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生儿期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后这段时间。此期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是胎儿的继续,在这个时期是新生儿的生理功能进行重大调整并能逐渐适应母体外生活的过渡时期,新生儿各调节中枢及各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能力低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传统观念认为新生儿除了基本的需求外,没有什么心理活动,但是相关研究证明,新生儿是存在心理需求的。因此,为了能更好地保障正常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的安全,本文将从优质护理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新生儿;安全;优质护理
新生儿期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新生儿面临着诸多的风险,特别是出生后的7天。为了能安全度过这样的特殊时期,本文作者长期在母婴同室工作,现从优质护理的角度谈如下几点体会。
1 威胁新生儿安全的危险因素
1.1 环境 新生儿从母体中无菌的环境来到有菌的外界,他们的各个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对抗环境中污染的能力较差,如消毒隔离不严,势必增加感染的机会,甚至造成感染的流行。
1.2 母乳喂养有效率下降 母乳是婴儿最佳食物,有利于婴儿的发育,有利于婴儿抵抗力的增强。可是现在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及其他原因,导致母乳喂养率下降,严重影响婴儿的健康。尤其是早产儿,在发达国家奶粉喂养的早产儿,患坏死性小肠炎者是完全用母乳喂养儿的10倍,母乳喂养18个月时的发育评分及8岁时的智商均高于奶粉喂养者【1】。人工喂养增加消化系统感染机会,由于母乳中含有SIgA、乳铁蛋白、游离脂肪酸及低聚乳糖等多功能和广谱的抑菌活性物,故母乳喂养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2】。
1.3 护理人员知识的欠缺 新生儿的生理及病理表现界限不清楚,且病情变化很快,这样增加了护理人员观察的难度,使其可能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耽误了病情,这与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及知识的缺乏有着密切的关系。
1.4 忽略了新生儿的心理需求 新生儿的大脑虽然只有成人的25%,但已能接受环境的各种刺激而产生心理现象。新生儿作为人类与社会的未来和希望, 最初生命阶段的心理、生理发育, 对成人后的心理性格发育有深远影响【3】。所以, 只有对他们进行精心护理,才能使其身心健康。
1.5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缺乏 产妇及家属因为护理知识的缺乏,使得新生儿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新生儿将面临更多的危险。
2 针对新生儿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环境的消毒隔离 胎儿在母体内生活,在恒温的无菌的环境中,得到母体的保护。出生后其生活环境骤然发生变化,从无菌环境进入外界环境,新生儿许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工作人员是防止交叉感染各个相互依赖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医务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源头,医院严格按照6步洗手法要求工作人员,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细菌总数应≤200CFU/m ,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定时开窗通风。规定探视制度,在我院母婴室每个月均进行空气培养,基本合格,且均未发生感染的爆发流行。
2.2 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确保新生儿的健康为了能将母乳喂养成功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我科采用了PDCA循环法【4】来进行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1 计划阶段(P) 首先评估产妇分娩前后对母乳喂养知识的需求,根据其掌握的程度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管床护士进行孕产妇的宣教,护士长和护理班主任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层层落实。
2.2.2 执行阶段(D) 这是中心环节,针对计划阶段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首先做好入院宣教。分娩后重点做好早吸吮及帮助母婴皮肤接触,建立母子感情,使母亲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更能接受母乳喂养。指导正确哺乳及婴儿有效含接上,建立指导-合作型的护患关系模式,同时指导产妇如何预防奶胀及挤奶方法,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模式,以充分调动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2.2.3 检查阶段(C) 管床护士每天对产妇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定产妇是否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是否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有无奶胀,是否学会了正确的挤奶手法。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母婴同室病房不能有奶瓶和奶粉。
2.2.4 处理阶段(D) 根据管床护士对产妇的评估及护士长的检查结果,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PDCA循环法是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50年代提出的,它强调全民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运用了这个方法,增强了护士及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妇及家属的喂养观念,这样的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更能被产妇及家属接受,同时也体现了本科室的人文关怀,将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
2.3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母婴室的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的观察与处理能力欠缺,现在我科每个月都会组织学习,并且派护士轮流到新生儿科实践学习,增强其新生儿的疾病观察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护理操作基本功的训练,让弱小的生命健康地成长。
2.4 加强新生儿的心理护理
2.4.1 实行母婴同室 新生儿刚从母体娩出时,母亲的怀抱和哺乳会使他们产生在新世界生存的安全感, 使他们的心情平静、安稳。同时方便母乳喂养。
2.4.2 实施婴儿抚触 婴儿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研究表明, 抚触可通过β—内啡呔的释放、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以及5—羟色胺的作用, 而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增强免疫力, 减少发病机率【5】,使父母及婴儿均处于一种轻松、健康的状态。
