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试图研究和谐社会视角下湖南民营企业应如何通过承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问题,以此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和谐社会;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大汉集团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中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提及,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可能迎来国家政策上的更多支持。此外,《决定》还提到,须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家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背景和良好的外部政策支持下,湖南民营企业应抓住宝贵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争取立于不败之地。大量企业实践证明,民企快速、稳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文化,民企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本文以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汉集团”或“大汉”)为例,试图研究和谐社会视角下湖南民营企业应该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问题,以此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和谐社会和企业文化
1、和谐社会的内涵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和睦,社会各阶层之间及市场经济中各方的利益得以全面协调的社会。[1]它包括社会各子系统之间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区域之间的和谐、城乡之间的和谐、企业外部环境、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和谐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社会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事实上,作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却并不乐观,它们普遍存在发展迅速而后劲不足的现象,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李建伟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则长达40年。[2] 中国民企平均寿命短的原因复杂多样,有外部发展环境的问题,也有内部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三流企业靠人管人,二流企业靠制度管人,一流企业靠文化管人,湖南民营企业要获得持续、稳定地发展,就必须抓住和谐社会的发展机遇,努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赢。[3]
2、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其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学术界一般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层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指企业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是企业精神、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总和,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精神文化的内涵。此外,当前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是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和提倡。
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肩负起社会责任,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两轮驱动下协调发展,并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中体现出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根据弗里曼(1984)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即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那些能够影响或被组织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负责,[4]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其中,对内表现为企业对股东、经理人、员工、家属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对外表现为企业对客户、政府部门、上下游供应商、同行企业、社区居民、民间组织、大众媒体、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责任。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较好地体现了社会责任,较合理地协调了各相关利益者的关系,那么,它就是被社会所普遍认同的和谐企业文化。
3、和谐社会和和谐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方面,和谐社会要求和谐企业,和谐企业要求和谐企业文化。
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对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营经济是否协调、稳定与高速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它们的和谐稳定将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和谐社会要求和谐企业。此外,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在其著作《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事实也证明,和谐企业文化具有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等独特的功能。它就像企业的遗传因子,维系着企业固有的特性和气质。企业文化在不断地发展深化,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持续地推动企业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5]
另一方面,和谐企业文化推动和促进企业、和谐社会的发展。
和谐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沟通各利益相关方,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它能使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和谐企业文化的范本——大汉集团企业文化
创立于1993年的大汉集团,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综合性非国有企业,主营钢材物流、城镇开发、职业教育。目前,旗下拥有69家子(分)公司,员工近2000人,总资产达83亿元,2012年销售收入189.23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460位,湖南省百强企业第16位,湖南省民营企业第2位。20年来,大汉的发展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其和谐企业文化的创建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并获得“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公司的创始阶段,大汉就有一个朴实的价值观——为工作而赚钱,这与“为赚钱而工作”的常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02年,大汉集团在《大汉宪章》里把企业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为“资本=责任,业绩=财富”,意思是大汉视资本的积累为责任的积累,视业绩的增加为财富的增加,以实现个人价值企业化,企业价值社会化。此核心价值观缔结出了大汉文化的精髓,即责任和业绩。
