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技】
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形象地描绘某一事物的“形”,来抒发一定的感情,或表明某种愿望。比如巴金的《月》,通过描绘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者改变这个冰冷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运用借物抒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生动,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细腻的感情。
那么,如何借物抒情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准所托之物,使物和情相契合
南朝刘勰说:“比类虽繁,以至切为贵。”由此可知,我们不能随便选取一种事物勉强来比附,否则就有牵强附会之嫌。因此,所选之“物”必须能承载你的那个“情”,二者要有某种契合点,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关联,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其思想和志趣。取物应与情感相结合。例如纪伯伦的《浪之歌》,放飞想象力,艺术地描绘了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意义深远。
二、表露所抒之情,确立鲜明的中心
写借物抒情类文章,关键一点是明确胸中之“情”。这需要我们通过体验、观察和思考,从某类事物中提炼出富有个性化的感悟和见解,表达鲜明的情感态度,这是写好此类作文的第一步。例如:高尔基借助“海燕”的形象,表达他对革命先驱者的赞美、对沙皇统治的痛恨,表现他扬善惩恶、爱憎分明的态度;周敦颐《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席慕容的《贝壳》小小的贝壳,演绎出了她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体会,耐人寻味。
三、描绘依托之物,为抒情架桥铺路
“写物”是手段,“抒情”是目的。为了使文章所抒之“情”有所依托,为了真切地抒发内心的情感,我们要学会抓住“物”的鲜明特征,适当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又细腻地描绘出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所谓描其“形”,传其“神”。例如鲁迅的《雪》,先是描绘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平和温暖,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后描绘了朔方的雪,突出其“如粉,如沙,不粘连”、冷寂壮美的特点,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将复杂的情感微妙地表达了出来。
四、巧用写作手法,抒写胸中的情感
大凡名家往往会巧妙地运用先抑后扬手法,先从贬抑处落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表达出赞美歌颂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以借助对某种事物的精雕细刻,来显示深刻的寓意,表现文章的主旨。比如小思的《蝉》,先是写蝉的聒噪,突出厌恶之情。接着写人们对它的看法:微小,聒聒之烦,实在不讨人喜欢。然后借朋友之口了解了蝉的生命特点,进而由物及人,由眼前的蝉到对生命感悟的思考,阐述蝉的生命意义,让人侧目。
五、学会以线穿珠,串联文章的内容
我们可以用一个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也就是把这种实物作为组织情节、串联事件的重要凭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物应与情感具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能引起读者情感体验的事物,而非一般的物品。例如学生习作《一袭校服,满心回忆》,以“校服”为线索叙述“小学时盼校服、中学时得校服、校服不称心厌校服、涂写喷画绘校服、签字留念用校服”这一系列的生活琐事中,有喜有悲,有开心有罚站,但不管怎样,中学“清汤挂面”式的校服成了初中生活的一份记忆,让人感慨不已。“校服”是本文叙事线索,透过校服写出了作者对初中生活的留恋之情。
【一文】
风雨中的莲
□李静洁
夏天风雨的夜晚像是不愿入睡的孩子,跳跃着,叫嚷着,总也不愿安静下来。风飘飘,雨潇潇,我也想起了风雨中的莲。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不禁为风雨中的莲担忧起来。
我虽然并不是“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却也会“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于是我撑了雨伞,走了出去。
沿着曲曲折折的石子小路,径直走近池塘,走近那风雨中的莲。世俗的争夺曾经迷乱了我的双眸,挫折的痛苦搅乱了我的心境,浮华的喧嚣打乱了我的宁静,那么,此刻,那风雨中的莲,便是我最好的归宿。
一池塘水,被拥挤的荷莲覆盖得严严实实的,那翠绿的,明亮的,跳动的荷叶,在风雨中舞蹈,飘摇却坚定,自始至终,不离不弃,陪伴着夜色深处的这寂寞的荷塘。那雪白的、粉红的莲花,淡雅地舞动着,清新地微笑着,坚韧地挣扎着,勇敢地伫立着……如同高空云霞,有一种只许欣赏不可亵玩的美丽。我感觉到自己的凝固,感觉到心脏激烈的搏动,感觉到呼吸停止在了瞬间。但愿,这一刻真的会是永恒。
我微笑着,注视着它们又欣赏着它们,甚至想要抚摸它们,她们是那倾国倾城的女子,柔柔静静,不娇不媚,不俗不凡。低下头来,清香犹存。周围那些大红大黄的花朵,风吹散了它们的香,雨侵蚀了它们的骨,风雨飘摇,疏松了它们的根本。雨声,是那么刺耳,“刷刷,刷刷”;风力,是那么自大,“呜呜,呜呜”,但畏惧是它们的。莲花,一如当初那般淡定从容。
我撑着的伞滑落在身后,我想我不再需要它了,我想起了《华严经探玄记》里说的,莲有四德:一香,二静,三柔软,四可爱。对于像我这样不谙世事的小愤青,缺少的正是这种淡定从容吧!
