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童话说,上帝创造万物,将世间财富分给世人。在西欧中部有一小块土地特别贫瘠,什么矿藏都没有,为了弥补这一欠缺上帝给了它巍峨的高山、壮观的冰川、瀑布和湖泊,以及幽深诱人的林木与峡谷,它就是瑞士。
对瑞士向往已久的我,终于在2003年的2月15日,随河北电视台《旅游真好>)栏目摄制组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历史名城——卢塞恩
我们去的第一站是位于瑞士中部的一个历史名城卢塞恩。
这个始建于1178年的小城依湖而建,各式红瓦尖顶的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隔岸望去,远处的湖水、绿地、红房、雪山,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画,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童话的世界。
我们下榻的酒店紧挨着湖边。推开窗户,湖先山色尽收眼底。一大早,我们便沿着卢塞恩湖拍摄。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湖面上成群的野鸭不时拍起翅膀,互相追逐嬉戏,三三两两的天鹅优雅的在水面上滑动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带着几分好奇,我蹲下来向天鹅招手示意,没想到天鹅很友善的过来啄了啄我的手,并任我抚摸它那光滑的羽毛。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令我惊喜不已。
在湖面较窄的地方,有一座带顶的水上长桥,也叫教堂桥。桥身全用木头搭建,在顶部不时会看到用数字标出的记号。导游告诉我们,长桥是14世纪的时候修醒的,大约有110幅彩绘装饰于桥的廊顶上,在1993年曾经被大火烧毁过,现在我们看到的修复后的长桥, 那些标记就是原来放彩绘的位置。在廊桥的旁边还有一座八角形的水塔。水塔与廊桥色彩协调,一个伫主,一个横卧,恰巧构成了奇妙的对比。导游说,这座教堂桥就是卢塞恩的标志。
行走在卢塞恩城中, 穿行于中世纪的建筑群里, 品味着古色古香的广场和神秘的教堂,如不是汽车的喇叭声把我惊醒,还真以为自己置身于中世纪呢。
卢塞恩虽然城市不大,但处处是景,景景称奇。在这里的冰川公园,可以看到冰川,期大自然留下的漩涡状的洞穴在交通博物馆,可以看到瑞土第一架飞机、第一辆火车、第一艘轮船、第一辆自行车。但最令人称奇的还是狮子纪念碑。此碑是为了纪念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誓死保护法国路易十六而牺牲的瑞士雇佣兵们修建的。这个巨大的石狮是由丹麦雕刻家在一整块岩石上雕刻而成的,狮身被长矛刺中生命垂危,让人看上去不免生出悲悯之情。
在卢塞恩让我觉得最惬意的还是到瑞吉山去滑雪。那天一大早,我们摄制组就乘船穿过卢塞恩湖,再从瑞吉山脚下乘上登山火车直达山顶。车厢里挤满了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滑雪爱好者,大家用不同的语言交流着。虽然天气很冷,但欢乐、融合的气氛却弥漫整个车厢。一点儿酒和一小袋牛肉干,一车厢的人共同分享,不管认识不认识,真诚和友善在每一张脸上绽放。在不知不觉中,火车就把我们带到了山顶。
那天雾很大,天空还飘着雪花,我们虽然没能拍到全景,可那火热的滑雪场面,让我们的摄像机一会儿也没闲着。有的滑雪技术娴熟的嗖的一声在你面前一闪而过,还没明白过来,你就只能看到那身影变成了小黑点儿了。滑雪技术不好的,滑不多远就仰面朝天摔倒在地,哈哈上笑,爬起来继续滑。
看着看着,我就心痒不已,也想千试身手。正愁装备不足,恰巧遇到了一对中国同胞,他俩是从北京来打工的一对小夫妻。老乡见老乡,顾不得泪汪汪,套上人家的鞋和滑板就想先过一把滑雪瘾。哪知这专业的鞋和滑板到了我脚上,全不听使唤,我想去左,它偏向右,我越想停,它就越滑得快。虽然两位老乡连比划带示范,可我还是被摔得够呛。后来我们的摄影师逗我“把你摔坏了没事,别糟蹋了人家的滑板”,我这才作罢。疼是疼了点,不过总算没有白来这滑雪胜地。
在下山的时候,我们还遇到了一位衣着怪异的大胡子老兵。他光脚穿着木鞋,裸露着四肢,扛着一把弓箭,冰天雪地的,甚是威武。当时觉得这个形象很熟,噢,想起来了,是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英雄人物威廉·退尔。没错,威廉·退尔是瑞土的民族英雄。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赶紧让摄像师调整好焦距,给我们拍了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等我们返回到卢塞恩城中已是傍晚。华灯初上,雪花飞舞,给这座古老的小城更增添了几分妩媚。我不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在心底大声地说“卢塞恩,我爱你!”
