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木苗圃在培育的过程中,营养因素是很重要的,对于技术的研究,一方面要了解肥料的种类、性能,另一方面要掌握林木苗圃肥料的选择与施用的原则、施用条件,这是林木苗圃培育成功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苗圃常用肥料施用原则施用条件及方法
1.前言
培育林木苗圃就像抚养一个婴儿,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但要喂养还要针对对不同的体制特征,选择不同的营养配方,现就育苗的肥料及营养施肥技术进行论述。
2.林木苗圃常用肥料及选择肥料的原则
2.1林木苗圃常用肥料
无机肥:无机肥又叫化肥或矿物质肥。不含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高,因为它的成分具有溶水性,所以容易被苗木吸收,并且肥效快。大部分无机肥属于速效肥,如氮、磷、钾肥,还有颗粒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等,大部分是工业产品。
有机肥:以含有机物为主的肥料叫有机肥。如绿肥、堆肥、泥炭(草炭)、厩肥、人粪尿、家禽粪、腐殖质、豆饼等。有机肥含多种元素,也叫完全肥。 主要成分有机质要通过土壤微生物分解,才能被苗木吸收利用,所以又称迟效肥。
微生物肥:微生物肥是经过土壤中对苗木生长有利的微生物的培养而制成的各种菌剂肥料的总称。它包括根瘤菌、固氮菌、钾细菌、磷化细菌等各种细菌肥料和菌根真菌肥料。
2.2林木苗圃選择肥料的原则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是保持土壤肥力最好的肥料,它能改善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所以大量施用有机肥。如果长期以化肥为主,土壤会逐渐板结而硬化。这样缺乏有机质的土壤,通气不良,肥力下降。所以,苗圃应以选择有机肥为主。
碱性土壤用酸性肥料。氮肥选氨态氮,如硫酸铵或氯化铵效果较好。在碱性土壤中,磷容易被固定,不易被苗木吸收,选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和磷酸铵效果较好。
酸性土壤用碱性肥料。氮肥选用硝态氮较好,酸性土壤中的磷更易被土壤固定,钾、钙、和氧化镁等元素易流失,所以应使用钙镁磷肥和磷矿粉等磷肥以及草木灰、可溶性钾盐或石灰等。
3.苗木营养的配合与施肥操作
3.1氮、磷、钾配合使用对苗木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
氮、磷、钾是苗木生长不可缺少的三种主要营养元素,如果营养不足苗木质量与合格苗产量会大大降低。苗木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多,所以氮、磷和钾对苗木的影响效果尤其显著。磷对苗木的影响同样重要,苗木需要磷的数量虽然较少,但是磷对苗木质量影响较大,有些针叶树种对磷的需求比较明显。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效果最好,比单施氮肥或单施磷肥的效果要好得多。
实践证明,氮、磷、钾混合使用是相互促进发挥作用的。磷能促进根系发达,促进苗木多吸收氮素,还能促进氮的合成。速效氮、磷与有机肥料混合作基肥,能减少磷被土壤固定,提高磷的肥效25%—40%。又能减少氮被淋失,提高氮的肥效。在出苗期与幼苗期能及时供应苗木速效氮和磷,而有机肥料逐渐分解是苗木整个生长期的营养来源。
并不是所有肥料都能混合施用,例如硝酸铵不能与过磷酸钙混施,因为混施磷酸不易被苗木吸收;带“铵”字的肥料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以免损失氮素,所以混合施肥必须了解各种肥料的相互关系,正确施用。
3.2苗木的施肥方法
苗木的施肥方法主要有基肥、种肥、土壤追肥、根外追肥。
基肥:是在秋天耕地时,将肥料施进地里,耕作层的湿度和温度都比浅层好,有利于肥料分解,深度一般在15—17厘米以上为佳。
