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说:“荒诞派戏剧,主要是反对19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尤奈斯库也认为,现实是“无根无据、荒诞的赝品”。这样是否可以认为荒诞派戏剧与现实无关呢?其实不然。
荒诞派戏剧与现实的关系,是它关心的是人类状况的终极现实,即生与死,孤立与交流等为数不多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从上帝、时间、人三者的缺失和不确定性这三个主要方面来解读《等待戈多》,看其所反映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人精神生活的现实。
一、上帝的缺失与不确定性
自尼采说上帝已死,西方传统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念便土崩瓦解。人们没有了信仰,人生变得没有意义,失掉了目的,于是荒诞感便随之而来。在《等待戈多》中,人们还在苦苦等待那能拯救一切的神出现,他出现了,可是已让人无法辨认。
从波卓的言语和行为方式上可以看到,万能的上帝在现实中已经变为一个需要帮助、以金钱为工具、残暴无常而又相信命运的人。
A 金钱——救命的稻草
第一幕中戈戈、狄狄也对金钱爱之如命,但他们是用金钱来维持自己活命的,如果连肚子都填不饱,何来高尚?第二幕,戈戈、狄狄竟然沦落到道德丧失殆尽,以帮助瞎了的波卓为“消遣”!?人是这样,神呢?
波卓:救命!我会给你们钱的!
波卓:十个先令——一磅!
在这个神的后裔。或略带神性的人都自身难保并以金钱为工具的世界,正处于神性、人性一起陷落的时代,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的现实!
B神之退位
从文艺复兴到二战之前,西方是一个宗教(基督教)统治的世界,但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神的位置崩溃了,他把地位拱手让给命运。世界变成了一个被命运主宰的世界。这在波卓——现实中的上帝的言辞中很容易找到。如:
波卓:想一想,我本来很可能处在他的地位,他也很可能处在我的地位。要不是命运愿意我们像现在这个样子的话。人各有命。
从戏剧的类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看,命运悲剧的产生是在极其远古的时代,它给人以指点迷津的安慰。而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这样一个人的发现、社会的发现、文化的发现时代,神竟退位了,退位给在上古时代统治过人们的命运!
这究竟是人类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不如宁愿相信这是人们在荒诞的现实中寻找出路的一种尝试。一种向传统向历史向源头寻找出路的尝试。
可见,在人们的精神现实中,神是存在着,可此时已是降落的神,尚需困苦中的人来搭救。人们还能再寄希望于他,再无始无终地等待他吗?
二、时间的缺失与不确定性
1 季节
从舞台背景和演员的着装上看,这是一个荒芜和寒冷的季节——一切都是灰色的(除去第二幕中几片叶子),“圣地的彩色图”只是回忆,“青灰色的死海”只是想象度蜜月的地方。如果戈戈、狄狄及波卓、幸运儿的靴子和帽子可以表现季节的话,也只是冷冷的季节,具体是哪个?不能确指。
从演员的对话和独白中,似乎可以找到些微的信息。如波卓:今晚上的天气有点儿秋意。及第二幕中,枯树上长出的几片叶子。这叶子是否可以指春的到来呢?但本文作者更倾向于把这几片叶子理解为:被广大黑暗和寒冷包围着的春(希望)的被打压、缩小的象征。
可见,季节在这些只言片语的暗示明示中,已是混乱的、模糊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们没有处在可以安乐生活的季节。他们在经受着“秋的凉意”、冬的寒冷,又在春的微茫希望中无望地希望着,等待着。
2 一天
爱斯特拉冈:但是。哪个星期六呢?今天是星期六吗?难道今天不可能是星期日吗?或者是星期一?或者是星期五?
