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兴办教育不变的初心,也是发展教育不竭的动力。
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因为教育的核心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是让每个家庭都能从个体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中受益,是让国家与社会实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只能办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教育,舍此别无他途。
“美好教育”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实践
杭州把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当作奋斗目标,提出要牢牢把握杭州教育事业的正确方向,着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职业幸福、人民感受公平、服务社会进步,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诗意提法与生动实践,它勾勒出了一条从美好教育走向教育美好,进而走向生活美好、社会美好、国家美好的康庄大道。
而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来说,就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当下,学校乱收费、学生负担重、教师道德低下等成为老百姓的热点话题,有的地方高等教育已经普及,有的地方连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都还是个难题……这怎么能让学生及家长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呢?
办人民满意教育,“公平”与“质量”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公平作依托,质量再高的教育都有可能对社会正义造成伤害;而缺失了质量,教育发展得不到人民认可、经不起历史检验,有公平又如何?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这些年,杭州通过深化新名校集团化战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规划建设、实施新一轮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加快推进“三名工程”建设等,就是为了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等矛盾,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着重推进的“三提升”,更是想在弥补制约教育质量发展突出短板的同时,大力提升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百姓的覆盖面和满意度,打响“美好教育”品牌。
践行“美好教育”要克服功利主义倾向
这些年,我们的教育之所以不那么美好,就是因为它被异化成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在应试的氛围下,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突出,而人文价值、人文底蕴却在雪崩似地流失。一提到学校,人们热衷的往往就是考试成绩怎么样、升学率高不高等话题,至于孩子在校园里快不快乐、教师有没有成就感、学校特色鲜不鲜明等可以直接被忽视。
杭州提出,“美好教育”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也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教育。无论哪一个指向,都把人放在了第一位,着力打造的都是高素质的教育、目中有人的教育,不希望师生相互为敌,为分数斤斤计较,为排名蝇营狗苟,而是想让他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成就彼此的过程中,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看不到人,也没有爱,这样的教育就像马云指出的一样,只有“教”没有“育”。他说:“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所以,杭州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未来导向,要让学生有快乐的学习,有健全的人格,有远大的志向,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出更多立志报国、全面发展、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是这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这个学校的光荣。而校长是那个最关键的人,就像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竺可桢之于浙江大学,经亨颐之于浙江一师,金海观之于湘湖师范……正是他们的坚持才抵抗住了世俗的侵扰,把学校带入一个发展的新境界,写下了教育史上最华彩的一笔。推进“美好教育”建设,必须重视校长的核心作用及其队伍建设。
践行“美好教育”要注重办好“关键小事”
杭州强调,“美好教育”不仅要反映在教育主要指标的领先上,而且要落实在教育软硬件的整体提升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說白了,获得感就是一种体验与观感。
所以,教育无小事,因为它是与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在打交道,与各种眼神、话语、情绪和动作在打交道。我们面对的不仅有初涉人世的儿童和青少年,还有他们背后目光殷殷的家庭,面对的不仅有千差万别的学生,还有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只要多一点同理心,想这些服务对象所想,急他们所急,就能给获得感加分或增效。
因化疗而头发全部掉光的小女孩苏珊怕被人嘲笑,所以戴着一顶帽子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学校。但推开教室门后,她却发现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那一刻,苏珊的内心不再自卑,脸上有了笑容。在这个教育经典里,帽子就是那“关键小事”,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立刻扭转了小女孩所有的负性情绪。若干年后,想必她仍会念着校园、老师和同学们的好。
从区域推进学后托管服务到“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落细,从动真格整治校外培训乱象到出台措施给“择校热”降温……这些年,杭州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在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关键小事上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为的就是让“美好教育”不仅叫得响,更看得见、摸得着,不仅有光明的远景,更有及时的收效,在量的积累中逐步实现质的转变。
是啊,杭州不仅要有好山、好水、好风景,更应该有好的教育、好的风尚以及由此培育出来的一大批最美杭州人,如此才不负这座拥有5000年文化的历史名城,才不负这座将要承办亚运会的国际大都市。
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因为教育的核心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是让每个家庭都能从个体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中受益,是让国家与社会实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只能办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教育,舍此别无他途。
“美好教育”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实践
杭州把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当作奋斗目标,提出要牢牢把握杭州教育事业的正确方向,着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职业幸福、人民感受公平、服务社会进步,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诗意提法与生动实践,它勾勒出了一条从美好教育走向教育美好,进而走向生活美好、社会美好、国家美好的康庄大道。
而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来说,就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当下,学校乱收费、学生负担重、教师道德低下等成为老百姓的热点话题,有的地方高等教育已经普及,有的地方连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都还是个难题……这怎么能让学生及家长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呢?
