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都市圈三维城市旅游景观群的培育研究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zz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基于都市圈城市景观群的三维划分,在分析珠三角都市圈城市景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珠三角要建设更具竞争力的都市圈,需要从培育现代建筑景观群、打造凸显岭南文化特色的景观群落和形成绿色生态景观网络构建三维城市旅游景观群,并给出融入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加强城市文脉延续和历史文化保护、打造高质量的城市景观空间、加强生态建设及景观资源保护等建议。
  关键词:都市圈;旅游;景观群
  中图分类号:F59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4-0038-0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圈正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空间载体。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该区域中的城市景观建设已经成为都市圈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都市圈城市景观群的发育和形成,不仅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提高城市形象,也有利于培育都市圈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与影响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同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圈迅速成为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在走向更具科学发展的新城市战略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中,珠三角城市如何培育景观群,实现城市、经济、文化再度腾飞,将自己打造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实验区和先行地,这对进一步提高珠三角都市圈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典型化城市样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在结合都市圈发展理论以及与旅游景观的关系基础上,基于城市景观群的三维划分方法,全面分析了珠三角城市景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城市景观群的培育模式及相关建议,以期为珠三角都市圈城市景观群的培育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一、都市圈形成与旅游景观群
  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特色自然生态集聚区域,都市圈内形成的城市群,既是人口聚集区,又是区域经济文化中心,都市圈内城市建筑和配套设施、城市文化符号和生态环境区等,与城市经济和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不同形式的景观群,这些景观群与圈内城市群的融合,往往发展成为中高端旅游目的地,还是旅游文化交融的活跃地,同时也推动都市圈旅游业的集聚发展。
  (一)都市圈城市景观群的三维划分
  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的深化阶段,以其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优势,逐渐成为主导国家经济空间格局的新单元。大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有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的格局,既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空间实体,又有各自独立的产业、建筑和历史特征,在国际上处于重要的经济地位,也是全球发展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建立在地缘关系和经济联系基础上的都市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美国的纽约都市圈、芝加哥都市圈,日本的东京都市圈,英国的伦敦都市圈和法国的巴黎都市圈等均在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当前中国已进入都市圈快速发展阶段,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都市圈发展提速,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都市圈。随着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和城市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衍生出新的城市景观极大地刺激了旅游观光、城市休闲的消费需求,成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并带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在都市圈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景观成为城市演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景观格局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因而单一等级的景观分类方法难以揭示其复杂的多等级景观特征。因此,有必要结合景观类型的特征进行城市景观群分类。从时间角度,可将城市景观分为现代景观和历史景观;基于开发和建设的角度,可将城市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园林景观、建筑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基于景观生态学,可将一般的城市景观划分为建设景观、旅游休闲景观、农业景观、环境景观和水体景观等五大类。由于景观是一个包含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概念,又是一个地理实体,它通过历史与时间的演化最终形成自然面貌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有机合成。基于以上对城市景观的分类,并结合景观的自然属性、时空属性、生态功能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本文将城市都市景观群分为历史文化景观、现代建筑景观、自然生态景观三类。
  历史文化景观主要是城市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出一个区域的文化特征和地理特征,展示和传承本土文化,强调景观的文化属性。如长三角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现代建筑景观主要是都市圈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功能和空间改造基础上形成的景观。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为反映当时世界工业革命的象征,也是巴黎的地标建筑之一,更是世界著名的城市地标和符号。纽约华尔街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联邦储备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中心。
  自然生态景观主要是指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加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结合地理条件和资源特点,对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开发形成的景观。如北美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和伊利运河等形成的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二)都市圈形成与旅游景观的关系
  都市圈建设和发展为城市景观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为都市圈旅游产业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了发展机遇。都市圈旅游不再满足于单体城市发展旅游地形象的要求,从游客层面和城市供给方来看,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影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可能影响旅游供给方与游客对旅游地的感知。