戈多让两个流浪汉星期六等他,而星期六是《圣经》中记载的上帝造人的日子。这里的星期六可能暗指耶稣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那么星期六是耶稣不在世上的日子。人们因而绝望、无聊和孤寂,等待着精神上的拯救。
而从时间的确定方面,这里的星期六是混乱的,说话者根本不确知今天是星期几,他们已经失去了确定时间的坐标。时间按纵向划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如果剧中人无法划分时间,那么,对于他们的回忆、现状和渴望,我们都是要怀疑的。
3 时刻
对每一天的划分中,我们过去很分明地划分为白天和黑夜。然而把从白天滑入黑夜的当儿,叫黄昏。黄昏究竟指什么时候呢?在这里就呈现了过往的黑白两分的过于简略的过失——第三界面。第三界面是我们未曾仔细研究的,所以,这里只剩模糊。除了时刻的模糊,还有时刻的缺失——白天。这可以从意象的角度看出,剧中只出现了月亮,而没有出现太阳意象。(回忆除外)
现实中,表可以确定时间。剧中唯一拿表的人——波卓(现实中降落的上帝)(此点亦可以证明其为上帝的身份),在第一幕中却把表丢了。他若无其事地说“我准把它丢在庄园里啦”(上帝原来的家园),却留给人们一个无法确知的世界。
从意象的角度看,剧中只出现了月亮——这只出现于黑夜的事物,其冷冷的光更增人的孤独。爱斯特拉冈曾回忆:“我的衣服是在太阳里晒干的。”并且从太阳、月亮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看(西方的月亮有“疯狂、神经病”的隐喻),人们只生活在黄昏、黑夜中,波卓的眼睛瞎啦,他只能看到黑夜。这些都是作者对自己所处时代人们的判断的依据。
4 变化无常
时间的变化无常,可以从树叶一夜变绿的剧情中略见一斑。荒诞派戏剧家使用极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来表达那个疯狂而无逻辑的时代。
弗拉季米尔:只一夜工夫。
爱斯特拉冈:准是春天来啦。
弗拉季米尔:照你说来,咱们昨天晚上是在哪儿呢?
爱斯特拉冈:我怎么知道?在另一个场所。别怕没有空间。
叶子可以一夜变绿,季节可以一夜更换,这是正常的时秩更迭吗?他们虽然说着“别怕没有空间”,然而人却没有家,心却无所属。
三、人的缺失与不确定性
《等待戈多》中人与人之间是不能相互理解的,但也是不能独立的,并且人是没有主体性的,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感觉。
1 女性的缺失
在《等待戈多》全剧中,只有一次提到女人,是在幸运儿出场时,略带头脑的弗拉季米尔说他“像个女人”。只有男性、女性平衡存在的世界才是一个有希望和生命的世界。剧中只是一个单性的世界,这注定了它要从黄昏的荒凉走向黑夜和灭亡。
2 人的官能的缺失
除了波卓眼瞎,无法看见事物、辨别黑夜和白天,幸运儿变哑,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也同时被剥夺了话语 权之外,戈戈、狄狄、报信孩子的不辨时间与空间也是一种官能的缺失。
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人类的一部分,波卓——降落的神,幸运儿——被认为得到拯救的人,戈戈、狄狄——变态的“夫妻”,孩子——不辨人物与地点的下一代。他们便是西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失明、失聪、变态和不辨正误的时代!
3 独立人格的缺失
幸运儿在最初就被剥夺了身份的自由,不被当做人看,而在第二幕愈演愈烈地变成了哑巴,连自己的话语权也被剥夺了。他的个人生命走向一直是向下的。
波卓,虽是以主人的身份出现,然而随着自己的失明,他已无法离开幸运儿。就是在最初未变瞎之前,他的所有智慧都是幸运儿教授的,可见没有幸运儿就没有今天的他。二人是无法分离的,离开谁都将失去自己存在的证据与依靠。
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一个关注于精神,一个关注于肉体,都不是完整的人格。
4 人的迷失
迷失与缺失是不同的。缺失是事物的不完整,而迷失是在完整的基础上,各部分的行动与功能出了差错,而导致了事物肌体的破坏,其中包括缺失。
波卓由神降为人,他和幸运儿在舞台上穿行着,他们在寻找什么?第一幕是走向市场,第二幕呢?波卓看到幸运儿的现在就痛苦得无法忍受,他是否在痛苦中回忆起自己以前作为神时的博爱与神力呢?神已非神。
幸运儿失去了自己的自由与话语权,他是痛苦的,他己由一个完整的人变作物或工具了。
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的迷失在于失去了自己的“立场”,他们“趴在地上”。整天地在等待戈多,然而戈多始终未来。他们不知道离开吗?哪里都是一样的。
怎样走出这圆形的迷阵呢?或许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作为观众的同时代人为他们作了反面的尝试,从而让人们面对一个失去了神的时代,面对它,走出它。
作为信使的孩子也是迷失的。他不知道自己快不快乐,他明明见过的人第二天就不认识了。身为下一代,不辨是非,还有未来吗?这是萨缪尔·贝克特在关注当时人们精神的迷失时对未来的隐忧吧!
