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经济转型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型是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鞍山始终坚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筑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相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率先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及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10-0049-03
  
  2010年,鞍山成功获选“转型·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成为东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一个老工业城市,正在实现华美转身。
  
  一、鞍山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鞍山始终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5亿元,比2006年增长一倍,年均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79.7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2.7亿元。鞍山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正在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5.5:55:39.5调整为2010年的4.3:53.7:42,全市经济由主要依靠工业拉动向二、三产业共同拉动转变。
  
  (一)农业已经由传统农业全面转向现代农业
  鞍山坚持用现代物质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以设施种植业、设施养殖业、设施渔业和设施林业为重点的设施农业,以设施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十一五”时期,累计新增设施农业面积近百万亩,总面积达到13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3,全市农民实现户均一棚,设施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同时,以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达到400家;全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县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县域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的“半壁江山”,到2010年末,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含千山区)实现126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5%,年均递增26.97%;农村城镇化率达到了68%。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6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10元,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鞍山始终坚持把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竞争能力提升、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鞍山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386亿元,比“十五”增长1.8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00户,比2005年增长2.7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5亿元,比“十五”增长4倍。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一钢独大”向“五业并举”转变。鞍山本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的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鞍钢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加快技术改造,正在向精品钢基地迈进。精品钢和钢材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全市精特钢和钢材深加工率预计达到50%,比2005年提升30个百分点。在做强做精传统支柱产业基础上,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菱镁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光电光伏“五大主导产业”共同发展的全新格局。2010年,“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5%,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结构由78:17调整为57:28,其中,钢铁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71%下降到39%。实现了由过去钢铁“一柱擎天”向精特钢及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及工业自动化、菱镁特色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光电光伏“五业并举”转变。
  2.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地企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鞍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产品水平、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实现大幅度增长。鞍钢一大批精品钢材项目相继投产,使鞍钢板管比达到82%,高附加值产品达到50%,向世界精品钢基地迈进扎实一步。地方工业实力显著增强。近几年来,鞍山在大力支持鞍钢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力推动地方工业高速增长,坚持以项目升级为核心,按照集群、企业、项目、空间“四位一体”抓招商,积极吸引海内外和本地企业投资鞍山,推动地方工业不断做大做强。2010年以本地民营和引进企业为主体的地方工业每年以41%的速度高速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33.5%提升到71.7%,,实现利润由2005年的16.5%提升到68.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26.4%提升到91.4%,全市工业发展实现了以鞍钢为主到以地方工业为主的改变。
  3.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通过大力推进工业进园区,鞍山工业基本实现了集中式布局、集群化发展、集约化生产。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已由“十五”期间的3个工业园区发展到18个工业园区,工业用地比“十五”期间新增220平方公里。园区已进驻企业项目1500多个,总投资1100多亿元,并已全部开工建设,投产项目占50%以上。
  
  (三)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几年鞍山市服务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r903亿元,同比增长20.6%,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9.5%提高到今年的42%,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9%提高到40.6%,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就业之比由2005年的1/3:2/3到现在的2/3:1/3,服务业已经与第二产业并行成为鞍山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比重上升。“十一五”期间,金融、房地产、科技、信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租赁和商务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比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增幅高出5.3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4.3%提高到38.4%;二是特色旅游业发展较好,五年累计实现旅游创汇6.4亿美元,旅游综合收入605.6亿元,分别年均递增37.9%和30.7%;三是连锁经营等现代服务业态蓬勃兴起;四是规划建设中的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带也粗具规模。
  
  二、鞍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鞍山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辉煌的成效,特别是随着中央制定了新一轮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鞍山作为沿海与腹地间最重要的连接点,通过“两个融入”的加速推进,为鞍山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 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但与此同时,现阶段鞍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待突破。长期以来,鞍山第二产业始终占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一、三产业比例偏低、发展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
  (一)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发展较慢
  第一产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农林牧渔业发展不均衡,林业、渔业加起来占第一产业比重不足5%,传统农业比重大,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名优特色产品少,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精深加工的农产品份额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快,设施农业起步晚,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不完善。
  (二)工业结构有待改善
  一是从产业结构上看,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新兴产业亟待发展。通过“十一五”期间的调整和发展,鞍山新兴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原材料工业的比重相对较大,装备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尚缺乏大型龙头企业;菱镁新捌料产业中高技术含量的镁合金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光电光伏产业还处在起步和创业阶段。二是从企业结构上看,具有较高集成能力和制造水平的企业不多。尽管一批大型企业,特别是地方大企业逐渐形成规模,但在传统行业中的企业多,配套企业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不多。三是从产品结构上看,拥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还不多。传统产业中精深加工和特种产品比例仍需进一步提高,中低产品亟须向中高端产品发展转变。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如鞍山市大力发展的化工新材料、光电产业,分别仅占全市工业比重的8%和0.6%。
  (三)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
  2010年鞍山市第三产业占全市比重达到4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或地区60%至80%的水平。从内部结构来看,一是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比重偏低。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四大传统服务行业占全部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不到1/3。二是现代服务业结构不够优化。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发展相对较好,而科学技术研究、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公共设施服务等行业则发育缓慢、市场化程度低,作为现代服务业标志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也仅占全部第三产业的5.4%。三是服务业布局有待完善。产业聚集度、业态集中度不高,城市综合体数量偏少。服务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不紧密、协同性较差,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融合不强,难以产生真正的集聚效应。
  
