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阶段应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但现实中,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课标中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改进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初中英语课堂听力任务的有效设计,试图摸索出改进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听力任务; 有效设计 ;口语表达
Abstract: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goal of English Teaching in basic education stage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using the languag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age should be to the daily life of the various topics and others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their opinions. But in reality, many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oral expression and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gap.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for discussion. Through effective design in Junior English classroom listening task, try to find out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oral English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oral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words: effective listening task; design; oral expression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观点的提出
我国近年来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较大改革,说的教学重要性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新的英语教材编写十分突出说的技能教学,中学一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但说的教学进度总体缓慢,其现状总是不尽如人意。从课堂实践中我们注意到,除了畏惧的心理因素和语用知识的匮乏之外 ,最令学生苦恼的是缺少信息可供交流,他们经常感到无话可说。要有效提高他们的口语输出水平,我们除了要解决 “ 怎么说”还要解决 “ 说什么”的问题。通過听、读来获得语言信息——特别是与说的主题有关的语言信息,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足够的,合理的信息输入,学生自然会有表露情感,表达思想和做出自己的决定的冲动,而这正是进行语言活动的前提。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真正的说的能力只有通过实施有意义的听说活动才能发展起来。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加强语言输入、促进语言输出这一角度出发,提出 “通过有效的英语课堂听力设计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观点。
二,理论依据
1983年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S.D.Krashen1983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我们是通过理解稍稍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能力水平的语言输入而习得相关知识。之后,Michael H.Long提出了“互动假说”,Interactive Hypothesis认为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是不够的,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语言即输出语言,语言必须通过“交互”才能习得。另外,M.Swain在1995也发现:只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而没有准确的输出是不能保证学习者成功习得二语的,由此她提出了“输出假说”。The Output Hypothesis指出输出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流利度,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度。输入和输出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也可以在非自然环境中进行,如课堂外语学习环境。对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口语教学主要在课堂环境中进行。课堂讲授与母语包围的环境下的语言学习是截然不同的,它具有鲜明的不连续性、间断性、虚拟性。因此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真实的原版语言材料,如广告、诗歌、原版影片等来增加学生的信息输入量,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话语情境中练习口语,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限于篇幅,本文将只阐述可理解听觉输入对口语输出的促进作用。
三,有效设计听力任务,以听促说
下面我们将从听力资源的选择和如何充分利用听力资源合理设计话语活动这两个角度出发讨论怎样在听力教学中通过听说互动来达到以听促说的目的。
1.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和多元化
为了使听力教学的功能最大化,我们必须强调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和题材,体裁选择的多元化。听力材料的选取上不能仅局限在有声教学磁带和光盘上,因为一些与教科书匹配的语音材料比较呆板,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为了做题而听的厌倦感。为了使学生所获取的听力资料更加生动真实,可以挑选一些优秀的新闻广播英语及英美影视作品让学生欣赏,既可以学习到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还可以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以《阿甘正传》这部优秀的美国影片为例,里面有一句台词“you are no different than others, my boy.”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片子,大多数同学会认为这句话是有语病的,因为绝大多数中学老师讲语法时曾强调过与different搭配的只有from。语言是开放的,这样的听力训练给学生带来更生活化更地道的表达方式,并能让他们明白“语言发展中有些规则不是绝对的”,要发展性地学习语言。同样是这部片子,有优秀的演员汤姆.汉克斯,再加上情节的动人,学生便能在一种投入的情感氛围中学习语言,耳濡目染更能加深印象。当然,这样的立体教学只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引个方向,学生由此如果能产生听英语广播,看英语原版电影的兴趣和信心,自然又能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原版电影,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演讲稿,会议记录,电话录音,广播通知,戏剧表演,访谈会见等体裁,其内容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但无论选取什么材料,教师一定要在时间和难度上把好关。
2.听说互动,优化口语输出
有了合适的听力资源,接下来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基于听力材料,巧妙地设计口头表达任务来唤醒学生口头表达的需求。我们可以把会话“三明治”化(sandwiched):听力准备阶段,听力训练阶段和听后活动阶段。其中听力准备阶段和听力训练阶段是通过准确有效的“听”为听后活动阶段能顺利做好口语输出做好准备。
2.1 聽力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大胆抛出本次听力练习的主题,让学生分享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很多学生会基于对即将听到的听力内容的好奇而产生极大的兴趣,思路也会打开。教师可以向学生单独提问,也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了解与他们以前的经验相关的问题。当学生有了足够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做支撑,听力材料中即使有部分生词和较难的表达,学生也能大概推测出其中的意思。类似的热身活动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图式,让他们能够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有助于听力理解的支架,从而为接下来的听力做好准备。