作者就这样展现给我们一幅荒诞无望世界的画图,这画图是灰色的。人们能不能在这样的画图面前得到启悟从而得救呢?只能靠人类自己。
结语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西方戏剧史上的奇葩,其成就不仅是虚构性,唤起诗的意象的复杂性,以及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使其持续下去的技巧,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些意象所体现的视觉现实和视觉真实。荒诞派戏剧尽管在虚构和自发性方面十分自由,但它所关心的是要传达一种存在经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力图毫不妥协地、诚实无畏地揭示出人类状况的终极现实。
荒诞派戏剧与现实的关系,是它关心的是人类状况的终极现实,即生与死,孤立与交流等为数不多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从上帝、时间、人三者的缺失和不确定性这三个主要方面来解读《等待戈多》,看其所反映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人精神生活的现实。
一、上帝的缺失与不确定性
自尼采说上帝已死,西方传统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念便土崩瓦解。人们没有了信仰,人生变得没有意义,失掉了目的,于是荒诞感便随之而来。在《等待戈多》中,人们还在苦苦等待那能拯救一切的神出现,他出现了,可是已让人无法辨认。
从波卓的言语和行为方式上可以看到,万能的上帝在现实中已经变为一个需要帮助、以金钱为工具、残暴无常而又相信命运的人。
A 金钱——救命的稻草
第一幕中戈戈、狄狄也对金钱爱之如命,但他们是用金钱来维持自己活命的,如果连肚子都填不饱,何来高尚?第二幕,戈戈、狄狄竟然沦落到道德丧失殆尽,以帮助瞎了的波卓为“消遣”!?人是这样,神呢?
波卓:救命!我会给你们钱的!
波卓:十个先令——一磅!
在这个神的后裔。或略带神性的人都自身难保并以金钱为工具的世界,正处于神性、人性一起陷落的时代,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的现实!
B神之退位
从文艺复兴到二战之前,西方是一个宗教(基督教)统治的世界,但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神的位置崩溃了,他把地位拱手让给命运。世界变成了一个被命运主宰的世界。这在波卓——现实中的上帝的言辞中很容易找到。如:
波卓:想一想,我本来很可能处在他的地位,他也很可能处在我的地位。要不是命运愿意我们像现在这个样子的话。人各有命。
从戏剧的类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看,命运悲剧的产生是在极其远古的时代,它给人以指点迷津的安慰。而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这样一个人的发现、社会的发现、文化的发现时代,神竟退位了,退位给在上古时代统治过人们的命运!
这究竟是人类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不如宁愿相信这是人们在荒诞的现实中寻找出路的一种尝试。一种向传统向历史向源头寻找出路的尝试。
可见,在人们的精神现实中,神是存在着,可此时已是降落的神,尚需困苦中的人来搭救。人们还能再寄希望于他,再无始无终地等待他吗?
二、时间的缺失与不确定性
1 季节
从舞台背景和演员的着装上看,这是一个荒芜和寒冷的季节——一切都是灰色的(除去第二幕中几片叶子),“圣地的彩色图”只是回忆,“青灰色的死海”只是想象度蜜月的地方。如果戈戈、狄狄及波卓、幸运儿的靴子和帽子可以表现季节的话,也只是冷冷的季节,具体是哪个?不能确指。
从演员的对话和独白中,似乎可以找到些微的信息。如波卓:今晚上的天气有点儿秋意。及第二幕中,枯树上长出的几片叶子。这叶子是否可以指春的到来呢?但本文作者更倾向于把这几片叶子理解为:被广大黑暗和寒冷包围着的春(希望)的被打压、缩小的象征。
可见,季节在这些只言片语的暗示明示中,已是混乱的、模糊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们没有处在可以安乐生活的季节。他们在经受着“秋的凉意”、冬的寒冷,又在春的微茫希望中无望地希望着,等待着。
2 一天
爱斯特拉冈:但是。哪个星期六呢?今天是星期六吗?难道今天不可能是星期日吗?或者是星期一?或者是星期五?
戈多让两个流浪汉星期六等他,而星期六是《圣经》中记载的上帝造人的日子。这里的星期六可能暗指耶稣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那么星期六是耶稣不在世上的日子。人们因而绝望、无聊和孤寂,等待着精神上的拯救。
而从时间的确定方面,这里的星期六是混乱的,说话者根本不确知今天是星期几,他们已经失去了确定时间的坐标。时间按纵向划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如果剧中人无法划分时间,那么,对于他们的回忆、现状和渴望,我们都是要怀疑的。
3 时刻
对每一天的划分中,我们过去很分明地划分为白天和黑夜。然而把从白天滑入黑夜的当儿,叫黄昏。黄昏究竟指什么时候呢?在这里就呈现了过往的黑白两分的过于简略的过失——第三界面。第三界面是我们未曾仔细研究的,所以,这里只剩模糊。除了时刻的模糊,还有时刻的缺失——白天。这可以从意象的角度看出,剧中只出现了月亮,而没有出现太阳意象。(回忆除外)
现实中,表可以确定时间。剧中唯一拿表的人——波卓(现实中降落的上帝)(此点亦可以证明其为上帝的身份),在第一幕中却把表丢了。他若无其事地说“我准把它丢在庄园里啦”(上帝原来的家园),却留给人们一个无法确知的世界。
从意象的角度看,剧中只出现了月亮——这只出现于黑夜的事物,其冷冷的光更增人的孤独。爱斯特拉冈曾回忆:“我的衣服是在太阳里晒干的。”并且从太阳、月亮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看(西方的月亮有“疯狂、神经病”的隐喻),人们只生活在黄昏、黑夜中,波卓的眼睛瞎啦,他只能看到黑夜。这些都是作者对自己所处时代人们的判断的依据。
4 变化无常
时间的变化无常,可以从树叶一夜变绿的剧情中略见一斑。荒诞派戏剧家使用极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来表达那个疯狂而无逻辑的时代。
弗拉季米尔:只一夜工夫。
爱斯特拉冈:准是春天来啦。
弗拉季米尔:照你说来,咱们昨天晚上是在哪儿呢?
