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昭通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中心
摘要:城镇化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已经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此,本文在新的形势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城镇空间模式展开分析,探讨我国城镇规划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空间模式;规划策略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的不法也不断加快,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城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在十八大上指出,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必须要走新型的城镇化建设的道路。
一、我国城镇化城镇空间模式的研究
我国对于城镇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镇化的空间模式的研究。早在1985年,我国就有学者采用抽查的方式对我国城镇化空间模式展开研究。到现在为止,我国城镇化的空间模式主要有圈层模式、放射模式、带状模式、多核的网络结构模式和卫星—主城模式。空间上的布局也包含矩形、圆形以及园中园、圈层等多种模式。与此同时,采取“分区整合,轴线统筹”的城镇空间战略布局,在不同的地区之内对资源、产业交通等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系统完整的空间布局;另外还要与周边区域协调好关系,加大对周边空间的大力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的城乡规划策略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城乡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要想有效进行城镇化的建设,必须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人文本,促进城镇化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城镇规划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从宏观上来说,新型城镇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体系,在此体系中涉及到的因素众多,必须注重个个因素之间的协调性。首先,充分了解城镇化建设区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尊重当地的文化风俗,从城镇化建设的文化特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入手,进行整体的规划,做出具体的方案。其次,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对规划的方案和措施的合理性进行探讨,对方案进行多次模拟,为城镇化建设指出正确的方向,在符合国家利益的同时有能因地制宜,促进当地的发展。
(二)鼓励城镇的企业转型
城镇化建设区域的产业结构对当地的经济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与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性又细细相关,因此,促进城镇的企业转型是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和推动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城镇的就业问题。
首先,培育创新性较高的工业。长久以来,工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要想促进城镇化建设,就必须促进当地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城镇化建设中应该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工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加大工业的资金投入,鼓励工业的发展创新,通过建设工业园、促进工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写作来提高工业的发展速度,并以大型工业带动小型工业的发展,以新兴工业带动传统工业的进步,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业的不断进步能够代表城市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业涉及到的具体行业较多,对城镇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属于软实力的一种。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居民神火水平的提高,带动着物流、旅游、信息等生活服务行业的发展。促使旅游和餐饮业的发展,并使其带动着当地农业的发展,从而对工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提高城镇化的建设水平。
最后,提倡科技文化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有利的条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投入,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便利,加大科技的宣传力度,为当地技术的发展创造积极的环境。
(三)加强智慧城市发展
在对城镇进行统筹兼顾,鼓励城镇乡村的多方位发展的同时,要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科技技术,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创新应用。大力发展星际网络、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化信息的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实现不同地区的部门、行业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强化社会资源信息共享以及协同发展,实现城乡发展的高度融合。最终,达到规范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技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以及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效果。
(四)重视农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的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促进农业的发展是城镇化规划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快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的生产业力,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其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更多的经济活动,为城镇化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土地改革的基本作用,促进土地的集约化发展,鼓励农村的劳动力进入到城市生产建设中,调整和改变土地制度,为农民提供参与入股分红的机会,鼓励农民利用手中的土地获取收益[2]。
(五)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在城镇当中,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严格的管控,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且实行节约用地制度,优化土地制度。在城镇建立城镇用地规模结构调控机制,严格控制城镇的新增用地规模;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完善各种用地的相关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其标准;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逐步扩大对国有土地的管控力度,对经营性基础用地和社会事业用地进行有偿使用;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依法维护保障农村的土地使用权利,维护农民的土地经营所有权,并且改善农民的宅基地制度;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的范围,完善征地的制度,对农村农民的土地进行合理规范科学的征用;强化耕地保护制度,逐步完善对耕地的长效保护机制,完善耕地占卜平衡制度。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完善乡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机制,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的长远目标体系、考核方法以及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建立国有土地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对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完善体系,建立预警机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各种资源的改革,并且完善各种资源的使用制度;建立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引入第三方来对环境进行有效管理;与此同时,也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大力推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家对于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性,发挥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必须对城镇化建设的空间模式和目标原则进行详细的了解,协调各个方面的因素,统筹兼顾,在加快工业、农业发展的同时,转变企业的经济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铠针,洪再生.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3):122-123.
[2]万军,吴舜泽,于雷等.用环境空间规划制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J].环境保护,2014,42(7):24-26.
[3]李阿琳.城镇体系秩序重组对空间规划的挑战[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8):24-29.
