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探讨

来源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大客流的特点,然后详细论述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客流预测、车站客流组织、票务组织、特大客流应急,通过不断分析旨在不断提高地铁车站运营组织管理水平,有效应对大客流现象,以免对乘客安全出行造成影响,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
  一、大客流的特点分析
  第一,可預见性大客流特点。首先,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其规律性显著,城市的不同,会使持续时间和客流量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尤其在车站与住宅、办公较近的情况下,上下班时段客流上升幅度明显。其次,节假日大客流。面对节假日的到来,地铁客流上升迅速,主要是因为游客和市民需要出行休闲、购物等【1】,尤其在车站与商业区或旅游景点较近的情况下,客流冲击力较强;春节前后,对于铁路客运站附近的地铁车站的冲击力较强,但是该阶段的客流的稳定性能显著,其影响力并不大;端午、中秋等节日,市民的出行与购物,会加剧商业区附近的车站的客流量,同时上涨其他车站的客流。乘客乘坐地铁流程图如1所示:
  第二,不可预见性大客流。针对于规模、时间长短等,其预测难度性较高,在无规律的影响下,车站客流量短期上升迅猛。基于此,对于车站工作人员来说,应第一时间采取处理对策,并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
  二、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措施
  (一)客流预测
  在可预见性大客流特点的影响下,预测应尽量提前一些,在制定客流组织方案时,从预测的客流量大小出发。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应做好历史数据搜集工作。针对于节假日的客流量,应对历史客流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在预测方面,主要以客流增长经验系数为主。在地铁沿线,面对重大活动的开展,应提前准备时间对活动实施的相关信息进行高度明确,如规模、参与的人数等。在恶劣天气下,居民出行调查的实施非常有必要,为其他常规道路交通方式向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客流量的转移的获取提供便利性。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管理方案如图2所示:
  (二)车站客流组织
  首先,对于引导员和应急人员,应提高对培训和跟岗学习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安全以及票务等能力,确保面对大客流能够沉着、冷静地引导乘客。其次,针对于临时疏导措施,非常适用于站厅和站台层,加强临时导向标牌和导流栏杆等设置,并借助人工引导方式的辅助,不断提高客流疏散水平。此外,导流栏杆,在出入口外设置也是十分关键的,已经成为了对乘客进站速度实施控制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
  (三)票务组织
  首先,预制票的制作。对于车站来说,应加强为了应对大客流而使用的预制票的申报工作,自动售检票系统应从车站需求出发,将金额和起始站名纳入其中,并在单程票内写下来,基于车站票务中心,应负责相应的售出工作,确保大客流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其次,临时售票亭的准备。车站应对大客流的进出方向进行深入分析,将临时售票亭设置在进站的位置【2】,这主要是因为进站客流的集中性特点显著。由于车站站厅面积并不大,所以在进站大客流的通道内,设置临时售票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其位置的设置应避免对客流的组织流线造成不良影响。再次,增加备用金。在大客流来临的前期阶段,车站应从客流预测出发,并对以往消耗的备用金进行全面化分析,确保备用金的及时申领,使备用金的储备符合充足性需求,从而为应对大客流现象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调整售检票的速度。在大客流初期阶段,站台客流压力比较小,所以应对发售预制票或应急纸票进行增设,将其纳入到票务中心和临时售票亭。反之,在站台客流压力剧增的情况下,车站应对售检票的速度实施控制,针对于具体的实施措施,主要以取消售卖预制票、纸票等为主。
  (四)特大客流应急
  面对车站特大客流的出现,在人潮控制方面,应加强由内向外的实施策略,加强三级客流控制方法的应用,其中,这三级主要包括站台、站厅付费区、出入口。首先,在站台客流控制过程中,站厅或站台的楼梯口处,为控制点的最佳设定位置,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自动扶梯的运行方向进行调整,也要加强隔离围栏的设置,为组织客流创造有力条件。其次,付费区,在进站闸机处,控制点的设置非常关键,对于站务人员来说,应确保进站秩序符合有序性、便捷性原则,确保票务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并从该区域内的乘客数量出发,对进站闸机进行适度关闭,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全部关闭。
  三、结束语
  由本文研究了解到,针对于地铁车站,其客流量压力与日俱增,在地铁运营的影响因素中,主要包括车站客流组织,而大客流量,极容易造成地铁车站运营压力的增加,所以加强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禹丹丹,陈文,韩庆龙,等. 北京地铁节假日客流特点和运营组织方法分析[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000(004):58-66.