2.2 听力训练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完成书面作业,例如我们中考试卷中的三类选择题,或是一些填空题,还可以布置一些口头回答的问题,学生可以按听力原文回答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甚至如果再有创造性一些,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提问听力材料中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让其他学生来回答,有需要时也可以教师回答。这种平等交流,自然沟通的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听力内容,而且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然的交际环境,为接下来听后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2.3 听后活动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听力内容设计各种说话活动,在设计时要注意活动的意义性,关联性和递进性。活动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形式一,教师就具体内容个别提问,来了解学生的听力情况。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注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形式二,让学生复述听到的信息。这一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驾御能力都是一种磨练和考察。所以需要教师在之前做好铺垫工作,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关键字,重要句型,或者以图表形式来串联整个故事。如此就能大大降低复述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形式三,让学生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去“做事”。 有些听力材料有明显的情景内容和对话,学生可以展开仿实景演练。比如听完一篇关于西方结婚礼仪的文章,学生可以从里面了解西方文化,然后根据场景进行表演。再比如听完一周的气象预报之后,学生可以安排一周的活动,并说明理由。这种活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也满足语言输出的需求,所以更能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形式四,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听力材料中的相关内容。一篇材料通常可以激发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就听力中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辩论和讨论来加深学生对所听材料的理解,有了辩论的兴趣学生才可能有积极的语言输出。例如,当我们听了一篇有关流行服饰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是否中学生可以追逐时尚潮流,穿着体现自己个性的服装。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在活动展开之前教师应该给予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提示,这些词汇可以是听力材料中获得的,也可以是教师自己补充的;另外,根据需要教师也可以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这样既能保证活动的流畅性和也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总之,有了一定的信息输入做保证,学生口语表达起来就会相对来说言之有物。但在学生任何一个层次的口语输出表达阶段,作为老师,我们可以适时并适当提供必要的词汇及结构的选择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表达。
四,小结
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过程,对中国学生尤其如此,毕竟英语与汉语是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但尽管艰难,我们并非无道路可循。语言输入是为语言输出服务的,而反过来语言输出如果成功又可以加深学习者对输入的语言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实现。所以,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鼓起最大的勇气多开口说,且加以时日内化输入的语言知识;于教师而言,我们应该合理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在口语输出上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本文限于篇幅原因只探究了有效听力活动设计对学生口语能力的积极效果,希望能对各阶层外语学习者和外语教师有所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 1994.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Prentice-Hall.
[2]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003. 128
[3] Ellis, R.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郭丽,口语测试调查、分析、建议,《外语界》[J] ,2003—2 .
[5] Krashen, S. 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6] 周卫京,语言输入模式对口语产出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
[7] 关春红,对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一些探索,教师教育研究,2012.4
关键词 :听力任务; 有效设计 ;口语表达
Abstract: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goal of English Teaching in basic education stage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using the languag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age should be to the daily life of the various topics and others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their opinions. But in reality, many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oral expression and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gap.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for discussion. Through effective design in Junior English classroom listening task, try to find out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oral English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oral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words: effective listening task; design; oral expression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观点的提出
我国近年来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较大改革,说的教学重要性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新的英语教材编写十分突出说的技能教学,中学一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但说的教学进度总体缓慢,其现状总是不尽如人意。从课堂实践中我们注意到,除了畏惧的心理因素和语用知识的匮乏之外 ,最令学生苦恼的是缺少信息可供交流,他们经常感到无话可说。要有效提高他们的口语输出水平,我们除了要解决 “ 怎么说”还要解决 “ 说什么”的问题。通過听、读来获得语言信息——特别是与说的主题有关的语言信息,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足够的,合理的信息输入,学生自然会有表露情感,表达思想和做出自己的决定的冲动,而这正是进行语言活动的前提。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真正的说的能力只有通过实施有意义的听说活动才能发展起来。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加强语言输入、促进语言输出这一角度出发,提出 “通过有效的英语课堂听力设计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观点。
二,理论依据
1983年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S.D.Krashen1983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我们是通过理解稍稍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能力水平的语言输入而习得相关知识。之后,Michael H.Long提出了“互动假说”,Interactive Hypothesis认为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是不够的,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语言即输出语言,语言必须通过“交互”才能习得。另外,M.Swain在1995也发现:只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而没有准确的输出是不能保证学习者成功习得二语的,由此她提出了“输出假说”。The Output Hypothesis指出输出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流利度,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度。输入和输出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也可以在非自然环境中进行,如课堂外语学习环境。对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口语教学主要在课堂环境中进行。课堂讲授与母语包围的环境下的语言学习是截然不同的,它具有鲜明的不连续性、间断性、虚拟性。因此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真实的原版语言材料,如广告、诗歌、原版影片等来增加学生的信息输入量,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话语情境中练习口语,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限于篇幅,本文将只阐述可理解听觉输入对口语输出的促进作用。
