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社会福利;股东利益最大化
摘要:企业正确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本质上是一个成本、利益重新分担和分配的过程,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利益诉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七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F27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6-0130-06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和制度变迁的结果,而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是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以社会目标为导向进行战略制定、决策和行动,即履行其社会责任〔1〕。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一经提出便立即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总体上,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法律上、伦理上、自愿方面的期望〔2〕。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更多地着眼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收益,重点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成为整个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人们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世界兴起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众多的企业开始以社会责任守则或标准来审查其产业链的合作方、供应商,要求他们必须接受劳保标准和环保标准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的利益相关者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从多个层面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了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行为主体为了社会福利的改善所必须关注的有关道德方面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承担的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义务,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3~4〕。企业谋求自身合法、适当利益,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的责任就是狭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如果将企业视为一个社会系统,利益相关者就必须纳入到整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中,由此企业社会责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必要责任,是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以社会利益为目标的必要责任〔5〕。系统性地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时,企业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利益的增加〔6〕。而在社会利益的框架内,其利益主体包括:员工、顾客、消费者、债权人、环境、社区、竞争者等。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是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企业有效管理自身运营对社会、利益相关方、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在预期存续期内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的意愿、行为和绩效。不同的视角,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不同的内涵、运行机制和表现形式〔7~9〕。在企业社会责任框架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要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要努力提高社会福利,企业本质上就是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均衡,其职责包括人本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环境责任〔10〕。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6期冯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利益相关者为视角参考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定义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一是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上并不统一,对经济责任的强调重于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二是企业是社会责任的主体已经形成共识,但由于社会责任本身的内涵不一致,企业社会责任的客体在范围上存在差异。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史,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公众在某一时期,期望企业在经济、法律、伦理和文化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即企业不能仅仅是最大化自身经济利益,其他社会利益也必须加以考虑,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利益也应自觉维护和增进,追求长远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企业必尽的是经济和法律上的责任,应尽的是伦理和文化上的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基础理论与企业利益相关者集合1.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基础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弗里曼认为自身目标的实现不仅受制于企业,而且其行为选择也能够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这样的个人或群体即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11〕。企业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要以智力和专业化投资为基础,不仅满足股东的期望,而且对各利益相关者期望回应的质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企业而言,实现生存和发展的最好途径就是尽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这一思想奠定了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在20世纪90年代后,利益相关者理论有了新的发展,美国学者Clarkson根据与企业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利益相关者区分为首要和次要,并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纳入到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中,从而深化了人们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认识〔12〕。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股东至上”原则做出了修正。传统的企业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为核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环境不仅竞争激烈而且追求利益共享,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既相互协作又对峙,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必须采取能够保证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治理措施。企业在处理好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还必须协调处理好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履行对其他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应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审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某种程度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有利于企业强化社会责任障碍的消除〔12〕。
(2)明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范围对象。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模糊性决定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和对象的笼统,这一状况对企业逃避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具有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进一步明确和清晰,不仅明确了自身与投资者、消费者、员工、所属社区和环境等之间所具有的利害关系,而且在企业决策时应被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一旦界定清楚有哪些,就应该对其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就是利益相关者。 (3)明确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虽然企业无法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但应尽量满足那些与文化建设、道德准则要求相符的合法、合理部分,这部分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往对社会责任内容的界定总是模糊不清,而用利益要求来界定则将这一问题克服了。