滑雪胜地——采尔马特
我随河北电视台《旅游真好》栏目摄制组在瑞土逗留了十五天,先后游览了历史名城卢塞恩、滑雪胜地采尔马特、金融之城苏黎世、国际都会日内瓦,还有瑞士韶刚白尔尼,这些城市虽然同在一刊、国度里,可风格却大不相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采尔马特。
去之前,陪同的人讲,采尔马特是瑞士最著名的滑雪胜地。从苏黎士出发,倒了几次火车,经过了四个多小时的跋涉,最后由带有大玻璃的观光火车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
原来这采尔马特只是一个建在山谷中的小镇。小镇被高高的雪山包围着,房子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惟一的高建筑就是镇中心的小教堂。
小镇虽然偏僻但并不寂寞,一早一晚,街道上挤满了身着五颜六色的滑雪服、肩上扛着雪撬、脚上穿着笨重的滑雪鞋的游客。这些游客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据当地的导游盖莉小姐讲,这个小镇的常住人口仅5000人,但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就有180多家。每年来此滑雪的游客都有几万人之多,尤其是今年的雪下得特别厚,来滑雪的人也就特别的多。当我们踏着纯净的积雪,融八五彩的人流时,真有一种在天国游历的感觉。
小镇的街道不宽,但两旁店铺林立,各种名牌商品应有尽有。 在这满眼的繁华里,想不到竟然也有我们熟悉的东西。在街角处一个门窗大开的半地下饮食店,一位当地中年妇女熟练的摊着煎饼,看那手法、那工序,与我们内地街头巷尾的煎饼摊一模一样,但细看这里用的佐料与我们用的大不相同,中有别嘛。不过这西式煎饼看来很受游客欢迎,等候品尝的们排起了长龙。 由于我们没时间排队等候,只能望饼兴叹,与这瑞士的煎饼果子擦肩而过了。
在这刊、镇上还有一片保留了几百年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全是用木头搭建的,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虽然让曰门的颜色变黑了,但依然非常坚固。有的上下两层,下面作为牲口棚,上面住人;有的是专门作为仓库,用来放面包和奶酪的。这仓库的设计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仓库是用四条柱子支起的,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在仓库与柱子之间还夹着一块大石盘。导游盖莉说,这种设计是为了防鼠。老鼠能爬到柱子上,但怎么也爬不过石盘,更别说进仓库了。采尔马特人的先儿门真是匠心独具,令人折服。居住在老房子里的主人是不喜欢夕队打扰的,所以要想参观老房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到小镇上一家叫山岳的博物馆去。博物馆虽然不大,可里面的展品却不少。有各种动物的标本、山峰模型、老式滑雪工具,还有人类第一次征服著名的马特宏峰的探险线路图。在二楼的展厅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等比例的居家模型,一个穿着旧时服装的老妇,一台纺车,一块切开的面包,一个捕鼠器,一个灶台,一张床, 简简单单的几件东西,就为我们勾画出了采尔马特先人的生活画面。
从博物馆出来,天色将晓,在小镇教堂的门前,我们恰好遇到了一对刚举行完婚礼的新人。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西方人举行婚礼,觉得特浪漫,特有情趣。没想到这浪漫的情景竟让我们在这里碰上了。两辆马车,一对新人,一对伴郎伴娘,还有一位穿着制服的司仪。虽然仪式简单,可新人脸上的幸福去口浓得化不开。面对我们的镜头,新娘新郎落落大方,友善微笑,十分配合,给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夕阳西下时分,我i门用力推开了,小镇上一扇厚重的大门,走进了一家老酒馆。在柔和的灯光下,品上一口地道的瑞士啤酒,听—听具有风土气息的音乐,感受着互不相识的人与你举杯示意的友善,那种特有的异国情调,会让你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入夜,我们住进了一家四星级的私人小旅馆里,房间不大,但设备齐全,十分干净,十分舒适,主人还在楼梯口摆放着一筐水果,供客人免费品尝,让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到采尔马特来旅游,滑雪项目必不可少。