种肥:由于许多树种的种子发芽生根就能吸收磷素,一般用磷肥制成颗粒肥料作种肥,对幼苗期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但绝对不能用粉状的磷肥作种肥,那样它会烧死幼苗。
土壤追肥:一年生播种苗,一般从幼苗期的前期开始追氮肥,第一次少量追肥;之后逐次从幼苗期的后半期开始追肥,到速生期的高生长第一个高峰之前1星期,为“追肥适期”;最后一次追肥不应晚于两个高生长高峰之间的暂缓期。
根外追肥:也叫叶面施肥,优点是见效快,喷洒后20分钟到2小时苗木就开始吸收,24小时能吸收50%以上,在不下雨的情况下,3—5天可全部吸收。根外追肥节省化肥2/3,能按苗木生长需要供给营养元素。一般喷3—4次效果较好。喷后2天内下雨,雨后在补喷一次。急需补充磷、钾或微量元素时宜用根外追肥。
另外,磷素易被土壤固定,一般不用于土壤追肥,多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磷酸二氢钾和磷酸钙都适用于根外追肥。二年生以上留床苗,以生长初期和高生长速生期为重点,高生长停止后,可在径、根速生期之前追施最后一次氮肥,促进苗木直径和根系生长。当年移植苗从成活后期开始追肥,以后参照留床苗。追肥方法有沟施、浇灌、撒施。三种方法中,沟施法的肥料吸收率最高。沟施一般在7—10厘米深,施肥后盖土。
3.3苗木施肥要掌握正确的时期
苗木在幼苗期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很强,虽需要量不多,但是氮和磷对幼苗地下和地上的生长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施肥应在幼苗期和速生期进行。到速生期后期要停止施氮肥,有利于苗木充分木质化。在北方土壤含钾较多,一般幼苗期不需施钾肥,以后的需要量因树种而异。针叶树种如云杉和松树在速生期施钾肥能提高抗旱性。
3.4施肥量的确定与外部因素的关系
树种特性:不同树种对氮、磷、钾的需要量不同,阔叶树苗木对氮的吸收量最多,钾次较少,磷最少。但针叶树苗木对氮、磷都较敏感,尤其对磷更为敏感。有根瘤菌的树种,例如沙棘、槐树等能从大气中固氮,因此氮的施用量可适当减少,而磷应适当增加。在幼苗期更需要磷,因为磷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
苗木年龄:苗木越大需肥量越大。如二年生苗木的施肥量是一年生苗需肥量的几倍;苗木的重量越大,需肥量也越多。因此,为了提高苗木的质量和产量,对苗木要逐年加大施肥量,不能因为其长大了,就忽视了对他们的照料。
气候、土壤因素:降水多的地区,土壤中氮、磷、钾都比较少,施肥时三要素都应多一些。酸性土壤中磷和钾都较少应增加磷、钾肥。降水量少的地区,土壤含氮、磷少,含钾较多,施肥应以氮、磷为主,钾肥少用或不用。
前茬和前肥的因素:前茬种绿肥作物的休闲地比育苗地的肥力高。培育豆科苗木的茬地,含氮量比非豆科树种的茬地多,豆科树种消耗磷较多。上一年施用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料多的土壤,肥料有后劲。
肥料元素的利用率:各种肥料元素的利用率不同。无机肥料中的氮肥利用率为40%—60%,通常按50%计算,磷肥利用率为10%—25%,钾肥的利用率为50%。堆肥氮的利用率为20%—30%,磷10%—15%,钾40%—45%。
3.5氮磷钾肥配比问题
施肥的效果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氮、磷、钾的配比是影响肥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氮、磷、钾的总量相同,如果配合的比例不同,其效果相差很大。实验结果表明:以配比3:2:1处理(即氮150公斤+磷100公斤+钾50公斤)的效果最好。苗木的地径、苗高及干物质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合格苗产量达212万株/公顷,也是最高的。其中4:2:1处理的合格苗百分率最低。说明氮量过多使氮、磷、钾比利失调,抑制了苗木生长。