(4)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衡量方法。一直以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都难以客观地衡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基本概念没有得到清晰界定,对企业应在哪些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模糊不清,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后,就产生了KLD指数法这种能较好地衡量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绩效的方法。正如Wood和Jones所认为的一样,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去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不仅有利于研究的设计,也是最容易的理解方法。
2.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集合
与评价对象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机构或个体,与企业联系紧密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主体,他们负责实施评价行为。但理论界一直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来界定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概念由斯坦福研究所1963年提出,时至今日已形成了二十多种有关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其中首推加拿大学者Clarkson,他根据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程度,将利益相关者分为首要和次要两类的方法〔12〕。由此可见,股东、投资者、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环境等与企业具有直接的、实质性的接触,其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日常的生存与发展,这部分个人和群体即为首要利益相关者;媒体、环保等组织与企业并不发生交易,也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只是对企业的运作起间接影响作用,或间接受到企业运作的影响,这些组织即为次要利益相关者。
我国证监会在200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首次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明确提出,该准则做出了“包括银行在内的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等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利上市公司应尊重”的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由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颁布,该指引明确指出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资源与环境,以及对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相关利益者,上市公司应履行的责任即为企业社会责任。借鉴Clarkson上述观点,并结合上述《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规定的利益相关者内容,本文最终选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主体为7个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影响和促进作用的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和政府。
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前文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明确了企业对每一利益相关者承担的各种责任。而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中反映企业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的指标、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所包含的相关国际公约规定的要求、国家政策法规规定的要求以及公众期望企业从事的事项等,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要以事实为根据和基础,所选指标要符合实际、具有科学合理的代表性,指标能量化,指标资料通过科学方法容易获取等原则出发,选取最能反映各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的一个指标,作为本文研究中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替代变量。
1.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和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比,股东更为特殊,他们把资金投资到企业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这些资本的获得才能保证企业的运作,因此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企业必须履行,而且要履行好。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上市,企业股东已不仅仅包括大股东,还包括成千上万的小股东,这些小股东的利益是企业在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时同样要考虑的。企业对股东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可通过如表1所示的指标来衡量。表1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企业政策是否保护股东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为股东创造价值规范运作是否良好信息披露共披露各类文件的个数(其中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其他文件分别多少个),且披露信息是否符合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要求企业业绩归属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分红分红派息方案,累计现金分红,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2.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而难以正常运转时,债权人为企业提供资金借贷服务能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债权人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也应对债权人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总体上,债权人一般主要包括金融集团和社会民间金融企业。企业对债权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一是当企业较大程度上调整了经营策略,或遇到经营危机时,企业要与债权人积极沟通,甚至在企业战略决策时,也应邀请债权人参与;二是当企业运转良好时,要及时足额的向债权人支付固定的利益,认真履行与债权人签订的相关契约。体现企业对于债权人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指标主要包括:
(1)企业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负债中流动资产所占的比例,是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衡量的常用指标,它主要显示的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2)企业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所筹得的资金与企业资产总额的相对比例,揭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是对投资安全性进行衡量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3.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内部契约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一旦解除这种契约,企业就会遭受极大的损失,企业员工就会流失,因此企业对员工应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维护好企业与员工基于内部契约这一纽带而建立起来的关系。表2为衡量企业对员工履责情况的常用评价指标。
4.企业对顾客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于顾客的数量和顾客的忠诚度,正所谓顾客就是上帝,顾客即是市场。为此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必须做到:一是保证向顾客提供的产品信息是真实、准确的,不能向顾客提供虚假的产品信息,不能误导或欺诈顾客,且不能忽视售后服务;二是顾客的消费需求要尽量满足,保证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是安全、质优的。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因此企业应深入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包装、性能等不同的需求,并提供差异化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三是维护顾客正当的权表2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劳动法规是否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安全