  [2]周菁楠、李伟、罗钦. 城轨车站大客流条件下列车运行调整[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0,v.37;No.164(06):71-76.
  徐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非常情况下地铁行车组织可能产生的结果,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对乘客影响因素的分析,重点介绍了应对非正常情况下地铁行车组织的具体策略,它不仅可以避免地铁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还可以进一步为乘客的出行安全提供保障。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可以采取更加具体针对性的措施来高效的应对各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以此来满足乘客在出行过程中的不同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LCU冗余技术,然后对地铁车辆LCU冗余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列车LCu方案、电源冗余、主控板冗余,通过不断分析旨在充分彰显出LCU冗余技术的应用价值,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辆;LCU冗余技术;应用  一、LCU冗余技术  (一)“双机热备”架构  对“双机热备”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互换性质的子系统,这两组功能并无明显差异性,加强同时上电热备方式的应用
期刊
摘要: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过程的重要关节,关乎整体建筑大局。受制于建筑设计的结构设计,往往是出现在建筑设计之后的。虽然结构设计会对建筑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绝不可能是破坏性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系统性,这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拥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重组的理论功底。  关键词: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是指工程结构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
期刊
摘要:在环境治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不可以先走优先发展再进行治理的道路。伴随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以及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对自然的破坏就愈发严重,因此,就需要找到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途径。为了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就需要认真谨慎对待水源问题,不可粗心大意。目前用于污水处理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与健全,仍需要继续探索,并在实践中找到更多合适且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工程;城市;污水处理  在经济快速进步的背
期刊
摘要:地铁物资供应能否保证及时性与安全性,在根本上关系到地铁运行安全。当前时期背景下的地铁运营线路正在逐步实现拓展,相应的地铁物资运送需求总量也在日益增加。面对以上的全新形势背景,地铁物资管理部门亟待引进地铁物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合理改造地铁物资调配与统计的传统技术手段。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地铁物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要点。  关键词:地铁物质;信息化;物资管理  一、新形势下地铁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期刊
摘要: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铁的建设数量和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在进行地铁运营筹备工作中,需要明确主要工作重点和很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优化筹备的效果和水平,保证地铁的平稳性运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树立全周期的管理理念,创新以往的工作模式。本文论述了在地铁运营筹备工作中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实施模式,从而为实际工作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地铁运营;筹备工作;全周期理念  一、考虑人
期刊
摘要:GIS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国水文地质管理体系再上新台阶,结合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水文问题的精准判断、快速响应与处理;当然GIS技术与水文地质领域的结合还有较多改进之处,并由此展望未来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GIS;水文地质;应用  一、应用现状分析  (一)水灾预防  GIS在现代化水灾预防体系中应用价值明显,当前各地防洪抗汛办公室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结合GIS技术,与过往水灾有关的资
期刊
摘要:混凝土施工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及时发现问题,预防质量安全隐患,能大大提升建筑工程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双重价值。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研究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治理,不仅要增强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意识,还要充分应用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促进该项工作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对策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期刊
摘要:在建造工程施工时,施工技术会对建筑施工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若不能合理使用建筑技术,则容易导致安全和质量问题。混凝土施工技术易被外界各类因素影响,致使工程在进行施工时较为复杂,要想确保施工中各项工序符合要求,需要严格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有效控制,由此确保提升施工整体项目效率;还要注意施工后期的养护管理,确保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交通土建;建设;混凝土;施工技术  1施工
期刊
摘要:纵观现阶段我国建筑领域发展,可持续化发展俨然成为建筑领域市场的发展重点,这促使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以可持续化为目标来推动自身发展。换言之,我国建筑学领域发展势必会以绿色施工为主要趋势。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尽管在经济获取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我国资源匮乏、环境问题逐渐加剧。在此背景下,绿色建设事业的发展迫在眉睫。而施工企业要想维持自身长久发展态势,必须做到在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