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葡萄酒行业的女企业家里,齐海青大概属于“少数分子”。不仅因其性情率真豪爽,还因为她身上承载了这个年代已不多见的理想之力。几年来,她带领的济南金飞源经贸有限公司与法国知名酒庄联手协作,不仅真正实现了原瓶进口,还用规模化的采购优势,将红酒到岸价格压制到前所未有的低位,真正实现平价销售。
作为一家葡萄酒领域专业营销公司的掌门人,在她看来,葡萄酒,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一种文化布道。多年来,对行业使命感的坚持,意味着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天然相悖,在商不言商,却足以承载起现代商业文化的风骨——急功近利的时代,齐海青的征途,是葡萄酒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星辰大海。
商业初心:“寻找最适合自己味蕾的葡萄酒”
在一本英国小说《旧地重游》里,两位绅士品评不同的葡萄酒:“稍微有一点羞涩,像一头大眼睛的羚羊。”“有花纹的妖精出现在织锦般的草地上。”
如果说闻酒识女人,齐海青无疑是后者。自小在宠爱中长大,不喜循规蹈矩,对葡萄酒却执念多年。葡萄酒成就了她的事业初心,也陈酿出一位商场女性独特的个性魅力,如同其钟情的赤霞珠葡萄品种的酒,丹宁饱满,自信而复杂,热烈而优雅。
从最初的装饰装修起家,到转战葡萄酒行业,齐海青带领的济南金飞源经贸有限公司已然是进口葡萄酒领域的翘楚。对她来说,经历的不仅仅是行业的跨越,也是逐美酒而居、“沉醉不知归路”的一段时空历程。
最早接触葡萄酒是在10年前,那时葡萄酒还属于酒桌上的“奢侈品”,讲究“干”的白酒文化正当强势,身为商场女性的齐海青深受醉酒之苦。一次偶然,从朋友处得了一箱进口葡萄酒,那天在酒桌上,她有了一次全新的饮酒体验,虽然也喝醉了,“吐的一塌糊涂”,第二天早晨却神清气爽,完全没有以前头痛、浑身乏力的感觉。这让她一见“惊艳”。
红酒一旦爱上,便永无终点。爱情强大的多巴胺效应也不过持续18个月到3年,齐海青此后却一发不可收拾,不仅成为了忠实拥趸,还萌生了把葡萄酒作为一种事业去经营的想法,“追溯葡萄酒近三千年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足够让我终生去探索。”齐海青决心把世界上优质的葡萄酒引进到中国市场,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种美妙的感受和文化。
当时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还处于相对混乱的阶段,“喝葡萄酒的人95%都是不懂葡萄酒的人”,整个行业良莠不齐。最初代理别人产品的时候,她发现许多潜规则和秘密:“从法国进口的原汁,成本10元,在国内罐装后贴个酒标就卖给你几百上千,还有经销商用假冒条码打着进口酒的旗号叫卖,拿一批进关的手续做其他酒。”
在这种复杂的大环境下,热爱葡萄酒文化的齐海青追求的是做“专业、专一、诚信、有良心的葡萄酒经营者”,最初将公司取名“金飞源”也是经过反复斟酌后确定的。齐海青赋予了它一定的含义,“金”代表一种价值追求 , 一种精益求精的理念,以及金子般的品质、品格;“飞”代表着高度,就像天空与宇宙;“源”则代表水,也为地与根基。
此时,齐海青计划进入沃尔玛超市,为了保障供货源头,她亲自在国外考察酒庄,“旧世界的酒品质非常好,而法国葡萄酒始终是真正的王道,传统的耕种与酿造过程使其有着不同的生命成长和独特个性,一旦深入了解能发掘出很深厚的底蕴。”
作为国家二级品酒师,她承认,“走遍全世界,喝遍不同国家的酒”并不夸张,“风土条件所决定的葡萄酒酿造史形成了葡萄酒文化的不同版图。”在法国,IGP级别的葡萄酒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产量的一半以上。“超市里几欧元一瓶的酒质量就非常好,而且无需担心会是假酒,很适合大众。”
“那时人们对进口葡萄酒有一种盲目追求的消费观念,葡萄酒市场普遍定价昂贵,我把IGP的酒定到了98、128、158的价位,别人每瓶酒赚几百块,我们赚几十块、十几块。”