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随着滑雪的人群,乘坐登山火车,赶往马特宏特下瑞土最好的滑雪场。在滑雪场,我们巧遇瑞土法语电视台的同行。于是我们这些采访者便成了被采记者。一阵热热闹闹的采访交流,双方亲近了许多。我们摄制组的老张拿出了从北京带来的小瓶二锅头,与瑞士同行尔一口我一口的分享。也有不喝烈酒的,但这老张拿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劝酒功夫,连劝带灌,不喝的也喝了,还连连“OK”,那气氛就像老友聚会。还别说几口小酒一下肚、那距离一下就没了。
那天;天公作美,山很白,天很蓝,珍很美,心很热,拍摄非常顺利。要离开了,我们大家却有点依依不舍,在上火车之前,我又深情地回望了一眼这雪山中的小镇。再见了,采尔马特!再见了,马特洪峰!再见了,我们的瑞土同行!瑞士首都——伯尔尼
在去瑞士之前,我还真不知道瑞士的首86是伯尔尼。可到了之后,又不大相信伯尔尼就是瑞士的首都。没有我想象中的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古朴的街道上洋溢的是一种田园般的宁静和安详。生活在这里的儿门,也如同这小城一样,显得安逸、悠闲和从容。据说瑞士人之所以把首都选定在这里,也是因为在这样的气氛中,政治家们不会仓促行事,贸然做出决定。
走在伯尔尼的街头,有种现象令我吃惊,街头上熊的雕塑随处可见。我们的导游是一位来自北京定居瑞士的朱丽小姐,她向我们介绍说,伯尔尼已有咖年的历史了,在12世纪末的时候,统治瑞士中部的扎灵根公爵看中了伯尔尼的战略地位,就在此修建了城堡。为给城堡起名字,公爵更决定外出打猎,准备用捕获的第一只野兽的名字来给城市命名。结果他打到了一只熊,熊在德语中叫“巴尔”,公爵就以“巴尔恩”作为城名。此后“巴尔恩”逐渐转化为伯尔尼。后来,伯尔尼的帅,徽和市徽也就以熊为图形了。直到今天,伯尔尼人对熊仍然十分偏爱。在我们国家,熊坑都设在动物园里, 而在伯尔尼,三个硕大的熊坑设在市区的大街上。人与熊朝夕相处,相依相伴。难怪有人说,伯尔尼人那种慢条斯理,从容不迫的性格就和熊一样。
在伯尔尼,还有一种现象令我吃惊。那就是,普普通通的伯尔尼人,都能说好几种语言。原来,瑞士是一个多语种的国家,伯尔尼久处于德、法、意等语言的交汇地, 所以就见,隆不怪了。为了把瑞士这一语言特色展现给中国观众,我们跟导游朱丽商量,请她帮我们拦几个路人用不同的语言说一句“欢迎你到瑞士来”,朱丽说“伯尔尼人非常热情,这事一点都不难”,正说着,走过来一个推着婴儿车的美丽少妇,朱丽跟她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遍,少妇就点头同意了,对着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很大方的说了一句“欢迎你到瑞士来”,不过,她是俄裔瑞土人,是用俄语说的。这当然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虽然拍了一遍又一遍,可少妇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朱丽在路上拦截了好多人,说英语的、说法语的、说德语的、说意大利语的,这些人们却表现出了热情和友善,极好地配合了我们的拍摄。在这期间,也碰到过不少有趣的事。比如,有几刊、伙子,拍完之后不愿离开,竟然跟我们的翻译学起 了汉语。还有一对老夫妇,录完像之后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播出。我们说两个月之后,老两口一耸肩说“噢,看来我得到敬老院去看了”,他们的幽默引发了我们大家爽朗的笑声,也缓解了我们因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劳。
伯尔尼的老城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导游把我们带到老城最有名的克拉姆街。老街方砖铺就,街两旁店铺林立,并有长廊相伴。不长不宽、不奢不华的一条老街看似平常,但细细品味,老街的一砖一瓦又让人回味无穷。晴日无骄阳灼烧,雨天无大雨淋淋,在这样长廊的庇护下逛街,建筑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真是让人备感温暖。