不多时,雨水叮叮咚咚,莲塘里泛起了涟漪,那片碧绿如宝石的荷叶掩盖着此时矜持而又羞怯的莲花。我收起伞,想起了一首小诗《风雨中的莲》:
亭立
无语
兀自低头
有我不能走进的温柔
弥漫在荷香里
风雨中的莲:净纯、温雅
含露而笑
那湿漉的笑
有我不能走进的禅意
摇曳在婀娜花韵里
清清荷香
幽幽气息
弥散在那条石子小路上……
【一评】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开头引出写作对象“莲花”,一反以往人们对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赞美,而是对莲在风雨中从容淡定的姿态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使所抒之情有了坚实的依托,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荷花浓浓的喜爱之情,从容地表达了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新的启示。文笔空灵清新,仿佛作者就是一朵莲花,给人以美的遐想。此外,文中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的运用,贴切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用诗歌结尾,增添了文章的意蕴,给人温馨之感。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形象地描绘某一事物的“形”,来抒发一定的感情,或表明某种愿望。比如巴金的《月》,通过描绘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者改变这个冰冷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运用借物抒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生动,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细腻的感情。
那么,如何借物抒情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准所托之物,使物和情相契合
南朝刘勰说:“比类虽繁,以至切为贵。”由此可知,我们不能随便选取一种事物勉强来比附,否则就有牵强附会之嫌。因此,所选之“物”必须能承载你的那个“情”,二者要有某种契合点,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关联,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其思想和志趣。取物应与情感相结合。例如纪伯伦的《浪之歌》,放飞想象力,艺术地描绘了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意义深远。
二、表露所抒之情,确立鲜明的中心
写借物抒情类文章,关键一点是明确胸中之“情”。这需要我们通过体验、观察和思考,从某类事物中提炼出富有个性化的感悟和见解,表达鲜明的情感态度,这是写好此类作文的第一步。例如:高尔基借助“海燕”的形象,表达他对革命先驱者的赞美、对沙皇统治的痛恨,表现他扬善惩恶、爱憎分明的态度;周敦颐《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席慕容的《贝壳》小小的贝壳,演绎出了她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体会,耐人寻味。
三、描绘依托之物,为抒情架桥铺路
“写物”是手段,“抒情”是目的。为了使文章所抒之“情”有所依托,为了真切地抒发内心的情感,我们要学会抓住“物”的鲜明特征,适当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又细腻地描绘出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所谓描其“形”,传其“神”。例如鲁迅的《雪》,先是描绘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平和温暖,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后描绘了朔方的雪,突出其“如粉,如沙,不粘连”、冷寂壮美的特点,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将复杂的情感微妙地表达了出来。
四、巧用写作手法,抒写胸中的情感