如同所有公司,大汉集团的发展离不开业绩的增长,没有业绩作为基石,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金字塔便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比大多数企业有卓识远见的是,大汉在追求业绩增长,打造经济基础的同时,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并在社会责任的驱使下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正如公司董事长傅胜龙所说,我们是在红色文化下成长的团队,是责任使我们在理想中翱翔,也是责任让我们在现实中坚守!这就是大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品格,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汉集团的责任文化集中体现在了企业政治上。
大汉集团的企业政治是指企业在其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调整社会各个利益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化设计。大汉集团用业绩原则处理好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用诚信原则处理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构建“头方阵”资源库,共享优质资源;用共享原则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关系,构建同志团队。可以说,大汉的企业政治旨在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其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
在处理外部和谐上,本着“用业绩说话”的原则,大汉集团实现了与政府和社会的和谐。具体表现在大汉集团所属的大汉城镇建设有限公司以“做中国城镇建设的领跑者”为愿景,他们把房地产作为一种事业,一种能够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民生大事业,希望通过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力争20年内在中国100个城镇实践“大汉模式”,让一亿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这不仅仅是大汉一家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还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化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一次破题。自1998年至今,大汉已成功开发娄底、双峰、株洲、永顺等二十个市、县、区,通过“修好一条发展路、建设一座致富城、营造一个温馨园”的“大汉模式”,大汉集团成功推动了县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县域市场,引导商品消费,扩大内需,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汉集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也切实履行了其所强调 “用有限的资本对接无限的社会责任” 的企业文化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念和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大汉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她们有个非常著名的“县城瑰宝论”,即依靠中国几千年郡县制度积淀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县城,是一块“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瑰宝”。随着交通日益发达,大城市有的,县城也可以顺利得到,而高质量的空气、水等自然生态则是县城独有。因此,根据县城的实际情况,利用“历史古色、生态绿色、人文特色”的“三色”开发理念,把县城建设好了,就构建了人们旅游、居住的瑰宝。在这一观念的引领下,大汉在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这无疑将有利于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如果湖南每个企业都能这样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就能建成美丽湖南,如果全国每个企业都能这样重视环保,一个美丽的中国就会如约而至。
在处理同合作伙伴关系时,大汉集团始终遵循诚信原则。企业精心维护与客户的关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优良产品、优质服务;在和供应商交往时,构建“头方阵”资源库,共享优质资源;大汉还重视维护与竞争者的和谐,通过与产业链上游、下游和周边企业的沟通、联合,在竞争者之间努力形成互惠互利、和谐共赢的良性合作关系。
在处理内部和谐关系时,大汉遵循的是共享原则,构建同志团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大汉确立了“三才”纳贤的人才观,即“选人才”赛马不相马、“用人才”拨苗不压苗、“育人才”训人不骂人。知人善任,知人所能,激发热情,发挥潜能,让员工感觉到一份沉重的责任感,一种奋发进取的动力;大汉重视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始终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来开展经营管理活动,采取股份、股权、股利等激励性制度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汉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保护,经常针对各层级、各专业的员工开展培训工作,加大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此外,大汉集团还经常开展如庆典、文艺演出、辩论赛、篮球赛、演讲比赛、登山、旅游参观等各种联谊活动来联络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感情,给不同的员工以展示特长、才干的机会,同时促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多年来,正是因为大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民主氛围、温暖舒心的亲情氛围以及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把员工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目标高度融合起来,才使员工积极发扬“干大事、流大汗、成大业”的企业精神,共同完成“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为客户谋利益,与员工共成长”的企业使命,企业也才能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初这样评论大汉文化:大汗的起步在梦想,成功在文化;大汉人胸有大局,肩挑责任,脚踏实地。
这也正如大汉集团傅胜龙董事长在其《重生》一文中提到:我们倡导个人价值企业化、企业价值社会化,我们要把个人价值、团队使命和社会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得大,这是大汉人的优势。
大汉集团的和谐企业文化着重强调责任和业绩,注重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的统一,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注重“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如果湖南乃至全国所有民营企业都能像大汉一样“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就能使企业发展迈向新的台阶,使人类社会跃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使个人身心更加健康、组织更持久、社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1]王茂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及其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J].改革与战略,2012(12).
[2] 民营企业的“短命”其实是正常现象[D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h/2011/1129/c159301-2027300148.html.
[3] 刘红燃、唐赞、彭晓辉.和谐社会视域下湖南民营企业文化变革动因及其实施途径[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6).
[4]欧阳润平. 不同理论视角下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责依据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09(4).
