值约占全疆的1/3;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78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7亿元,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8亿美元。有兰新铁路和南疆铁路以及乌(乌鲁木齐)—喀(喀什)、乌(乌鲁木齐)—伊(伊宁)等主要公路干线,是全疆生产力“T”形格局的连接点,也是区内、区际物资的集散中心,又是全疆唯一的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乌鲁木齐有6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口岸经济已占到全市GDP的30%,以国际机场为重心,以南北5个国家二类口岸为重点的环乌鲁木齐口岸经济圈已初具规模。2003年6月,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的昌吉市、阜康市、米泉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市、五家渠市等7座城市组成的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已经形成,这是中国西北最大的城市经济协作圈。可以说,乌鲁木齐现代化国际商贸城的基础和框架已基本奠定,正在向中国的西部中心城市和中西亚地区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城挺进。
(二)加快发展北疆区域中心城市
北疆的经济资源相对比南疆更具有优势,交通更加便利,但经济发展还是比较慢,要带动整个北疆的经济,应重点发展克拉玛依、伊宁、昌吉、石河子这4个城市,利用其重要的区位优势,成为北疆的区域中心城市,根据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利用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在较大的区域内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南疆区域中心城市
从南疆的情况来看,南疆远离乌鲁木齐,中间间隔空间较大,缺少经济辐射的接力站,喀什、库尔勒、阿克苏市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都具有突出的优势,理应成为这个空间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南疆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也必须以这3个中心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资金、信息、商品、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产生较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影响和带动整个南疆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边境口岸城镇建设
新疆对外开放口岸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巴克图、塔克什肯、吐尔尕特、红其拉甫等15个陆路边境口岸。随着双边经济贸易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强,其重要地位将不断提高。新疆口岸大多地处边远,没有城镇群落做后方依托,全疆16个陆路口岸距最近城镇的平均距离为122.3公里。现在政府正在大力支持建设的中哈自由贸易区,充分利用霍尔果斯口岸为基点,设立边境自由贸易区。中亚各国经济以重工业为主,与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互补性,要充分利用新疆的产品竞争优势推动出口。要加快边境口岸城镇建设,把口岸作为一个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实行更加特殊灵活的政策,吸引东部的企业来这里投资建厂,然后直接出口,促进经济发展。
(五)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截至2004年底,全疆有县城68个,县城以外的建制镇161个,集镇652个。当前新疆小城镇规模小、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落后,二、三产业不发达,辐射力不强,集聚效应不佳。首先,农村小城镇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县城的一些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面广的中心建制镇上,重点支持,重点发展,把县城建设好,增强其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其次,要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小城镇发展。在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的基础上,以政府主导和项目开发为手段,促进农民自发投资或引进外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形成产业链。同时还要注意小城镇居住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在城镇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优化上下功夫,以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快小城镇建设,要加大其基础设施建设、融投资力度,为小城镇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新疆乡镇企业的集中连片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提高乡村城镇化水平。小城镇建设要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提倡农民以资入股投入小城镇建设。
四、加快新疆城市化发展步伐
为了使新疆城市化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政府应统一制定城乡发展规划;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道路,坚持制度创新为城市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用经营理念来建设城市。以良好的空间环境和人文资源,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使之真正走上持续、快速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学诗
[关键词]城市化;首位度;工业化;绿洲经济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7-0089-04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统一进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使产业获得巨大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城市化通过其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新疆城市化发展的差距和问题
建国后,新疆的城市化有了很大的发展。1957年以前,新疆仅有喀什、伊宁、乌鲁木齐三座城市,城镇人口达到94.07万人,城市化水平仅为16.9%。50年来,新疆城镇人口增加了近12倍,年均增长4.78%,超过了同期人口总量2.78%的年均增长速度。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另外,随着新疆向西开放的门户与桥头堡战略地位的确定,新疆城市的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大大增加。这是由于从1949~1984年间从其他省市迁入大量人口,他们缓解了当时新疆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使城市人口大增。另外,20世纪90年代后,全区棉花种植效益较好,农村经济增长较快,建制镇数量有所增加。但是新疆的城市化从总体上看,发展还相当不成熟,与东部城市相比还严重滞后。
(一)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截至2004年底,新疆有22座城市,总面积仅占全疆土地面积的0.03%,建制镇161个,占全部乡镇比重的18.2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1.8%。在22个城市中,有1座特大城市,8座中等城市,13座小城市。其中中小城市所占的比重达到了95.45%,161个建制镇中,人口在5 000人以上的镇的数量占总镇数的5.5%。同时,城镇占地面积在5公里以上的数量占总镇数的6.3%。
新疆城市的首位度高达4~5,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属于特大城市,而排在第二的城市阿克苏仅是中等规模的城市,这样从特大城市直接降到中等城市,新疆的大城市出现了一个断层。新疆城市首位度高,最大城市的发展和第二大城市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最大城市的发展难以带动次一级城市的发展,而中、小城市由于缺乏规模效益,不能对特大城市形成有力的支撑,最终限制了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城市布局不合理,辐射带动功能弱