大凡名家往往会巧妙地运用先抑后扬手法,先从贬抑处落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表达出赞美歌颂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以借助对某种事物的精雕细刻,来显示深刻的寓意,表现文章的主旨。比如小思的《蝉》,先是写蝉的聒噪,突出厌恶之情。接着写人们对它的看法:微小,聒聒之烦,实在不讨人喜欢。然后借朋友之口了解了蝉的生命特点,进而由物及人,由眼前的蝉到对生命感悟的思考,阐述蝉的生命意义,让人侧目。
五、学会以线穿珠,串联文章的内容
我们可以用一个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也就是把这种实物作为组织情节、串联事件的重要凭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物应与情感具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能引起读者情感体验的事物,而非一般的物品。例如学生习作《一袭校服,满心回忆》,以“校服”为线索叙述“小学时盼校服、中学时得校服、校服不称心厌校服、涂写喷画绘校服、签字留念用校服”这一系列的生活琐事中,有喜有悲,有开心有罚站,但不管怎样,中学“清汤挂面”式的校服成了初中生活的一份记忆,让人感慨不已。“校服”是本文叙事线索,透过校服写出了作者对初中生活的留恋之情。
【一文】
风雨中的莲
□李静洁
夏天风雨的夜晚像是不愿入睡的孩子,跳跃着,叫嚷着,总也不愿安静下来。风飘飘,雨潇潇,我也想起了风雨中的莲。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不禁为风雨中的莲担忧起来。
我虽然并不是“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却也会“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于是我撑了雨伞,走了出去。
沿着曲曲折折的石子小路,径直走近池塘,走近那风雨中的莲。世俗的争夺曾经迷乱了我的双眸,挫折的痛苦搅乱了我的心境,浮华的喧嚣打乱了我的宁静,那么,此刻,那风雨中的莲,便是我最好的归宿。
一池塘水,被拥挤的荷莲覆盖得严严实实的,那翠绿的,明亮的,跳动的荷叶,在风雨中舞蹈,飘摇却坚定,自始至终,不离不弃,陪伴着夜色深处的这寂寞的荷塘。那雪白的、粉红的莲花,淡雅地舞动着,清新地微笑着,坚韧地挣扎着,勇敢地伫立着……如同高空云霞,有一种只许欣赏不可亵玩的美丽。我感觉到自己的凝固,感觉到心脏激烈的搏动,感觉到呼吸停止在了瞬间。但愿,这一刻真的会是永恒。
我微笑着,注视着它们又欣赏着它们,甚至想要抚摸它们,她们是那倾国倾城的女子,柔柔静静,不娇不媚,不俗不凡。低下头来,清香犹存。周围那些大红大黄的花朵,风吹散了它们的香,雨侵蚀了它们的骨,风雨飘摇,疏松了它们的根本。雨声,是那么刺耳,“刷刷,刷刷”;风力,是那么自大,“呜呜,呜呜”,但畏惧是它们的。莲花,一如当初那般淡定从容。
我撑着的伞滑落在身后,我想我不再需要它了,我想起了《华严经探玄记》里说的,莲有四德:一香,二静,三柔软,四可爱。对于像我这样不谙世事的小愤青,缺少的正是这种淡定从容吧!
不多时,雨水叮叮咚咚,莲塘里泛起了涟漪,那片碧绿如宝石的荷叶掩盖着此时矜持而又羞怯的莲花。我收起伞,想起了一首小诗《风雨中的莲》:
亭立
无语
兀自低头
有我不能走进的温柔
弥漫在荷香里
风雨中的莲:净纯、温雅
含露而笑
那湿漉的笑
有我不能走进的禅意
摇曳在婀娜花韵里
清清荷香
幽幽气息
弥散在那条石子小路上……
【一评】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开头引出写作对象“莲花”,一反以往人们对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赞美,而是对莲在风雨中从容淡定的姿态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使所抒之情有了坚实的依托,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荷花浓浓的喜爱之情,从容地表达了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新的启示。文笔空灵清新,仿佛作者就是一朵莲花,给人以美的遐想。此外,文中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的运用,贴切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用诗歌结尾,增添了文章的意蕴,给人温馨之感。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