体系是否通过第三方复审劳动合同签订率、及时续签率安全生产杜绝了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千人负伤率;职工安全事故率=因工伤亡的职工人数/职工总人数×100%劳动报酬员工工资总额,与上年比增长率,员工年人均报酬,工资所占比重保险职工各类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职工住房公积金培训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为员工提供发展和提升机会,职工培训教育的经费业余文化活动劳动争议案件有无益,主要包括顾客的信息要管理好,不能随意泄露,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要保证等(见表3)。其中,主要是为顾客提供安全质优、价格合理的产品,这可通过反映消费者利益的销售增长率指标来衡量,用销售额增长量来反映企业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的情况,效果会更好,这主要是因为销售增长率主要体现消费者的偏好,而企业向消费者提供越优质的产品,使顾客的价值增加,将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忠表3企业对顾客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质量保证
体系通过第三方复审,如是否通过1509000/ 9001/9002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产品营销营销政策是否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以品牌建设为支点,持续改进品质,延伸服务
单位收入销售服务费(销售服务支出/营业收入),
销售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前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前一年主营业务收入×100%顾客满意度问卷反商业贿赂
和腐败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是否加强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教育,是否存在商业贿赂和腐败案件顾客投诉有无产品质量是否有产品质量查出情况、产品质量赔偿情况,退货返修率(退货返修产品数量/全部已销产品数量×100%)诚,此时,顾客不仅更青睐于企业的产品,越有意愿购买该产品,而且还会将产品推介给周围的人,从而对企业的产品起到了宣传和促销的作用,进而促进了企业销售额的增加〔13〕。
5.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企业原材料的库存上,进而反映在企业成本上,为此,企业应主动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如表4所示的指标可用以衡量企业对供应商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表4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管理制度供方评定制度、招投标制度。供应商关系是否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共赢、稳定供需、共降成本、共创价值的关系;有无供应商起诉的情况;是否积极寻找办法解决与供应商之间发生争执的问题,使双方的供需关系不被破坏货款支付有无拖欠应付账款应付账款周转率(营业成本应付账款平均占用额),应付账款比重(应付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商业贿赂和
腐败案件有无6.企业对社区的社会责任
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为此,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履行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包括:一是帮助解决社区的就业问题,以及带动社区居民致富;二是企业应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关心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三是企业要减少污染,注重社区内环境的保护。体现企业对社区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指标如表5所示。
7.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经营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其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和必要的制度保障,因此,对政府的有关社会责任,企业应自觉主动地履行,主要是按时按量的缴纳税款,主要包括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消费税等等,其中不包含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而国有企业很可能会收到税收返还或者补贴收入,从而增加企业的收入或利得,或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而使企业对股东的贡献额增加,但却同时增加了政府的负担。表5企业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劳动就业企业员工数;提供就业岗位年增长率,指企业本年比前一年增加的就业人数与前一年的员工总数之比社会公益
事业企业捐助总额;捐助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各项公益捐赠总额所占的比重环境资源
保护是否通过15014000/4001环境认证体系;有无环境污染事故;环保支出费用,包括用于环保设施的购进与维护的费用、环保和治污的支出、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等;环保费用支出率(年环保投入经费总额一营业收入×100%);单位收入排废量(企业“三废”排放量/营业收入);综合能耗,如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量社区稳定有无员工违法刑事案件,有无员工及家属上访事件企业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环境立厂,遵章守纪,全员参与,清洁生产,减污增效,持续发展”的环境方针;与社区和谐相处,积极维护社区安全与稳定;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不稳定因素排查,确保一方平安总资产税费贡献率=(企业支付的各项税费/总资产)×100%,税费净额=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税费所占比率=(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主营业务收入。
缴纳税款是企业经营与政府直接有联系的部分,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主要就体现在缴税,正是由于这样,因此,在实证分析中,本文以企业税费比重作为评价企业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的替代变量具有技术优势,企业缴纳各种税费是其对政府最直接的贡献,该比率主要揭示每一元营业收入中企业要交的税费是多少,反映了企业给国家创造税收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缴纳给政府的税费越多,对国家的经济贡献也越大,对政府履行了越好的社会责任。
四、结论企业正确地履行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维度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去构建起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有着指导性意义,也为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责行为的判断提供了工具。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分为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7个,基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角度,对其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构建起一个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Bowen H.R.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usinessman〔M〕.New York:Harper & Row,1953:21-23.
〔2〕Carroll Archie B.A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3〕张士元,刘丽.论公司的社会责任〔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6):106-110.
〔4〕吴猛.公司社会责任内容辨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12):71-72.
〔5〕王怀明,宋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上证180指数的经验证据〔J〕.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8-63.
〔6〕范阳东.自组织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J〕.企业经济,2013,(9):37-43.
〔7〕黄伟.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机制与表现〔J〕.世界经济文汇,2013,(3):105-120.
〔8〕余澳,朱方明,钟芮琦.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与边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8-84.
〔9〕陈迅,韩亚琴.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9):99-105.
〔10〕温素彬,方苑.CSR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57-59.
〔11〕R.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第一版)〔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75-189.
〔12〕Carroll A.B.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J〕.Business and Society,1999,38(3):268-295.
〔13〕Sirgy M.J.Measur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by Building on the Stakeholders Model of Business Ethie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es,2002,35(3):143-162.