[5] 谢小军.和谐社会视角下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培育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简介:周雅琴(1981-),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关键词:和谐社会;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大汉集团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中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提及,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可能迎来国家政策上的更多支持。此外,《决定》还提到,须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家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背景和良好的外部政策支持下,湖南民营企业应抓住宝贵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争取立于不败之地。大量企业实践证明,民企快速、稳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文化,民企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本文以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汉集团”或“大汉”)为例,试图研究和谐社会视角下湖南民营企业应该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问题,以此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和谐社会和企业文化
1、和谐社会的内涵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和睦,社会各阶层之间及市场经济中各方的利益得以全面协调的社会。[1]它包括社会各子系统之间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区域之间的和谐、城乡之间的和谐、企业外部环境、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和谐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社会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事实上,作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却并不乐观,它们普遍存在发展迅速而后劲不足的现象,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李建伟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则长达40年。[2] 中国民企平均寿命短的原因复杂多样,有外部发展环境的问题,也有内部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三流企业靠人管人,二流企业靠制度管人,一流企业靠文化管人,湖南民营企业要获得持续、稳定地发展,就必须抓住和谐社会的发展机遇,努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赢。[3]
2、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其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学术界一般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层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指企业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是企业精神、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总和,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精神文化的内涵。此外,当前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是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和提倡。
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肩负起社会责任,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两轮驱动下协调发展,并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中体现出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根据弗里曼(1984)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即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那些能够影响或被组织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负责,[4]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其中,对内表现为企业对股东、经理人、员工、家属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对外表现为企业对客户、政府部门、上下游供应商、同行企业、社区居民、民间组织、大众媒体、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责任。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较好地体现了社会责任,较合理地协调了各相关利益者的关系,那么,它就是被社会所普遍认同的和谐企业文化。
3、和谐社会和和谐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方面,和谐社会要求和谐企业,和谐企业要求和谐企业文化。
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对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营经济是否协调、稳定与高速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它们的和谐稳定将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和谐社会要求和谐企业。此外,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在其著作《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事实也证明,和谐企业文化具有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等独特的功能。它就像企业的遗传因子,维系着企业固有的特性和气质。企业文化在不断地发展深化,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持续地推动企业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5]
另一方面,和谐企业文化推动和促进企业、和谐社会的发展。
和谐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沟通各利益相关方,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它能使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和谐企业文化的范本——大汉集团企业文化
创立于1993年的大汉集团,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综合性非国有企业,主营钢材物流、城镇开发、职业教育。目前,旗下拥有69家子(分)公司,员工近2000人,总资产达83亿元,2012年销售收入189.23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460位,湖南省百强企业第16位,湖南省民营企业第2位。20年来,大汉的发展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其和谐企业文化的创建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并获得“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公司的创始阶段,大汉就有一个朴实的价值观——为工作而赚钱,这与“为赚钱而工作”的常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02年,大汉集团在《大汉宪章》里把企业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为“资本=责任,业绩=财富”,意思是大汉视资本的积累为责任的积累,视业绩的增加为财富的增加,以实现个人价值企业化,企业价值社会化。此核心价值观缔结出了大汉文化的精髓,即责任和业绩。