  一方面,都市圈建设进程的加快将深化城市间的合作,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加大,都市圈交通网络系统将进一步完善,使得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有效增加和改善,形成新的城市地标和城市建筑群,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时间效应得以调整和优化。城市群景观内容的丰富,有利于城市旅游新动力的支撑,进一步优化城市旅游新环境,拓展旅游新空间,再造旅游新机制与新模式,重构旅游新格局与新增长极,形成旅游新亮点,从而提升都市圈城市旅游形象和影响力。必须指出的是,都市圈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将进一步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形成人文旅游景观,在新的发展要素和传统发展要素的交织作用下,重塑城市文化内涵,提高都市圈城市品位,从而有助于提升都市圈的旅游形象。都市圈生态环境一体化趋势将加强,则有利于自然景观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形成以绿色生态为特征的旅游景观带。   另一方面,都市圈城市景观群的培育和形成,有利于拉动旅游消费需求,带动城市相关服务业发展,培育度假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铁路旅游、自驾车旅游、游艇旅游、背包旅游、美食旅游、购物旅游、医疗旅游等新的旅游业态,形成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优化和推动都市圈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的乘数效应,促进了都市圈经济的发展。如密西西比河和伊利运河,对美国的中西部经济的早期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每年参观人数超过600万,每年为巴黎带来15亿欧元的旅游收入。
  二、珠三角都市圈城市景观群发展状况分析
  (一)珠三角都市圈的发展
  经过30多年发展,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等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三大都市圈中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全球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主体区域。伴随《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深入实施,围绕着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珠三角的经济地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9市三大经济圈逐步形成,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2013年,珠三角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3万亿元,占全国的近1/10(见表1);人均GI)P超过9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占全国的4.4%;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4600亿元,占全国的近7%。其中,深圳、广州和佛山分别进入2014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前10名。
  (二)珠三角城市景观群的形成
  珠三角都市圈在城市化进程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与国际接轨,加快城市更新和改造,历史文化景观、现代建筑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初具规模。
  1.注重历史文化景观的开发,形成了一批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富于文化体验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已成为世界性的旅游热点与旅游胜地。珠三角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利用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周边环境原有的环境特征,维护历史文化景观与周围社会生活环境的整体关系,挖掘历史遗产文化价值,再现、重构和标识部分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典型空间与景观意象,积极盘活旅游文化资源,形成了一批诸如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镇海楼、开平碉楼与村落等历史文化景观群,以此来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展现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品质和影响力。珠三角国际历史名城数量占到广东全省的一半,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占到全省的2/3。
  2.一批现代建筑群逐渐形成,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空间和旅游资源
  随着珠三角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更新和改造速度的加快和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城市在规划和设计中逐渐引入现代理念,一批城市地标性建筑如广州塔、深圳地王大厦、佛山(国际)家具博览城等快速形成,出现了新的城市窗口、室内化的城市广场,室内化的城市廊道、巨构中的城市大厅、城市的地上、地下空间网络等,进一步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也为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国际化水平注入了新的动力。
  3.生态景观逐渐由零碎化向体系化转变,初步形成珠三角绿道网络体系
  珠三角通过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对景观点、绿化带、风景林等生态景观载体进行了重点建设,初步建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良好生态环境,形成一批如长隆国际旅游度假区、东部华侨城、肇庆封开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生态景观。全面推进绿道路网络建设,已经建成绿化道路1978千米,初步形成贯通珠三角城市和乡村的多层级绿道网络体系。
  (三)珠三角城市旅游景观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少景观群的整体规划,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
  很多城市单纯追求现代化,很少科学地进行全盘系统地规划,城市的建筑群并未形成优美的景观,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特色,显得杂乱无章。有的城市中既有中国古建筑的部分剩余,也有西式的摩天大楼,也有欧式的拱廊圆柱,景观建设没有很好结合城市历史和定位,丧失了延续城市的历史与文脉,缺少了空间的可识别性,太注重形式而忽视功能,景观人工化现象严重,缺乏城市旅游景观美的吸引力,导致城市景观的视觉化和仪式感超越了其应该具有的人性化和功能性。
  2.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够,历史景观的效用和文化影响力未充分发挥
  珠三角地区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文物建筑和历史遗存,但大部分文物建筑和历史遗迹处于消极保护状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缺乏统筹,许多历史建筑缺少必要的修缮和保护措施,处于自然损毁状态。一些城市历史文化景观仅仅作为单体加以保存,缺乏与周边环境的有效衔接,丧失了相互间应有的空间关系和联系,文化价值难以发挥,更谈不上旅游文化价值的挖掘。一些传统街道格局的风貌和城市街区的人文气息,因城市变迁,而逐渐消失。
  3.城市建筑设计和布局缺乏景观理念,难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
  城市建设有盲目追求国际化的趋势,试图与国际接轨,牺牲了城市自身传统特色,缺乏统一、有特色的城市群景观,城市建筑规划和涉及缺乏景观理念,缺少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珠三角地区许多中心商业区的开发建设模式,在空间结构、建筑高度和建筑风貌等方面忽略了与城市历史文脉的呼应与协调。在“国际化大都市”、“商贸中心”、“经济中心”、“信息中心”这样城市化运动口号的号召下,存在大量的雷同建筑。
  4.城市生态环境平衡不足,景观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珠三角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和规划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但很多规划没有融入生态和环保理念,不符合自然规律,本地的具体环境不协调;城市周边也缺乏足够的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在城市水源的保护和恢复中,形成了生态孤岛,阻隔了水生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信息和能量交换。对建筑风格和风貌管理不到位,使建筑物和构筑物群落的传统风貌失落,乡土特色退化,审美追求和文化认同发生偏移,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严重。   三、培育模式及建议