摘要:企业正确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本质上是一个成本、利益重新分担和分配的过程,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利益诉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七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F27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6-0130-06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和制度变迁的结果,而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是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以社会目标为导向进行战略制定、决策和行动,即履行其社会责任〔1〕。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一经提出便立即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总体上,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法律上、伦理上、自愿方面的期望〔2〕。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更多地着眼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收益,重点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成为整个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人们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世界兴起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众多的企业开始以社会责任守则或标准来审查其产业链的合作方、供应商,要求他们必须接受劳保标准和环保标准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的利益相关者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从多个层面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了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行为主体为了社会福利的改善所必须关注的有关道德方面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承担的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义务,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3~4〕。企业谋求自身合法、适当利益,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的责任就是狭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如果将企业视为一个社会系统,利益相关者就必须纳入到整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中,由此企业社会责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必要责任,是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以社会利益为目标的必要责任〔5〕。系统性地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时,企业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利益的增加〔6〕。而在社会利益的框架内,其利益主体包括:员工、顾客、消费者、债权人、环境、社区、竞争者等。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是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企业有效管理自身运营对社会、利益相关方、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在预期存续期内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的意愿、行为和绩效。不同的视角,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不同的内涵、运行机制和表现形式〔7~9〕。在企业社会责任框架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要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要努力提高社会福利,企业本质上就是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均衡,其职责包括人本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环境责任〔10〕。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6期冯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利益相关者为视角参考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定义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一是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上并不统一,对经济责任的强调重于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二是企业是社会责任的主体已经形成共识,但由于社会责任本身的内涵不一致,企业社会责任的客体在范围上存在差异。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史,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公众在某一时期,期望企业在经济、法律、伦理和文化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即企业不能仅仅是最大化自身经济利益,其他社会利益也必须加以考虑,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利益也应自觉维护和增进,追求长远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企业必尽的是经济和法律上的责任,应尽的是伦理和文化上的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基础理论与企业利益相关者集合1.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基础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弗里曼认为自身目标的实现不仅受制于企业,而且其行为选择也能够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这样的个人或群体即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11〕。企业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要以智力和专业化投资为基础,不仅满足股东的期望,而且对各利益相关者期望回应的质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企业而言,实现生存和发展的最好途径就是尽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这一思想奠定了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在20世纪90年代后,利益相关者理论有了新的发展,美国学者Clarkson根据与企业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利益相关者区分为首要和次要,并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纳入到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中,从而深化了人们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认识〔12〕。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股东至上”原则做出了修正。传统的企业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为核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环境不仅竞争激烈而且追求利益共享,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既相互协作又对峙,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必须采取能够保证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治理措施。企业在处理好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还必须协调处理好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履行对其他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应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审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某种程度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有利于企业强化社会责任障碍的消除〔12〕。
(2)明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范围对象。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模糊性决定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和对象的笼统,这一状况对企业逃避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具有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进一步明确和清晰,不仅明确了自身与投资者、消费者、员工、所属社区和环境等之间所具有的利害关系,而且在企业决策时应被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一旦界定清楚有哪些,就应该对其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就是利益相关者。 (3)明确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虽然企业无法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但应尽量满足那些与文化建设、道德准则要求相符的合法、合理部分,这部分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往对社会责任内容的界定总是模糊不清,而用利益要求来界定则将这一问题克服了。