结束语:林木苗圃营养的配比与施用是林木育苗的关键环节,要想让幼苗发育良好,在营养施肥这一环节要加以重视,这将有利于林木幼苗的培育工作。
关键词:苗圃常用肥料施用原则施用条件及方法
1.前言
培育林木苗圃就像抚养一个婴儿,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但要喂养还要针对对不同的体制特征,选择不同的营养配方,现就育苗的肥料及营养施肥技术进行论述。
2.林木苗圃常用肥料及选择肥料的原则
2.1林木苗圃常用肥料
无机肥:无机肥又叫化肥或矿物质肥。不含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高,因为它的成分具有溶水性,所以容易被苗木吸收,并且肥效快。大部分无机肥属于速效肥,如氮、磷、钾肥,还有颗粒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等,大部分是工业产品。
有机肥:以含有机物为主的肥料叫有机肥。如绿肥、堆肥、泥炭(草炭)、厩肥、人粪尿、家禽粪、腐殖质、豆饼等。有机肥含多种元素,也叫完全肥。 主要成分有机质要通过土壤微生物分解,才能被苗木吸收利用,所以又称迟效肥。
微生物肥:微生物肥是经过土壤中对苗木生长有利的微生物的培养而制成的各种菌剂肥料的总称。它包括根瘤菌、固氮菌、钾细菌、磷化细菌等各种细菌肥料和菌根真菌肥料。
2.2林木苗圃選择肥料的原则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是保持土壤肥力最好的肥料,它能改善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所以大量施用有机肥。如果长期以化肥为主,土壤会逐渐板结而硬化。这样缺乏有机质的土壤,通气不良,肥力下降。所以,苗圃应以选择有机肥为主。
碱性土壤用酸性肥料。氮肥选氨态氮,如硫酸铵或氯化铵效果较好。在碱性土壤中,磷容易被固定,不易被苗木吸收,选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和磷酸铵效果较好。
酸性土壤用碱性肥料。氮肥选用硝态氮较好,酸性土壤中的磷更易被土壤固定,钾、钙、和氧化镁等元素易流失,所以应使用钙镁磷肥和磷矿粉等磷肥以及草木灰、可溶性钾盐或石灰等。
3.苗木营养的配合与施肥操作
3.1氮、磷、钾配合使用对苗木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
氮、磷、钾是苗木生长不可缺少的三种主要营养元素,如果营养不足苗木质量与合格苗产量会大大降低。苗木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多,所以氮、磷和钾对苗木的影响效果尤其显著。磷对苗木的影响同样重要,苗木需要磷的数量虽然较少,但是磷对苗木质量影响较大,有些针叶树种对磷的需求比较明显。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效果最好,比单施氮肥或单施磷肥的效果要好得多。
实践证明,氮、磷、钾混合使用是相互促进发挥作用的。磷能促进根系发达,促进苗木多吸收氮素,还能促进氮的合成。速效氮、磷与有机肥料混合作基肥,能减少磷被土壤固定,提高磷的肥效25%—40%。又能减少氮被淋失,提高氮的肥效。在出苗期与幼苗期能及时供应苗木速效氮和磷,而有机肥料逐渐分解是苗木整个生长期的营养来源。
并不是所有肥料都能混合施用,例如硝酸铵不能与过磷酸钙混施,因为混施磷酸不易被苗木吸收;带“铵”字的肥料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以免损失氮素,所以混合施肥必须了解各种肥料的相互关系,正确施用。
3.2苗木的施肥方法
苗木的施肥方法主要有基肥、种肥、土壤追肥、根外追肥。
基肥:是在秋天耕地时,将肥料施进地里,耕作层的湿度和温度都比浅层好,有利于肥料分解,深度一般在15—17厘米以上为佳。
种肥:由于许多树种的种子发芽生根就能吸收磷素,一般用磷肥制成颗粒肥料作种肥,对幼苗期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但绝对不能用粉状的磷肥作种肥,那样它会烧死幼苗。