在这条老街上的一幢普通楼房里曾住过一位极不普通的人,这就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相对论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现在这所房子成了一座纪念馆。不巧的是那天爱翁的日宅没有开门,无缘细品当年科学泰斗的生活,不过知道了老人也像我们一样在这老街上漫步走过,老人和这老街都一下子变得亲切了许多。
将近中午十二点导游把我们带到一座古老的大钟下,这时大钟下聚集了好多人。原来,这些人都是来观看世界钟表之乡最古老的大钟报时表演的。导游先给我们讲解了一番,摄像师赶忙找好位置,大家都屏往呼吸,生怕错过一眼。还差三分钟整点,大钟上的一只公鸡拍翅打鸣,接着钟面上方便有小机器人哆哩哆嗦地出来,用锤子敲打头上的两刊、钟,同日钟面右下方又有“时间老人”挥动手中的权杖。公鸡再次打鸣拍翅,一队小熊走马灯似的鱼贯而过……整个表演极为有趣。
导游朱丽小姐非常善解人意,看到我们这么好奇,就想办法找有关部门,拿到了打开钟楼的钥匙,并把她的儿子也带来,见见我们这些中国老乡。小家伙聪明伶俐,在钟楼里竟然充当导游,把这十六世纪制造的大钟哪个部件是做企么用的讲解的非常清楚,还很懂事的一遍遍配合我们拍摄。
在伯尔尼呆了几天之后,我发现大家都有了些微妙的变化。走路慢、吃饭慢、说起话来也软语温声的。说干什么事情、几点出发,也都非常准时。大家有时就戏称:“喂,哥儿们,你是伯尔尼人吧!”哈哈,一笑之后,细想,唉!不会吧,这么快就融入伯尔尼了。
金融之城—苏黎世
我们到苏黎世那天,据说正好是苏黎世几年来最冷的一天。从湖面上刮起的寒风夹着雪花,吹到人脸上像刀割的一样。路上很少遇到行人,整个苏黎世笼罩在一个灰蒙蒙的世界里。
当地旅游局考虑到我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的问题,特地给我们请了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曾小姐做我们的导游。可能是曾小姐干导游这一行还不久,加上对苏黎世的交通不是很熟,所以,不少时间是她带我们在各个车站和公交车上渡过的。还好,瑞士联邦旅游局给我们摄制组每人提供了一张通票,凭它在有效期内可以免费乘坐瑞士的各种交通工具,而且是头等仓,这正好可以多看看苏黎世的大街小巷。
第二天,雪停了,但天还有些阴,木过,没那么冷了。我们就去了世界上有名的金融街。这里有有大小银行一百多家,驰名世界的瑞士五大银行的总部都设在这里。导游告诉我们,脚下就是金库,世界上的黄金和白银就在这里核定价格。想到脚下那一堆堆的黄金白银,明知道不能有什么非分之想,但还是禁不住有些激动。得,既然来到这金融之都,怎么着也得到银行去开千户头去,别多存,就存个最小开户额,10瑞郎就行。导游告诉我,在这里存钱;不但没利息,还要交给铡亏保管费。区区10瑞郎用不了多久就得倒欠铡亏的钱了。我一听,急了,啊!我存钱还给它交钱,算了,还是别给银行找麻烦了。
苏黎世有一条最繁华的商业街,从火车站一直延伸到苏黎世湖畔。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珠宝首饰、皮毛时装、文物古玩,其奢华程度让人眼花缭乱,在最繁华的地段,我们还发现了一家中国店,老板得知我们是中国人后,异常热情。他告诉我们,在这里来自中国的工艺品、古董古玩非常受欢迎。
苏黎世的有关部门对我们摄制组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和热情。旅游局的负责官员亲自陪同,瑞土国家电视台的记者跟踪采访,一家电视制师公司还邀请我们前去参观。
在苏黎世,无论是中世纪风格的大教堂,还是国家历史博物馆,都留下过我们的足迹,但最令我兴奋的,还是去逛苏黎士的农贸市场。可别小看它是个农贸市场,在这你可以品尝到任何你能想象到的美味,酸的、甜的、苦的、辣的,欧洲的、亚洲的、非洲的,不同口味、不同国家的美食应有尽有。我这个人本来就馋,见到这么多花花绿绿的好吃的,就什么都顾不上的。连导游也不带,一个人从东头到西头,我是边看边吃,那些摊主看我连比划带说,不管听懂没听懂,就看我那副馋样,就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有些摊主可能看到我这位小老外比较可爱,争着让我免费品尝,反正他们叽里呱啦说什么我也听不懂,见好吃的伸过来,我就来者不拒,边吃还不忘说一声“Sood Sood”。绕了一圈,肚子实在装不下了,就跑到一处卖水果派的摊前,还亲自操刀做了一个苹果派,自豪极了。等我捧着肚子往外走的时候,那些摊主还向我挥手示意呢。
出了农贸市场,剧组的人问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我拍拍肚子说:“这个世界上的金银珠宝我都不爱,我只爱……呃、呃!”
