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业设计,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组全体教师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我们认真研究作业设计的策略,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一、差异性作业的设计
在差异性作业的设计方面,具体做法有:
1.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2.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同学回家继续背,直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文,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了良性循环。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当然,教师还应相机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
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以下是实践性作业的几种类型:
1.查找类作业。为了深入理解课文,扩大知识面,可让学生去查找有关参考资料。例如八年级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为“自然奥秘”,所涉及的知识有天文地理,也有动物植物等等。学习了《最后的恐龙》一文时,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有关恐龙的资料,有文字,有图片,还有光盘,甚至还有同学带来了自己心爱的恐龙玩具。上课时,说起恐龙,学生个个头头是道、兴趣盎然,老师都觉得自叹不如。
2.表演类作业。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这样不仅熟悉了课文,而且在创作艺术形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教完《陈毅市长》等戏剧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以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了他们多样的个性。
3.考察类作业。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考察能力,可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考察活动,并做好考察记录,这对更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八年级“风俗世情”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在父母的带领下,前往皇华镇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考察一下皇华镇的风俗人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同时在班级里还进行了一个“我的故乡——皇华镇”展示活动,同学们通过摄影、写作、纪念品等各种形式作品来展示了对“皇华镇”风俗人情的理解。
4.动手操作类作业。学完课文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可布置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总结,探索规律。如学习了《蒙特卡洛的不眠夜》,让学生为“世博会”设计一个吉祥物,并在班级橱窗中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了“世博会”的主旨和意义,加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和表达,缩短了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
总之,语文课程重在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我们要以实践性作业为载体,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
一、差异性作业的设计
在差异性作业的设计方面,具体做法有:
1.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2.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同学回家继续背,直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文,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了良性循环。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当然,教师还应相机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
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以下是实践性作业的几种类型:
1.查找类作业。为了深入理解课文,扩大知识面,可让学生去查找有关参考资料。例如八年级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为“自然奥秘”,所涉及的知识有天文地理,也有动物植物等等。学习了《最后的恐龙》一文时,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有关恐龙的资料,有文字,有图片,还有光盘,甚至还有同学带来了自己心爱的恐龙玩具。上课时,说起恐龙,学生个个头头是道、兴趣盎然,老师都觉得自叹不如。
2.表演类作业。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这样不仅熟悉了课文,而且在创作艺术形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教完《陈毅市长》等戏剧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以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了他们多样的个性。
3.考察类作业。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考察能力,可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考察活动,并做好考察记录,这对更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八年级“风俗世情”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在父母的带领下,前往皇华镇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考察一下皇华镇的风俗人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同时在班级里还进行了一个“我的故乡——皇华镇”展示活动,同学们通过摄影、写作、纪念品等各种形式作品来展示了对“皇华镇”风俗人情的理解。
4.动手操作类作业。学完课文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可布置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总结,探索规律。如学习了《蒙特卡洛的不眠夜》,让学生为“世博会”设计一个吉祥物,并在班级橱窗中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了“世博会”的主旨和意义,加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和表达,缩短了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
总之,语文课程重在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我们要以实践性作业为载体,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