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学习文言文《晏子使楚》时,老师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联系到地理课中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并总结说:一些古老的成语典故,蕴含着地理方面的科学知识——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在语文学习中常常留心,确实发现了一些这样的例子。
一、泾渭分明
渭河是黄河的支流,泾河是渭河的支流,两河在陕西省西安交汇。在交汇处两水合流时,两河的水起初并不相混,泾河水灰,渭河水白,颜色上的差异一目了然,所以就有了成语“泾渭分明”,意思是差别明显,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为什么“泾灰渭白”呢?这与它们流经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有关:泾河流经黄士高原,土质疏松,缺少植被,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泾河含沙量大,水色灰暗一些。渭河上游流经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没什么含沙量,河水清一些。
不过,据说现在情况变了。由于渭河上游关中平原人类活动加剧,环境破坏严重,加上土质壤中矿物含量高,“泾灰渭白”变成了“泾白渭灰”,但两河交汇处依然是颜色深浅不一,“泾渭分明”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蜀犬吠日
“蜀”即四川,“日”是太阳,那四川的狗对着太阳狂吠是什么情况呢?这典故是说:四川盆地雾天、阴雨天多,晴天少。因而,这里的狗对太阳很陌生,所以偶尔看见太阳,就不礼貌地狂吠不止了。
那四川盆地为什么雾天和阴雨天居多,晴天少呢?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天本来就多雨。降水多,河流也多,所以水汽充足。其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形闭塞, 水汽不容易扩散出去,因而常年都很湿润。有这两点,自然雾天多,阴雨天多,晴天少。这里的狗对太阳不熟悉,也就不难理解了。典故“蜀犬吠日”虽有点夸张,但形象体现了四川盆地阴天多的特点。
三、高处不胜寒
成语“高处不胜寒”的含义是:地位或技艺高的人能交流的朋友就少,必然会孤单寂寞。其实它的本义——站在高处会承受不了那里的风寒——也和一个地理原理相吻合,即:在山地、丘陵,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所谓气温,指我们感受到的大气的温度。气温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这是因为大气对短波辐射(太阳辐射)吸收少,对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吸收多。所以离地面近的低处,吸收的地面热量多,离地面远的高处,吸收的地面热量少。
加上山上空气稀薄,对热量的保存能力也弱。所以海拔低的地方气温高,而高处气温就低,自然就“高处不胜寒”了。
以上成语典故,常让我爱不释手。因为它们蕴含着地理方面的科学知识,让我感到古人的智慧,也让我為学科之间的相通关联而感到趣味无穷。
在学习文言文《晏子使楚》时,老师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联系到地理课中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并总结说:一些古老的成语典故,蕴含着地理方面的科学知识——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在语文学习中常常留心,确实发现了一些这样的例子。
一、泾渭分明
渭河是黄河的支流,泾河是渭河的支流,两河在陕西省西安交汇。在交汇处两水合流时,两河的水起初并不相混,泾河水灰,渭河水白,颜色上的差异一目了然,所以就有了成语“泾渭分明”,意思是差别明显,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为什么“泾灰渭白”呢?这与它们流经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有关:泾河流经黄士高原,土质疏松,缺少植被,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泾河含沙量大,水色灰暗一些。渭河上游流经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没什么含沙量,河水清一些。
不过,据说现在情况变了。由于渭河上游关中平原人类活动加剧,环境破坏严重,加上土质壤中矿物含量高,“泾灰渭白”变成了“泾白渭灰”,但两河交汇处依然是颜色深浅不一,“泾渭分明”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蜀犬吠日
“蜀”即四川,“日”是太阳,那四川的狗对着太阳狂吠是什么情况呢?这典故是说:四川盆地雾天、阴雨天多,晴天少。因而,这里的狗对太阳很陌生,所以偶尔看见太阳,就不礼貌地狂吠不止了。
那四川盆地为什么雾天和阴雨天居多,晴天少呢?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天本来就多雨。降水多,河流也多,所以水汽充足。其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形闭塞, 水汽不容易扩散出去,因而常年都很湿润。有这两点,自然雾天多,阴雨天多,晴天少。这里的狗对太阳不熟悉,也就不难理解了。典故“蜀犬吠日”虽有点夸张,但形象体现了四川盆地阴天多的特点。
三、高处不胜寒
成语“高处不胜寒”的含义是:地位或技艺高的人能交流的朋友就少,必然会孤单寂寞。其实它的本义——站在高处会承受不了那里的风寒——也和一个地理原理相吻合,即:在山地、丘陵,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所谓气温,指我们感受到的大气的温度。气温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这是因为大气对短波辐射(太阳辐射)吸收少,对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吸收多。所以离地面近的低处,吸收的地面热量多,离地面远的高处,吸收的地面热量少。
加上山上空气稀薄,对热量的保存能力也弱。所以海拔低的地方气温高,而高处气温就低,自然就“高处不胜寒”了。
以上成语典故,常让我爱不释手。因为它们蕴含着地理方面的科学知识,让我感到古人的智慧,也让我為学科之间的相通关联而感到趣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