对瑞士向往已久的我,终于在2003年的2月15日,随河北电视台《旅游真好>)栏目摄制组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历史名城——卢塞恩
我们去的第一站是位于瑞士中部的一个历史名城卢塞恩。
这个始建于1178年的小城依湖而建,各式红瓦尖顶的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隔岸望去,远处的湖水、绿地、红房、雪山,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画,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童话的世界。
我们下榻的酒店紧挨着湖边。推开窗户,湖先山色尽收眼底。一大早,我们便沿着卢塞恩湖拍摄。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湖面上成群的野鸭不时拍起翅膀,互相追逐嬉戏,三三两两的天鹅优雅的在水面上滑动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带着几分好奇,我蹲下来向天鹅招手示意,没想到天鹅很友善的过来啄了啄我的手,并任我抚摸它那光滑的羽毛。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令我惊喜不已。
在湖面较窄的地方,有一座带顶的水上长桥,也叫教堂桥。桥身全用木头搭建,在顶部不时会看到用数字标出的记号。导游告诉我们,长桥是14世纪的时候修醒的,大约有110幅彩绘装饰于桥的廊顶上,在1993年曾经被大火烧毁过,现在我们看到的修复后的长桥, 那些标记就是原来放彩绘的位置。在廊桥的旁边还有一座八角形的水塔。水塔与廊桥色彩协调,一个伫主,一个横卧,恰巧构成了奇妙的对比。导游说,这座教堂桥就是卢塞恩的标志。
行走在卢塞恩城中, 穿行于中世纪的建筑群里, 品味着古色古香的广场和神秘的教堂,如不是汽车的喇叭声把我惊醒,还真以为自己置身于中世纪呢。
卢塞恩虽然城市不大,但处处是景,景景称奇。在这里的冰川公园,可以看到冰川,期大自然留下的漩涡状的洞穴在交通博物馆,可以看到瑞土第一架飞机、第一辆火车、第一艘轮船、第一辆自行车。但最令人称奇的还是狮子纪念碑。此碑是为了纪念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誓死保护法国路易十六而牺牲的瑞士雇佣兵们修建的。这个巨大的石狮是由丹麦雕刻家在一整块岩石上雕刻而成的,狮身被长矛刺中生命垂危,让人看上去不免生出悲悯之情。
在卢塞恩让我觉得最惬意的还是到瑞吉山去滑雪。那天一大早,我们摄制组就乘船穿过卢塞恩湖,再从瑞吉山脚下乘上登山火车直达山顶。车厢里挤满了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滑雪爱好者,大家用不同的语言交流着。虽然天气很冷,但欢乐、融合的气氛却弥漫整个车厢。一点儿酒和一小袋牛肉干,一车厢的人共同分享,不管认识不认识,真诚和友善在每一张脸上绽放。在不知不觉中,火车就把我们带到了山顶。
那天雾很大,天空还飘着雪花,我们虽然没能拍到全景,可那火热的滑雪场面,让我们的摄像机一会儿也没闲着。有的滑雪技术娴熟的嗖的一声在你面前一闪而过,还没明白过来,你就只能看到那身影变成了小黑点儿了。滑雪技术不好的,滑不多远就仰面朝天摔倒在地,哈哈上笑,爬起来继续滑。
看着看着,我就心痒不已,也想千试身手。正愁装备不足,恰巧遇到了一对中国同胞,他俩是从北京来打工的一对小夫妻。老乡见老乡,顾不得泪汪汪,套上人家的鞋和滑板就想先过一把滑雪瘾。哪知这专业的鞋和滑板到了我脚上,全不听使唤,我想去左,它偏向右,我越想停,它就越滑得快。虽然两位老乡连比划带示范,可我还是被摔得够呛。后来我们的摄影师逗我“把你摔坏了没事,别糟蹋了人家的滑板”,我这才作罢。疼是疼了点,不过总算没有白来这滑雪胜地。
在下山的时候,我们还遇到了一位衣着怪异的大胡子老兵。他光脚穿着木鞋,裸露着四肢,扛着一把弓箭,冰天雪地的,甚是威武。当时觉得这个形象很熟,噢,想起来了,是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英雄人物威廉·退尔。没错,威廉·退尔是瑞土的民族英雄。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赶紧让摄像师调整好焦距,给我们拍了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等我们返回到卢塞恩城中已是傍晚。华灯初上,雪花飞舞,给这座古老的小城更增添了几分妩媚。我不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在心底大声地说“卢塞恩,我爱你!”
