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炎症性肠病时采用血常规检验方法的价值与结果分析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51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方法在确诊炎症性肠病时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炎性肠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指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指标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方法是一种有效判断炎症性肠病的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血常规检验;价值
  炎症性肠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疾病,主要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病变发生后若处理不及时,常会累及患者的直肠与结肠,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漏诊,因此,对炎症性肠病开展早期诊断十分关键[1]。选择3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和同时期30例体检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常规检验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9~47岁,平均年龄(34.35±2.1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8~26岁,平均年龄(25.17±2.1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人员均进行血常规检验,按照常规方法采集血液样本和送检,在血液采样前8 h内,患者禁食禁水,于次日清晨采血接受血常规检查。所有血液样本均由同一台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进行檢测。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差异,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浓度(%)为(68.97±1.23),观察组为(76.46±2.66),t=13.9986,P<0.05。对照组血小板计数(×109/L)为(156.68±15.11),观察组为(241.09±20.35),t=18.2406,P<0.05。对照组血小板体积(fL)为(11.77±1.49),观察组为(8.03±1.44),t=9.8859,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g/L)为(131.43±14.27),观察组为(105.49±12.78),t=7.4169,P<0.05。对照组C反应蛋白(mg/L)为(9.17±2.29),观察组为(60.04±11.33),t=24.1045,P<0.05。对照组血沉(mm/h)为(17.35±6.19),观察组为(46.58±3.76)t=22.1056,P<0.05。
  3结论
  在炎症性肠病的早期,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症的不断累及,患者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当发现是炎症性肠病时已经到了中后期。临床研究显示,尽早发现并治疗炎症性肠病能够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所以探寻一种有效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血小板体积、血红蛋白浓度、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和正常人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应用血常规检验的方法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炎症性肠病效果理想。据有关的研究证明,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细菌,当患者肠道出现炎症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反应蛋白,当机体出现炎症后,反应蛋白浓度激增。血沉表示的是机体中血红蛋白的沉降速度,当炎症出现后,红细胞和血小板开始聚集,加快血沉的速度,因此,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与健康者间的差异特别明显。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比了炎症性肠病患者和健康者中性粒细胞浓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血红蛋白浓度、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沉指标的差异,发现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示利用血常规检验的方式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可靠性高,能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在确诊炎症性肠病时采取血常规检验的方法,诊断的准确率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避免炎症性肠病的漏诊和误诊。
  参考文献
  [1]孙秀菊.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4):13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归脾汤加减结合胺碘酮在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8例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9例。常规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实验组给予归脾汤加减结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血脂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脂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就诊的64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88%与对照组81.25%相比较更高(P0.05)。  1.2 治疗方法  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阻生齿拔除过程中运用到无痛微创拔牙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需拔除阻生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拔牙,观察组采取无痛微创拔牙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拔牙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妊娠期合并甲减患者利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经治的妊娠期合并甲减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实验组给予大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评分和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妊娠期合并甲减患者经过治疗后,甲状腺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异常和妊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8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情况。结果:观察组单发斑块检出率、多发斑块检出率、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比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3例DPNP患者和76例无DPNP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间血糖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及各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差异。结果:DPNP的FBG、PGL、HbAlc、2-hCP、FCP、24h UME和CRP均显著高于T2DM組(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用改良Schiff试剂在科研和临床病理检验技术中得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跟传统经典方法对比,跟踪之后再验证的方法。结果:以改良后染色效果明顯,糖原染色阳性物质为紫红色等实际操作染色片例为佐证染色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结论:改良后Schiff试剂热配法配制简单简洁,方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改良;Schiff试剂;偏重亚硫酸钠;36%~38%的浓盐酸  高碘酸能使细胞内多糖含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行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阑尾炎检出率。结果:160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阑尾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147例,检出率为91.88%。其中单纯性急性阑尾炎80例,超声检出75例,检出率为93.75%;化脓性阑尾炎35例,超声检出31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1月接诊的400例鞘膜积液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00例(经腹股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和观察组200例(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吉雷通窍汤在胆腑郁热型鼻渊病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98例胆腑郁热型鼻渊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A组49例和B组49例。两组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A组患者于术前、术后给予吉雷通窍汤口服,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中医证候及体征积分均低于B组(P0.05),有可比性。见表1。研究开始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