摘要:城镇化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已经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此,本文在新的形势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城镇空间模式展开分析,探讨我国城镇规划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空间模式;规划策略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的不法也不断加快,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城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在十八大上指出,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必须要走新型的城镇化建设的道路。
一、我国城镇化城镇空间模式的研究
我国对于城镇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镇化的空间模式的研究。早在1985年,我国就有学者采用抽查的方式对我国城镇化空间模式展开研究。到现在为止,我国城镇化的空间模式主要有圈层模式、放射模式、带状模式、多核的网络结构模式和卫星—主城模式。空间上的布局也包含矩形、圆形以及园中园、圈层等多种模式。与此同时,采取“分区整合,轴线统筹”的城镇空间战略布局,在不同的地区之内对资源、产业交通等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系统完整的空间布局;另外还要与周边区域协调好关系,加大对周边空间的大力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的城乡规划策略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城乡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要想有效进行城镇化的建设,必须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人文本,促进城镇化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城镇规划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从宏观上来说,新型城镇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体系,在此体系中涉及到的因素众多,必须注重个个因素之间的协调性。首先,充分了解城镇化建设区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尊重当地的文化风俗,从城镇化建设的文化特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入手,进行整体的规划,做出具体的方案。其次,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对规划的方案和措施的合理性进行探讨,对方案进行多次模拟,为城镇化建设指出正确的方向,在符合国家利益的同时有能因地制宜,促进当地的发展。
(二)鼓励城镇的企业转型
城镇化建设区域的产业结构对当地的经济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与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性又细细相关,因此,促进城镇的企业转型是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和推动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城镇的就业问题。
首先,培育创新性较高的工业。长久以来,工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要想促进城镇化建设,就必须促进当地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城镇化建设中应该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工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加大工业的资金投入,鼓励工业的发展创新,通过建设工业园、促进工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写作来提高工业的发展速度,并以大型工业带动小型工业的发展,以新兴工业带动传统工业的进步,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业的不断进步能够代表城市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业涉及到的具体行业较多,对城镇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属于软实力的一种。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居民神火水平的提高,带动着物流、旅游、信息等生活服务行业的发展。促使旅游和餐饮业的发展,并使其带动着当地农业的发展,从而对工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提高城镇化的建设水平。
最后,提倡科技文化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有利的条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投入,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便利,加大科技的宣传力度,为当地技术的发展创造积极的环境。
(三)加强智慧城市发展
在对城镇进行统筹兼顾,鼓励城镇乡村的多方位发展的同时,要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科技技术,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创新应用。大力发展星际网络、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化信息的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实现不同地区的部门、行业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强化社会资源信息共享以及协同发展,实现城乡发展的高度融合。最终,达到规范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技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以及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效果。
(四)重视农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的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促进农业的发展是城镇化规划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快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的生产业力,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其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更多的经济活动,为城镇化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土地改革的基本作用,促进土地的集约化发展,鼓励农村的劳动力进入到城市生产建设中,调整和改变土地制度,为农民提供参与入股分红的机会,鼓励农民利用手中的土地获取收益[2]。
(五)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在城镇当中,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严格的管控,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且实行节约用地制度,优化土地制度。在城镇建立城镇用地规模结构调控机制,严格控制城镇的新增用地规模;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完善各种用地的相关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其标准;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逐步扩大对国有土地的管控力度,对经营性基础用地和社会事业用地进行有偿使用;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依法维护保障农村的土地使用权利,维护农民的土地经营所有权,并且改善农民的宅基地制度;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的范围,完善征地的制度,对农村农民的土地进行合理规范科学的征用;强化耕地保护制度,逐步完善对耕地的长效保护机制,完善耕地占卜平衡制度。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完善乡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机制,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的长远目标体系、考核方法以及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建立国有土地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对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完善体系,建立预警机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各种资源的改革,并且完善各种资源的使用制度;建立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引入第三方来对环境进行有效管理;与此同时,也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大力推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家对于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性,发挥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必须对城镇化建设的空间模式和目标原则进行详细的了解,协调各个方面的因素,统筹兼顾,在加快工业、农业发展的同时,转变企业的经济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铠针,洪再生.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3):122-123.
[2]万军,吴舜泽,于雷等.用环境空间规划制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J].环境保护,2014,42(7):24-26.
[3]李阿琳.城镇体系秩序重组对空间规划的挑战[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8):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