滑雪胜地——采尔马特
我随河北电视台《旅游真好》栏目摄制组在瑞土逗留了十五天,先后游览了历史名城卢塞恩、滑雪胜地采尔马特、金融之城苏黎世、国际都会日内瓦,还有瑞士韶刚白尔尼,这些城市虽然同在一刊、国度里,可风格却大不相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采尔马特。
去之前,陪同的人讲,采尔马特是瑞士最著名的滑雪胜地。从苏黎士出发,倒了几次火车,经过了四个多小时的跋涉,最后由带有大玻璃的观光火车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
原来这采尔马特只是一个建在山谷中的小镇。小镇被高高的雪山包围着,房子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惟一的高建筑就是镇中心的小教堂。
小镇虽然偏僻但并不寂寞,一早一晚,街道上挤满了身着五颜六色的滑雪服、肩上扛着雪撬、脚上穿着笨重的滑雪鞋的游客。这些游客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据当地的导游盖莉小姐讲,这个小镇的常住人口仅5000人,但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就有180多家。每年来此滑雪的游客都有几万人之多,尤其是今年的雪下得特别厚,来滑雪的人也就特别的多。当我们踏着纯净的积雪,融八五彩的人流时,真有一种在天国游历的感觉。
小镇的街道不宽,但两旁店铺林立,各种名牌商品应有尽有。 在这满眼的繁华里,想不到竟然也有我们熟悉的东西。在街角处一个门窗大开的半地下饮食店,一位当地中年妇女熟练的摊着煎饼,看那手法、那工序,与我们内地街头巷尾的煎饼摊一模一样,但细看这里用的佐料与我们用的大不相同,中有别嘛。不过这西式煎饼看来很受游客欢迎,等候品尝的们排起了长龙。 由于我们没时间排队等候,只能望饼兴叹,与这瑞士的煎饼果子擦肩而过了。
在这刊、镇上还有一片保留了几百年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全是用木头搭建的,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虽然让曰门的颜色变黑了,但依然非常坚固。有的上下两层,下面作为牲口棚,上面住人;有的是专门作为仓库,用来放面包和奶酪的。这仓库的设计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仓库是用四条柱子支起的,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在仓库与柱子之间还夹着一块大石盘。导游盖莉说,这种设计是为了防鼠。老鼠能爬到柱子上,但怎么也爬不过石盘,更别说进仓库了。采尔马特人的先儿门真是匠心独具,令人折服。居住在老房子里的主人是不喜欢夕队打扰的,所以要想参观老房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到小镇上一家叫山岳的博物馆去。博物馆虽然不大,可里面的展品却不少。有各种动物的标本、山峰模型、老式滑雪工具,还有人类第一次征服著名的马特宏峰的探险线路图。在二楼的展厅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等比例的居家模型,一个穿着旧时服装的老妇,一台纺车,一块切开的面包,一个捕鼠器,一个灶台,一张床, 简简单单的几件东西,就为我们勾画出了采尔马特先人的生活画面。
从博物馆出来,天色将晓,在小镇教堂的门前,我们恰好遇到了一对刚举行完婚礼的新人。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西方人举行婚礼,觉得特浪漫,特有情趣。没想到这浪漫的情景竟让我们在这里碰上了。两辆马车,一对新人,一对伴郎伴娘,还有一位穿着制服的司仪。虽然仪式简单,可新人脸上的幸福去口浓得化不开。面对我们的镜头,新娘新郎落落大方,友善微笑,十分配合,给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夕阳西下时分,我i门用力推开了,小镇上一扇厚重的大门,走进了一家老酒馆。在柔和的灯光下,品上一口地道的瑞士啤酒,听—听具有风土气息的音乐,感受着互不相识的人与你举杯示意的友善,那种特有的异国情调,会让你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入夜,我们住进了一家四星级的私人小旅馆里,房间不大,但设备齐全,十分干净,十分舒适,主人还在楼梯口摆放着一筐水果,供客人免费品尝,让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到采尔马特来旅游,滑雪项目必不可少。