办人民满意教育,“公平”与“质量”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公平作依托,质量再高的教育都有可能对社会正义造成伤害;而缺失了质量,教育发展得不到人民认可、经不起历史检验,有公平又如何?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这些年,杭州通过深化新名校集团化战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规划建设、实施新一轮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加快推进“三名工程”建设等,就是为了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等矛盾,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着重推进的“三提升”,更是想在弥补制约教育质量发展突出短板的同时,大力提升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百姓的覆盖面和满意度,打响“美好教育”品牌。
践行“美好教育”要克服功利主义倾向
这些年,我们的教育之所以不那么美好,就是因为它被异化成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在应试的氛围下,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突出,而人文价值、人文底蕴却在雪崩似地流失。一提到学校,人们热衷的往往就是考试成绩怎么样、升学率高不高等话题,至于孩子在校园里快不快乐、教师有没有成就感、学校特色鲜不鲜明等可以直接被忽视。
杭州提出,“美好教育”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也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教育。无论哪一个指向,都把人放在了第一位,着力打造的都是高素质的教育、目中有人的教育,不希望师生相互为敌,为分数斤斤计较,为排名蝇营狗苟,而是想让他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成就彼此的过程中,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看不到人,也没有爱,这样的教育就像马云指出的一样,只有“教”没有“育”。他说:“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所以,杭州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未来导向,要让学生有快乐的学习,有健全的人格,有远大的志向,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出更多立志报国、全面发展、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是这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这个学校的光荣。而校长是那个最关键的人,就像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竺可桢之于浙江大学,经亨颐之于浙江一师,金海观之于湘湖师范……正是他们的坚持才抵抗住了世俗的侵扰,把学校带入一个发展的新境界,写下了教育史上最华彩的一笔。推进“美好教育”建设,必须重视校长的核心作用及其队伍建设。
践行“美好教育”要注重办好“关键小事”
杭州强调,“美好教育”不仅要反映在教育主要指标的领先上,而且要落实在教育软硬件的整体提升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說白了,获得感就是一种体验与观感。
所以,教育无小事,因为它是与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在打交道,与各种眼神、话语、情绪和动作在打交道。我们面对的不仅有初涉人世的儿童和青少年,还有他们背后目光殷殷的家庭,面对的不仅有千差万别的学生,还有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只要多一点同理心,想这些服务对象所想,急他们所急,就能给获得感加分或增效。
因化疗而头发全部掉光的小女孩苏珊怕被人嘲笑,所以戴着一顶帽子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学校。但推开教室门后,她却发现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那一刻,苏珊的内心不再自卑,脸上有了笑容。在这个教育经典里,帽子就是那“关键小事”,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立刻扭转了小女孩所有的负性情绪。若干年后,想必她仍会念着校园、老师和同学们的好。
从区域推进学后托管服务到“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落细,从动真格整治校外培训乱象到出台措施给“择校热”降温……这些年,杭州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在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关键小事上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为的就是让“美好教育”不仅叫得响,更看得见、摸得着,不仅有光明的远景,更有及时的收效,在量的积累中逐步实现质的转变。
是啊,杭州不仅要有好山、好水、好风景,更应该有好的教育、好的风尚以及由此培育出来的一大批最美杭州人,如此才不负这座拥有5000年文化的历史名城,才不负这座将要承办亚运会的国际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