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铁路干线,沿盆地边缘以及沿河谷地带。新疆7 000平方公里只有一个城市或镇,城市与城市之间距离大,从乌鲁木齐到疆内各城市的距离最近18公里,最远的达1 500公里以上,除乌鲁木齐与昌吉市等几个城市距离较短外,其他各城市之间的距离均在100公里以上。这是由新疆特有的绿洲经济决定的,由于绿洲由于沙漠、戈壁外围,限制了城市的数量增加与地域的扩张。另外,绿洲以分散为多见,集中连片不多,互相被荒漠隔离,近者相距几公里、几十公里,远者上百或数百公里。由此造成城市之间的引力弱,城市间的要素信息交流不畅,不但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也减弱了对周围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辐射力。
(三)区域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作用弱
一个城市服务功能的强弱是由该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服务业发育越充分,体现出的城市功能就越强。然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与东部城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首先是服务层次低,主要满足“衣、食、住、行”的服务需求,而满足教育、文化、旅游、医疗保健、娱乐等高层次需求的能力较弱;其次是服务的对象主要面向生活,而服务生产的较少;再次是服务空间的狭小,城市的服务功能一直停留于满足城市内居民生活消费需求,而无法满足周边县(市)的需要。这是由于服务业的规模与结构是与城市化的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密切相关的,人口必须集中到一定规模时,服务企业才能盈利,服务业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而新疆目前仅有一座特大城市,没有大城市,中小城市占全部城市比例的95.45%。这种城市的规模结构,也决定了新疆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作用较弱,另外,城乡二元体制的的存在使得新疆人口流动性较差弱化了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区域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的服务区域的扩散。
(四)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近年来,虽然新疆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却不容乐观。一些城镇由于交通闭塞,往往不如国道、省道沿线的县镇发展快。通讯网络覆盖面较窄,部分城镇尚无法使用移动通讯。另外,供水管网密度较低,排水管网建设则在全国范围内刚刚起步,全疆90%以上的建制镇,目前没有排水管网。“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地方政府只有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才能增加城镇对人口的吸纳和集聚能力,最终提高新疆的城镇化水平。
二、新疆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原因
(一)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
新疆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环境容量小,易受风沙侵蚀。据统计,高山与低山丘陵组成的山地面积占40.3%,荒漠面积约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50%,绿洲面积仅约占10%,却聚集着全疆95%的人口。而新疆的绿洲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准葛尔盆地周缘和其他盆地的谷地内,新疆的城市则主要分布在这些绿洲之中。可见,绿洲是新疆城市发展的基础。但这些绿洲由于荒漠、戈壁外围,城市的经济活动深受绿洲范围大小的制约,绿洲的边界则构成了城市辐射的天然屏障。据调查,新疆面积在20 1000亩的人工绿洲就有200多片,这种分散性造成绿洲经济分散,不利于生产联系与合作,加上经营方式粗放,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差,致使绿洲经济规模小,效益不高。同时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绿洲环境也在面临荒漠化的威胁。因而,新疆特有的绿洲经济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城市的扩张与数量的增长。
(二)工业化发展滞后
新疆城市化滞后,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条件差或人口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它有着更深层次的经济根源,这是新疆工业化水平低的必然结果。工业化水平决定城市化水平,同时城市是工业发展的基本载体,城市化的推进及聚集、扩聚效应的发挥,也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新疆工业化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工业增加值为745亿元,工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6.01%。在企业的规模上,大型企业仅有23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4%,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乡镇企业由于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经济效益也不高。在工业的结构上,重工业的比重远高于轻工业,这一结构刚好与东部发达地区相反。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产值占据94.3%;而重工业中则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及产品的初加工为主导,产品链条短,发展层次低,同时,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可见,新疆的工业还处于以初加工为主的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三)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政策因素在其中有很大的影响,如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政策,土地政策,教育政策,福利政策等都导致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明显迟缓。(1)户籍政策。新疆长期实行“二元化”的户籍管理,阻止了农民大量流入城市,使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大大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移。(2)土地政策。国家虽然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但对转移到城市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权利归属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使农民工进城有了后顾之忧。(3)教育政策。农村的教育水平较城市远远落后,同时,农村学校的教育内容缺少城市就业所需要的知识。由于素质不高,农民工进城只能从事低级技能行业的工作。另外,属于农村户口的儿童不能到城市就读,否则,要交高昂的借读费等等,都大大限制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困难。(4)福利政策。由于目前新疆城市居民享有住房、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方面的补贴,而进城的农民工则不享有,这种差别加大了农民工进城的成本,也减缓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5)城乡市场分割。由于人口、信息等不能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反过来,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投入少和产出效益低的状态也制约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四)思想认识障碍
长期以来,我们在城市化和小城镇问题上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有人将城市化的过程仅仅理解为“撤乡改镇”、“撤县改市”或者将农民的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而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则不需要改变。有的则仍受原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制约,排斥市场机制,单纯行政指令,光顾眼前利益,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另外,有的担心农民进城会冲击城市的就业,增加城市下岗失业数量,加大社会负担等等。
