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部《老炮儿》,成了热门话题。对于电影,不同人有不同的评价,但很多人却认同片中六哥的一个讲法:“男人得有男人的样儿!”电影中,老炮儿们的生猛、刚硬甚至粗糙,都被视为“男人样儿”,让不少人惊呼“这就是爷们儿”。
放在电影的语境中,六哥确实有“硬气,爽气,义气,解气,脾气,豪气”,不过,放在现实的语境中,对“男人样儿”的判断,可能就没有那么理直气壮、一目了然了。
近些年,“女孩变野、男孩变娘”的现象,引来不少讨论。不过,到底什么是阳刚、什么叫“娘炮”,恐怕也难有标准。成长的环境、性格的差异,都会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男性,也可能会显得绵软、柔弱。但时代的丰富性、审美的多元化,已让这样的风格融入了“男性气质”。追捧“小鲜肉”、喝彩“反串功”,增加了世界的多样性。
阳刚不阳刚,并不能到“奶声奶气”的反面来寻找,起码它不等同于粗鲁、粗俗与粗暴。人们通常会说,一个人有无魅力需要看气场,这种气场包含了基本的现代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满嘴是脏话、随意抠脚丫,甚至守着自己的老理儿顽固不化,这样的人看上去还蛮“牛”的,其实很难让人心生敬意。就像不能把粗鲁当成社会通行证一样,阳刚之气不能拿坏毛病来“耍帅”。现代文明尤其是现代社会交往规则早已摒弃了“野蛮”,自然也会拒绝“横着走”的蛮人,尊重他人并且尊重自己才是强大的重要标志。
之前,有艺人涉毒被抓,对着镜头哭诉“请给我一点拥抱”,让很多人看不惯其“奶油气”“娘娘腔”。不过,话说回来,犯了错还理直气壮地不知悔改甚至无理取闹,就是“男人样儿”吗?澳大利亚学者雷金庆在《男性特质论》一书中,曾以“文”“武”为范畴,分析中国古代对男性特质的定义。其实,有文化、有见识,敢任事、敢担当的“文”,古往今来就是男性的典范气质。把胡同“老炮儿”作为“男人样儿”的典范,可能也有点失之偏颇了。
如果真的“主要看气质”,那么从里到外透出的魅力,理当是一种奋斗的精神、担当的气质。不少电影常常塑造出一些“拯救者”的角色,多数观众也会喜欢“硬汉”形象,不是因为可以从中获得敢打敢拼的感官刺激,而是他们身上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能最大程度地带领人们走向共同价值的胜利,那就是“我上,扛得起”。现实中,可能很难寻觅这些大块头、高智慧的角色,但哪怕是一个山城的“棒棒”,无论严寒还是四季,光着膀子、扛着棒棒,也能“一肩挑起全家,一手拎出希望”。此类鲜活的生活缩影,虽不是想象中的“酷”,单凭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也足以称得上是刚毅的代表。
凡是健康的社会,坚毅的品格、健壮的精神,都会是主流审美。面向历史,人们想到杨子荣,就浮现出英雄形象;照见现实,听着阅兵式上铿锵的步伐、嘹亮的口号,也不免油然生起自豪感并夯实心底的坚定。从古至今,从文艺创作到现实生活,不论是“怒发冲冠”的不屈斗志、“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或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磅礴大气,不管是塑造出来的“侠”还是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无论是感动中国的普通人还是烈火中永生的战士,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传递着坚韧的力量与精神。这种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气魄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刚强之魂。
有人以树为喻,“春树温情,夏树奉献,秋树飘逸,冬树强干”。男人果真如树,那么“男人味儿”的力量感也并非一成不变,就像四季性情的变换,哪怕透出来的是温柔,也是历经岁月陈酿的酒,也是百炼成钢的绕指柔。世界的确在变,生活也充满多彩,但不变的还有支撑社会发展的砥柱,充满气魄、胆略、勇气和自信的精神脊梁。不管是不是“老炮儿”,这或许才是真正应该致以敬意的范儿。
放在电影的语境中,六哥确实有“硬气,爽气,义气,解气,脾气,豪气”,不过,放在现实的语境中,对“男人样儿”的判断,可能就没有那么理直气壮、一目了然了。
近些年,“女孩变野、男孩变娘”的现象,引来不少讨论。不过,到底什么是阳刚、什么叫“娘炮”,恐怕也难有标准。成长的环境、性格的差异,都会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男性,也可能会显得绵软、柔弱。但时代的丰富性、审美的多元化,已让这样的风格融入了“男性气质”。追捧“小鲜肉”、喝彩“反串功”,增加了世界的多样性。
阳刚不阳刚,并不能到“奶声奶气”的反面来寻找,起码它不等同于粗鲁、粗俗与粗暴。人们通常会说,一个人有无魅力需要看气场,这种气场包含了基本的现代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满嘴是脏话、随意抠脚丫,甚至守着自己的老理儿顽固不化,这样的人看上去还蛮“牛”的,其实很难让人心生敬意。就像不能把粗鲁当成社会通行证一样,阳刚之气不能拿坏毛病来“耍帅”。现代文明尤其是现代社会交往规则早已摒弃了“野蛮”,自然也会拒绝“横着走”的蛮人,尊重他人并且尊重自己才是强大的重要标志。
之前,有艺人涉毒被抓,对着镜头哭诉“请给我一点拥抱”,让很多人看不惯其“奶油气”“娘娘腔”。不过,话说回来,犯了错还理直气壮地不知悔改甚至无理取闹,就是“男人样儿”吗?澳大利亚学者雷金庆在《男性特质论》一书中,曾以“文”“武”为范畴,分析中国古代对男性特质的定义。其实,有文化、有见识,敢任事、敢担当的“文”,古往今来就是男性的典范气质。把胡同“老炮儿”作为“男人样儿”的典范,可能也有点失之偏颇了。
如果真的“主要看气质”,那么从里到外透出的魅力,理当是一种奋斗的精神、担当的气质。不少电影常常塑造出一些“拯救者”的角色,多数观众也会喜欢“硬汉”形象,不是因为可以从中获得敢打敢拼的感官刺激,而是他们身上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能最大程度地带领人们走向共同价值的胜利,那就是“我上,扛得起”。现实中,可能很难寻觅这些大块头、高智慧的角色,但哪怕是一个山城的“棒棒”,无论严寒还是四季,光着膀子、扛着棒棒,也能“一肩挑起全家,一手拎出希望”。此类鲜活的生活缩影,虽不是想象中的“酷”,单凭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也足以称得上是刚毅的代表。
凡是健康的社会,坚毅的品格、健壮的精神,都会是主流审美。面向历史,人们想到杨子荣,就浮现出英雄形象;照见现实,听着阅兵式上铿锵的步伐、嘹亮的口号,也不免油然生起自豪感并夯实心底的坚定。从古至今,从文艺创作到现实生活,不论是“怒发冲冠”的不屈斗志、“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或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磅礴大气,不管是塑造出来的“侠”还是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无论是感动中国的普通人还是烈火中永生的战士,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传递着坚韧的力量与精神。这种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气魄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刚强之魂。
有人以树为喻,“春树温情,夏树奉献,秋树飘逸,冬树强干”。男人果真如树,那么“男人味儿”的力量感也并非一成不变,就像四季性情的变换,哪怕透出来的是温柔,也是历经岁月陈酿的酒,也是百炼成钢的绕指柔。世界的确在变,生活也充满多彩,但不变的还有支撑社会发展的砥柱,充满气魄、胆略、勇气和自信的精神脊梁。不管是不是“老炮儿”,这或许才是真正应该致以敬意的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