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车辆识别代号的国际国内标准要求,分析了常見的VIN失效模式,同时总结了一套VIN质量控制策略。
关键词 车辆识别代号;标准;质量控制
1 VIN码概述
车辆识别代号,英文简称为VIN,是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的缩写。每一辆车都有一个唯一的VIN,它由17位字符( 包括英文字母和数字) 组成,包含了车辆的生产厂家、年代、车型、车身形式、发动机及组装地点等车辆信息,是最重要的车辆识别信息。VIN 码具有唯一性和标准性,因而是车辆生产、销售、承保理赔、维修等各个环节的重要索引信息之一;我们在生产过程追溯可疑车辆,销售上牌,处理保险理赔单等工作上都必须先索引得准确的VIN码信息。
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车辆识别代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上实际80年代就建立了世界统一的道路车辆识别系统的4 个国际标准:ISO 3779-1983《道路车辆VIN(车辆识别代号)内容与构成》、ISO 3780-1983《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ISO 4030-1983《道路车辆VIN(车辆识别代号) 位置与固定》、ISO 4100-1980《道路车辆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2004 年,我国VIN 标准经过修订,成为 2个国家强制标准并于同年10 月 1 日强制实施,这两个标准分别是GB16735-2004《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 16737-2004《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NI)》。
2 质量标准
根据国标要求,整车厂通过粘贴VIN标识以及在车架上刻划VIN号的方式对车辆进行规范性标识,其中刻划的深度要求是大于0.200mm,字符高度大于等于7.0mm。刻划工艺比粘贴工艺更可靠更稳定,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复制刻划其他车辆VIN的技术也不断发展,车管所为了规避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在用户上牌或年检时均严格按照国标要求进行审查每一辆车的VIN刻划情况,如字符大小一致性,字符间距紧密均匀,字符深度合规,字符拓印清晰等等。
3 VIN失效原因
某SUV的VIN码在车身车间进行刻划,刻划设备通过电机驱动可实现X、Y、Z 方向的移动,刻划针头为硬度较高的金刚石,图1为刻划工艺的几何模型,H为字符刻划的深度。
VIN号刻划时,板材被夹具固定在针头下方,在气缸的推动下针头压入板材内,同时伺服电机根据控制系统给出的指令推动刻划针在工件表面上X、Y 向移动,最终刻出相应的字符。但在刻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字符,从而导致车辆无法上牌甚至报废商品车。
VIN刻划质量主要关联零件质量状态、零件定位系统、刻划机性能三个方面。而VIN码主要的质量缺陷有字符深度不足、字体变形、字符间距不均、字符大小不一致、字符偏移、字符有歧义等等。
刻印的钢码出现字符深度不足,主要原因有刻划针磨损,刻划气压不足。而当零件定位系统出现松动或者定位销偏移,则会引起刻划字体变形、字符偏移的问题;当然,零件的表面杂质也会造成刻划出来的字符变形或者字符存在歧义。而若刻印机的内置程序出现故障时,则可能造成VIN出现多种质量缺陷,比如字体变形、字符间距不均、字符大小不一致、字符偏移、字符有歧义等。
4 VIN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法
4.1 开班前对刻划机进行维护检查
在生产开班前,对刻划机进行维护检查,确保刻划机处于良好的启动工作状态。在刻划前主要围绕下面几点检查设备的状态:
刻印机针头是否出现松动、磨损;
零件夹紧工装是否松动;
刻印机气管是否漏气,气压是否处于标准范围内;
刻印机底板是否平整;
后台程序的坐标、行走范围、字符大小设置是否为标准范围内的参数。
4.2 生产过程中的质检计划及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刻划机、零件或者定位工装会存在变异的风险,从而导致VIN缺陷的产生。为了有效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除了按照4.1的内容检查设备状态外,还可对刻印出来的VIN进行目视检查以及拓印检查,识别字体是否变形,字符间距一致性,字符位置等。目视检查和拓印检查相对比较简单,可按照100%检查实施。