如同所有公司,大汉集团的发展离不开业绩的增长,没有业绩作为基石,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金字塔便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比大多数企业有卓识远见的是,大汉在追求业绩增长,打造经济基础的同时,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并在社会责任的驱使下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正如公司董事长傅胜龙所说,我们是在红色文化下成长的团队,是责任使我们在理想中翱翔,也是责任让我们在现实中坚守!这就是大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品格,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汉集团的责任文化集中体现在了企业政治上。
大汉集团的企业政治是指企业在其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调整社会各个利益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化设计。大汉集团用业绩原则处理好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用诚信原则处理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构建“头方阵”资源库,共享优质资源;用共享原则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关系,构建同志团队。可以说,大汉的企业政治旨在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其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
在处理外部和谐上,本着“用业绩说话”的原则,大汉集团实现了与政府和社会的和谐。具体表现在大汉集团所属的大汉城镇建设有限公司以“做中国城镇建设的领跑者”为愿景,他们把房地产作为一种事业,一种能够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民生大事业,希望通过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力争20年内在中国100个城镇实践“大汉模式”,让一亿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这不仅仅是大汉一家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还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化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一次破题。自1998年至今,大汉已成功开发娄底、双峰、株洲、永顺等二十个市、县、区,通过“修好一条发展路、建设一座致富城、营造一个温馨园”的“大汉模式”,大汉集团成功推动了县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县域市场,引导商品消费,扩大内需,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汉集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也切实履行了其所强调 “用有限的资本对接无限的社会责任” 的企业文化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念和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大汉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她们有个非常著名的“县城瑰宝论”,即依靠中国几千年郡县制度积淀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县城,是一块“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瑰宝”。随着交通日益发达,大城市有的,县城也可以顺利得到,而高质量的空气、水等自然生态则是县城独有。因此,根据县城的实际情况,利用“历史古色、生态绿色、人文特色”的“三色”开发理念,把县城建设好了,就构建了人们旅游、居住的瑰宝。在这一观念的引领下,大汉在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这无疑将有利于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如果湖南每个企业都能这样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就能建成美丽湖南,如果全国每个企业都能这样重视环保,一个美丽的中国就会如约而至。
在处理同合作伙伴关系时,大汉集团始终遵循诚信原则。企业精心维护与客户的关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优良产品、优质服务;在和供应商交往时,构建“头方阵”资源库,共享优质资源;大汉还重视维护与竞争者的和谐,通过与产业链上游、下游和周边企业的沟通、联合,在竞争者之间努力形成互惠互利、和谐共赢的良性合作关系。
在处理内部和谐关系时,大汉遵循的是共享原则,构建同志团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大汉确立了“三才”纳贤的人才观,即“选人才”赛马不相马、“用人才”拨苗不压苗、“育人才”训人不骂人。知人善任,知人所能,激发热情,发挥潜能,让员工感觉到一份沉重的责任感,一种奋发进取的动力;大汉重视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始终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来开展经营管理活动,采取股份、股权、股利等激励性制度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汉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保护,经常针对各层级、各专业的员工开展培训工作,加大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此外,大汉集团还经常开展如庆典、文艺演出、辩论赛、篮球赛、演讲比赛、登山、旅游参观等各种联谊活动来联络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感情,给不同的员工以展示特长、才干的机会,同时促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多年来,正是因为大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民主氛围、温暖舒心的亲情氛围以及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把员工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目标高度融合起来,才使员工积极发扬“干大事、流大汗、成大业”的企业精神,共同完成“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为客户谋利益,与员工共成长”的企业使命,企业也才能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初这样评论大汉文化:大汗的起步在梦想,成功在文化;大汉人胸有大局,肩挑责任,脚踏实地。
这也正如大汉集团傅胜龙董事长在其《重生》一文中提到:我们倡导个人价值企业化、企业价值社会化,我们要把个人价值、团队使命和社会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得大,这是大汉人的优势。
大汉集团的和谐企业文化着重强调责任和业绩,注重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的统一,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注重“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如果湖南乃至全国所有民营企业都能像大汉一样“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就能使企业发展迈向新的台阶,使人类社会跃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使个人身心更加健康、组织更持久、社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1]王茂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及其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J].改革与战略,2012(12).
[2] 民营企业的“短命”其实是正常现象[D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h/2011/1129/c159301-2027300148.html.
[3] 刘红燃、唐赞、彭晓辉.和谐社会视域下湖南民营企业文化变革动因及其实施途径[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6).
[4]欧阳润平. 不同理论视角下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责依据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09(4).
[5] 谢小军.和谐社会视角下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培育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简介:周雅琴(1981-),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