(五)城镇的建设资金短缺
新疆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其中建设资金的短缺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而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根据新疆统计局的测算,每规划1平方公里的城镇需要1.5亿元的基础设施资金。新疆城镇中只有55.2%的镇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因此在现阶段,依靠地方政府的资金注入仅是杯水车薪。现阶段,国家对城镇建设的资金倾斜力度不大,而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使得地方政府资金积累能力有限,从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力有限。可见,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新疆城镇建设的“瓶颈”因素。
三、新疆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根据新疆地域广大和绿洲经济的特点,应实行重点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利用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作用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最终带动全疆国民经济的增长。新疆城市化应利用乌鲁木齐等区域中心城市在经济、科技及信息化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和城市比较集中的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优先发展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大城市和南北疆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新疆城市化发展,有重点地逐步加快城市化发展,另外也要重点加强边境口岸城镇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带动新疆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加快发展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大城市
就乌鲁木齐的地位和经济实力已具备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础,工业产值约占全疆的1/3;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78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7亿元,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8亿美元。有兰新铁路和南疆铁路以及乌(乌鲁木齐)—喀(喀什)、乌(乌鲁木齐)—伊(伊宁)等主要公路干线,是全疆生产力“T”形格局的连接点,也是区内、区际物资的集散中心,又是全疆唯一的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乌鲁木齐有6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口岸经济已占到全市GDP的30%,以国际机场为重心,以南北5个国家二类口岸为重点的环乌鲁木齐口岸经济圈已初具规模。2003年6月,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的昌吉市、阜康市、米泉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市、五家渠市等7座城市组成的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已经形成,这是中国西北最大的城市经济协作圈。可以说,乌鲁木齐现代化国际商贸城的基础和框架已基本奠定,正在向中国的西部中心城市和中西亚地区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城挺进。
(二)加快发展北疆区域中心城市
北疆的经济资源相对比南疆更具有优势,交通更加便利,但经济发展还是比较慢,要带动整个北疆的经济,应重点发展克拉玛依、伊宁、昌吉、石河子这4个城市,利用其重要的区位优势,成为北疆的区域中心城市,根据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利用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在较大的区域内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南疆区域中心城市
从南疆的情况来看,南疆远离乌鲁木齐,中间间隔空间较大,缺少经济辐射的接力站,喀什、库尔勒、阿克苏市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都具有突出的优势,理应成为这个空间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南疆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也必须以这3个中心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资金、信息、商品、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产生较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影响和带动整个南疆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边境口岸城镇建设
新疆对外开放口岸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巴克图、塔克什肯、吐尔尕特、红其拉甫等15个陆路边境口岸。随着双边经济贸易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强,其重要地位将不断提高。新疆口岸大多地处边远,没有城镇群落做后方依托,全疆16个陆路口岸距最近城镇的平均距离为122.3公里。现在政府正在大力支持建设的中哈自由贸易区,充分利用霍尔果斯口岸为基点,设立边境自由贸易区。中亚各国经济以重工业为主,与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互补性,要充分利用新疆的产品竞争优势推动出口。要加快边境口岸城镇建设,把口岸作为一个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实行更加特殊灵活的政策,吸引东部的企业来这里投资建厂,然后直接出口,促进经济发展。
(五)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截至2004年底,全疆有县城68个,县城以外的建制镇161个,集镇652个。当前新疆小城镇规模小、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落后,二、三产业不发达,辐射力不强,集聚效应不佳。首先,农村小城镇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县城的一些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面广的中心建制镇上,重点支持,重点发展,把县城建设好,增强其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其次,要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小城镇发展。在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的基础上,以政府主导和项目开发为手段,促进农民自发投资或引进外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形成产业链。同时还要注意小城镇居住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在城镇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优化上下功夫,以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快小城镇建设,要加大其基础设施建设、融投资力度,为小城镇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新疆乡镇企业的集中连片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提高乡村城镇化水平。小城镇建设要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提倡农民以资入股投入小城镇建设。
四、加快新疆城市化发展步伐
为了使新疆城市化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政府应统一制定城乡发展规划;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道路,坚持制度创新为城市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用经营理念来建设城市。以良好的空间环境和人文资源,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使之真正走上持续、快速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