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随着滑雪的人群,乘坐登山火车,赶往马特宏特下瑞土最好的滑雪场。在滑雪场,我们巧遇瑞土法语电视台的同行。于是我们这些采访者便成了被采记者。一阵热热闹闹的采访交流,双方亲近了许多。我们摄制组的老张拿出了从北京带来的小瓶二锅头,与瑞士同行尔一口我一口的分享。也有不喝烈酒的,但这老张拿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劝酒功夫,连劝带灌,不喝的也喝了,还连连“OK”,那气氛就像老友聚会。还别说几口小酒一下肚、那距离一下就没了。
那天;天公作美,山很白,天很蓝,珍很美,心很热,拍摄非常顺利。要离开了,我们大家却有点依依不舍,在上火车之前,我又深情地回望了一眼这雪山中的小镇。再见了,采尔马特!再见了,马特洪峰!再见了,我们的瑞土同行!瑞士首都——伯尔尼
在去瑞士之前,我还真不知道瑞士的首86是伯尔尼。可到了之后,又不大相信伯尔尼就是瑞士的首都。没有我想象中的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古朴的街道上洋溢的是一种田园般的宁静和安详。生活在这里的儿门,也如同这小城一样,显得安逸、悠闲和从容。据说瑞士人之所以把首都选定在这里,也是因为在这样的气氛中,政治家们不会仓促行事,贸然做出决定。
走在伯尔尼的街头,有种现象令我吃惊,街头上熊的雕塑随处可见。我们的导游是一位来自北京定居瑞士的朱丽小姐,她向我们介绍说,伯尔尼已有咖年的历史了,在12世纪末的时候,统治瑞士中部的扎灵根公爵看中了伯尔尼的战略地位,就在此修建了城堡。为给城堡起名字,公爵更决定外出打猎,准备用捕获的第一只野兽的名字来给城市命名。结果他打到了一只熊,熊在德语中叫“巴尔”,公爵就以“巴尔恩”作为城名。此后“巴尔恩”逐渐转化为伯尔尼。后来,伯尔尼的帅,徽和市徽也就以熊为图形了。直到今天,伯尔尼人对熊仍然十分偏爱。在我们国家,熊坑都设在动物园里, 而在伯尔尼,三个硕大的熊坑设在市区的大街上。人与熊朝夕相处,相依相伴。难怪有人说,伯尔尼人那种慢条斯理,从容不迫的性格就和熊一样。
在伯尔尼,还有一种现象令我吃惊。那就是,普普通通的伯尔尼人,都能说好几种语言。原来,瑞士是一个多语种的国家,伯尔尼久处于德、法、意等语言的交汇地, 所以就见,隆不怪了。为了把瑞士这一语言特色展现给中国观众,我们跟导游朱丽商量,请她帮我们拦几个路人用不同的语言说一句“欢迎你到瑞士来”,朱丽说“伯尔尼人非常热情,这事一点都不难”,正说着,走过来一个推着婴儿车的美丽少妇,朱丽跟她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遍,少妇就点头同意了,对着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很大方的说了一句“欢迎你到瑞士来”,不过,她是俄裔瑞土人,是用俄语说的。这当然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虽然拍了一遍又一遍,可少妇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朱丽在路上拦截了好多人,说英语的、说法语的、说德语的、说意大利语的,这些人们却表现出了热情和友善,极好地配合了我们的拍摄。在这期间,也碰到过不少有趣的事。比如,有几刊、伙子,拍完之后不愿离开,竟然跟我们的翻译学起 了汉语。还有一对老夫妇,录完像之后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播出。我们说两个月之后,老两口一耸肩说“噢,看来我得到敬老院去看了”,他们的幽默引发了我们大家爽朗的笑声,也缓解了我们因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劳。
伯尔尼的老城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导游把我们带到老城最有名的克拉姆街。老街方砖铺就,街两旁店铺林立,并有长廊相伴。不长不宽、不奢不华的一条老街看似平常,但细细品味,老街的一砖一瓦又让人回味无穷。晴日无骄阳灼烧,雨天无大雨淋淋,在这样长廊的庇护下逛街,建筑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真是让人备感温暖。