当时公司的人都担心,原瓶进口的葡萄酒这么便宜能行得通吗?齐海青给他们纠偏,“进口葡萄酒没有这么贵,也没有必要利润这么高地做这个生意”,她坚信,只要坚持品质,“销量有了,利润也就有了”,而且随着葡萄酒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葡萄酒爱好者不会单纯以标价来定品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知”是起点。在齐海青看来,葡萄酒品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风格,“五大酒庄的酒知名度很高,但很少有人会天天喝拉菲、拉图,因为喝到一定程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偏好,只有找到一种能够日常饮用、高性价比的酒种,才算是葡萄酒品鉴功力的真正显示。”否则,“你喝的不是酒,而是酒标。”
作为一种事实上的农产品,葡萄酒须回归到日常生活当中去,而不是永远盛装赴宴于品鉴会或宴会厅的空调屋中。这也是时代发展的文化趋势:
“在欧洲,每张餐桌上都会有一瓶葡萄酒,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而不是用来炒作的产品。”作为唯一碱性的酒类,西方人的饮食文化离不开葡萄酒,法国人甚至将葡萄酒与美食之间的搭配称为“生命组合”。
在中国,酒桌曾是国人最好的交际场所,微醺的人们多了黏合剂,酒成为情感建立的催化剂。在齐海青看來,近年来酒桌文化也发生了变化,葡萄酒越来越多地亮相,“人们不再像以前必须要喝醉才算尽兴,而是逐渐接受这样一个观念:于健康于品位而言,没有哪一种酒精饮料能与葡萄酒比肩。”
理想之力:对抗葡萄酒“巴别塔”
“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这个产业变成了一座吵吵嚷嚷的巴别塔,酒瓶与酒杯的叮当声,加上那些嘈杂声、高温和漂浮的阵阵怪味,你会怀疑这种地方是否真的适合品酒。”几年前,国际葡萄酒作家协会主席佩恩曾这样感慨。
在齐海青看来,2012年下半年之前,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俨然一个真正的巴别塔。“中国市场”成为神话的同时,传统的西方葡萄酒语言并没有真实地传达给消费者。而相对专业、诚信经营的葡萄酒经销商,承载了行业重新洗牌的课题使命。
齐海青用这个时代已不多见的理想之力,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 “当你真诚的做一件事情,传播一种文化的时候是被认可的。”如今,齐海青是玛图斯、麦莎莉、艾温纽、瑞纳女王等四个法国酒庄的中国地区总代理,“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引进和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优质葡萄酒,并走向酒庄化、规模化、品牌化,这也是葡萄酒市场未来必然的发展之路。”
“很多很好的产品,经销商不愿意去做,为什么?因为利润太低。像以前感冒药、咳嗽药一毛钱一片,疗效很好,但药房更愿意卖那些新药奇药,同样的配方,换个眼花缭乱的马甲就能赚高利润。很多所谓网红产品,只要有一个噱头就像刮风一样卖。”
多年来,齐海青一直坚持做品牌,做原瓶原装进口葡萄酒,从葡萄种植、采摘、榨汁、发酵、窖藏、酒液装瓶、酒瓶标签及内外包装等全部在原产国完成。
保障一款葡萄酒的品质,运输过程也是重要的环节。进口酒要经过一个多月的海运,经过生产、包装、定船,集装箱到码头上晒一天,酒的品质就下降很多。齐海青在规避的同时,也有意识降低包装的成本,保障消费者花最少的成本喝到内在品质最好的酒。她风趣地比喻:“就像一个姑娘,什么首饰都没有戴,但却品貌俱佳。”
金飞源旗下品牌的葡萄酒利润空间相对较小,“有的时候超市打折,买赠,算下来一瓶酒才赚1块多。”利润很薄的产品,只有走量, “人家卖一瓶可以歇着玩了,我们得拼命卖10瓶。”
