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动态变化与HCV-RNA基因型关系研究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65210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体内自身免疫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与HCV-RNA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62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CV感染经RT-PCR证实.HCV基因型的检测采用Simmonds基因分型法.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SLA)、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SG)和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LMA)采用ELISA检测.结果 62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54例(87.75%)为Ⅰ型HCV感染,其中Ⅰa型4例(6.45%),Ⅰb型38例(61.27%),Ⅰc型12例(19.35%);4例(6.45%)为Ⅱa型;1例(1.63%)为混合型(Ⅰb型+Ⅱa型);2例(3.25%)为未分型.同时检测出Ⅰ型HCV感染的54例中有21例检出自身抗体阳性(38.9%),Ⅱa型HCV感染的4例中有1例检出自身抗体阳性(25%).Ⅰb型和Ⅱa型混合感染的1例及未分型的2例均为阴性.62例HCV感染者中自身抗体阳性者共22例(35.48%),其中男7例(24.14%),女15例(44.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5.67±6.75)岁明显高于阴性患者(40.21±7.5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该地区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基因型分布以Ⅰb型为主.HCV感染者中普遍存在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出现与年龄及性别有明显关系,但与HCV基因型无明显相关.基因Ⅰ型HC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可诱发自身抗体水平的升高,但它是一过性的现象,在抗病毒治疗结束后部分自身抗体可降低甚至消失.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988年,英国的Heald教授首先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概念,认为直肠癌手术不仅是切除直肠癌肿瘤,还包括直肠系膜内的脂肪组织和淋巴结[1].随着TME的逐步推广,直肠癌的手术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与直肠癌一样,结肠癌的转移首先是淋巴结转移.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充分切除区域淋巴结可以明显改善结肠癌患者的预后[2-7].因为淋巴引流是沿着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01年10月泰国引入了由国家一般税收筹资的全民健康服务保障(UC)。本文是对全民健康服务保障受益项目的设计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集中于性健康和生殖健康(SRH)相关的部分。
随着对直肠癌肿瘤生物学及其浸润转移规律认识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器械的改进,在精准外科和功能外科理念的推动下,中下段直肠癌手术保肛率明显增加,加之一些良性大肠疾病如家族性息肉病、炎性肠病等外科手术的开展,使得低位和超低位直肠吻合技术日益得到外科医师的青睐.手术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从经典的Dixon、Bacon,到Mason、ISR、APPEAR等术式;从手工吻合,到双吻合器技术;从开放手术到腹腔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ICU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tatin C)与急性病理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的关联性,初步评价两者在ICUAKI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一般女性人群宫颈细胞、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23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别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000例一
胆道手术并发症与胆道疾病类型、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关系甚为密切.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手术方法的更新、临床医师经验的积累,胆道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总体上在下降.然而实际临床诊疗过程中胆道疾病的手术并发症仍然居高不下,其类型的变迁与防治依然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课题[1].另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普及、推广到深入发展,其微创优势已经得到公认.同时,腹腔镜胆道手术相关并发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