爱斯特拉冈:我怎么知道?在另一个场所。别怕没有空间。
叶子可以一夜变绿,季节可以一夜更换,这是正常的时秩更迭吗?他们虽然说着“别怕没有空间”,然而人却没有家,心却无所属。
三、人的缺失与不确定性
《等待戈多》中人与人之间是不能相互理解的,但也是不能独立的,并且人是没有主体性的,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感觉。
1 女性的缺失
在《等待戈多》全剧中,只有一次提到女人,是在幸运儿出场时,略带头脑的弗拉季米尔说他“像个女人”。只有男性、女性平衡存在的世界才是一个有希望和生命的世界。剧中只是一个单性的世界,这注定了它要从黄昏的荒凉走向黑夜和灭亡。
2 人的官能的缺失
除了波卓眼瞎,无法看见事物、辨别黑夜和白天,幸运儿变哑,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也同时被剥夺了话语 权之外,戈戈、狄狄、报信孩子的不辨时间与空间也是一种官能的缺失。
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人类的一部分,波卓——降落的神,幸运儿——被认为得到拯救的人,戈戈、狄狄——变态的“夫妻”,孩子——不辨人物与地点的下一代。他们便是西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失明、失聪、变态和不辨正误的时代!
3 独立人格的缺失
幸运儿在最初就被剥夺了身份的自由,不被当做人看,而在第二幕愈演愈烈地变成了哑巴,连自己的话语权也被剥夺了。他的个人生命走向一直是向下的。
波卓,虽是以主人的身份出现,然而随着自己的失明,他已无法离开幸运儿。就是在最初未变瞎之前,他的所有智慧都是幸运儿教授的,可见没有幸运儿就没有今天的他。二人是无法分离的,离开谁都将失去自己存在的证据与依靠。
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一个关注于精神,一个关注于肉体,都不是完整的人格。
4 人的迷失
迷失与缺失是不同的。缺失是事物的不完整,而迷失是在完整的基础上,各部分的行动与功能出了差错,而导致了事物肌体的破坏,其中包括缺失。
波卓由神降为人,他和幸运儿在舞台上穿行着,他们在寻找什么?第一幕是走向市场,第二幕呢?波卓看到幸运儿的现在就痛苦得无法忍受,他是否在痛苦中回忆起自己以前作为神时的博爱与神力呢?神已非神。
幸运儿失去了自己的自由与话语权,他是痛苦的,他己由一个完整的人变作物或工具了。
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的迷失在于失去了自己的“立场”,他们“趴在地上”。整天地在等待戈多,然而戈多始终未来。他们不知道离开吗?哪里都是一样的。
怎样走出这圆形的迷阵呢?或许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作为观众的同时代人为他们作了反面的尝试,从而让人们面对一个失去了神的时代,面对它,走出它。
作为信使的孩子也是迷失的。他不知道自己快不快乐,他明明见过的人第二天就不认识了。身为下一代,不辨是非,还有未来吗?这是萨缪尔·贝克特在关注当时人们精神的迷失时对未来的隐忧吧!
作者就这样展现给我们一幅荒诞无望世界的画图,这画图是灰色的。人们能不能在这样的画图面前得到启悟从而得救呢?只能靠人类自己。
结语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西方戏剧史上的奇葩,其成就不仅是虚构性,唤起诗的意象的复杂性,以及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使其持续下去的技巧,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些意象所体现的视觉现实和视觉真实。荒诞派戏剧尽管在虚构和自发性方面十分自由,但它所关心的是要传达一种存在经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力图毫不妥协地、诚实无畏地揭示出人类状况的终极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