但让齐海青自豪的是,她所选择的产品,从玛图斯到瑞纳女王,所有的同行和葡萄酒爱好者是能够通过品尝饮用认可的。“近年来,随着葡萄酒市场的逐渐成熟有序,很多做酒的人死掉了,我们仍然活着,而且拥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现在实体店受线上冲击,但我们在超市门店的销量每年都在增长,好的产品,一定会慢慢被认可。”
急功近利的时代,齐海青推崇的更是葡萄酒文化的积淀和传承。“那些百年家族酒庄的文化是优雅舒展的,基因里是对做好酒的传承精神,不是今年1000亩地,下一代就要做1万亩,而是要在这1000亩地上做出最好的酒。”
齐海青现在做的瑞纳女王是在法国巴黎连续六次获奖的高端品牌,一般用于送给好朋友去体验,“一瓶好酒,和优秀的音乐、艺术品一样,是一定要和懂它的朋友一起分享的,因为这样带来的快乐更大,所谓三分酒,七分情。”
在齐海青公司的二楼,会定期举办红酒文化的品鉴会,还经常到大专院校授课,“布道也好,文化传播也好,我希望将来国人都以喝葡萄酒为习惯,这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授人以渔,这个过程已经足够快乐。”
作为一名摸爬滚打于商场多年的独立女性,齐海青也习惯于在精神疲惫困顿的时候,独酌一杯,让葡萄酒的香气渗透进灵魂。对她来说,葡萄酒不仅仅是一门生意,“商人是利益最大化,但是葡萄酒给我的快乐比从中获得利益更有诱惑力,我觉得快乐是利益很大一部分。”
文化布道:充滿乐趣的生命哲学
好的品酒师,也许蒙着眼睛轻啜一口,就能准确无误地写出葡萄酒的34项参数:什么地区的酒,波尔多还是勃艮第、葡萄种在向阳还是背阳的山坡、什么季节采收、采收以后是否放在橡木桶里、经过多长时间的发酵。
但葡萄酒文化里,个性化是很重要的。齐海青笑言自己和葡萄酒的情缘,“一开始就像年轻人谈恋爱,会觉得每一款帅哥都很心动,慢慢就确定自己的体系了。从喜欢梅洛的香甜,喜欢西拉的烟熏风情,到最后特别钟情于赤霞珠葡萄品种的酒, “赤霞珠香气的复杂度、口感的饱满度及醇厚感,就像一个热情的女郎,饮用之后给我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它生命力极强,我觉得咱们女人,无论上天给你的是什么,无论风把你吹到哪儿,你都能积极、阳光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像极了一位成熟女性的成长涅槃。如同电影《杯酒人生》里女主角Maya说的那段话——“我喜欢想象葡萄酒的生命周期,喜欢想象葡萄种植的那一年发生了什么,太阳怎么照射,是否有雨。我喜欢葡萄酒的不断变化,就像我们今天打开了一瓶酒,会和其他任何一天打开的味道不同,因为一瓶红酒其实是有生命的,它不断地变化,越来越有深度。”
身为天赐的恩物,每一瓶葡萄酒在开启前都是神秘的。在齐海青看来,葡萄酒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复杂的层次变化,“品鉴酒需要漫长的醒酒过程,从一开始的含蓄,到慢慢香气爆发,直到巅峰,再走向衰败,这需要很细腻的审美,去体会这种复杂的变化,在香气最好的时候把它喝掉,才能不辜负它。”
齐海青谈起一位曾深刻影响她的葡萄酒导师,为了训练自己的嗅觉,在家里种了很多不同的花,通过闻花香,辨别葡萄品种所表现出来的香气。
一款酒,错过了它最好的年华,就留有遗憾。醒酒是品酒的第一步,但也不是每一款酒都需要醒。“很多适合即时饮用的葡萄酒,若经橡木桶培养反而会失去原有怡人的新鲜果香,还可能破坏口味的均衡感,像玛图斯、麦莎莉、艾温纽这三个品牌,都是大众消费的酒,以佐餐酒为主,打开就能喝,非常宜口。”
“口感上相信自己的直觉,偏酸、偏涩、偏辛辣,都不算好酒,平衡是一个好酒首先要达到的标准,有一点东方哲学的意味。”
葡萄酒了解的越多,齐海青越能体会到喝酒的乐趣,当这种生命体验和阳光、土地、一季一季的收成、雨水有所联系的时候,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乐趣。
每位葡萄酒爱好者其实都走在一条升级打怪的路上,从小白到资深,打基础、受磨练、等时机,让自己慢慢“熟”;如同做葡萄酒的这些年,痛并快乐着。“本本分分始终如一坚持做品牌,其实经历了很寂寞、很孤独、很漫长的过程。”