而零件的质量状态对刻印结果也有一定影响,在刻印VIN码前,应重点检查零件定位孔是否变形,清洁钣金表面质量避免杂质影响针头刻划轨迹和深度,检查零件定位到刻划设备时是否存在离空现象等等。
另外,VIN深度无法通过目视或拓印检查来识别是否符合标准要求,那么可利用专业的划痕深度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目前常用的划痕深度测量仪品牌主要有泰勒、304所的HH4,利用设备测量深度虽然精度较准但耗时较长,建议按照每生产4小时即安排测量一次。
除了刻划前做好相关设备、零件检查,预防缺陷产生外,刻划后还应做好VIN质量确认,避免逃逸到用户手上,影响用户上牌。针对影响用户上牌的几种缺陷模式,本文总结如下表1的控制方式:
5 效果跟踪
本文通过对VIN缺陷模式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控制计划及方法,并对白车身的VIN效果进行跟踪发现,按照这个控制策略,持续跟踪6个月,白车身VIN刻划过程的缺陷率有明显的下降,其中下工序投诉率为零,如下图2所示。
6 总结
本文阐述了车辆识别代号的国际国内标准要求,不仅从刻划气压上分析控制车辆识别代号刻划质量,还从生产过程总结了控制字符刻划质量的设备、零件检查要点,最后针对车辆识别代号的缺陷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随着车管所监管要求的提升,各汽车主机厂为了降低用户无法上牌的投诉,对旗下各款汽车的车辆识别代号的质量控制都非常重视。本文在刻划前后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给各汽车主机厂在车辆识别代号或者类似法规项(如儿童锁钢印)的质量控制上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段竞芳,宋舜等人.车辆识别代号刻划质量控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6,30(3):24-26.
[2] 谭孟曦.利用纳米压痕加载曲线计算硬度_压入深度关系及弹性模量[J].金属学报,2005,41(10):1020-1024.
[3] 马元元,张皓,敖琪.机动车车辆识别代号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司法鉴定,2014,5.
关键词 车辆识别代号;标准;质量控制
1 VIN码概述
车辆识别代号,英文简称为VIN,是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的缩写。每一辆车都有一个唯一的VIN,它由17位字符( 包括英文字母和数字) 组成,包含了车辆的生产厂家、年代、车型、车身形式、发动机及组装地点等车辆信息,是最重要的车辆识别信息。VIN 码具有唯一性和标准性,因而是车辆生产、销售、承保理赔、维修等各个环节的重要索引信息之一;我们在生产过程追溯可疑车辆,销售上牌,处理保险理赔单等工作上都必须先索引得准确的VIN码信息。
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车辆识别代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上实际80年代就建立了世界统一的道路车辆识别系统的4 个国际标准:ISO 3779-1983《道路车辆VIN(车辆识别代号)内容与构成》、ISO 3780-1983《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ISO 4030-1983《道路车辆VIN(车辆识别代号) 位置与固定》、ISO 4100-1980《道路车辆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2004 年,我国VIN 标准经过修订,成为 2个国家强制标准并于同年10 月 1 日强制实施,这两个标准分别是GB16735-2004《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 16737-2004《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NI)》。
2 质量标准
根据国标要求,整车厂通过粘贴VIN标识以及在车架上刻划VIN号的方式对车辆进行规范性标识,其中刻划的深度要求是大于0.200mm,字符高度大于等于7.0mm。刻划工艺比粘贴工艺更可靠更稳定,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复制刻划其他车辆VIN的技术也不断发展,车管所为了规避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在用户上牌或年检时均严格按照国标要求进行审查每一辆车的VIN刻划情况,如字符大小一致性,字符间距紧密均匀,字符深度合规,字符拓印清晰等等。