三,有效设计听力任务,以听促说
下面我们将从听力资源的选择和如何充分利用听力资源合理设计话语活动这两个角度出发讨论怎样在听力教学中通过听说互动来达到以听促说的目的。
1.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和多元化
为了使听力教学的功能最大化,我们必须强调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和题材,体裁选择的多元化。听力材料的选取上不能仅局限在有声教学磁带和光盘上,因为一些与教科书匹配的语音材料比较呆板,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为了做题而听的厌倦感。为了使学生所获取的听力资料更加生动真实,可以挑选一些优秀的新闻广播英语及英美影视作品让学生欣赏,既可以学习到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还可以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以《阿甘正传》这部优秀的美国影片为例,里面有一句台词“you are no different than others, my boy.”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片子,大多数同学会认为这句话是有语病的,因为绝大多数中学老师讲语法时曾强调过与different搭配的只有from。语言是开放的,这样的听力训练给学生带来更生活化更地道的表达方式,并能让他们明白“语言发展中有些规则不是绝对的”,要发展性地学习语言。同样是这部片子,有优秀的演员汤姆.汉克斯,再加上情节的动人,学生便能在一种投入的情感氛围中学习语言,耳濡目染更能加深印象。当然,这样的立体教学只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引个方向,学生由此如果能产生听英语广播,看英语原版电影的兴趣和信心,自然又能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原版电影,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演讲稿,会议记录,电话录音,广播通知,戏剧表演,访谈会见等体裁,其内容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但无论选取什么材料,教师一定要在时间和难度上把好关。
2.听说互动,优化口语输出
有了合适的听力资源,接下来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基于听力材料,巧妙地设计口头表达任务来唤醒学生口头表达的需求。我们可以把会话“三明治”化(sandwiched):听力准备阶段,听力训练阶段和听后活动阶段。其中听力准备阶段和听力训练阶段是通过准确有效的“听”为听后活动阶段能顺利做好口语输出做好准备。
2.1 聽力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大胆抛出本次听力练习的主题,让学生分享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很多学生会基于对即将听到的听力内容的好奇而产生极大的兴趣,思路也会打开。教师可以向学生单独提问,也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了解与他们以前的经验相关的问题。当学生有了足够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做支撑,听力材料中即使有部分生词和较难的表达,学生也能大概推测出其中的意思。类似的热身活动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图式,让他们能够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有助于听力理解的支架,从而为接下来的听力做好准备。
2.2 听力训练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完成书面作业,例如我们中考试卷中的三类选择题,或是一些填空题,还可以布置一些口头回答的问题,学生可以按听力原文回答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甚至如果再有创造性一些,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提问听力材料中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让其他学生来回答,有需要时也可以教师回答。这种平等交流,自然沟通的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听力内容,而且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然的交际环境,为接下来听后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2.3 听后活动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听力内容设计各种说话活动,在设计时要注意活动的意义性,关联性和递进性。活动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形式一,教师就具体内容个别提问,来了解学生的听力情况。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注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形式二,让学生复述听到的信息。这一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驾御能力都是一种磨练和考察。所以需要教师在之前做好铺垫工作,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关键字,重要句型,或者以图表形式来串联整个故事。如此就能大大降低复述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形式三,让学生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去“做事”。 有些听力材料有明显的情景内容和对话,学生可以展开仿实景演练。比如听完一篇关于西方结婚礼仪的文章,学生可以从里面了解西方文化,然后根据场景进行表演。再比如听完一周的气象预报之后,学生可以安排一周的活动,并说明理由。这种活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也满足语言输出的需求,所以更能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形式四,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听力材料中的相关内容。一篇材料通常可以激发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就听力中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辩论和讨论来加深学生对所听材料的理解,有了辩论的兴趣学生才可能有积极的语言输出。例如,当我们听了一篇有关流行服饰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是否中学生可以追逐时尚潮流,穿着体现自己个性的服装。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在活动展开之前教师应该给予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提示,这些词汇可以是听力材料中获得的,也可以是教师自己补充的;另外,根据需要教师也可以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这样既能保证活动的流畅性和也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总之,有了一定的信息输入做保证,学生口语表达起来就会相对来说言之有物。但在学生任何一个层次的口语输出表达阶段,作为老师,我们可以适时并适当提供必要的词汇及结构的选择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表达。
四,小结
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过程,对中国学生尤其如此,毕竟英语与汉语是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但尽管艰难,我们并非无道路可循。语言输入是为语言输出服务的,而反过来语言输出如果成功又可以加深学习者对输入的语言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实现。所以,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鼓起最大的勇气多开口说,且加以时日内化输入的语言知识;于教师而言,我们应该合理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在口语输出上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本文限于篇幅原因只探究了有效听力活动设计对学生口语能力的积极效果,希望能对各阶层外语学习者和外语教师有所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 1994.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Prentice-Hall.
[2]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003. 128
[3] Ellis, R.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郭丽,口语测试调查、分析、建议,《外语界》[J] ,2003—2 .
[5] Krashen, S. 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6] 周卫京,语言输入模式对口语产出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
[7] 关春红,对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一些探索,教师教育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