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欧洲教育结构调优项目始于2000年,是将博洛尼亚进程的政治目标和后期阶段的里斯本战略与高等教育部门联系起来的一个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调优(Tuning)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进程,一种(重新)设计、开发、实施、评估和提高一级、二级和三级学位质量的方法。以“TUNING”命名进程,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大学不要也不应该寻求学位课程统一性或任何一种统一的、规定的、确定性的欧洲课程,而应寻找指导性的、融合的、共同的理解。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决定于2012年在中欧高等教育人文对话机制下启动中欧联合调优研究项目。该研究项目旨在加强中欧高等教育体系的兼容性,推动结果导向的教育,克服人员流动的障碍,建立双方认可的质量标准,开发相互认证的工具。中欧联合调优研究项目欧方负责人罗伯特·瓦格纳(Robert Wagner)教授来华参加中欧教育政策智库论坛期间接受了我刊专访,他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中欧联合调优项目的发展状况;指出我们应该转变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其中最佳方式便是重新设计课程;他强调我们还要关注教授、学生和社会成员群体;最后,他表达了对欧洲教育结构调优项目未来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中欧联合调优项目;重新设计课程;社会角色
一、中欧联合调优项目研究的成就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十分感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中欧联合调优项目自2012年发起已经历了5个年头,请您简要为我们介绍该项目近年的发展情况。
罗伯特·瓦格纳:中欧联合调优项目(EU- China Tuning study)于2012年12月正式启动。我们与中国教育部合作,首期启动的中欧联合调优项目以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选择土木工程、教育学和工商管理三个学科方向,分别以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为牵头单位。起初,我们并不清楚这个项目应该如何开展,只能通过不断探索,逐渐明确什么样的项目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很多课程已经过时,它们不能帮助学生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适应并在工作上取得成功,这就是成功的教育。反之,如果学生因为接受的教育和社会需要不匹配而找不到工作,那么这就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我们在过去几年里借鉴欧盟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方法,以建立中欧双方认可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为目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大学的专家们努力推进这个项目。现在需要将这一项目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它将要应用的社会,否则这一项目无法产生良好效果。我们目前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中文的《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探索——中欧调优联合研究报告》,一本是英文的《中国调优:中欧高等教育现代化可行性研究》(TUNING IN CHINA: An EU-China Feasibility Study into the Modern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我们之前不是特别了解中国教育,这正好给了我们了解中国教育系统改革的良好机会,也使我们更加尊重中国的教育。人们不了解另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就不会对它产生敬意。这对于到中国学习的欧洲学生而言很重要,歐洲学生应该到中国看看,赴另一个国家进行学习是非常值得的。
二、重新认识学习与知识
《世界教育信息》:面对变化如此之快的世界,学生是否需要在教育阶段接受培训以便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而我们又应该如何设计课程,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世界?
罗伯特·瓦格纳:这不仅是欧洲或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更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过去专注于知识的传授,但现在,人们可以用电脑轻松地存储、获取信息。当今世界,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我们所说的通用技能和能力。在社会上,人们必须和他人一起工作和实践,必须能够以各种形式进行交流,但这些技能并不总是能够在大学里得到充分的训练。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上,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因为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要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领域。因此,学校应该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可以体现在大学培养方案中——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实际任务,那么就证明他(她)已经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过去,知识并不那么容易被获取,但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过去总是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知识的积累,但现在知识的获得比以往容易,我们就需要关注如何对知识进行分类。换言之,既然已经可以借助电脑通过搜索不同数据库更好地获得知识,我们就要将关注点从对知识的记忆转为对知识的分类。我们开始在欧洲推行这个项目时正在经历2000年的金融危机,我们发现,欧洲学生在应对市场需求和发挥社会角色作用方面准备不足,大学在这方面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要成长为一名活跃的公民,在发挥公民作用方面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世界各地都已经在这方面开展相关项目,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中国的相关人士已经意识到,这与他们的政策以及我们在欧洲发展的政策相匹配,这就是一起合作的前提。
三、重新设计课程中的利益相关方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您如何看待调动利益相关方共同设计课程?
罗伯特·瓦格纳:我们认为产业界应该发挥作用,他们应该针对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向学术界提出相关建议。同时,我们也认为学术界要根据产业界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回应。因此,高校在设计课程项目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建议与问题,而且应该与社会,特别是雇主保持沟通。如果雇主和毕业生能够给课程项目作出反馈,那么将非常有利于课程的重新设计:毕业生曾学过这些课程,因此他们很清楚课程的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雇主通过毕业生的表现,更清楚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接受培训。如果我们不与学生联系,那么怎么知道他们的想法?他们未来也可能成为雇主,他们可以告诉我们社会上实际需要什么,以及我们如何调整、完善我们的课程项目,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
通常教师会认为学生不了解社会,但是我们在许多调查中发现,学生已经意识到未来社会的需要,并且在为这些需要做准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校生与毕业生和雇主的接触较多,有些时候甚至多于教师——有些教师在社会活动中不是那么活跃,因此他们不得不依赖学生、雇主和毕业生的反馈,因此,这些群体的参与都很重要,特别是学生。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请问我们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将利益攸关方纳入教学大纲的编写?