土壤追肥:一年生播种苗,一般从幼苗期的前期开始追氮肥,第一次少量追肥;之后逐次从幼苗期的后半期开始追肥,到速生期的高生长第一个高峰之前1星期,为“追肥适期”;最后一次追肥不应晚于两个高生长高峰之间的暂缓期。
根外追肥:也叫叶面施肥,优点是见效快,喷洒后20分钟到2小时苗木就开始吸收,24小时能吸收50%以上,在不下雨的情况下,3—5天可全部吸收。根外追肥节省化肥2/3,能按苗木生长需要供给营养元素。一般喷3—4次效果较好。喷后2天内下雨,雨后在补喷一次。急需补充磷、钾或微量元素时宜用根外追肥。
另外,磷素易被土壤固定,一般不用于土壤追肥,多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磷酸二氢钾和磷酸钙都适用于根外追肥。二年生以上留床苗,以生长初期和高生长速生期为重点,高生长停止后,可在径、根速生期之前追施最后一次氮肥,促进苗木直径和根系生长。当年移植苗从成活后期开始追肥,以后参照留床苗。追肥方法有沟施、浇灌、撒施。三种方法中,沟施法的肥料吸收率最高。沟施一般在7—10厘米深,施肥后盖土。
3.3苗木施肥要掌握正确的时期
苗木在幼苗期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很强,虽需要量不多,但是氮和磷对幼苗地下和地上的生长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施肥应在幼苗期和速生期进行。到速生期后期要停止施氮肥,有利于苗木充分木质化。在北方土壤含钾较多,一般幼苗期不需施钾肥,以后的需要量因树种而异。针叶树种如云杉和松树在速生期施钾肥能提高抗旱性。
3.4施肥量的确定与外部因素的关系
树种特性:不同树种对氮、磷、钾的需要量不同,阔叶树苗木对氮的吸收量最多,钾次较少,磷最少。但针叶树苗木对氮、磷都较敏感,尤其对磷更为敏感。有根瘤菌的树种,例如沙棘、槐树等能从大气中固氮,因此氮的施用量可适当减少,而磷应适当增加。在幼苗期更需要磷,因为磷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
苗木年龄:苗木越大需肥量越大。如二年生苗木的施肥量是一年生苗需肥量的几倍;苗木的重量越大,需肥量也越多。因此,为了提高苗木的质量和产量,对苗木要逐年加大施肥量,不能因为其长大了,就忽视了对他们的照料。
气候、土壤因素:降水多的地区,土壤中氮、磷、钾都比较少,施肥时三要素都应多一些。酸性土壤中磷和钾都较少应增加磷、钾肥。降水量少的地区,土壤含氮、磷少,含钾较多,施肥应以氮、磷为主,钾肥少用或不用。
前茬和前肥的因素:前茬种绿肥作物的休闲地比育苗地的肥力高。培育豆科苗木的茬地,含氮量比非豆科树种的茬地多,豆科树种消耗磷较多。上一年施用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料多的土壤,肥料有后劲。
肥料元素的利用率:各种肥料元素的利用率不同。无机肥料中的氮肥利用率为40%—60%,通常按50%计算,磷肥利用率为10%—25%,钾肥的利用率为50%。堆肥氮的利用率为20%—30%,磷10%—15%,钾40%—45%。
3.5氮磷钾肥配比问题
施肥的效果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氮、磷、钾的配比是影响肥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氮、磷、钾的总量相同,如果配合的比例不同,其效果相差很大。实验结果表明:以配比3:2:1处理(即氮150公斤+磷100公斤+钾50公斤)的效果最好。苗木的地径、苗高及干物质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合格苗产量达212万株/公顷,也是最高的。其中4:2:1处理的合格苗百分率最低。说明氮量过多使氮、磷、钾比利失调,抑制了苗木生长。
结束语:林木苗圃营养的配比与施用是林木育苗的关键环节,要想让幼苗发育良好,在营养施肥这一环节要加以重视,这将有利于林木幼苗的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