(4)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衡量方法。一直以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都难以客观地衡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基本概念没有得到清晰界定,对企业应在哪些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模糊不清,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后,就产生了KLD指数法这种能较好地衡量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绩效的方法。正如Wood和Jones所认为的一样,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去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不仅有利于研究的设计,也是最容易的理解方法。
2.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集合
与评价对象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机构或个体,与企业联系紧密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主体,他们负责实施评价行为。但理论界一直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来界定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概念由斯坦福研究所1963年提出,时至今日已形成了二十多种有关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其中首推加拿大学者Clarkson,他根据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程度,将利益相关者分为首要和次要两类的方法〔12〕。由此可见,股东、投资者、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环境等与企业具有直接的、实质性的接触,其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日常的生存与发展,这部分个人和群体即为首要利益相关者;媒体、环保等组织与企业并不发生交易,也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只是对企业的运作起间接影响作用,或间接受到企业运作的影响,这些组织即为次要利益相关者。
我国证监会在200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首次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明确提出,该准则做出了“包括银行在内的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等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利上市公司应尊重”的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由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颁布,该指引明确指出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资源与环境,以及对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相关利益者,上市公司应履行的责任即为企业社会责任。借鉴Clarkson上述观点,并结合上述《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规定的利益相关者内容,本文最终选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主体为7个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影响和促进作用的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和政府。
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前文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明确了企业对每一利益相关者承担的各种责任。而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中反映企业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的指标、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所包含的相关国际公约规定的要求、国家政策法规规定的要求以及公众期望企业从事的事项等,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要以事实为根据和基础,所选指标要符合实际、具有科学合理的代表性,指标能量化,指标资料通过科学方法容易获取等原则出发,选取最能反映各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的一个指标,作为本文研究中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替代变量。
1.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和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比,股东更为特殊,他们把资金投资到企业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这些资本的获得才能保证企业的运作,因此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企业必须履行,而且要履行好。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上市,企业股东已不仅仅包括大股东,还包括成千上万的小股东,这些小股东的利益是企业在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时同样要考虑的。企业对股东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可通过如表1所示的指标来衡量。表1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企业政策是否保护股东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为股东创造价值规范运作是否良好信息披露共披露各类文件的个数(其中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其他文件分别多少个),且披露信息是否符合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要求企业业绩归属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分红分红派息方案,累计现金分红,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2.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而难以正常运转时,债权人为企业提供资金借贷服务能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债权人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也应对债权人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总体上,债权人一般主要包括金融集团和社会民间金融企业。企业对债权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一是当企业较大程度上调整了经营策略,或遇到经营危机时,企业要与债权人积极沟通,甚至在企业战略决策时,也应邀请债权人参与;二是当企业运转良好时,要及时足额的向债权人支付固定的利益,认真履行与债权人签订的相关契约。体现企业对于债权人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指标主要包括:
(1)企业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负债中流动资产所占的比例,是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衡量的常用指标,它主要显示的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2)企业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所筹得的资金与企业资产总额的相对比例,揭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是对投资安全性进行衡量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3.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内部契约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一旦解除这种契约,企业就会遭受极大的损失,企业员工就会流失,因此企业对员工应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维护好企业与员工基于内部契约这一纽带而建立起来的关系。表2为衡量企业对员工履责情况的常用评价指标。
4.企业对顾客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于顾客的数量和顾客的忠诚度,正所谓顾客就是上帝,顾客即是市场。为此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必须做到:一是保证向顾客提供的产品信息是真实、准确的,不能向顾客提供虚假的产品信息,不能误导或欺诈顾客,且不能忽视售后服务;二是顾客的消费需求要尽量满足,保证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是安全、质优的。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因此企业应深入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包装、性能等不同的需求,并提供差异化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三是维护顾客正当的权表2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劳动法规是否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安全