在这条老街上的一幢普通楼房里曾住过一位极不普通的人,这就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相对论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现在这所房子成了一座纪念馆。不巧的是那天爱翁的日宅没有开门,无缘细品当年科学泰斗的生活,不过知道了老人也像我们一样在这老街上漫步走过,老人和这老街都一下子变得亲切了许多。
将近中午十二点导游把我们带到一座古老的大钟下,这时大钟下聚集了好多人。原来,这些人都是来观看世界钟表之乡最古老的大钟报时表演的。导游先给我们讲解了一番,摄像师赶忙找好位置,大家都屏往呼吸,生怕错过一眼。还差三分钟整点,大钟上的一只公鸡拍翅打鸣,接着钟面上方便有小机器人哆哩哆嗦地出来,用锤子敲打头上的两刊、钟,同日钟面右下方又有“时间老人”挥动手中的权杖。公鸡再次打鸣拍翅,一队小熊走马灯似的鱼贯而过……整个表演极为有趣。
导游朱丽小姐非常善解人意,看到我们这么好奇,就想办法找有关部门,拿到了打开钟楼的钥匙,并把她的儿子也带来,见见我们这些中国老乡。小家伙聪明伶俐,在钟楼里竟然充当导游,把这十六世纪制造的大钟哪个部件是做企么用的讲解的非常清楚,还很懂事的一遍遍配合我们拍摄。
在伯尔尼呆了几天之后,我发现大家都有了些微妙的变化。走路慢、吃饭慢、说起话来也软语温声的。说干什么事情、几点出发,也都非常准时。大家有时就戏称:“喂,哥儿们,你是伯尔尼人吧!”哈哈,一笑之后,细想,唉!不会吧,这么快就融入伯尔尼了。
金融之城—苏黎世
我们到苏黎世那天,据说正好是苏黎世几年来最冷的一天。从湖面上刮起的寒风夹着雪花,吹到人脸上像刀割的一样。路上很少遇到行人,整个苏黎世笼罩在一个灰蒙蒙的世界里。
当地旅游局考虑到我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的问题,特地给我们请了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曾小姐做我们的导游。可能是曾小姐干导游这一行还不久,加上对苏黎世的交通不是很熟,所以,不少时间是她带我们在各个车站和公交车上渡过的。还好,瑞士联邦旅游局给我们摄制组每人提供了一张通票,凭它在有效期内可以免费乘坐瑞士的各种交通工具,而且是头等仓,这正好可以多看看苏黎世的大街小巷。
第二天,雪停了,但天还有些阴,木过,没那么冷了。我们就去了世界上有名的金融街。这里有有大小银行一百多家,驰名世界的瑞士五大银行的总部都设在这里。导游告诉我们,脚下就是金库,世界上的黄金和白银就在这里核定价格。想到脚下那一堆堆的黄金白银,明知道不能有什么非分之想,但还是禁不住有些激动。得,既然来到这金融之都,怎么着也得到银行去开千户头去,别多存,就存个最小开户额,10瑞郎就行。导游告诉我,在这里存钱;不但没利息,还要交给铡亏保管费。区区10瑞郎用不了多久就得倒欠铡亏的钱了。我一听,急了,啊!我存钱还给它交钱,算了,还是别给银行找麻烦了。
苏黎世有一条最繁华的商业街,从火车站一直延伸到苏黎世湖畔。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珠宝首饰、皮毛时装、文物古玩,其奢华程度让人眼花缭乱,在最繁华的地段,我们还发现了一家中国店,老板得知我们是中国人后,异常热情。他告诉我们,在这里来自中国的工艺品、古董古玩非常受欢迎。
苏黎世的有关部门对我们摄制组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和热情。旅游局的负责官员亲自陪同,瑞土国家电视台的记者跟踪采访,一家电视制师公司还邀请我们前去参观。
在苏黎世,无论是中世纪风格的大教堂,还是国家历史博物馆,都留下过我们的足迹,但最令我兴奋的,还是去逛苏黎士的农贸市场。可别小看它是个农贸市场,在这你可以品尝到任何你能想象到的美味,酸的、甜的、苦的、辣的,欧洲的、亚洲的、非洲的,不同口味、不同国家的美食应有尽有。我这个人本来就馋,见到这么多花花绿绿的好吃的,就什么都顾不上的。连导游也不带,一个人从东头到西头,我是边看边吃,那些摊主看我连比划带说,不管听懂没听懂,就看我那副馋样,就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有些摊主可能看到我这位小老外比较可爱,争着让我免费品尝,反正他们叽里呱啦说什么我也听不懂,见好吃的伸过来,我就来者不拒,边吃还不忘说一声“Sood Sood”。绕了一圈,肚子实在装不下了,就跑到一处卖水果派的摊前,还亲自操刀做了一个苹果派,自豪极了。等我捧着肚子往外走的时候,那些摊主还向我挥手示意呢。
出了农贸市场,剧组的人问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我拍拍肚子说:“这个世界上的金银珠宝我都不爱,我只爱……呃、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