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耳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是为了探讨与研究中耳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现在世界上患有中耳炎的患者越来越多了,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之势,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故医学上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虽不是大病,但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而且大多发病的患者儿童居多。
  【关键词】 中耳炎;临床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30例(217耳)中,女童患者就有70耳,男童患者就有56耳,年龄4-15岁,平均的儿童患者8.5岁,病史为3个月-3年半,主要症状表现为对来源声音反应迟钝,不够灵敏,家长经过观察,基本上是怀疑听力下降或者听力不正常,因此来医院进行就诊,其中有37例患者经检查发现有以下症状:耳鸣、听力下降、还有耳闷,有38例患者的病情存在反复发作史,有32例患者经检查存在鼓膜内陷、色泽灰暗,11例患者鼓膜呈橙黄色或黄色,可见于液平面,2例患者鼓膜增厚、比较混浊,5例鼓膜呈乳白色或灰蓝,6例患者鼓膜有钙化斑,其中在这些患者中,鼻咽部侧位片示腺样体显示肥大者有40例,感冒病史者患者有33例,下鼻道及中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的患者有13例。
  1.2 临床症状表现 经过观察发现,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①鼓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以鼓膜环部及松弛部为著;②部分鼓膜完整但有内在的缺陷,体现为光维缩短、移位、中断、消失或散淡,较少的患者还存在鼓膜穿孔,有时鼓膜浑浊,急性的患者可见鼓室积液。③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显示低频损失为主。④揉抓耳朵或头面部,在睡觉时还会表现为摇头转颈,夜不能寐或者是睡不安稳,容易瞬间惊醒或哭闹不宁,不时还会出现尖叫。
  1.3 治疗方法与评定 首先,先对患者打全麻剂,全麻成功之后,在对其症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者,先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止血彻底后,患耳朝上,在耳科显微镜下于鼓膜紧张部前下象限用鼓膜切开刀呈放射状切开鼓膜,切口应较T型管的外径稍大,然后用口径相当的吸引管经该切口进入鼓室吸净积液,如积液黏稠,可向鼓室内注入少量糜蛋白酶溶液,3-5min后液体即可吸出,T形管置入前应略作修整,调整管的位置使其远离外耳道壁,术后,合并鼻窦炎者给0.5%的呋麻液滴鼻,鼻腔分泌物多者行负压置换疗法。
  1.4 疗效评定 治疗后耳闷、听力下降及自声增强等症状会消失,听力恢复至正常。声阻抗鼓室的曲线为A型。治疗后的6个月内情况正常,无症状复发,持续好转,耳闷、听力下降的患者也较其他治疗有明显的好转,自声增强症状也会有显著的好转,患者自觉听力较之前也有所大大的提高,经纯音测听听力提高20dB左右,声阻抗为AS曲线。
  2 讨论
  通常中耳炎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时就医的话,可以痊愈并不再复发。但慢性中耳炎却无法根治。慢性中耳炎一般由急性中耳炎转变而来,需要及时的治疗。病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2.1 中耳炎的三种情况
  2.1.1 中耳炎 是引起鼓室硬化最常见的病因。表现为鼓膜增厚,内陷。鼓室和乳突窦及乳突气房内充填软组织密度影,乳突气房含气减少或消失,鼓室及乳突内可以出现积液征象,听小骨破坏甚至消失,少部分患者可有乳突及鼓室壁的骨质破坏。但不会出现钙化。
  2.1.2 粘连性中耳炎 鼓室硬化和粘连性中耳炎都是中耳炎迁延过久,导致的永久性、非活动性的不可逆性病变。其中以机化粘连为主者,称为粘连性中耳炎;而以透明样变性、钙化为主甚至出现骨化者,称为鼓室硬化。两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及病史极为相似。鼓室硬化斑块出现钙化或骨化后,在HRCT上可明确的诊断,而在出现钙化或骨化之前,在HRCT上很难区分,均表现为鼓膜正常或增厚、内陷。鼓室内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和骨壁、听骨链相连。鉴别方法主要通过病理或手术证实。
  2.1.3 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
  中国医学界认为急性中耳炎如果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比较严重,也有可能会形成慢性中耳炎。中耳炎的基本症状可以有发热、怕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全身性反应,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其痛剧烈,往往会使患儿从睡梦中痛醒、哭闹不安,婴儿不愿吃奶,牵拉或摩擦单侧耳朵,当咳嗽、喷嚏、吞咽时,疼痛会加重。但是,在鼓膜发生化脓性穿孔,脓液流出外耳道后,耳痛会明显减轻、好转。在中耳化脓感染期间,听力可明显下降,伴耳鸣,在鼓膜穿孔后,听力反而会稍好转。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也可出现高热,但耳病等症状不明显,家长不容易发现,随着耳内积液加重听力可受到明显影响,对孩子的听力影响较大。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宝宝洗澡、洗头时,防污水流入鼻及耳内。游泳后可用细小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以保持清洁干燥。②家长应该戒烟,避免小儿被动吸烟,有利于降低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③擤鼻涕时不要双手同时挤压鼻子,应一侧一侧进行。④不要给宝宝挖耳朵,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⑤家长应细心观察小儿的听觉及语言发育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就诊。
  3 结果
  所以对于以往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经比较显示,鼓室置管及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恢复听力的最好方法,应尽早进行。因为术前和术后在听力的检查方面有重要意义,不容忽视。要保持孩子处于空气新鲜的环境里,保持鼻腔通畅,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积极治疗耳鼻喉疾病,擦鼻涕的时候不能用力同时挤压两侧鼻孔,应该单侧擤鼻涕,游泳或洗澡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多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儿童游泳的时候要带耳塞,这样水就进不了耳朵,诱发小儿中耳炎,若孩子耳朵疼痛时,家长可以用一块清洁的毛巾热敷耳部,或用热敷垫,皆可缓解耳朵痛。
  另外,家长应时刻密切注意儿童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健康,平时与孩子多做沟通,一经在表面发现孩子听力不正常,或者反映出听力迟钝时,就应该以及就医,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方便儿童中耳炎疾病早日得到治疗,这样医生也容易掌握患者的发病情况,对症治疗让儿童早日恢复健康。而医生在检查治疗时,要认真分析发病的综合原因,治疗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罗鸿,冯天成.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改变的临床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4):295-297.
  [2] 王荣光.临床耳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2-103.
  [3] 黄赛瑜,倪丽艳.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置管治疗探讨[J].中国耳鼻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9(4):234-235.
  [4] 许庚,李源.鼻内镜外科技术及其延伸的发展关键在于实践.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5):315-317.
  [5] 杨振华.分泌性中耳炎[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84,4:239.
  [6] 汪和平,吴鹤金,刘芳芳.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对分泌性中耳炎鼓室胶体的溶解作用.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3(10):466.
  [7] 王晓燕,赖思源.鼓膜双孔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06例疗效观察.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年第04期.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进一步合理应用剖宫产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和母婴安全。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1569例中602例剖宫产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社会因素无指征剖宫产,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602例剖宫产术中,因社会因素做剖宫产术的148例,因难产做剖宫产术的104例,因胎儿宫内窘迫做剖宫产术的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