体系是否通过第三方复审劳动合同签订率、及时续签率安全生产杜绝了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千人负伤率;职工安全事故率=因工伤亡的职工人数/职工总人数×100%劳动报酬员工工资总额,与上年比增长率,员工年人均报酬,工资所占比重保险职工各类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职工住房公积金培训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为员工提供发展和提升机会,职工培训教育的经费业余文化活动劳动争议案件有无益,主要包括顾客的信息要管理好,不能随意泄露,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要保证等(见表3)。其中,主要是为顾客提供安全质优、价格合理的产品,这可通过反映消费者利益的销售增长率指标来衡量,用销售额增长量来反映企业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的情况,效果会更好,这主要是因为销售增长率主要体现消费者的偏好,而企业向消费者提供越优质的产品,使顾客的价值增加,将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忠表3企业对顾客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质量保证
体系通过第三方复审,如是否通过1509000/ 9001/9002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产品营销营销政策是否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以品牌建设为支点,持续改进品质,延伸服务
单位收入销售服务费(销售服务支出/营业收入),
销售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前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前一年主营业务收入×100%顾客满意度问卷反商业贿赂
和腐败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是否加强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教育,是否存在商业贿赂和腐败案件顾客投诉有无产品质量是否有产品质量查出情况、产品质量赔偿情况,退货返修率(退货返修产品数量/全部已销产品数量×100%)诚,此时,顾客不仅更青睐于企业的产品,越有意愿购买该产品,而且还会将产品推介给周围的人,从而对企业的产品起到了宣传和促销的作用,进而促进了企业销售额的增加〔13〕。
5.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企业原材料的库存上,进而反映在企业成本上,为此,企业应主动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如表4所示的指标可用以衡量企业对供应商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表4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管理制度供方评定制度、招投标制度。供应商关系是否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共赢、稳定供需、共降成本、共创价值的关系;有无供应商起诉的情况;是否积极寻找办法解决与供应商之间发生争执的问题,使双方的供需关系不被破坏货款支付有无拖欠应付账款应付账款周转率(营业成本应付账款平均占用额),应付账款比重(应付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商业贿赂和
腐败案件有无6.企业对社区的社会责任
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为此,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履行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包括:一是帮助解决社区的就业问题,以及带动社区居民致富;二是企业应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关心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三是企业要减少污染,注重社区内环境的保护。体现企业对社区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指标如表5所示。
7.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经营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其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和必要的制度保障,因此,对政府的有关社会责任,企业应自觉主动地履行,主要是按时按量的缴纳税款,主要包括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消费税等等,其中不包含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而国有企业很可能会收到税收返还或者补贴收入,从而增加企业的收入或利得,或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而使企业对股东的贡献额增加,但却同时增加了政府的负担。表5企业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劳动就业企业员工数;提供就业岗位年增长率,指企业本年比前一年增加的就业人数与前一年的员工总数之比社会公益
事业企业捐助总额;捐助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各项公益捐赠总额所占的比重环境资源
保护是否通过15014000/4001环境认证体系;有无环境污染事故;环保支出费用,包括用于环保设施的购进与维护的费用、环保和治污的支出、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等;环保费用支出率(年环保投入经费总额一营业收入×100%);单位收入排废量(企业“三废”排放量/营业收入);综合能耗,如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量社区稳定有无员工违法刑事案件,有无员工及家属上访事件企业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环境立厂,遵章守纪,全员参与,清洁生产,减污增效,持续发展”的环境方针;与社区和谐相处,积极维护社区安全与稳定;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不稳定因素排查,确保一方平安总资产税费贡献率=(企业支付的各项税费/总资产)×100%,税费净额=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税费所占比率=(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主营业务收入。
缴纳税款是企业经营与政府直接有联系的部分,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主要就体现在缴税,正是由于这样,因此,在实证分析中,本文以企业税费比重作为评价企业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的替代变量具有技术优势,企业缴纳各种税费是其对政府最直接的贡献,该比率主要揭示每一元营业收入中企业要交的税费是多少,反映了企业给国家创造税收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缴纳给政府的税费越多,对国家的经济贡献也越大,对政府履行了越好的社会责任。
四、结论企业正确地履行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维度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去构建起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有着指导性意义,也为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责行为的判断提供了工具。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分为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7个,基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角度,对其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构建起一个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Bowen H.R.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usinessman〔M〕.New York:Harper & Row,1953:21-23.
〔2〕Carroll Archie B.A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3〕张士元,刘丽.论公司的社会责任〔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6):106-110.
〔4〕吴猛.公司社会责任内容辨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12):71-72.
〔5〕王怀明,宋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上证180指数的经验证据〔J〕.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8-63.
〔6〕范阳东.自组织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J〕.企业经济,2013,(9):37-43.
〔7〕黄伟.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机制与表现〔J〕.世界经济文汇,2013,(3):105-120.
〔8〕余澳,朱方明,钟芮琦.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与边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8-84.
〔9〕陈迅,韩亚琴.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9):99-105.
〔10〕温素彬,方苑.CSR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57-59.
〔11〕R.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第一版)〔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75-189.
〔12〕Carroll A.B.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J〕.Business and Society,1999,38(3):268-295.
〔13〕Sirgy M.J.Measur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by Building on the Stakeholders Model of Business Ethie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es,2002,35(3):14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