  三、鞍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
  
  “十二五”时期,鞍山将继续坚持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以项目为核心,以增量调结构,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速构建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主要由二次产业拉动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拉动的转变。
  (一)把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
  工业是鞍山发展的魂,是鞍山发展的根:实现鞍山大发展快发展,必须坚持工业立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加快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打造世界级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鞍山以钢兴市,经济转型必须依托多年业已形成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做大做强“钢都”品牌。但目前国外钢铁企业精特钢比重已占到三分之一,所以促进钢铁产业由以普碳钢生产为主向精特钢生产和钢铁深加工为主的转型升级,改变产业在“微笑曲线”中的位置。“十二五”期间,鞍钢不仅年产钢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五位,而且还将成为钢铁业特强、钒产业世界领先、钛产业国内最大,多角化产业协调发展,最具国际竞争力、能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特大型跨国集团。依托鞍钢加快把鞍山打造成世界级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已成为鞍山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依托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拉长、加宽产业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专业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生产体系。主要包括:依托鞍山大型冶金成套设备集成和加工能力优势,重点建设鞍山柔性输配电及冶金自动化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促进装备制造业由以单件制造为主向以集成创新制造为主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矿山技术改造、提高矿产品深加工能力,把鞍山打造成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菱镁新材料产业;充分利用周边化工资源,发挥煤化工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围绕新能源、新光源、新热源、新动力及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光伏光电产业。
  
  (二)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
  鞍山作为老工业基地,具有良好的工业制造业基础。在坚持工业立市基础上,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充分结合这一基础优势,不能离开鞍山打造世界级精特钢及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定位及高度城市化的发展目的。因此加快推进服务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一是要优先发展与制造业关联密切的生产性服务业。加速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业、中介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重点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建设商务集聚区,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商贸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形成一批文化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旅游业,依托千山、温泉、岫玉、钢都等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千山文化旅游带、汤岗子温泉城等旅游集聚区;全面发展房地产产业,围绕“百湖城”、“温泉城”等主题,高起点、高标准制定规划,提升房地产开放建设水平,实现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全面协调发展。
  
  (三)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继续坚持用现代物质手段武装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要加速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继续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巩固和扩大设施农业的比重。未来五年,全市新增设施农业60万亩,总面积累计达到180万亩,努力把鞍山打造成全国设施农业强市。二是加快推进“一县一品”建设。以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为重点,五年内,把海城打造成全国“四辣”第一县,把台安打造成全国鸭鹅第一县,把岫岩打造成全国蘑菇第一县,千山区做大花卉、观赏鱼等都市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围绕农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和企业,规划实施种籽、种苗、农业设施装备、农产品包装、农资营销、运输、加工、休闲农业等八个附属性产业链条,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四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大市场,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海城农机交易大市场、耿庄北方农产品批发大市场、台安木材交易大市场、岫岩食用菌批发大市场、千山区花卉交易大市场建设。
  如今的鞍山,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已迈出新步伐,从以鞍钢为主到以地方工业为主;从以特大企业为主到以中小企业为主;从“一钢独大”到“五业并举”从第二产业“一柱擎天”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鞍山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十二五”期间,鞍山产业结构调整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责任编辑 宫秀芬
其他文献
[摘 要]发展辽宁文化产业的关键问题,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实质是创新能力。根据要素载体,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竞争力、文化消费竞争力、文化企业竞争力、政府行为竞争力等四大要素,而在这些方面辽宁既具有比较优势,也存在不足。当前,提升辽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着力提升以下几种能力:文化生态的支持力,政府行为的推动力,文化资源的整合力,文化企业的创新力,文化消费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名称百年未变,但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呈现为多种形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变化的,应当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名实关系。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坏东西,资本主义同样如此,需要具体分析。应当认真研究和确立科学合理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我们应当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
期刊
[摘 要]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是全国各地城乡的普遍现象,由此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很多也很突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科学应对,化消极为积极,使整体社会环境更加合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12-0064-03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人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各国乃至各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大连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状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市民消费呈现的新特点和制约因素,并对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扩大内需;消费需求;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12-0039-02       一、目前大连市城乡居民消费特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连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状况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农民的社会保障需求。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期望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12-0041-02  
期刊
[摘 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既是对县委执政态度和决心的考验,也是对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既可实现县委决策方式转变,也能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既是党内民主的深化,也是社会民主政治的深化;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需要。实施好“四聚工程”:聚力“一主三高”,做好“推开”工作;聚合“一台三网”,做好“推动”工作;聚焦“一点三建”,做好“推新”工作;聚集“一规三权”,做
期刊
[摘 要]政府与社会协商实践中也存有种种协商主体不平等,为深入分析诸般不平等及其对政府与社会协商实践的影响,文章以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实质性不平等为分析切入点,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种不平等及其相关影响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发现,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着若干固有的实质性不平等,对于政府与社会协商实践来说,这种实质性不平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也由此对政府与社会协商实践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选择的强
期刊
[摘 要]强化党内监督,对于从严治党以及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充分挖掘现有的监督资源,发挥体制内监督的最大效用,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2006年以来,湖南省常德市依托市纪委全会这一载体,努力探索体制内强化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的新机制,不断拓展惩防体系建设的新境界,从而在更宏大的层面为推动党的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选择。通过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创新纪委全会运行机制为统领和基础,
期刊
[摘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离不开党的群众工作。陈云同志在领导东北城市解放和企业接收的关键时期,以做好群众工作,赢得各方群众支持为重要保证,阐发了许多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主要有:发动群众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坚持改善民生的方针;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深入到群众之中;做好群众工作要善于提高群众自身素质等,这些思想的提出揭示了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在要求,对于我们今天做好党的群众工作
期刊
[摘要]以党的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效发挥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共鞍山市委按照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着力在转变党的领导观念,创新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对于推进党的建设与社会管理的有机结合具
期刊