2.4.3 改善居室环境 新生儿对冷和热的感觉比痛觉灵敏, 其嗅觉也相当发达, 出生第二天即具有味觉形象, 所以应将新生儿室温度控制在22—24度, 相对湿度55—65%, 这样可刺激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并且在室内不同的方位放置一些红、黄、兰、绿等色彩鲜艳的气球、玩具、图片等,丰富环境, 这样即开阔了新生儿的视野, 也启发了大脑的思维,使之尽快适应环境变化, 这是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护理方式。
2.4.4 采取多种睡眠姿势 新生儿应避免过紧包裹,使其活动自由。睡眠时, 我们让其采取仰、侧、俯等多种睡眠姿势, 每1小时左右更换一次体位, 摆好头位, 舒展耳廓, 这样即锻炼了他们翻身、抬头能力, 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必需密切观察, 避免捂着口鼻, 影响呼吸, 同时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国外有学者认为, 早产儿避免采用俯卧位。
2.5 加强健康宣教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管床护士在床边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实行一对一的宣教,同时发放健康宣传单,加深认识。在产妇学校进行课堂讲授(可以利用实物),其中包括婴儿的基础护理、心理发育指导以及抚触等内容。
2.5.1 保温 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大,其散热大于产热,所以应注意保暖,室温一般要求在22—24℃,湿度要求在55—65%,如体温不升可采用辐射式保暖床、暖箱、热水袋或母体温度进行保温,注意避免烫伤。体温不稳定的新生儿不宜沐浴。因体温过低,如不采取积极的保温措施,则易发生新生儿硬肿症。
2.5.2 皮肤粘膜的护理 刚出生的新生儿,在体表会有一层胎脂,它有保温和防止感染的目的,清除时可用消毒植物油轻轻擦拭。待体温正常后可用38—40℃的温水进行沐浴。脐带在脱落以前避免沾水,每日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及保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尿布疹的出现。
2.5.3 预防接种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5ug,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如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病人,应同时接种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100IU.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0.1ml.
总结:新生儿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是从宫内逐渐过渡到外界生活的一个关键时期,除了要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做好基础护理外,还要满足他们的心理渴求,将医学模式逐步过渡到“生理-心理-社会”的模式,将优质护理的理念融入工作的各个环节,以促进新生儿全面健康地发育。
参考文献
[1]王琨.早产儿喂养的相关问题.临床军医杂志,2003,31(2):102
[2]金汉珍 .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科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7
[3]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 .第2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98-99
[4]王仙 .PDCA循环法对提高母乳成功喂养率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38-39
[5]朱建幸 .王德芬 .沈月华等 .不同抚触方法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多中心临床研究.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4):192—193
【关键词】 新生儿;安全;优质护理
新生儿期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新生儿面临着诸多的风险,特别是出生后的7天。为了能安全度过这样的特殊时期,本文作者长期在母婴同室工作,现从优质护理的角度谈如下几点体会。
1 威胁新生儿安全的危险因素
1.1 环境 新生儿从母体中无菌的环境来到有菌的外界,他们的各个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对抗环境中污染的能力较差,如消毒隔离不严,势必增加感染的机会,甚至造成感染的流行。
1.2 母乳喂养有效率下降 母乳是婴儿最佳食物,有利于婴儿的发育,有利于婴儿抵抗力的增强。可是现在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及其他原因,导致母乳喂养率下降,严重影响婴儿的健康。尤其是早产儿,在发达国家奶粉喂养的早产儿,患坏死性小肠炎者是完全用母乳喂养儿的10倍,母乳喂养18个月时的发育评分及8岁时的智商均高于奶粉喂养者【1】。人工喂养增加消化系统感染机会,由于母乳中含有SIgA、乳铁蛋白、游离脂肪酸及低聚乳糖等多功能和广谱的抑菌活性物,故母乳喂养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2】。
1.3 护理人员知识的欠缺 新生儿的生理及病理表现界限不清楚,且病情变化很快,这样增加了护理人员观察的难度,使其可能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耽误了病情,这与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及知识的缺乏有着密切的关系。
1.4 忽略了新生儿的心理需求 新生儿的大脑虽然只有成人的25%,但已能接受环境的各种刺激而产生心理现象。新生儿作为人类与社会的未来和希望, 最初生命阶段的心理、生理发育, 对成人后的心理性格发育有深远影响【3】。所以, 只有对他们进行精心护理,才能使其身心健康。
1.5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缺乏 产妇及家属因为护理知识的缺乏,使得新生儿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新生儿将面临更多的危险。
2 针对新生儿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环境的消毒隔离 胎儿在母体内生活,在恒温的无菌的环境中,得到母体的保护。出生后其生活环境骤然发生变化,从无菌环境进入外界环境,新生儿许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工作人员是防止交叉感染各个相互依赖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医务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源头,医院严格按照6步洗手法要求工作人员,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细菌总数应≤200CFU/m ,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定时开窗通风。规定探视制度,在我院母婴室每个月均进行空气培养,基本合格,且均未发生感染的爆发流行。
2.2 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确保新生儿的健康为了能将母乳喂养成功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我科采用了PDCA循环法【4】来进行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1 计划阶段(P) 首先评估产妇分娩前后对母乳喂养知识的需求,根据其掌握的程度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管床护士进行孕产妇的宣教,护士长和护理班主任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层层落实。