  珠三角要建设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必须充分积极发挥城市景观群的名片效应,形成极强的识别力、感召力和吸引力的城市符号。为此,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断融入景观设计理念,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和发展定位,根据城市群三维景观模式和特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科学合理开发旅游文化价值,强化生态建设及景观资源保护,打造高质量的城市景观生活空间,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形成和谐统一,错落有致的景观群落,进一步提升珠三角都市圈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一)培育的模式
  珠三角都市圈城市景观群的培育应融合现代与传统、本土与全球的多种元素,结合城市自身定位和发展背景,坚持整体性和特色化相结合,人文与生态相结合,将珠三角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优质的、最具活力的景观群,并寓意深厚的岭南文化。以城市景观为载体,通过建筑、交通、公共空间、绿化体系和古建保护等方式,形成体现文化、生态、文明、历史和未来为一体的城市意向,从而进一步提高珠三角都市圈的城市魅力和国际影响力。
  1.强化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景观设计与布局,培育现代建筑景观群
  从打造世界一流都市圈的战略视野来谋划珠三角城市景观群的建设与发展,珠三角城市景观群要成为一个表现历史文化、精神风貌、生态文明的载体,传播到世界。基于都市圈整体性和协调性来考虑城市景观的布局、设计、构成形态和涵盖功能。与此同时,各城市要结合各自的地域环境特征因势利导,在保持原有的城市机理延续基础上,造就格局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
  2.充分挖掘历史人文遗产价值,打造具有凸显岭南文化特色的景观群落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城市景观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伦理道德和文化传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珠三角城市景观群要以城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为基础,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景观,尤其对历史文化遗产,要在继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做到继承与开发的有机统一,全面展现珠三角千年来辉煌文明,展现文化的精髓,让城市景观成为体现岭南文化特色和传统岭南文化的符号和载体。
  3.加强城市生态设计理念,形成绿色生态景观网络
  良好的生态系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珠三角城市景观的培育要稳定城市结构,保持区域生态环境平衡,适度发展和建设具有城市精神内涵的人文资源和集成景观资源,把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功能发挥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自然生态资源和绿色开敞空间,优化区域生态格局,建设城乡一体、人文要素与自然生态要素紧密结合的绿色廊道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位统筹。
  (二)对策建议
  1.提升城市规划和设计水平,融入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要强化城乡规划的引领作用,推进和加强能够体现地域特征的城市(镇)色彩规划,明确其主、辅色调体系等,划定合理的色彩分区,确保色调和谐、特色鲜明。科学构建系统的视廊和多层次的标志体系,进行合理的景观视线规划、保证主要视线廊道的连续性,适当打造有特色、高品位的标志性节点和建(构)筑物,塑造令人难忘的城市意象,彰显魅力。打造精品建筑物和建筑群,以点带面引导城市建筑整体艺术水平的提高,在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公园系统、城市广场系统、城市滨水系统、城市保留区域系统、城市标志物系统和城市环境小品系统,确定城市景观设计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城市景观建设与管理机制。
  2.加强城市文脉延续和历史文化保护,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
  利用相应的城市景观形式,再现、重构和标识部分具有城市历史文化意义的典型空间与景观意象,是形成城市文化记忆和提高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打造珠三角城市景观群必须要以城市的整体发展和历史遗产的有机延续为根本出发点,加强对文物古迹、历史性街区、传统风貌地区的保护,形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体系。充分挖掘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历史人文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实现人文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促进文化遗产的深层次开发。
  3.打造高质量的城市景观空间,营造宜居氛围和提高城市魅力
  充分发挥公共空间在构筑整体城市(镇)形态、提升城市(镇)形象中的统领作用,珠三角各市、镇应尽快制定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的公共空间专项规划,对街道、广场、滨水地区、公共绿地,以及因建筑后退红线形成的临街空地、小广场、底层架空的骑楼空间,以及跨越不同用地范围通向交通枢纽或重要公共设施节点的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和公共竖向交通空间等公共空间,要明确其整体系统结构和设计指引,对其中的核心区公共空间,要开展景观设计,建立立体化、多用途层次,具有可达性、可用性、人性化以及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增添城市(镇)魅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4.加强生态建设及景观资源保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展城市景观建设时,珠三角城市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城市景观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系统载体的作用,以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合理配置城市生态资源,做好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形成创造既适合现代化功能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和景观风格,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好珠三角地区现有的林地、湿地、自然水系等城市所依托的大环境。
  责编:启方;校对:一丁
其他文献
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在高校财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从课程设置、课程内
综述了近6年(1995~2000年)来,二安替比林作为新型高灵敏度显色试剂体系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内容包括试剂结构、显色体系特点、反应机理、重要应用等,共引用文献65篇.
<正>2008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战略"确立为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并重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科教兴国"直接落实于科技创新
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课一直是职业学校大部分同学既感到焦虑,又稍感紧张的课程。在母语是汉语的教学环境下,就现在高职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功底而言,很少有学生敢开口用英语表达,在
本文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创编活动的方法,建议教师在选题、内容、形式等方面给学生创编课本剧提供有效帮助,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正】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硬把银行储蓄所的三尺柜台说成是“阶级斗争的前沿阵地”,把储蓄工作说成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搞得人人自危,我
对2003年10月29日、10月30日两个典型大磁暴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磁暴期间磁场变化率与地电场的关系,以及磁暴期间磁暴、磁场变化率及地电场的周期成分。结果表明,磁暴期间H分量变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行量化,实证分析1995-2011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互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这17年间中国制造业对自身的完全需求提
高校房地产档案是高校发展变化的真实体现,是每幢房屋整个历史变化的真实记录.根据高校房地产档案的特点和作用,高校房地产档案管理应该做到:设置房地产综合档案室,档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