3 VIN失效原因
某SUV的VIN码在车身车间进行刻划,刻划设备通过电机驱动可实现X、Y、Z 方向的移动,刻划针头为硬度较高的金刚石,图1为刻划工艺的几何模型,H为字符刻划的深度。
VIN号刻划时,板材被夹具固定在针头下方,在气缸的推动下针头压入板材内,同时伺服电机根据控制系统给出的指令推动刻划针在工件表面上X、Y 向移动,最终刻出相应的字符。但在刻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字符,从而导致车辆无法上牌甚至报废商品车。
VIN刻划质量主要关联零件质量状态、零件定位系统、刻划机性能三个方面。而VIN码主要的质量缺陷有字符深度不足、字体变形、字符间距不均、字符大小不一致、字符偏移、字符有歧义等等。
刻印的钢码出现字符深度不足,主要原因有刻划针磨损,刻划气压不足。而当零件定位系统出现松动或者定位销偏移,则会引起刻划字体变形、字符偏移的问题;当然,零件的表面杂质也会造成刻划出来的字符变形或者字符存在歧义。而若刻印机的内置程序出现故障时,则可能造成VIN出现多种质量缺陷,比如字体变形、字符间距不均、字符大小不一致、字符偏移、字符有歧义等。
4 VIN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法
4.1 开班前对刻划机进行维护检查
在生产开班前,对刻划机进行维护检查,确保刻划机处于良好的启动工作状态。在刻划前主要围绕下面几点检查设备的状态:
刻印机针头是否出现松动、磨损;
零件夹紧工装是否松动;
刻印机气管是否漏气,气压是否处于标准范围内;
刻印机底板是否平整;
后台程序的坐标、行走范围、字符大小设置是否为标准范围内的参数。
4.2 生产过程中的质检计划及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刻划机、零件或者定位工装会存在变异的风险,从而导致VIN缺陷的产生。为了有效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除了按照4.1的内容检查设备状态外,还可对刻印出来的VIN进行目视检查以及拓印检查,识别字体是否变形,字符间距一致性,字符位置等。目视检查和拓印检查相对比较简单,可按照100%检查实施。
而零件的质量状态对刻印结果也有一定影响,在刻印VIN码前,应重点检查零件定位孔是否变形,清洁钣金表面质量避免杂质影响针头刻划轨迹和深度,检查零件定位到刻划设备时是否存在离空现象等等。
另外,VIN深度无法通过目视或拓印检查来识别是否符合标准要求,那么可利用专业的划痕深度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目前常用的划痕深度测量仪品牌主要有泰勒、304所的HH4,利用设备测量深度虽然精度较准但耗时较长,建议按照每生产4小时即安排测量一次。
除了刻划前做好相关设备、零件检查,预防缺陷产生外,刻划后还应做好VIN质量确认,避免逃逸到用户手上,影响用户上牌。针对影响用户上牌的几种缺陷模式,本文总结如下表1的控制方式:
5 效果跟踪
本文通过对VIN缺陷模式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控制计划及方法,并对白车身的VIN效果进行跟踪发现,按照这个控制策略,持续跟踪6个月,白车身VIN刻划过程的缺陷率有明显的下降,其中下工序投诉率为零,如下图2所示。
6 总结
本文阐述了车辆识别代号的国际国内标准要求,不仅从刻划气压上分析控制车辆识别代号刻划质量,还从生产过程总结了控制字符刻划质量的设备、零件检查要点,最后针对车辆识别代号的缺陷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随着车管所监管要求的提升,各汽车主机厂为了降低用户无法上牌的投诉,对旗下各款汽车的车辆识别代号的质量控制都非常重视。本文在刻划前后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给各汽车主机厂在车辆识别代号或者类似法规项(如儿童锁钢印)的质量控制上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段竞芳,宋舜等人.车辆识别代号刻划质量控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6,30(3):24-26.
[2] 谭孟曦.利用纳米压痕加载曲线计算硬度_压入深度关系及弹性模量[J].金属学报,2005,41(10):1020-1024.
[3] 马元元,张皓,敖琪.机动车车辆识别代号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司法鉴定,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