2.2.2 执行阶段(D) 这是中心环节,针对计划阶段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首先做好入院宣教。分娩后重点做好早吸吮及帮助母婴皮肤接触,建立母子感情,使母亲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更能接受母乳喂养。指导正确哺乳及婴儿有效含接上,建立指导-合作型的护患关系模式,同时指导产妇如何预防奶胀及挤奶方法,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模式,以充分调动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2.2.3 检查阶段(C) 管床护士每天对产妇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定产妇是否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是否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有无奶胀,是否学会了正确的挤奶手法。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母婴同室病房不能有奶瓶和奶粉。
2.2.4 处理阶段(D) 根据管床护士对产妇的评估及护士长的检查结果,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PDCA循环法是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50年代提出的,它强调全民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运用了这个方法,增强了护士及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妇及家属的喂养观念,这样的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更能被产妇及家属接受,同时也体现了本科室的人文关怀,将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
2.3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母婴室的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的观察与处理能力欠缺,现在我科每个月都会组织学习,并且派护士轮流到新生儿科实践学习,增强其新生儿的疾病观察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护理操作基本功的训练,让弱小的生命健康地成长。
2.4 加强新生儿的心理护理
2.4.1 实行母婴同室 新生儿刚从母体娩出时,母亲的怀抱和哺乳会使他们产生在新世界生存的安全感, 使他们的心情平静、安稳。同时方便母乳喂养。
2.4.2 实施婴儿抚触 婴儿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研究表明, 抚触可通过β—内啡呔的释放、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以及5—羟色胺的作用, 而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增强免疫力, 减少发病机率【5】,使父母及婴儿均处于一种轻松、健康的状态。
2.4.3 改善居室环境 新生儿对冷和热的感觉比痛觉灵敏, 其嗅觉也相当发达, 出生第二天即具有味觉形象, 所以应将新生儿室温度控制在22—24度, 相对湿度55—65%, 这样可刺激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并且在室内不同的方位放置一些红、黄、兰、绿等色彩鲜艳的气球、玩具、图片等,丰富环境, 这样即开阔了新生儿的视野, 也启发了大脑的思维,使之尽快适应环境变化, 这是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护理方式。
2.4.4 采取多种睡眠姿势 新生儿应避免过紧包裹,使其活动自由。睡眠时, 我们让其采取仰、侧、俯等多种睡眠姿势, 每1小时左右更换一次体位, 摆好头位, 舒展耳廓, 这样即锻炼了他们翻身、抬头能力, 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必需密切观察, 避免捂着口鼻, 影响呼吸, 同时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国外有学者认为, 早产儿避免采用俯卧位。
2.5 加强健康宣教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管床护士在床边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实行一对一的宣教,同时发放健康宣传单,加深认识。在产妇学校进行课堂讲授(可以利用实物),其中包括婴儿的基础护理、心理发育指导以及抚触等内容。
2.5.1 保温 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大,其散热大于产热,所以应注意保暖,室温一般要求在22—24℃,湿度要求在55—65%,如体温不升可采用辐射式保暖床、暖箱、热水袋或母体温度进行保温,注意避免烫伤。体温不稳定的新生儿不宜沐浴。因体温过低,如不采取积极的保温措施,则易发生新生儿硬肿症。
2.5.2 皮肤粘膜的护理 刚出生的新生儿,在体表会有一层胎脂,它有保温和防止感染的目的,清除时可用消毒植物油轻轻擦拭。待体温正常后可用38—40℃的温水进行沐浴。脐带在脱落以前避免沾水,每日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及保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尿布疹的出现。
2.5.3 预防接种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5ug,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如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病人,应同时接种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100IU.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0.1ml.
总结:新生儿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是从宫内逐渐过渡到外界生活的一个关键时期,除了要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做好基础护理外,还要满足他们的心理渴求,将医学模式逐步过渡到“生理-心理-社会”的模式,将优质护理的理念融入工作的各个环节,以促进新生儿全面健康地发育。
参考文献
[1]王琨.早产儿喂养的相关问题.临床军医杂志,2003,31(2):102
[2]金汉珍 .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科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7
[3]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 .第2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98-99
[4]王仙 .PDCA循环法对提高母乳成功喂养率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38-39
[5]朱建幸 .王德芬 .沈月华等 .不同抚触方法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多中心临床研究.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4):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