罗伯特·瓦格纳:我们通常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审查学校现行的教学大纲。根据当前最适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大纲,评价该校课程已经符合要求的部分,以及需要改进的部分。因此,这个委员会应该包括学生,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有社会团体参与。委员会依据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学校当前的项目进行反馈。
四、调优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谈谈调优项目的未来发展。
罗伯特·瓦格纳:我认为该项目会不断推广、发展。现在我们更多关注过程产生的结果,因此我们特别关注评估。对我们而言,这意味着对高校施加一些压力,使其做出改变。我们认为重中之重是对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公平性,完成评估后,找出高校表现欠佳的方面,以及寻求改善的方法。当下,我们还无法详细比较评估的结果,因为问题是不同的,但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进行高校之间的比较。如果这个核心标准不断发展,学生也知道应该多提高什么方面的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做好准备,我们认为这就是进步。因此,调优永无止境,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眼下我们就有共同的问题有待解决。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朱婷婷
关键词:中欧联合调优项目;重新设计课程;社会角色
一、中欧联合调优项目研究的成就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十分感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中欧联合调优项目自2012年发起已经历了5个年头,请您简要为我们介绍该项目近年的发展情况。
罗伯特·瓦格纳:中欧联合调优项目(EU- China Tuning study)于2012年12月正式启动。我们与中国教育部合作,首期启动的中欧联合调优项目以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选择土木工程、教育学和工商管理三个学科方向,分别以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为牵头单位。起初,我们并不清楚这个项目应该如何开展,只能通过不断探索,逐渐明确什么样的项目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很多课程已经过时,它们不能帮助学生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适应并在工作上取得成功,这就是成功的教育。反之,如果学生因为接受的教育和社会需要不匹配而找不到工作,那么这就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我们在过去几年里借鉴欧盟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方法,以建立中欧双方认可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为目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大学的专家们努力推进这个项目。现在需要将这一项目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它将要应用的社会,否则这一项目无法产生良好效果。我们目前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中文的《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探索——中欧调优联合研究报告》,一本是英文的《中国调优:中欧高等教育现代化可行性研究》(TUNING IN CHINA: An EU-China Feasibility Study into the Modern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我们之前不是特别了解中国教育,这正好给了我们了解中国教育系统改革的良好机会,也使我们更加尊重中国的教育。人们不了解另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就不会对它产生敬意。这对于到中国学习的欧洲学生而言很重要,歐洲学生应该到中国看看,赴另一个国家进行学习是非常值得的。
二、重新认识学习与知识
《世界教育信息》:面对变化如此之快的世界,学生是否需要在教育阶段接受培训以便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而我们又应该如何设计课程,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世界?
罗伯特·瓦格纳:这不仅是欧洲或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更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过去专注于知识的传授,但现在,人们可以用电脑轻松地存储、获取信息。当今世界,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我们所说的通用技能和能力。在社会上,人们必须和他人一起工作和实践,必须能够以各种形式进行交流,但这些技能并不总是能够在大学里得到充分的训练。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上,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因为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要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领域。因此,学校应该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可以体现在大学培养方案中——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实际任务,那么就证明他(她)已经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过去,知识并不那么容易被获取,但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过去总是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知识的积累,但现在知识的获得比以往容易,我们就需要关注如何对知识进行分类。换言之,既然已经可以借助电脑通过搜索不同数据库更好地获得知识,我们就要将关注点从对知识的记忆转为对知识的分类。我们开始在欧洲推行这个项目时正在经历2000年的金融危机,我们发现,欧洲学生在应对市场需求和发挥社会角色作用方面准备不足,大学在这方面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要成长为一名活跃的公民,在发挥公民作用方面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世界各地都已经在这方面开展相关项目,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中国的相关人士已经意识到,这与他们的政策以及我们在欧洲发展的政策相匹配,这就是一起合作的前提。
三、重新设计课程中的利益相关方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您如何看待调动利益相关方共同设计课程?
罗伯特·瓦格纳:我们认为产业界应该发挥作用,他们应该针对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向学术界提出相关建议。同时,我们也认为学术界要根据产业界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回应。因此,高校在设计课程项目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建议与问题,而且应该与社会,特别是雇主保持沟通。如果雇主和毕业生能够给课程项目作出反馈,那么将非常有利于课程的重新设计:毕业生曾学过这些课程,因此他们很清楚课程的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雇主通过毕业生的表现,更清楚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接受培训。如果我们不与学生联系,那么怎么知道他们的想法?他们未来也可能成为雇主,他们可以告诉我们社会上实际需要什么,以及我们如何调整、完善我们的课程项目,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
通常教师会认为学生不了解社会,但是我们在许多调查中发现,学生已经意识到未来社会的需要,并且在为这些需要做准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校生与毕业生和雇主的接触较多,有些时候甚至多于教师——有些教师在社会活动中不是那么活跃,因此他们不得不依赖学生、雇主和毕业生的反馈,因此,这些群体的参与都很重要,特别是学生。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请问我们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将利益攸关方纳入教学大纲的编写?
罗伯特·瓦格纳:我们通常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审查学校现行的教学大纲。根据当前最适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大纲,评价该校课程已经符合要求的部分,以及需要改进的部分。因此,这个委员会应该包括学生,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有社会团体参与。委员会依据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学校当前的项目进行反馈。
四、调优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谈谈调优项目的未来发展。
罗伯特·瓦格纳:我认为该项目会不断推广、发展。现在我们更多关注过程产生的结果,因此我们特别关注评估。对我们而言,这意味着对高校施加一些压力,使其做出改变。我们认为重中之重是对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公平性,完成评估后,找出高校表现欠佳的方面,以及寻求改善的方法。当下,我们还无法详细比较评估的结果,因为问题是不同的,但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进行高校之间的比较。如果这个核心标准不断发展,学生也知道应该多提高什么方面的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做好准备,我们认为这就是进步。因此,调优永无止境,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眼下我们就有共同的问题有待解决。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