但留在这一行业让她觉得“选对了”,她爱葡萄酒所蕴含的充满乐趣的生命哲学:守着一份初心,在自己的领域努力耕耘,步履不停;不追逐“淡薄”的成功,而是努力活出饱满的人生。
作为一家葡萄酒领域专业营销公司的掌门人,在她看来,葡萄酒,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一种文化布道。多年来,对行业使命感的坚持,意味着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天然相悖,在商不言商,却足以承载起现代商业文化的风骨——急功近利的时代,齐海青的征途,是葡萄酒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星辰大海。
商业初心:“寻找最适合自己味蕾的葡萄酒”
在一本英国小说《旧地重游》里,两位绅士品评不同的葡萄酒:“稍微有一点羞涩,像一头大眼睛的羚羊。”“有花纹的妖精出现在织锦般的草地上。”
如果说闻酒识女人,齐海青无疑是后者。自小在宠爱中长大,不喜循规蹈矩,对葡萄酒却执念多年。葡萄酒成就了她的事业初心,也陈酿出一位商场女性独特的个性魅力,如同其钟情的赤霞珠葡萄品种的酒,丹宁饱满,自信而复杂,热烈而优雅。
从最初的装饰装修起家,到转战葡萄酒行业,齐海青带领的济南金飞源经贸有限公司已然是进口葡萄酒领域的翘楚。对她来说,经历的不仅仅是行业的跨越,也是逐美酒而居、“沉醉不知归路”的一段时空历程。
最早接触葡萄酒是在10年前,那时葡萄酒还属于酒桌上的“奢侈品”,讲究“干”的白酒文化正当强势,身为商场女性的齐海青深受醉酒之苦。一次偶然,从朋友处得了一箱进口葡萄酒,那天在酒桌上,她有了一次全新的饮酒体验,虽然也喝醉了,“吐的一塌糊涂”,第二天早晨却神清气爽,完全没有以前头痛、浑身乏力的感觉。这让她一见“惊艳”。
红酒一旦爱上,便永无终点。爱情强大的多巴胺效应也不过持续18个月到3年,齐海青此后却一发不可收拾,不仅成为了忠实拥趸,还萌生了把葡萄酒作为一种事业去经营的想法,“追溯葡萄酒近三千年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足够让我终生去探索。”齐海青决心把世界上优质的葡萄酒引进到中国市场,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种美妙的感受和文化。
当时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还处于相对混乱的阶段,“喝葡萄酒的人95%都是不懂葡萄酒的人”,整个行业良莠不齐。最初代理别人产品的时候,她发现许多潜规则和秘密:“从法国进口的原汁,成本10元,在国内罐装后贴个酒标就卖给你几百上千,还有经销商用假冒条码打着进口酒的旗号叫卖,拿一批进关的手续做其他酒。”
在这种复杂的大环境下,热爱葡萄酒文化的齐海青追求的是做“专业、专一、诚信、有良心的葡萄酒经营者”,最初将公司取名“金飞源”也是经过反复斟酌后确定的。齐海青赋予了它一定的含义,“金”代表一种价值追求 , 一种精益求精的理念,以及金子般的品质、品格;“飞”代表着高度,就像天空与宇宙;“源”则代表水,也为地与根基。
此时,齐海青计划进入沃尔玛超市,为了保障供货源头,她亲自在国外考察酒庄,“旧世界的酒品质非常好,而法国葡萄酒始终是真正的王道,传统的耕种与酿造过程使其有着不同的生命成长和独特个性,一旦深入了解能发掘出很深厚的底蕴。”
作为国家二级品酒师,她承认,“走遍全世界,喝遍不同国家的酒”并不夸张,“风土条件所决定的葡萄酒酿造史形成了葡萄酒文化的不同版图。”在法国,IGP级别的葡萄酒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产量的一半以上。“超市里几欧元一瓶的酒质量就非常好,而且无需担心会是假酒,很适合大众。”
“那时人们对进口葡萄酒有一种盲目追求的消费观念,葡萄酒市场普遍定价昂贵,我把IGP的酒定到了98、128、158的价位,别人每瓶酒赚几百块,我们赚几十块、十几块。”
