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组成,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丰富教学内涵,其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尤为必要,不仅可以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还能打造特色课堂,使小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将其融入于小学语文课堂,具有极大的现实性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帮助学生塑造三观,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学习思路,对于学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助推性作用。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经典文章,也涵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经典词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优秀文化渗透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充分联系实际,实现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拓展,发挥其引导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能力。接下来文章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路径进行分析,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组织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社会价值,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拓宽教学路径,大大提高教学有效性。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组织专题活动,基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与学习热情,组织专项教学活动,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活动的学习方向,从多个角度入手深刻体会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自我定位,不仅要成为活动的组织者,也要实施有效的角色引导,使得专题活动的开展更具规范性、秩序性与科学性,尽可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1]。
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接触大量的古诗词信息,基于学生的词汇储备量,教师应组织与之相关的专题活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主动接受与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边塞诗歌朗诵的专题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掌握的诗词内容,激发自身的内在潜力,完成教师所设定的专题任务,提高学生的诗词掌握能力。学生在诗词朗诵的过程中,将会深刻体会诗词内涵,提高诗歌理解力,感受边塞文化,对其有所感叹,形成良好的文化体验,从而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突出优秀文化的价值[2]。
二、发掘教材中的资源,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会借助教材来实施知识的讲解与渗透,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力与掌握能力。教材作为连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效用,它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若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有价值资源,发掘有效信息,将其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然后以合理的展示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从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司马光》这一课程时,就要首先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后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力求打造高效课堂。首先通过引导阅读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主要形式,以及古文的学习方向与主体内容,掌握学习的重点与要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全身心的投入语文课堂,强化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感知古文的艺术美与节奏美,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掘自身的艺术素养。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段进行归纳,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节奏的把握,其中包括情感的控制、语段的归类,尽可能将文章结构简洁化,从中掌握古文的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平台等搜集与司马光人物相关的事迹,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伙伴一同分享,从而使司马光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进而加深对于文章的印象。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各类与司马光人物相关的信息,他们也将逐步体会司马光的精神与思想,深刻体会教材内容安排的意义,从中领略优秀文化继承与发扬的价值[3]。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了解古文的主要特点,还能深刻体会司马光这一人物所具备的精神内涵,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德育素养。
三、通过故事讲述,使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体现了极大的必要性,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机会,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比如,可以借助故事讲解的方式,使学生体会部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底蕴。故事讲解这一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规避了枯燥且固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抵触情绪,相反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更具学习欲望,愿意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4]。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比如,讲解精卫填海等的文段,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体会精卫填海斗气而不懈的精神,感受到精卫的坚定意志,学生也将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的概念。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也将深度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效用,受到了精神洗礼,形成新的精神风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内涵,彰显小学语文教学的特色,散发语文教学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全身心的投入语文课堂,达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化,提高文化修养与德育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魏丽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J]. 新课程,2021,14(3):232.
[2]任瑞娜. 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J]. 新课程,2021,24(1):156.
[3]陆敬茹.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J]. 语文课内外,2021,27(1):336.
[4]张敬.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31(3):88-90.
抚宁区骊城学区第一小学 河北省 秦皇岛市 066300
关键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将其融入于小学语文课堂,具有极大的现实性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帮助学生塑造三观,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学习思路,对于学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助推性作用。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经典文章,也涵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经典词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优秀文化渗透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充分联系实际,实现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拓展,发挥其引导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能力。接下来文章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路径进行分析,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组织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社会价值,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拓宽教学路径,大大提高教学有效性。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组织专题活动,基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与学习热情,组织专项教学活动,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活动的学习方向,从多个角度入手深刻体会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自我定位,不仅要成为活动的组织者,也要实施有效的角色引导,使得专题活动的开展更具规范性、秩序性与科学性,尽可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1]。
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接触大量的古诗词信息,基于学生的词汇储备量,教师应组织与之相关的专题活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主动接受与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边塞诗歌朗诵的专题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掌握的诗词内容,激发自身的内在潜力,完成教师所设定的专题任务,提高学生的诗词掌握能力。学生在诗词朗诵的过程中,将会深刻体会诗词内涵,提高诗歌理解力,感受边塞文化,对其有所感叹,形成良好的文化体验,从而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突出优秀文化的价值[2]。
二、发掘教材中的资源,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会借助教材来实施知识的讲解与渗透,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力与掌握能力。教材作为连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效用,它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若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有价值资源,发掘有效信息,将其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然后以合理的展示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从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司马光》这一课程时,就要首先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后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力求打造高效课堂。首先通过引导阅读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主要形式,以及古文的学习方向与主体内容,掌握学习的重点与要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全身心的投入语文课堂,强化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感知古文的艺术美与节奏美,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掘自身的艺术素养。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段进行归纳,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节奏的把握,其中包括情感的控制、语段的归类,尽可能将文章结构简洁化,从中掌握古文的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平台等搜集与司马光人物相关的事迹,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伙伴一同分享,从而使司马光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进而加深对于文章的印象。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各类与司马光人物相关的信息,他们也将逐步体会司马光的精神与思想,深刻体会教材内容安排的意义,从中领略优秀文化继承与发扬的价值[3]。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了解古文的主要特点,还能深刻体会司马光这一人物所具备的精神内涵,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德育素养。
三、通过故事讲述,使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体现了极大的必要性,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机会,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比如,可以借助故事讲解的方式,使学生体会部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底蕴。故事讲解这一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规避了枯燥且固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抵触情绪,相反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更具学习欲望,愿意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4]。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比如,讲解精卫填海等的文段,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体会精卫填海斗气而不懈的精神,感受到精卫的坚定意志,学生也将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的概念。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也将深度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效用,受到了精神洗礼,形成新的精神风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内涵,彰显小学语文教学的特色,散发语文教学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全身心的投入语文课堂,达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化,提高文化修养与德育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魏丽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J]. 新课程,2021,14(3):232.
[2]任瑞娜. 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J]. 新课程,2021,24(1):156.
[3]陆敬茹.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J]. 语文课内外,2021,27(1):336.
[4]张敬.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31(3):88-90.
抚宁区骊城学区第一小学 河北省 秦皇岛市 06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