当时公司的人都担心,原瓶进口的葡萄酒这么便宜能行得通吗?齐海青给他们纠偏,“进口葡萄酒没有这么贵,也没有必要利润这么高地做这个生意”,她坚信,只要坚持品质,“销量有了,利润也就有了”,而且随着葡萄酒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葡萄酒爱好者不会单纯以标价来定品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知”是起点。在齐海青看来,葡萄酒品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风格,“五大酒庄的酒知名度很高,但很少有人会天天喝拉菲、拉图,因为喝到一定程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偏好,只有找到一种能够日常饮用、高性价比的酒种,才算是葡萄酒品鉴功力的真正显示。”否则,“你喝的不是酒,而是酒标。”
作为一种事实上的农产品,葡萄酒须回归到日常生活当中去,而不是永远盛装赴宴于品鉴会或宴会厅的空调屋中。这也是时代发展的文化趋势:
“在欧洲,每张餐桌上都会有一瓶葡萄酒,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而不是用来炒作的产品。”作为唯一碱性的酒类,西方人的饮食文化离不开葡萄酒,法国人甚至将葡萄酒与美食之间的搭配称为“生命组合”。
在中国,酒桌曾是国人最好的交际场所,微醺的人们多了黏合剂,酒成为情感建立的催化剂。在齐海青看來,近年来酒桌文化也发生了变化,葡萄酒越来越多地亮相,“人们不再像以前必须要喝醉才算尽兴,而是逐渐接受这样一个观念:于健康于品位而言,没有哪一种酒精饮料能与葡萄酒比肩。”
理想之力:对抗葡萄酒“巴别塔”
“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这个产业变成了一座吵吵嚷嚷的巴别塔,酒瓶与酒杯的叮当声,加上那些嘈杂声、高温和漂浮的阵阵怪味,你会怀疑这种地方是否真的适合品酒。”几年前,国际葡萄酒作家协会主席佩恩曾这样感慨。
在齐海青看来,2012年下半年之前,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俨然一个真正的巴别塔。“中国市场”成为神话的同时,传统的西方葡萄酒语言并没有真实地传达给消费者。而相对专业、诚信经营的葡萄酒经销商,承载了行业重新洗牌的课题使命。
齐海青用这个时代已不多见的理想之力,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 “当你真诚的做一件事情,传播一种文化的时候是被认可的。”如今,齐海青是玛图斯、麦莎莉、艾温纽、瑞纳女王等四个法国酒庄的中国地区总代理,“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引进和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优质葡萄酒,并走向酒庄化、规模化、品牌化,这也是葡萄酒市场未来必然的发展之路。”
“很多很好的产品,经销商不愿意去做,为什么?因为利润太低。像以前感冒药、咳嗽药一毛钱一片,疗效很好,但药房更愿意卖那些新药奇药,同样的配方,换个眼花缭乱的马甲就能赚高利润。很多所谓网红产品,只要有一个噱头就像刮风一样卖。”
多年来,齐海青一直坚持做品牌,做原瓶原装进口葡萄酒,从葡萄种植、采摘、榨汁、发酵、窖藏、酒液装瓶、酒瓶标签及内外包装等全部在原产国完成。
保障一款葡萄酒的品质,运输过程也是重要的环节。进口酒要经过一个多月的海运,经过生产、包装、定船,集装箱到码头上晒一天,酒的品质就下降很多。齐海青在规避的同时,也有意识降低包装的成本,保障消费者花最少的成本喝到内在品质最好的酒。她风趣地比喻:“就像一个姑娘,什么首饰都没有戴,但却品貌俱佳。”
金飞源旗下品牌的葡萄酒利润空间相对较小,“有的时候超市打折,买赠,算下来一瓶酒才赚1块多。”利润很薄的产品,只有走量, “人家卖一瓶可以歇着玩了,我们得拼命卖10瓶。”
但让齐海青自豪的是,她所选择的产品,从玛图斯到瑞纳女王,所有的同行和葡萄酒爱好者是能够通过品尝饮用认可的。“近年来,随着葡萄酒市场的逐渐成熟有序,很多做酒的人死掉了,我们仍然活着,而且拥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现在实体店受线上冲击,但我们在超市门店的销量每年都在增长,好的产品,一定会慢慢被认可。”
急功近利的时代,齐海青推崇的更是葡萄酒文化的积淀和传承。“那些百年家族酒庄的文化是优雅舒展的,基因里是对做好酒的传承精神,不是今年1000亩地,下一代就要做1万亩,而是要在这1000亩地上做出最好的酒。”
齐海青现在做的瑞纳女王是在法国巴黎连续六次获奖的高端品牌,一般用于送给好朋友去体验,“一瓶好酒,和优秀的音乐、艺术品一样,是一定要和懂它的朋友一起分享的,因为这样带来的快乐更大,所谓三分酒,七分情。”
在齐海青公司的二楼,会定期举办红酒文化的品鉴会,还经常到大专院校授课,“布道也好,文化传播也好,我希望将来国人都以喝葡萄酒为习惯,这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授人以渔,这个过程已经足够快乐。”
作为一名摸爬滚打于商场多年的独立女性,齐海青也习惯于在精神疲惫困顿的时候,独酌一杯,让葡萄酒的香气渗透进灵魂。对她来说,葡萄酒不仅仅是一门生意,“商人是利益最大化,但是葡萄酒给我的快乐比从中获得利益更有诱惑力,我觉得快乐是利益很大一部分。”
文化布道:充滿乐趣的生命哲学
好的品酒师,也许蒙着眼睛轻啜一口,就能准确无误地写出葡萄酒的34项参数:什么地区的酒,波尔多还是勃艮第、葡萄种在向阳还是背阳的山坡、什么季节采收、采收以后是否放在橡木桶里、经过多长时间的发酵。
但葡萄酒文化里,个性化是很重要的。齐海青笑言自己和葡萄酒的情缘,“一开始就像年轻人谈恋爱,会觉得每一款帅哥都很心动,慢慢就确定自己的体系了。从喜欢梅洛的香甜,喜欢西拉的烟熏风情,到最后特别钟情于赤霞珠葡萄品种的酒, “赤霞珠香气的复杂度、口感的饱满度及醇厚感,就像一个热情的女郎,饮用之后给我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它生命力极强,我觉得咱们女人,无论上天给你的是什么,无论风把你吹到哪儿,你都能积极、阳光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像极了一位成熟女性的成长涅槃。如同电影《杯酒人生》里女主角Maya说的那段话——“我喜欢想象葡萄酒的生命周期,喜欢想象葡萄种植的那一年发生了什么,太阳怎么照射,是否有雨。我喜欢葡萄酒的不断变化,就像我们今天打开了一瓶酒,会和其他任何一天打开的味道不同,因为一瓶红酒其实是有生命的,它不断地变化,越来越有深度。”
身为天赐的恩物,每一瓶葡萄酒在开启前都是神秘的。在齐海青看来,葡萄酒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复杂的层次变化,“品鉴酒需要漫长的醒酒过程,从一开始的含蓄,到慢慢香气爆发,直到巅峰,再走向衰败,这需要很细腻的审美,去体会这种复杂的变化,在香气最好的时候把它喝掉,才能不辜负它。”
齐海青谈起一位曾深刻影响她的葡萄酒导师,为了训练自己的嗅觉,在家里种了很多不同的花,通过闻花香,辨别葡萄品种所表现出来的香气。
一款酒,错过了它最好的年华,就留有遗憾。醒酒是品酒的第一步,但也不是每一款酒都需要醒。“很多适合即时饮用的葡萄酒,若经橡木桶培养反而会失去原有怡人的新鲜果香,还可能破坏口味的均衡感,像玛图斯、麦莎莉、艾温纽这三个品牌,都是大众消费的酒,以佐餐酒为主,打开就能喝,非常宜口。”
“口感上相信自己的直觉,偏酸、偏涩、偏辛辣,都不算好酒,平衡是一个好酒首先要达到的标准,有一点东方哲学的意味。”
葡萄酒了解的越多,齐海青越能体会到喝酒的乐趣,当这种生命体验和阳光、土地、一季一季的收成、雨水有所联系的时候,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乐趣。
每位葡萄酒爱好者其实都走在一条升级打怪的路上,从小白到资深,打基础、受磨练、等时机,让自己慢慢“熟”;如同做葡萄酒的这些年,痛并快乐着。“本本分分始终如一坚持做品牌,其实经历了很寂寞、很孤独、很漫长的过程。”
但留在这一行业让她觉得“选对了”,她爱葡萄酒所蕴含的充满乐趣的生命哲学:守着一份初心,在自己的领域努力耕耘,步履不停;不追逐“淡薄”的成功,而是努力活出饱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